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说课稿8篇

  •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Unit 4 Space Exploration-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Unit 4 Space Exploration-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教学设计

    The theme of the section is “Describe space facts and efforts to explore space”. Infinitives are one of non-finite verbs, as the subjects, objects, predicative, attributes and adverbials. This unit is about space exploration, which is a significant scientific activity, so every scientific activity has strong planning. Therefore, using the infinitives to show its purpose, explanations or restrictions is the best choice.1. Learn the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features of infinitives.2. Learn to summarize some rules about infinitives to show purpose and modify.3. Learn to use infinitives in oral and writing English. 1. Learn the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features of infinitives.2. Learn to summarize some rules about infinitives to show purpose and modify.3. Learn to use use infinitives in oral and writing English.Step 1 Lead in---Pair workLook a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focus on the italicized infinitives. In pairs, discuss their functions. 1. I trained for a long time to fly airplanes as a fighter pilot..(作目的状语)2. As we all know, an astronaut needs to be healthy and calm in order to work in space..(作目的状语)3. First of all, you must be intelligent enough to get a related college degree..(作目的状语)4. Some scientist were determined to help humans realise their dream to explore space..(作定语)5. On 12 April 1961, Yuri Gagarin became the first person in the world to go into space..(作定语)Summary:1. 不定式的结构:to+do原形。2. 分析上面的句子,我们知道在描述太空探索时,动词不定式不仅可以用来表目的,还可以用来作定语,表修饰。

  •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Listening &Speaking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Listening &Speaking教学设计

    Step 4: Listen again and decide i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T) or false (F).1 It was the first time Chen Liyan's story was reported. T口 F口2 Chen found 10,000 yuan in a small plastic bag in Taiyuan railway station口 F口3 Wang Zheng apologized to Chen because he couldn't offer her more money. T口 F口4 Chen took out a large loan to cure her daughter, T口 F口5 Wang set up a fundraising website for Chen's daughter after Chen told him about her situation. T口 F口Step 5:After listening, discuss the questions.1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Chen Liyan is?Chen Liyan is generous and honest because she returned a large sum of money to the owner.2 Did Chen return the money because she didn't need it?No. She returned the money because it was the right thing to do. Evidence for this is that she refused to accept the reward money because she felt that it had not been earned. 3 Is it common for people to do what Chen did?It depends on the culture. In some countries it is quite common to return money that has been found. In other countries, people believe "Finders are keepers!" 4 How did Wang Zheng feel about the return of his money?He must have been very happy and relieved to have gotten his money back. We know this because he thanked Chen repeatedly and even offered her a reward.5 Why did Ma Dongbao tell Wang about Chen's family?He must have had great sympathy for Chen and her daughter and wanted to help them.'We know this because he arranged help for them. 6 How did the news reporter feel about Chen's actions?The news reporter felt that it showed that money wasn'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We know this because the reporter told us that this is what Chen believes. and then said, “that's a great attitude to take."

  •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2Unit 2 Bridging Cultures-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2Unit 2 Bridging Cultures-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教学设计

