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说课稿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

    解析:由OC与地面平行,确定了A,O,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说明△AOB≌△COD可得D,O,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解:∵OC=35cm,墙壁厚OA=35cm,∴OC=OA.∵墙体是垂直的,∴∠OAB=90°.又∵CD⊥OC,∴∠OAB=∠OCD=90°.在△OAB和△OCD中,∠OAB=∠OCD=90°,OC=OA,∠AOB=∠COD,∴△OAB≌△OCD(ASA),∴DC=AB.∵DC=20cm,∴AB=20cm,∴钻头正好从B点出打出.三、板书设计1.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的依据“SAS”“ASA”“AAS”2.运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了解到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小组间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充分展开联想,对三角形全等的利用进行深层的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教案

    方法总结:平行公理的推论是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理论依据.【类型三】 平行公理推论的实际应用将一张长方形的硬纸片ABCD对折后打开,折痕为EF,把长方形ABEF平摊在桌面上,另一面CDFE无论怎样改变位置,总有CD∥AB存在,为什么?解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出答案即可.解:∵CD∥EF,EF∥AB,∴CD∥AB.方法总结: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证明时,关键是找到与要证两条直线都平行的第三条直线进行说明.三、板书设计1.同位角的概念2.运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解决几何题时,重在分析,应结合图形熟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学生对同位角的识别,对同位角个数的计算,应多加强练习,在不断纠错中提高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

    解析: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正方形和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设计出的图案只要折叠重合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利用轴对称可以设计出精美的图案,一个图形经过不同位置的几次变换,若再结合平移、旋转等,便可以得到非常美丽的图案.三、板书设计1.如何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2.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本节课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探究,但如果只有操作,而没有数学体验,数学课很容易上成劳技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在重视活动的同时,又重视知识的获取.因为动手操作的目的本身就在于更直观地发现新知识.练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教案

    一、情境导入1.计算:(1)-6x3y4z2÷(-23x2y2);(2)9mn÷(-6mn)2·(13n2);(3)6(a-b)3c5÷[-35(a-b)2c]·[-2(a-b)3c4].2.m(a+b+c)=am+bm+cm,(am+bm+cm)÷m=am÷m+bm÷m+cm÷m=a+b+c.你能根据多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归纳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类型一】 直接利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进行计算计算:(72x3y4-36x2y3+9xy2)÷(-9xy2).解析:根据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然后再把所得的商相加.解:原式=72x3y4÷(-9xy2)+(-36x2y3)÷(-9xy2)+9xy2÷(-9xy2)=-8x2y2+4xy-1.方法总结: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然后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角角边”;(重点)2.能运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哪块去?学生活动:学生先自主探究出答案,然后再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点拨:显然仅仅带①或②是无法配成完全一样的玻璃的,而仅仅带③则可以,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如图,AD∥BC,BE∥DF,AE=CF,试说明:△ADF≌△CBE.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DFE=∠BEC,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F=CE,然后利用“ASA”可得到△ADF≌△CBE.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对顶角、余角和补角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对顶角、余角和补角教案

    解析:(1)首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特点得到∠ACD=90°,∠ECB=9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出∠ECD和∠DCB的度数即可;(2)∠ACE与∠DCB相等,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等量代换即可.解:(1)CD是∠ECB的角平分线.理由如下:∵∠ACD=90°,CE是∠ACD的角平分线,∴∠ECD=45°.∵∠ECB=90°,∴∠DCB=90°-45°=45°,∴∠ECD=∠DCB,∴CD是∠ECB的角平分线;(2)∠ACE=∠DCB.理由如下:∵∠ACD=90°,∠BCE=90°,∠ECD=α,∴∠ACE=90°-α,∠DCB=90°-α,∴∠ACE=∠DCB;(3)∠ECD+∠ACB=180°.理由如下:∠ECD+∠ACB=∠ECD+∠ACE+∠ECB=∠ACD+∠ECB=90°+90°=180°.方法总结:此题主要查考了角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形分清角之间的和差关系.三、板书设计1.对顶角相等;2.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本节课学习了对顶角及其性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画这些角,结合图形说出对顶角的特征.对顶角的识别是易错点,可以结合例题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纠错,不断进步

  •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切与坡度1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切与坡度1教案

