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除法说课稿

  •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教案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教案

    分式1x2-3x与2x2-9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__.解析:∵x2-3x=x(x-3),x2-9=(x+3)(x-3),∴最简公分母为x(x+3)(x-3).方法总结: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个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字母及式子取各分母中所有字母和式子的最高次幂.“所有字母和式子的最高次幂”是指“凡出现的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为底数的幂的因式选取指数最大的”;当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因式分解.【类型二】 分母是单项式分式的通分通分.(1)cbd,ac2b2;(2)b2a2c,2a3bc2;(3)45y2z,310xy2,5-2xz2.解析:先确定最简公分母,找到各个分母应当乘的单项式,分子也相应地乘以这个单项式.解:(1)最简公分母是2b2d,cbd=2bc2b2d,ac2b2=acd2b2d;(2)最简公分母是6a2bc2,b2a2c=3b2c6a2bc2,2a3bc2=4a36a2bc2;(3)最简公分母是10xy2z2,45y2z=8xz10xy2z2,310xy2=3z210xy2z2,5-2xz2=--25y210xy2z2.

  •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教案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反证法教案

    方法总结:本题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考查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在假设结论不成立时要注意考虑结论的反面所有可能的情况.如果只有一种,那么否定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有多种情况,则必须一一否定.三、板书设计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2.反证法(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解决几何证明题时,应结合图形,联想我们已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等知识,寻找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遗漏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解题时学会分析,可以采用执果索因(从结论出发,探寻结论成立所需的条件)的方法.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将一个圆分成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计算出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知道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圆心角与圆心角的比例确定扇形面积与整圆的面积关系为后面学习扇形面积公式做铺垫,体现知识的延续性。(六)、巩固练习.如图,把一圆分成三个扇形,你能求出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吗?若圆的半径为2,你能求出各部分的面积吗?(七)、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小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使所学知识能合理地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八) 布置作业:中等学生:P125. 1优等生: P125. 2,3我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即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说明:此处进行的是一次尝试应用乘方运算来解决开头的问题,互相呼应,以体现整节课的完整性,把学生开始的兴趣再次引向高潮。趣味探索:一张薄薄的纸对折56次后有多厚?试验一下你能折这么厚吗?说明:这个探索实际上仍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检查,纸对折56次,用什么运算来计算比较方便,另外计算过程中可使用计算器,进一步加深对乘方意义的理解(五)作业P56页1、2说明:这两个习题是对课本上例题的简单重复和模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多数学生应该可以较轻松地完成。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从旧知识中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进行联系比较,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探索、总结直至发现结果、发现"方法",进而优化了整个教学。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七年级(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2章第6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是建立在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各种运算的意义及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运算。它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是以上各种运算的继续和发展,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初中数学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2)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并养成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5、总结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并纠正、分析根本原因。6、通过演示法给学生演示完整、详细和规范的解题过程。7、总结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然后教师进行纠正。等这个过程结束之后,再给出完整的运算顺序和方法。8、出示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指正。9、最后布置课后作业题。四、教学评价本节课我注重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1、通过具体的题目引入,让学生先以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归纳总结原因,并予以解决。一方面复习前面所学的基本运算,另一方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1、教学内容:本节探究内容取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1章第一节。2、教学内容所处的地位。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探究对象是生活中的常见几何体,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3、学 情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直观感知、无意注意为主,空间观念较薄弱,结合现有知识结构——小学及生活中大量几何图形的直观表象,本阶段的学生应初步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重、难点探究的重点是几何体的分类,难点为分类标准的确立。5、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说课稿

    分层次留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收获四、设计说明这节课从内容上我着重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形成过程;在形式上突出知识的体验过程;在手段上突出多样化和直观化,例如: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法、讨论交流等多种手段;评价突出过程化和多样化。教师、学生活动的这两条主线分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化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实新课程标准,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四、教学过程分析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主要复习一下三种统计图,为接下来介绍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及根据实际问题选取适当的统计图做好知识准备。(二)问题探究选取课本上“小华对1992~2002年同学家中有无电视机及近一年来同学在家看电视的情况”的3个调查项目,进而设计3个探究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每一种统计图的进一步认识,至此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三)实践练兵这一环节通过2个实际问题的设计,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适当选取统计图有助于帮助人们去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信息。(四)课堂小结总结这一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看看这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五)作业布置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还望批评和指正。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教案

    方法总结:平行公理的推论是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理论依据.【类型三】 平行公理推论的实际应用将一张长方形的硬纸片ABCD对折后打开,折痕为EF,把长方形ABEF平摊在桌面上,另一面CDFE无论怎样改变位置,总有CD∥AB存在,为什么?解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出答案即可.解:∵CD∥EF,EF∥AB,∴CD∥AB.方法总结: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证明时,关键是找到与要证两条直线都平行的第三条直线进行说明.三、板书设计1.同位角的概念2.运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解决几何题时,重在分析,应结合图形熟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本节课的易错点是学生对同位角的识别,对同位角个数的计算,应多加强练习,在不断纠错中提高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对顶角、余角和补角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对顶角、余角和补角教案

