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说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的情景。(重点) 2.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联系生活感知,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雨的生动景象。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说学法]1.朗读感悟为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3.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昆、怜”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运用边读边思,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3.懂得在别人抛弃你的时候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三、说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重点)2.懂得在别人抛弃你的时候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 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同学们在掌握自己总结得识字方法的同时,还能学习别人的识字方法。这样,在学习的同时还培养了能力。
一、说教材《画杨桃》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画杨桃》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说的是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受到同学们取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从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又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靠、而”等14个生字,会写“图、课”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一、说教材《小马过河》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试试才行的道理。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棚、驮”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知道做事不仅要动脑筋想,而且要勇于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三、说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2.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难点)
一、说教材《一匹出色的马》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3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家外出游玩时,妹妹感觉很累,爸爸拾一根枝条让她当“马”骑,她忘记了疲劳,比大家都先到家的故事。 课文写的非常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这些描写春景的句子自然清新,色彩明丽,从文字中想象画面为将来将画面写成文字打下了基础。文章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目标、有动力,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成功。 本文故事性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说学情通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读书、写字等习惯的养成有待于加强和培养,学习兴趣有待于引导、激发。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等9个生字。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知道什么是寓言,了解寓言的特点,知道故事的寓意。三、说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重点)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按方法引领,阅读感悟的方法展开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领学生通过圈词语、悟心情的方法来学习寓言故事。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阅读和感悟。
五、说教法学法[说教法]1.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2.情景教学法? 美丽的春天多姿多彩,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在教学时,采用优美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优美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把音乐美与语言文字美图画美融合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说学法]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卖、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娃、卖”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内容,大致了解青蛙没有卖掉泥塘的原因。?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泥塘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四、说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2.大致了解青蛙没有卖掉泥塘的原因。(重点)3.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1.创设情景,游戏激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开课用小青蛙将孩子们情景带入,然后在黑板上通过图片、简笔画逐步丰满不断变化的泥塘。识字教学时,由于考虑到识字很枯燥,我用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为分好组的字娃娃起组名的方法激发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整节课我力争让孩子们快乐识字,轻松阅读。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似、耷”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三、说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重点)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1.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法?抓住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我在教学过程中牢牢地抓住写大象耳朵的句子、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评论的句子以及体现大象心情的句子,在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去读这些句子,以及对学生恰到好处的点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2.小组合作教学法? 我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要求:一人演大象,另一人在小鹿、小马、小老鼠中选一个角色来演。”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射、值”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2.能够讲述这个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3.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羿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4.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四、说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话故事的奥妙。(重点) 2.能够讲述这个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识记生字的时候,我让同小组的同学用“找朋友”这个游戏,这样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又能很好地识记生字,一举两得。2.抓重点段落、词句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来深入学习课文,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数学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章节名称§2.2 区间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1、理解区间的概念 2、掌握区间的表示方法 技能目标:1、能进行区间与不等式的互相转换 2、能在数轴上正确画出相应的区间 情感目标:体会不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有用性教学 重点 和 难点 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难点: 1、会比较两个整式的大小 2、能根据应用题的表述,列出相应的表达式教 学 资 源《数学》(第一册) 多媒体课件评 估 反 馈课堂提问 课堂练习作 业习题2.1
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学生 行为教学 意图时间 *揭示课题 3.4 二项分布.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我们来看一个问题:从100件产品中有3件不合格品,每次抽取一件有放回地抽取三次,抽到不合格品的次数用表示,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由于是有放回的抽取,所以这种抽取是是独立的重复试验.随机变量的所有取值为:0,1,2,3.显然,对于一次抽取,抽到不合格品的概率为0.03,抽到合格品的概率为1-0.03.于是的概率(仅求到组合数形式)分别为: , , , . 所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为 0123P 介绍 播放 课件 质疑 了解 观看 课件 思考 引导 启发学生得出结果 0 10*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P,随机变量为n次独立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那么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为: 01…k…nP…… 其中. 我们将这种形式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叫做二项分布.称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记为~B(n,P). 二项分布中的各个概率值,依次是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的各项.第k+1项为. 二项分布是以伯努利概型为背景的重要分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如果n次试验相互独立,且各次实验是重复试验,事件A在每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都是p(0<p<1),则事件A发生的次数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 总结 归纳 分析 关键 词语 思考 理解 记忆 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方法 20
通过列表对比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突破理论性强、不宜理解的“3S”原理与区别的知识难点。学生更是学会运用图表方法、高效记忆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增加学习能力。[幻灯片] “3S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实际身旁的社会生产生活,到地理学的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范围决定,此部分的案例教学的运用,前者容易接触到、简单直观、易区分掌握“3S”技术特点和具体应用。而后者涉及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难度较大。针对学情特点,我多以前者案例入手学习,以后者案例加以补充。案例:遥感:(1)视频 专家解说卫星遥感受灾影象(2)教材 图1.6 1998年8月28日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卫星遥感图像(3)视频 2008年5月13日“北京一号”卫星提供汶川的灾区遥感图像(4)教材 阅读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的文人用他们的笔墨描写过优美的山水,比如说我们以前学过: 唐 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郦道元在《三峡》中也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样引人入胜的景色。可以说优美的山水诗文不可枚举,那么今天让我们跟随柳宗元一起走进小石潭,看看又是怎样的一幅山水画呢?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篇游记的呢?
初读课文 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大家在学习课文中一定要开动小脑筋 本文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同学们,孔老夫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见时间是多么神奇。我们来看一首小诗——高士其的《时间伯伯》(多媒体显示),大家齐读一遍。时间有脚吗?(没有)那么,可见这首小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文题就源于高士其这首小诗。(板书课题:8.时间的脚印)这课题也采用什么修辞?(拟人)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了解一下它的作者( 看图了解陶世龙)。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第二张“恐龙化石”、第三张“三叶虫化石”。(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深层探究 在那个树叶“刷刷拉拉”飘落的季节里,母亲离我远去了。我怀念我的母亲,怀念她为我付出的艰辛,为我承受的苦痛和她给予我的爱。除此,母亲还给了我更为宝贵的东西,那是什么? 【明确】:是母亲交给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她让我有了直面苦难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这世间有很多东西,当我们懂得珍惜,回头却发现他已经不在了。比如说光阴、健康、生命、亲情、友情…… 史铁生和母亲的故事,史铁生“好好活”的人生一定让你有所触动,有些问题你可能没有想过,有些话你也没有说过,因为你还拥有着。 (让学生充分展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小结:这是一位病入膏肓的母亲,一位苦难坚忍的母亲;这是一位强大智慧的母亲,一位大爱无声的母亲!这个母亲养育了我,陪伴了我,成就了我。 天底下每一位母亲都同样伟大。她们为儿女同样倾我所有,操尽心机;她们同样青丝白发,毫无保留。
【交流点拨】 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20**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