    已知一水坝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下底BC长14m,斜坡AB的坡度为3∶3,另一腰CD与下底的夹角为45°,且长为46m,求它的上底的长(精确到0.1m,参考数据:2≈1.414,3≈1.732).解析:过点A作AE⊥BC于E,过点D作DF⊥BC于F,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E=DF的值,再根据坡度求出BE,最后根据EF=BC-BE-FC求出AD.解:过点A作AE⊥BC,过点D作DF⊥BC,垂足分别为E、F.∵CD与BC的夹角为45°,∴∠DCF=45°,∴∠CDF=45°.∵CD=46m,∴DF=CF=462=43(m),∴AE=DF=43m.∵斜坡AB的坡度为3∶3,∴tan∠ABE=AEBE=33=3,∴BE=4m.∵BC=14m,∴EF=BC-BE-CF=14-4-43=10-43(m).∵AD=EF,∴AD=10-43≈3.1(m).所以,它的上底的长约为3.1m.方法总结:考查对坡度的理解及梯形的性质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切与坡度2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切与坡度2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2、了解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切的含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切值。教学难点:计算一个锐角的正切值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观察回答:如图某体育馆,为了方便不同需求的观众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台阶。下列图中的两个台阶哪个更陡?你是怎么判断的?图(1) 图(2)[点拨]可将这两个台阶抽象地看成两个三角形答:图 的台阶更陡,理由 二、探索活动1、思考与探索一:除了用台阶的倾斜角度大小外,还可以如何描述台阶的倾斜程度呢?① 可通过测量BC与AC的长度,② 再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台阶的倾斜程度。(思考:BC与AC长度的比与台阶的倾斜程度有何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③ 讨论:你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方法?能说出你的理由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与探索二:

  •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1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1教案

    解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知sin70°<1,cos70°<1,tan70°>1.又cos70°=sin20°,锐角的正弦值随着角的增大而增大,∴sin70°>sin20°=cos70°.故选D.方法总结:当角度在0°cosA>0.当角度在45°<∠A<90°间变化时,tanA>1.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0题【类型四】 与三角函数有关的探究性问题在Rt△ABC中,∠C=90°,D为BC边(除端点外)上的一点,设∠ADC=α,∠B=β.(1)猜想sinα与sinβ的大小关系;(2)试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因为在△ABD中,∠ADC为△ABD的外角,可知∠ADC>∠B,可猜想sinα>sinβ;(2)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sinα,sinβ的关系式即可得出结论.解:(1)猜想:sinα>sinβ;(2)∵∠C=90°,∴sinα=ACAD ,sinβ=ACAB .∵AD<AB,∴ACAD>ACAB,即sinα>sinβ.方法总结: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把两角的正弦值表示成线段的比,然后进行比较是解题的关键.

  •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2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正弦与余弦2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的含义,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2、能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个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1、问题1:如图,小明沿着某斜坡向上行走了13m后,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5m,如果他沿着该斜坡行走了20m,那么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多少?行走了a m呢?2、问题2:在上述问题中,他在水平方向又分别前进了多远?二、探索活动1、思考:从上面的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正弦的定义 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a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______,记作________,即:sinA=________=________.3、余弦的定义 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______,记作=_________,即:cosA=______=_____。(你能写出∠B的正弦、余弦的表达式吗?)试试看.___________.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用尺规作角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用尺规作角教案

    解析:①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D,交OB于C;②以O′为圆心,以同样长(OC长)为半径作弧,交O′B′于C′;③以C′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D′;④过D′作射线O′A′,∠A′O′B′为所求.解:如下图所示.【类型三】 利用尺规作角的和或差已知∠AOB,用尺规作图法作∠A′O′B′,使∠A′O′B′=2∠AOB.解析:先作一个角等于∠AOB,再以这个角的一边为边在其外部作一个角等于∠AOB,那么图中最大的角就是所求的角.解:作法:①作∠DO′B′=∠AOB;②在∠DO′B′的外部作∠A′O′D=∠AOB,∠A′O′B′就是所求的角(如下图).三、板书设计1.尺规作图2.用尺规作角本节课学习了有关尺规作图的相关知识,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二次函数求方程的近似根1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二次函数求方程的近似根1教案

    由图象可得,方程6x-x+3=0的近似根为x1=-1.4,x2=4.4.方法总结: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的步骤是:(1)作出函数的图象,由图象确定方程的解的个数;(2)由图象与y=h的交点位置确定交点横坐标的范围;(3)观察图象求得方程的近似根.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三、板书设计利用二次函数求方程的近似根1.利用二次函数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2.列表或利用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3.利用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的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2篇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2篇