    解析:(1)首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特点得到∠ACD=90°,∠ECB=9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计算出∠ECD和∠DCB的度数即可;(2)∠ACE与∠DCB相等,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等量代换即可.解:(1)CD是∠ECB的角平分线.理由如下:∵∠ACD=90°,CE是∠ACD的角平分线,∴∠ECD=45°.∵∠ECB=90°,∴∠DCB=90°-45°=45°,∴∠ECD=∠DCB,∴CD是∠ECB的角平分线;(2)∠ACE=∠DCB.理由如下:∵∠ACD=90°,∠BCE=90°,∠ECD=α,∴∠ACE=90°-α,∠DCB=90°-α,∴∠ACE=∠DCB;(3)∠ECD+∠ACB=180°.理由如下:∠ECD+∠ACB=∠ECD+∠ACE+∠ECB=∠ACD+∠ECB=90°+90°=180°.方法总结:此题主要查考了角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形分清角之间的和差关系.三、板书设计1.对顶角相等;2.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本节课学习了对顶角及其性质.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画这些角,结合图形说出对顶角的特征.对顶角的识别是易错点,可以结合例题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纠错,不断进步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解析:由于多边形(三边以上的)不具有稳定性,将其转化为三角形后木架的形状就不变了.根据具体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经验及题中所加木条可找到一般规律.解: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作(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所以,要使一个n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需要(n-3)根木条固定.方法总结: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时,所需要的木条根数,可从具体到一般去发现规律,然后验证求解.三、板书设计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三角形的稳定性本节课从操作探究活动入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热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边边边”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存在的问题是少数学生在辅助线的构造上感到困难,不知道如何添加合理的辅助线,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巩固和训练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AD=CD,∠ADE=∠CDG,DE=GD,∴△ADE≌△CDG(SAS),∴AE=CG;(2)设AE与DG相交于M,AE与CG相交于N.在△GMN和△DME中,由(1)得∠CGD=∠AED,又∵∠GMN=∠DME,∠DEM+∠DME=90°,∴∠CGD+∠GMN=90°,∴∠GNM=90°,∴AE⊥CG.三、板书设计1.边角边: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本节课从操作探究入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直观性,有利于学生从直观上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热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边角边”掌握较好,但在探究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时不会正确分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一步加强分类思想的巩固和训练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边角”“角角边”;(重点)2.能运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哪块去?学生活动:学生先自主探究出答案,然后再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点拨:显然仅仅带①或②是无法配成完全一样的玻璃的,而仅仅带③则可以,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如图,AD∥BC,BE∥DF,AE=CF,试说明:△ADF≌△CBE.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DFE=∠BEC,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F=CE,然后利用“ASA”可得到△ADF≌△CBE.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

    解析:由OC与地面平行,确定了A,O,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说明△AOB≌△COD可得D,O,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解:∵OC=35cm,墙壁厚OA=35cm,∴OC=OA.∵墙体是垂直的,∴∠OAB=90°.又∵CD⊥OC,∴∠OAB=∠OCD=90°.在△OAB和△OCD中,∠OAB=∠OCD=90°,OC=OA,∠AOB=∠COD,∴△OAB≌△OCD(ASA),∴DC=AB.∵DC=20cm,∴AB=20cm,∴钻头正好从B点出打出.三、板书设计1.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的依据“SAS”“ASA”“AAS”2.运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了解到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小组间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充分展开联想,对三角形全等的利用进行深层的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

    解析: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正方形和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设计出的图案只要折叠重合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利用轴对称可以设计出精美的图案,一个图形经过不同位置的几次变换,若再结合平移、旋转等,便可以得到非常美丽的图案.三、板书设计1.如何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2.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本节课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探究,但如果只有操作,而没有数学体验,数学课很容易上成劳技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在重视活动的同时,又重视知识的获取.因为动手操作的目的本身就在于更直观地发现新知识.练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教案1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教案1

    新建成的红星中学,首次招收七年级新生12个班共500人,学校准备修建一个自行车车棚.请问需要修建多大面积的自行车车棚?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解决这个问题.解析:决定自行车车棚面积的因素有两个,即自行车的数量与每辆自行车的占地面积.因此收集数据的重点应围绕这两个因素进行.解:调查方案如下:(1)对全体新生的到校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下:你到校的方式是骑自行车吗?A.经常是 B.不经常是C.很少是 D.从不是(2)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分类统计骑自行车的人数;(3)实际测量或估计存放1辆自行车的大约占地面积;(4)根据学校的建设规划、财力等因素确定自行车车棚的面积.方法总结:确定调查方案时必须明确两个问题:(1)需要收集哪些数据?(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可以获得这些数据?探究点三: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小冰就公众对在餐厅吸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教案2

    1. 小明的脚长23.6厘米,鞋号应是 号。2.小亮的脚长25.1厘米,鞋号应是 号。3.小王选了25号鞋,那么他的脚长约是大于等于 厘米且小于 厘米。小结:刚才同学们都体会到了分组编码使原来繁多,无叙的数据简化、有序。因此分组、编码是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工商业、科研等活动中有广泛的应用(四)反馈练习课内练习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南,女生各10名右眼裸视的检测结果:0.2,0.5,0.7(女),1.0,0.3(女),1.2(女),1.5,1.2,1.5(女),0.4(女),1.5,1.1,1.2(女),0.8(女),1.5(女),0.6(女),1.0(女),0.8,1.5,1.2(1)这组数据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2)学生右眼视力跟性别有关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五). 归纳小结,体味数学快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课堂小结交给学生)数据收集的方法: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连网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学生可能还会指出鞋码和脚长之间的关系等)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2

    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比较和线段的比较方法的一致性。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 比较角的大小难点: 认识并画出角的平分线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剪刀,纸片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采用“引导——观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组织教学.学法:鼓励学生采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线段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1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1

    1.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并能借助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解决问题.3.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会进行角的运算.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如图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剪刀模型,现在考考大家,剪刀张开的两个角哪个大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比较在某工厂生产流水线上生产如图所示的工件,其中∠α称为工件的中心角,生产要求∠α的标准角度为30°±1°,一名质检员在检验时,手拿一量角器逐一测量∠α的度数.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该名质检员采用的是哪种比较方法?你还能给该质检员设计更好的质检方法吗?请说说你的方法.解析:角的比较方法有测量法和叠合法,其中测量法更具体,叠合更直观.在质检中,采用叠合法比较快捷.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