    The grammar of this unit is designed to review noun clauses. Sentences that use nouns in a sentence are called noun clauses. Nominal clauses can act as subject, object, predicate, appositive and other components in compound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above-mentioned different grammatical functions, nominal clauses are divided into subject clause, object clause, predicate clause and appositive clause. In this unit, we will review the three kinds of nominal clauses. Appositive clauses are not required to be mastered in the optional compulsory stage, so they are not involved.1. Guide the students to judge the compound sentences and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lauses in the sentence.2. Instruct students to try to learn grammar by generalizing grammar rules, controlling written practice, and semi-open oral output.3. Inspire the students to systematize the function and usage of noun clause1.Instruct students to try to learn grammar by generalizing grammar rules, controlling written practice, and semi-open oral output.2.Inspire the students to systematize the function and usage of noun clauseStep1: The teacher ask studetns to find out more nominal clauses from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udnerline the nominal clauses.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我们必须拿出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老师,大家能做到吗?2、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你们去超市干什么啊,买东西要用什么来付款?世界上有很多种钱,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找学生说说)2、 你知道古代人用什么钱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民币的历史。人民币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从1948年12月到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分别是:1948年12月1日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1962年4月15日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还有1999年10月1日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也就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屏幕显示)人民币上有什么?(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2、特征辨认。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3、 师: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4、 看下面几张你都认识吗?5、 同学们学的真认真,老师中午回家要乘坐无人售票车,这种车要求自觉投币1元而不找零钱,老师只有一张10元的人民币,老师该怎么办哪?6、谁能帮老师换换钱?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案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是在对人民币的认识后,是人民币的再进一步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主要有三个:一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是知道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逐渐培养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为了达成以上的一些目标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一、从学生经验入手直接引入商品价格,在学生回忆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唤醒学生的思绪,使学生觉得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在操作中完成进率的换算。进率的换算在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上通过不同的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这样的教学让说不清的关系,在操作讲解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教案2篇

    二、互动交流,理解算法1.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情境图,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2.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3.师:怎样计算238÷6呢?你能用估算的方法估计出大致结果吗?4.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3的竖式计算。师:在这道题中被除数最高位上是2个百,2个百除以6,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师:谁能说一说商3个十的3写在商的什么位置上?为什么?教师边板演边说明:用除数6去乘3个十,积是18个十,表示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23的下面。23减18得5,表示十位上还剩5个十。师:接下来该怎么办?(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落下来,与十位上的5合起来继续除。)师:最后结果是多少?5.启发学生想一想: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一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导学案

    4.They were going to find someone to take part in their bet when they saw Henry walking on the street outside.[归纳]1.过去将来时的基本构成和用法过去将来时由“would+动词原形”构成,主要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来看将要发生的动作(尤其用于宾语从句中),还可以表示过去的动作习惯或倾向。Jeff knew he would be tired the next day.He promised that he would not open the letter until 2 o'clock.She said that she wouldn't do that again.2.表示过去将来时的其他表达法(1)was/were going to+动词原形:该结构有两个主要用法,一是表示过去的打算,二是表示在过去看来有迹象表明将要发生某事。I thought it was going to rain.(2)was/were to+动词原形:主要表示过去按计划或安排要做的事情。She said she was to get married next month.(3)was/were about to+动词原形:表示在过去看来即将要发生的动作,由于本身已含有“即将”的意味,所以不再与表示具体的将来时间状语连用。I was about to go to bed when the phone rang.(4)was/were+现在分词:表示在过去看来即将发生的动作,通常可用于该结构中的动词是come,go,leave,arrive,begin,start,stop,close,open,die,join,borrow,buy等瞬间动词。Jack said he was leaving tomorrow.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2篇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向生活学习语言。2、了解新词新语,能正确评价和运用新词新语。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并评价新词新语。2、难点:如何评价新词新语三、教学用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新课以前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会很高兴:我还是有优点的哦。现在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就会心里嘀咕了:这是什么意思呀?同学们知道这有什么意思吗?(可爱=可怜没人爱)如果大家留心就会发现,类似这样的词语很多,在网上是特别流行,很新颖、独特,谁来列举几个?(点评学生所列举出的词语)网络上有新词新语,其它媒体(如报刊、电视等)都有新词新语。关于新词新语的概念,一般认为,新近创造出来的词语,或是旧词新用,这样的词语就叫新词新语。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2篇

    1.悬念法悬念法又称关子。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 “设悬”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事。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所谓“解悬” 也叫“释悬”,就是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满足。如《驿路梨花》,当人们正为露宿而发愁时出现了一间神秘的小屋,小屋的主人是谁呢?猜想间,有人来了,但也不是屋子主人,那小屋子的主人是谁呢?终于知道了小屋是解放军盖的,但为什么要盖这间小屋呢?这样“设悬——释悬——带出新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文章韵味无穷。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粉刷围墙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粉刷围墙教案