    4、巩固新知,拓展新知(羊羊竞技场)本环节在学生对性质基本熟悉后安排了四组训练题,为避免学生应用性质的粗糙感,以小羊展开竞技表演为背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达到强化性质,拓展性质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辨别力;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应变能力和解题灵活性.5、提炼小结完善结构(羊羊总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习。以及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6、课堂检测,发展潜能(大战灰太狼)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算术平方根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算术平方根2教案

    1.细讲概念、强化训练要想让学生正确、牢固地树立起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清概念,加强训练,逐步深化.“讲清概念”就是通过具体实例揭露算术平方根的本质特征.算术平方根的本质特征就是定义中指出的:“如果一个正数 的平方等于 ,即 ,那么这个正数 就叫做 的算术平方根,”的“正数 ”,即被开方数是正的,由平方的意义, 也是正数,因此算术平方根也必须是正的.当然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算术平方根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算术平方根教案

    一、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做过:由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得到一个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那么有a2=2,a=________,2是有理数,而a是无理数.在前面我们学过若x2=a,则a叫做x的平方,反过来x叫做a的什么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类型一】 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64;(2)214;(3)0.36;(4)412-402.解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要找到一个非负数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即可.解:(1)∵82=64,∴64的算术平方根是8;(2)∵(32)2=94=214,∴214的算术平方根是32;(3)∵0.62=0.36,∴0.36的算术平方根是0.6;(4)∵412-402=81,又92=81,∴81=9,而32=9,∴412-402的算术平方根是3.方法总结:(1)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时,首先要弄清是求哪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分清求81与81的算术平方根的不同意义,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2)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常借助平方运算,因此熟记常用平方数对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十分有用.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立方根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立方根1教案

    解:(1)-3343=-7;(2)31027-5=3-12527=-53;(3)-3-8÷214+(-1)100=2÷94+1=2÷32+1=2×23+1=73.方法总结:做开平方或开立方运算时,一般都是利用它们的定义去掉根号;当被开方数不是单独一个数时,则需先将它们进行化简,再进行开方运算.三、板书设计1.每个数a都只有一个立方根,记为“3a”,读作“三次根号a”.2.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3.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本节课让学生应用类比法学习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要注意渗透类比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已学的知识,并通过新旧对比更好地掌握知识.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立方根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立方根2教案

    为此,本节课让学生应用类比法顺理成章的学习立方根的概念、性质、运算.同样在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可以通过三角形类比四面体、通过圆类比球……(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探究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鼓励探索方式、表述方式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关注的是学生对“议一议”、“想一想”、“比一比”的探究情况和学生反馈练习的完成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立方和开立方是互为逆运算的,是否会用根号正确的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足学生思考和计算的时间使学生用原有知识进行新知识建构,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充分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探究能力得到培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对于学生的回答应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方根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方根1教案

    (3)∵(3x-1)2=(-5)2,∴开平方得3x-1=±5;当3x-1=5时,x=2;当3x-1=-5时,x=-43;综上所述,x=2或-43.方法总结:利用平方根的定义进行开平方解方程,从而求出未知数的值,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开平方时,不要漏掉负平方根.三、板书设计1.平方根的概念:若x2=a,则x叫a的平方根,x=±a.2.平方根的性质: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3.开平方及相关运算: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为学生提供有趣且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如把正方形的面积不断地扩大为原来的2倍、3倍、n倍,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从中感受学习平方根的必要性.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方根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方根2教案

    (一)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必要的.所以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往往丢掉负的平方根,因为这与他们以前的经验不符.对此,在平方根的引入时,可多提一些具体的问题.如“9的算术平方根是3,也就是说,3的平方是9.还有其他的数,它的平方也是9吗?”等等,旨在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初步的平方根的概念.再让学生去讨论 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0有几个平方根?负数呢?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求平方根的练习,巩固新学的概念.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截一个几何体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截一个几何体说课稿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截面可不可以是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师用课件演示切截过程,展示切截位置的变化引起截面形状的变化,图形特殊化。使学生的思考经历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2.截面是其他形状学生先猜想正方体的截面还有可能是什么形状,再利用实验操作型课件对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切截,让学生在无限次切截的过程中体会截面产生和变化的整个过程,发现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规律。学生从切截活动中发现猜想时没有想到的截面图形,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正方体截面边数的规律。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截面形状中的特殊四边形。二.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截面学生先猜想圆柱体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教师利用实验操作型课件对圆柱体进行无限次的切截,学生观察截面形状。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