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4篇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2篇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介“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二、学情分析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 说课稿2篇

    观察: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交流: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汇报:学生汇报观察及讨论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区别。(在汇报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到秒针,当学生说到秒针的时候应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教师说明秒针走一圈才一分钟,我们在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2.教学整时(1)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出后教师引导:2点,还可以说成2时。(2)再出示4时,让学生再说说是什么时刻,并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知道的。(3)出示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同时谈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整时)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整时) 说课稿2篇

    第一步骤是初步认识钟面。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面看发现了什么?充分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的发现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转为内化。如:有的学生发现有长针也有短针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接着让学生观察1-12各数是怎样排的?用手比划一下,并说明时针和分针也是按这个方向转动的,还强调了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老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校园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我们的校园 说课稿2篇

    小组交流汇报: ①、20以内加减法知识 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各项活动的总人数,对于有道理的都予以肯定。如结合“踢球有多少人?”可以有多种方法: 生1:从图上看到守门的有1人,踢球的有的1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1+14=15(人) 生2:黄队有7人,蓝队有8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7+8=15(人) 生3:戴帽子的队员有1人,没戴帽子的有14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1+14=15(人) ②、几和第几的知识 师:刚才有小朋友提出跑步的分别是第几名?小朋友们就来当一回裁判,老师指着哪一位小运动员,你们就举起手中“第几”的卡片来说说他们的名次。 (三)尝试统计 按学生对活动的喜好将学生分成五组。 每小组统计所学活动的人数,用笑脸图片表示,最后每一组把笑脸图贴到教师出示的大统计图上。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3个:知识与技能目标:让使学生经历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编口诀和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是: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难点是: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三、说教法学法接着,我说说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教学目标:①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8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了“2——7的乘法口诀”以后,所以教材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第三的环节)观察比较,巧妙记忆(英国的社会学家斯宾塞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把记忆口诀的好方法跟小组的成员说一说。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学生说:“我的方法是积的十位比几个9的几少1,个位加十位等于九,所以个位是9减十位上的数。比如:6乘9,积的十位就是5,个位是9减5就是4。”还有学生说:“我的方法跟他的不同,我用的方法是:几个9就跟几十比,有几十减几。比如:4乘9,跟40比,用40减4就是36。分享了同学的好方法我指导学生手指记忆口诀的方法。接着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试背口诀。然后我还采用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男女生比赛对口令方式进行练习。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 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 说课稿3篇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三、说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2篇

    由于乘法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我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使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能体会到,小时候学东西学得快忘得也快。所以,针对小孩子的认知特点,及时地进行反馈练习就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新知的好方法。因此,我让他们讲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通过改写,让学生体会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乘法概念轻轻松松地就被建立在学生的脑海中,又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其实就这么简单”,重难点也迎刃而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张扬。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说课稿2篇

    经过学习,我认为应该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有效的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通过“实物观察—图片观察—形成视觉表象”,使学生正确地区分开左右两侧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依据以上分析,我把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者的角度。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 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 说课稿3篇

    2、自主探究,学习例题(1)猜价格,感受新知课件演示乐乐一家来到商场的情景,让学生分别猜一猜热水瓶、烧水壶和杯子的价钱,在出示杯子的时候,我让学生算一算6个杯子,每个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老师用一个普通讨论者的口气说:“买一整套会比单买一个要便宜一些,只要24元就可以买到了。”(2)同桌互相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任选两种物品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大约需要多少钱?再请个别学生拿着教鞭到黑板前指着自己想买的东西说一说我选了什么,大约多少钱,是怎样估计的。(3)小组讨论,学习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妈妈打算买这三种生活用品,100元够吗?2)、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3)、小组总结,汇报结果:请小组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估算方法和结果,对不同的方法进行鼓励;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2篇

    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3、教学目标:①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④创造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美丽的图形(轴对称)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美丽的图形(轴对称) 说课稿2篇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dj舞曲,会找对称轴。三、教法学法1、在教法上,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散发生活活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本着这样的知道思想,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情境教学法、观察比较法、引探教学法、迁移类推法等。通过教师适时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的"探",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放"来指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使师声双边产生共鸣和谐发展!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排列、组合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排列、组合 说课稿2篇

    活动四:握手游戏这一环节,我先和一个学生握手,并用甲--乙表示我和刚才那个学生,中间用连线的方式数出我们握了一次手。随后,问题提升:假如有三个小朋友,每两人只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我先让学生猜想会有几次?然后请三个小朋友上台操作验证,并用数学符号代表三个小朋友,请一个小朋友用连线的方式数。最后提问:同样是3,为什么3个数字可以摆6个两位数,而三个人却只能握三次手?让小朋友通过感悟握手是两个人完成的行为,与位置无关,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活动五:搭配衣服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主连线搭配,然后请一生上台边连线边介绍,让学生用有序思考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活动六:买东西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仔细读题的基础上,通过同桌讨论,有序地总结出四种不同的付钱方式,可以从5角考虑起,也可以从1角考虑起。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说课稿3篇

    (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不同的物品作为测量工具,在测量同样长的纸条长度时得到的结果不同,从而产生疑惑:为什么同样长的张纸条量出的长度不一样呢?)接着我作了这样的安排:小组内所有的成员都用同种物品去比一比,看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学生实践后汇报:我们小组都比得4个小方块长;我们的是有5个圆片那么长;……。这时我告诉学生,任何物品都可以作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但是这样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不便,于是,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就统一了测量工具---刻度尺,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尺子。(我之所以安排小组合作:主要是让学生共同探索,通过实践验证,来解除心里的疑惑,同时也切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继而引出测量物体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用米量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用米量 说课稿2篇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长度单位米,。尽管学生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是长度单位米的建立还是比较难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建立1米的观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米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具学具准备:米尺、学生尺、10厘米长的纸条、绳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冲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量黑板的长?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说课稿3篇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一)直观认识1.请每个同学举起手中的毛线。说说你的毛线和其他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观察到有长短,颜色,粗细的不一样。)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先找出线段的非本质特征。只有去掉了非本质特征,学生才能更明确到记住线段的本质特征。)2.请每个同学在认真观察,说说你的毛线和其他同学的有什么是一样的。这个环节学生最基本能发现手中的毛线是直的。(二).讲解概念1.通过直观的认识后,由教师讲解线段这个概念:像我们刚才手中这一条直直的毛线,就可以看做是线段。(这句话的讲解中,教师要突出直直的,这是线段的最基本特征,还有一个词是是看做是,数学的是严谨的,不能说这条毛线是线段,并让学生也举起毛线和老师一起说说这句话。)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 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 说课稿3篇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统计,要引导他们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精力把整理出来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理解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二)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合作交流,力求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联,体会统计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 说课稿2篇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教材分析:通过量一量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切实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学情分析:在上册“比一比”中学了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尽管学生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是长度单位的操作和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对小孩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培养观察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的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为厘米、米的学习打下基础。2、让学生用不同实物作标准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以及合作、估测的意识。3、通过不同的测量活动,让学生体验测量活动的过程,感受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上一页123...5678910111213141516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