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数学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章节名称§2.2 区间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1、理解区间的概念 2、掌握区间的表示方法 技能目标:1、能进行区间与不等式的互相转换 2、能在数轴上正确画出相应的区间 情感目标:体会不等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有用性教学 重点 和 难点 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难点: 1、会比较两个整式的大小 2、能根据应用题的表述,列出相应的表达式教 学 资 源《数学》(第一册) 多媒体课件评 估 反 馈课堂提问 课堂练习作 业习题2.1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2、动物手偶3、实物钟活动过程: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1、 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提问: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⑶钟有什么作用?(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2、简单认识钟面。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 开始!(教师操作钟表)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活动准备: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二)联 系生活: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重点: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难点:1.孩子对前后卡片的界限区分。成因是接龙卡本身有两小部分所组成,容易会造成孩子辨别卡片上的混淆。2.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儿的逆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附近一个已知数所误导。解决策略:1.逐步化解法:借助双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顺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过渡。2.资源共享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补缺的难点,达到资源共享。活动目标: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一、情境导入游泳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学生观看了纪实片《孩子,请不要私自下水》,并于观看后在本校的2000名学生中作了抽样调查.你能根据下面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吗?(1)这次抽样调查中,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补全两个统计图;(3)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估算该校2000名学生中大约有多少人“一定会下河游泳”?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频数直方图的制作小红家开了一个报亭,为了使每天进的某种报纸适量,小红对这种报纸40天的销售情况作了调查,这40天卖出这种报纸的份数如下:136 175 153 135 161 140 155 180 179 166188 142 144 154 155 157 160 162 135 156148 173 154 145 158 150 154 168 168 155169 157 157 149 134 167 151 144 155 131将上述数据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解析:先找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再以10为组距把数据分组,然后制作频数直方图.解:通过观察这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88,最小值为131,它们的差是57,所以取组距为10,分6组,整理可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解析:本题是要求两个未知数,即3和4的权.所以应把平均数与方程组综合起来,利用平均数的定义来列方程,组成方程组求解.解:设投进3个球的有x人,投进4个球的有y人,由题意,得3x+4y+5×2=3.5×(x+y+2),0×1+1×2+2×7+3x+4y=2.5×(1+2+7+x+y).整理,得x-y=6,x+3y=18.解得x=9,y=3.答:投进3个球的有9人,投进4个球的有3人.方法总结: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解题时,要弄清数据及相应的权,避免出错.三、板书设计平均数算术平均数:x=1n(x1+x2+…+xn)加权平均数:x=(x1f1+x2f2+…+xnfn)f1+f2+…fn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
解:有理数:3.14,-53,0.58··,-0.125,0.35,227;无理数:-5π,5.3131131113…(相邻两个3之间1的个数逐次加1).方法总结: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主要区别.(1)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而有理数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分数形式,而无理数则不能.探究点二:借助计算器用“夹逼法”求无理数的近似值正数x满足x2=17,则x精确到十分位的值是________.解析:已知x2=17,所以417,所以4.117,所以4.120)中的正数x各位上的数字的方法:(1)估计x的整数部分,看它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较小数即为整数部分;(2)确定x的十分位上的数,同样寻找它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3)按照上述方法可以依次确定x的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从而确定x的值.
解:(1)根据题意,可得y=100025x,化简得y=40x;(2)根据题设可知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0<x<85.方法总结: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全体非零实数,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对题意的正确理解.三、板书设计反比例函数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 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 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的自变量x不能为0确定表达式:待定系数法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利用多媒体创设大量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为生活实际服务,让学生感受数学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方法总结:描述一个代数式的意义,可以从字母本身出发来描述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几何背景赋予其中字母一定的实际意义加以描述.探究点四:根据实际问题列代数式用代数式表示下列各式:(1)王明同学买2本练习册花了n元,那么买m本练习册要花多少元?(2)正方体的棱长为a,那么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呢?解析:(1)根据买2本练习册花了n元,得出买1本练习册花n2元,再根据买了m本练习册,即可列出算式.(2)根据正方体的棱长为a和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列出式子.解:(1)∵买2本练习册花了n元,∴买1本练习册花n2元,∴买m本练习册要花12mn元;(2)∵正方体的棱长为a,∴它的表面积是6a2;它的体积是a3.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列代数式,用到的知识点包括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根据题意列出式子是解本题的关键.
将有理数-2,+1,0,-212,314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号连接各数.解析: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相应的数,再利用它们对应点的位置来判断各数的大小.解:如图:由数轴可知-212<-2<0<+1<314.方法总结:一般地,数轴上多个数的大小比较,可利用“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这一性质进行比较.探究点四:点在数轴上的移动问题点A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当点A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点B时,点B所表示的有理数为()A.2 B.-6C.2或-6 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点A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①当点A沿数轴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时,点B所表示的有理数为-6;②当点A沿数轴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时,点B所表示的有理数为2.故选C.方法总结:点A在数轴上移动要注意分两种情况: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不要漏掉其中的一种情况.
