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教案设计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过去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再加上有些教师在考核时使用一些偏题、难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觉得枯燥乏味,体会不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读数、写数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读数、写数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2、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3、指导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并能知道数位的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数表示的含义。4、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掌握读数与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100以内各数。教学难点:数位意义和理解。教学关键:通过读数、写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 。你看,小猫咪已经在门口欢迎我们了。咦,小兔子从门口蹦了出来,它说:不行,不行,你们想进数学乐园去可得回答我的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敢接受小兔子的挑战吗?那可得看仔细了。1、从31数到36,从56数到66。2、我说前一个数,你们说后一个数。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二、讲授新课(一)看图引入1、(课件)大家看这幅主体图,图上都有什么?还有什么?2、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盆黄花?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知道的?3、小结:我们数花的数量的时候,可以一盆一盆的数,也可以10盆10盆的数,还可以5盆5盆的数,怎样方便怎样数。今天我们开始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首先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教学例1。(1)整十数加整十数。教师: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小棒。(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左边摆一捆小棒,每捆十根,表示红花的盆数。右边摆两捆两捆小棒,表示黄花的盆数。教师:一捆小棒表示多少?又摆两捆小棒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求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10 + 20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口算的思考过程:① 10是几个十?20是几个十?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1)学生笔算。(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4、正误辩析: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二、解决问题: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4)集体讲评。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三、综合练习: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四、学习总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说课稿3篇

    三、制作统计图教师:事先我们一起搜集了这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请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利用事先制成的统计表介绍数据)如果请你将它制作一份折线统计图,你有信心完成吗?小组讨论:你认为在制图时应做哪些工作?有什么注意点?(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在交流中,教师顺应学生回答,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日期的前后;(2)纵轴:标明数据,反映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3)制表日期和单位。学生独立在练习之上尝试练习。教师指名演示,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学生相互交流,也可以提问请同学回答。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2篇

    (设计意图:拨开云雾见天日。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演示两种计时法的对应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2、探究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方法师问:“同学们看着钟面,能很快找到了两种计时法对应的时间,那没有了钟面,你能发现他们之间互换方法吗?”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普通计时法前面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上午、下午、晚上,而24时计时法却没有这些;经过思考总结出由普通计时法向24时计时法转化时要去掉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加上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加,反之由24时计时法向普通计时法转化时,要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减去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减。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横向条形统计图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横向条形统计图说课稿2篇

    (设计意图:这样一来,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是很开放的,例如,有的学生只是把纵向条形统计图进行90度旋转,得到的横向统计图横轴与纵轴的方向始终与规范的统计图不一致(其实,这些“统计图”也同样反映这些数据的状况,只是不够规范而已)。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得出结论。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比较并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产生的条件A、(出示完整的横向条形统计图与纵向条形统计图)他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把自己的发现跟同桌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轴:数据;纵轴:项目)B、(生回答后)小结揭题:只是竖着的变成横着了,但是内容没变,只是形状变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横向条形统计图”(板书)。它一般在统计报表中出现,有时竖着画不下的时候我们可以横着画出这样的统计图。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说课稿2篇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一、教材简析: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如: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身高的变化、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病人的体温记录、旅游消费情况等。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四、教学流程分析 (一)激趣引入,创设情境 充分利用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体会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做出决策,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到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利用多媒体提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资料,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新旧知识对比,探究学习 教师在设计时,对教材上的例题和有关练习作了修改,从书本指向性非常明确的问题改成了完全开放的问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知道的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并制作成扇形统计图以及书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出示教师收集的扇形统计图资料,引导学生读图交流,并归纳概括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在做这样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说课稿5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 说课稿5篇

    1.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而课程标准则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这部分内容比较繁琐,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方式。2.教师将教科书的盆花变成纸花,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些数据,使教材更具有实用性。但是,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统计,效果会更佳。3.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息,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本课中,教师设计的让学生学四种动物的叫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讨。4.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验。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P63做一做,并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和提建议。(1)学生动手制作。(2)用幻灯展示学生作品,并评议。(3)谈自己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和提建议2、学生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用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1)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2)学生谈自己收集数据与绘制折线统计图的目的?(教师选择性地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交流)生1:我收集的数据是自己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与这学期第一、二两单元的数学成绩,制图目的是为了清楚地看出自己本学期成绩变化情况。生2:我收集的数据是妈妈店上3月下旬衣服销售情况,目的是为了帮助妈妈如何调整进货。生3:我收集的是今年1—3月份,我家的用电情况,目的是通过观察用电的变化情况来调整用电,尽量做到节约用电。生4:我妈妈是医生,我从妈妈那收集了我7—12岁的身高数据,制折线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长情况,并通过这一情况来指导我班同学的饮食。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说课稿

    (三)看书质疑师:今天探索的问题与教科书第20-21页里例2-例3的内容相似,打开看看,书是怎么解答的?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生认真看书。生质疑。三、模拟练习,拓展应用师:请看学校调查表(课件出示),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啊?(买折叠车和同学去秋游的人数)想解决吗?(想)师:提供这个信息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生:买车的人数。师:你会直接口算吗?会的请你站起来告诉大家。生都站了起来了。师:这么都同学会啊,老师很为你们高兴,还是请代表说。生说。师:你们有意见吗?生:没有(好)师:谁能求出选择秋游的人数?生:不能啊,条件不充分师:那你能根据图意估计一下,然后补充一个条件,使我们能用今天的知识算出这些人数吗?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 说课稿