    (3)按每千克涂料粉刷3.5 m2计算,可求出共需要涂料:1600÷3.5≈460(千克);(4)根据涂料的型号及费用,选择合适的涂料。师:选择涂料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如价格、耐用期、消费心理、环保等,要怎么选择呢?学生可以把几种涂料进行对比,一起讨论决定,同时学会在交流中理解接纳别人较好的建议:如:A型,优点:价格便宜,需要19桶,总共才5700元;缺点:耐用期太短,两年后又要重新粉刷;B-1型和B-2型,虽然桶装量不同,但价格和耐用期都处在中游水平;C型和D型,优点:耐用期长,最划算;缺点:价格太高,不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也不可能持续那么长时间,至少5年就要更换一下样子。综合以上价格、耐用期、消费心理,选择B-1或B-2型比较划算。而这两种比较来看,B-2型更便宜一些,所以,最后确立用B-2型涂料。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②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三、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作业布置:第八课时、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三、完成练习: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案

    探究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 (媒体出示课本第39页例8鸡蛋图。)师:看这鸡蛋图,谁知道哪边的鸡蛋多一些?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可能回答:(1)根据鸡蛋图比较。(2)根据数的顺序比较。(3)根据数的组成比较。)(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出示答案。)2、 师:刚才我们看着鸡蛋图比较了两个数的大小,那如果没有图,我们会不会直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我们请计数器来帮忙,谁来拨?(媒体出示计数器)师:谁能来说说每个数位上数的意义,再进行比较,说说比较的方法。(学生已经有了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说出: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是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26;或者根据数数时28在26后面,所以28>26。)(点击表示28的计算器图,媒体出示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点击表示26的计算器图,媒体出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点击“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媒体出示:28>26。)(师板书:28>26)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连减应用题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连减应用题教案

    (4)列式计算:94—34=60(个)60—29=31(个)或34+29=63(个)94-63=31(个)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94-34-29或94-(34+29)b.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58-6-7或58-(6+7)[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9.作业安排①.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②.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③.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④.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2)圆锥的体积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教学目的:1、 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2、 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3、 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

    教学要求1.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学会解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2.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有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这些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让学生在具体操作和试验中感悟、体会,由此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会解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方法。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朋友们都听说了我们的神奇魔力,米老鼠也来请我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帮他把墙修补好吗?(幻灯11,同时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来亲自动手粘一下)在我们的帮助下,米老鼠家缺了10块砖的墙就被修补好了(幻灯12)七、拼图大比赛。1、师: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拼得又好又快,又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八、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师:同学们刚才拼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优美的图形的装饰,同学们也可以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点生活,美化环境。(欣赏生活中的优秀装饰作品)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法?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二、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的神秘感有了更强的好奇心。因此,结合分数加减的学习内容适当补充一些数学史料,可使学生的好奇转化为探究欲,促其学习数学兴趣的提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因此,教学时,应重视教材提供的两个涉及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补充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算法的思路。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的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过去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再加上有些教师在考核时使用一些偏题、难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觉得枯燥乏味,体会不到初等数论的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学习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科书第40——43页例1、例2,第4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七第3——8题。◆学习目标1.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学习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充分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沟通每行个数、行数、层数与长、宽、高之间的联系,进而顺理成章地推导出公式。◆学习过程1. 实验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计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就是看这个长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切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动手做试验:用体积为1cm3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将相关数据填入下表。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组成教案

    3.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说出两位数,另一个人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然后互换。4.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之后请学生汇报汇报。课堂作业做练习七第二题。1.课件出示“百球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然后估一估,“有多少个球?”2.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数数。用小精灵聪聪的话问:“怎样数比较快?”然后点名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数的方法。3.引导学生将数出的准确数100与自己估测的数对比。检验自己估的对不对,表扬估对的同学。小结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较凌乱叙述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数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每数十只圈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只羊,检验自己刚开始时估的对不对?

上一页123...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