探究点三:函数的图象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每浆洗一遍都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的水量y(升)与浆洗一遍的时间x(分)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解析:∵洗衣机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A,B两选项不正确,淘汰;又∵洗衣机最后排完水,∴D选项不正确,淘汰,所以选项C正确,故选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对函数图象的理解能力,看函数图象要理解两个变量的变化情况.三、板书设计函数定义:自变量、因变量、常量函数的关系式三种表示方法函数值函数的图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对以前学过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回顾与思考,力求提供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归纳、概括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辨析识别等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一、 活动目标:1、 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 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3、 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二、 活动准备1、 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2、 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
二、活动材料:小动物卡片若干;画有汽车的操作卡人手一份,幼儿记录卡人手一份,糖果盒人手一份;背景图一幅,糖果若干。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再过几天就要过圣诞节了,森林里准备搞一场大型的圣诞舞会,许多小动物都要去参加。看,长长的车队开来了,数数来了几辆小汽车?(6)—出示汽车操作卡。哟,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6,猜猜看,什么意思?(幼儿自由表述)对了,每辆汽车上只能坐6个小动物。(二)、基本活动1、来,看看你身边的动物卡片,他们一样吗?(数量不一样)2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帮你身边的小动物们,把他们一起送上汽车。记住:每辆小汽车上的小动物的数量合起来一定要刚好是6。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你的车上都坐了哪些小动物。(例:我的第一辆车上坐了一只小白兔,5只小花猫;第二辆车上……)小组交流,个别回答。小朋友说的都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把送小动物的结果记录下来。看,这是一张记录纸,纸上画的是6辆小汽车,和我们的小汽车排一样的队,(你的第一辆车上坐的是一只小白兔和5只小花猫,你就在第一辆车里写上数字1和5)。
一、教学目标:1、会辨认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3、能想象基本几何体的截面形状;4、会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5、能从丰富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空间几何体和基本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点、线、面。6、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7、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二、设疑自探1、梳理本章知识(一)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举例说明.(二)你喜欢哪些几何体?举出一个生活中的物体,使它尽可能地包含不同的几何体.(三)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棱柱的特征?(直棱柱)
一天,王村的小明奶奶提着一篮子土豆去换苹果,双方商定的结果是:1千克土豆换0.5千克苹果.当称完带篮子的土豆重量后,摊主对小明奶奶说:“别称篮子的重量了,称苹果时也带篮子称,这样既省事又互不吃亏.”你认为摊主的话有道理吗?请你用所学的有关数学知识加以判定.解析:要看摊主说得有没有道理,只要按称篮子和不称篮子两种方式分别求出所得苹果的重量,比较即可.解:设土豆重a千克,篮子重b千克,则应换苹果0.5a千克.若不称篮子,则实换苹果为0.5a+0.5b-b=(0.5a-0.5b)千克,很明显小明奶奶少得苹果0.5b千克.所以摊主说得没有道理,这样做小明奶奶吃亏了.方法总结: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之间的关系.三、板书设计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归纳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通过例题教学、练习等方式巩固相关知识.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常用度量单位:度、分、秒,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一、情境导入钟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同学们,你能说出图中每个钟表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吗?学完了下面的内容,就会知道答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类型一】 对角的概念的考查下列关于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③在角一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析:①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错误;②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角的边是射线,没有长短之分,错误;③角的边是射线,不能延长,错误;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说法正确.所以只有④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离原点越近.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为与标准质量的差的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质量.【类型四】 绝对值的非负性已知|x-3|+|y-2|=0,求x+y的值.解析: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大于或等于0,即为非负数,若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数同为0.解:由题意得x-3=0,y-2=0,所以x=3,y=2.所以x+y=3+2=5.方法总结: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数都为0.三、板书设计绝对值相反数绝对值性质→|a|=a(a>0)0(a=0)-a(a<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这个名词既陌生,又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数学术语,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内容.教材从几何的角度给出绝对值的概念,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的位置出发,得出定义的.
一、情境导入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主要由推进舱(服务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发射,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十五天左右,加上发射与返回,其中停留天宫一号十二天,共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6月13日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6月26日回归地球.要读懂这段报导,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定义 下列语句属于定义的是()A.明天是晴天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等角的补角相等D.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解析: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是理解定义的含义.A是对天气的预测,B是描述长方形的性质,C是描述补角的性质.只有D符合定义的概念.故选D.方法总结:定义指的是对术语和名称的含义的描述,是对一个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描述,而不是对其性质的判断.
求证: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解析:分析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根据已知条件和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C=90°.求证:∠A与∠B互余.证明:∵∠A+∠B+∠C=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又∠C=90°,∴∠A+∠B=180°-∠C=90°.∴∠A与∠B互余.方法总结:解此类题首先根据题意将文字语言变成符号语言,画出图形,最后再经过分析论证,并写出证明的过程.三、板书设计命题分类公理:公认的真命题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证明:推理的过程经历实际情境,初步体会公理化思想和方法,了解本教材所采用的公理,让学生对真假命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了解定理、公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析:要在地球仪上确定南昌市的位置,需要知道它的经纬度,故选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熟记位置的确定需要横向与纵向的两个数据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 用“区域定位法”确定位置如图所示是某市区的部分简图,文化宫在D2区,体育场在C4区,据此说明医院在________区,阳光中学在________区.解析:本题首先给出的是表示文化宫和体育场的位置,即D2区和C4区,这就确定了本题中表示建筑物位置的方法,即字母表示列数,数字表示行数.故填A3,D5.方法总结:解此类题先要弄清区域定位法中字母及数字各自表示的含义,再用已知的表示方法来确定相关位置.三、板书设计确定位置有序实数对方位法经纬度区域定位法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给学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