    本课内容安排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后,考虑到以后每次出现的口诀都比较多,而且较难记,所以学习乘加乘减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两个特点:一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列出乘加、乘减的算式,并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多样的,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比较能进一步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二是第一册学生已经学过了连加、连减,它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本册的乘加、乘减都是只教学乘法在前,加、减法在后的题型,计算顺序同样是从左至右;但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这样说,而必须是学生明确要先算乘法,教材的设计就正是如此,没把“先算乘法”作为运算顺序机械的灌输给学生,而是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联系解题策略,使学生依据问题的情理确定先算乘法,真正明白算理。根据教材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说课稿2篇

    (四)深入探究,重新审视对策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不断体验对策的价值才是关键所在。对策的价值在哪里?设计对策的关键是什么?把问题抛给学生去思考,一方面让学生再次感受正确对策达到“以小打大”、“以弱胜强”妙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设计对策的关键前提是什么?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数学思想,以便根据对手的变化灵活运用对策。教学步骤设计:1、学生探讨,如果齐王的下等马都比田忌的上等马快,田忌还有获胜的可能吗?2、田忌赛马第二次获胜的前提是什么?(田忌猜测道齐王安排赛马的出场顺序还和第一次一样)3、如果齐王安排赛马的出场顺序改变了,田忌该怎样才能获得胜利?(找两位同学分角色演示一下)4、回忆课前时候,老师为什么会在纸牌游戏“比大小中”屡战屡胜。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四、教学程序一、复习1、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2、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按怎样的顺序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按怎样的顺序运算?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的第(1)题:说说这道题要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为什么要按照怎样的顺序运算?学生板演。2、教学例2的第(2)题。(1)说明:同样的,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2)出示例2题(2):说说这道题例的数据有什么特点?这样算简便吗?为什么这样可以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按简便算法计算结果。3、练一练想先那些题可以用简便算法?指名板演。4、练习五2(做书上。第三题为什么可以用简便算法。)5、练习五后两题为什么这样算?三、巩固练习练习五1、3、5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 说课稿4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 说课稿4篇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运用直观和操作的方法,调动小学生耳、眼、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互相配合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方位要领。而且使分类与方位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玩中逐步了解到一个数学知识不可能单一存在,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多种的数学知识。(三)练中生趣,以趣促练1、出示一副美丽的田野风光,看到这么美的场景,同学们可展开想象的翅膀,随意添上你想加的物体,并且运用学过的知识小组间互相说几句话。这时学生有的加上一轮红日,有的加有一轮明月,有的可能画上一朵小花……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都可以准确的说出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等等这些相对位置的话。2、课件展示一所空着的4层楼房,请同学们拿出手中喜欢的动物图片贴在空房子里,互相说一说你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分别贴的是哪些小动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再说一说谁住在最下面,是第几层,第二层住的是谁,它在谁的上面、谁的下面,第三层呢?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说课稿2篇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在一年级时已学过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教学连加、连减的计算如何用竖式及竖式的简便写法计算。在复习这一环节中,我先设计了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习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然后通过两道口算题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在进行例1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少先队员帮农民伯伯摘西瓜的情景图,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然后放手让学生们尝试算出结果。教师指出简便写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这种写法的简单所在。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

    (二)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喜欢)那老师就带你们乘公交车去玩吧!出示:课本28页挂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认真观察,根据图意,编出应用题:车上有67人,到某一站后下车25人,上车28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67-25+28=【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形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乘车情况,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情境展现的内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到相关的数学问题】1、读题,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与刚才所做的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复习题是连加,连减,这道题是有加有减。教师可向学生进一步说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加减混合运算。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2、通过对连加连减的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出这道题吗?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说课稿2篇

    2.交流讨论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①假设都是鸡,则有8×2=16只脚,实际有26只脚多了26-16=10只脚.②一只鸡换成一只兔,就会多4-2=2只脚,所以笼子有10÷2=5只兔.③鸡就有8-5=3只.师:真是了不起,不用试也能求出鸡兔来,刚才我们是假使全是鸡,如果假使全是兔,会是怎样的情况呢?3.你还会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吗?(引导学生用方程解答)4.我们已经能够用三种方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到底对不对呢?怎样才能知道?———检验(板书)[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从体验、尝试到讨论、汇报,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个人或集体的智慧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方程法、假设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至少有一种方法是他自己会理解或掌握的,老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应机敏地倾听,机智地诱导,引导学生较为完整、准确地说明算理,特别是假设法算理,进而让全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解释、学会质疑,学会辩驳。]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掷一掷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掷一掷说课稿2篇

    (1)猜想设疑。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实践,结果可能是选择和少的那队赢了。为什么选择和多的那队没胜,选择和少的那队却胜了呢?这里面又藏着什么奥秘呢?“猜想”是有方向的猜测和判断,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这里通过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由猜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不同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2)统计实验。这部分教学让全体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并在实验中与统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全体学生参与实验统计,实验数据更加充分,实验结果与预测更加接近,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上一页123...636465666768697071727374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