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说课稿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2教案

    [想一想]同学们经历了上述三种方法,你还能想出哪些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你认为最优化的方法是哪种?思路点拔:1、如果旗杆周围有足够地空地使旗杆在太阳光照射下影子都在平地上,并能测出影子的长度,那么,可以在平地垂直树一根小棒,等到小棒的影子恰好等于棒高时,再量旗杆的影子,此时旗杆的影子长度就是这个旗杆的高度.2、可以采用立一个已知长度的参照物在旗杆旁照相后量出照片中旗杆与参照物的长度根据线段成比例来进行计算.3、拿一根知道长度的直棒,手臂伸直,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使直棒刚好完全挡住旗杆,量出此时人到旗杆的距离、人手臂的长度和棒长,就可以利用三角形相似来进行计算.等等.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在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你是否想到最优的方法?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反思提炼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投影与正投影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投影与正投影2教案

    四、范例学习、理解领会例2 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已知乙木杆的高度为1.5m.(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图5-6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用线段表示影子)(2)在图中,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3)在(2)的情况下,如果测得甲、乙木杆的影子长分别为1.24m和1m,那么你能求出甲木杆的高度吗?学生画图、 实验、观察、探索。五、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 学生观察、画图、合作交流。六、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大家对内容的理解,本课内容,要体会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不同影子,在操作中观察不 同时刻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特征。在同一时刻,物体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成比 例.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1教案

    (2)假如你摸一次,估计你摸到白球的概率P(白球)=;(3)试估算盒子里黑球有多少个.解:(1)0.6(2)0.6(3)设黑球有x个,则2424+x=0.6,解得x=16.经检验,x=16是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所以盒子里有黑球16个.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当摸球次数增多时,摸到白球的频率mn将会接近一个数值,则可把这个数值近似看作概率,知道了概率就能估算盒子里黑球有多少个.三、板书设计用频率估计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用替代物模拟试验估计概率通过实验,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频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经历实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提高数学交流水平,发展探索、合作的精神.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1教案

    由上表可知,共有6种结果,且每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两次摸出白球的结果有2种,所以P(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白球)=26=13;(2)列表如下:由上表可知,共有9种结果,且每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两次摸出白球的结果有4种,所以P(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白球)=49.方法总结:在试验中,常出现“放回”和“不放回”两种情况,即是否重复进行的事件,在求概率时要正确区分,如利用列表法求概率时,不重复在列表中有空格,重复在列表中则不会出现空格.三、板书设计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画树状图法列表法通过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游戏为载体,培养学生建立概率模型的思想意识.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反思和拓展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二次根式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二次根式说课稿

    有意义,字母x的取值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避免一些常见错误。而变式练习设计,延续的例题的风格,一步一步,步步深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迎刃而解了。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意识,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良好效果。(五)、巩固运用,提高认识1、通过基础训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2、应用拓展:增加难处,再次让学生联系以前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六)、总结评价,质疑问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共同总结,互相取长补短,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对二次根式的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升华。五、板书设计.采用纲领式的板书,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循,在简单板书设计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美。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圆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圆说课稿

    活动6:通过随堂小测的方式辨别圆的相关概念。目的:让学生准确地掌握直径与弦,弧与半圆的关系,以及准确理解等圆和等弧的概念。活动7:让学生分组讨论“投圈游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目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为了巩固圆的定义,同时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8:给学生一个草坪情境,要求作出半径为5m的圆,并说明原理。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巩固圆的定义。活动9:让学生根据树木的年轮的直径和生长年龄,计算树木每年的生长情况。目的:巩固圆的知识。活动10: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目的:前者的目的是梳理圆及圆的相关元素的概念,便于识记、理解和运用。后者的目的是:第一题,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的理解情况;第三题,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上是我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设计。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

    一、复习:1、什么叫配方法?2、怎样配方?方程两边同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3、解方程:(1)x2+4x+3= 0 (2)x2―4x+2=0 二、新授: 1、例题讲析:例3:解方程 :3x2+8x―3=0 分析: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后,用配方法解此方程。解:两边都除以3,得: x2+83 x―1 =0移项,得:x2+83 x = 1配方,得:x2+83 x+(43 )2= 1+(43 )2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x+43 )2=(53 )2 即:x+43 =±53 所以x1=13 ,x2=―3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把二次项 系数化为1;(2)移项,方程的一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另一边为常数项。(3)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4)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根。3、做一做:一小球以15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高度h(m)与时间t(s)满足 关系: h=15 t―5t2小球何时能达到10m高?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

    (1) 你能解哪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2) 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你是怎么做的?x2=5,2x2+3=5,x2+2x+1=5 ,(x+6)2 +72 = 102(3) 你能解方程x2+12x-15=0吗?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你能设法将这个方程转化成上面方程的形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活动二:做一做: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1)x2+12x+ =(x+6)2 (2)x2―4x+ =(x― )2 (3)x2+8x+ =(x+ )2 在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有什么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活动三:例1、解方程:x2+8x-9=0你能用语言总结配方法吗?课本37页随堂练习课时作业: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1教案

    故花砖路面的宽为4m.方法总结: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检验方程的根,这些根虽然满足所列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未必符合实际问题,因此,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后,要把不符合实际问题的解舍去.三、板书设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把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3)移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使方程左边只含二次项和一次项;(4)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通过对比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发现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配方法全面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自解方程的感受与经验,总结成文,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1教案

    开平方,得x+1=±2.解得x1=2-1,x2=-2-1.方法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按照步骤严格进行,以免出错.配方添加时,记住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三、板书设计用配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m)2=n(n≥0)用直接开平方法解.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方程转化为(x+m)2=n(n≥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便可求出它的根.3.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移项,把方程的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使方程的左边只含二次项和一次项;(2)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原方程化为(x+m)2=n(n≥0)的形式;(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它的解.通过观察,思考,对比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1教案

    探究点二: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1=0.解析:方程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需将左边配方.解:移项,得x2+2x=1.配方,得x2+2x+(22)2=1+(22)2,即(x+1)2=2.开平方,得x+1=±2.解得x1=2-1,x2=-2-1.方法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按照步骤严格进行,以免出错.配方添加时,记住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三、板书设计用配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m)2=n(n≥0)用直接开平方法解.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方程转化为(x+m)2=n(n≥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便可求出它的根.3.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移项,把方程的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使方程的左边只含二次项和一次项;(2)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原方程化为(x+m)2=n(n≥0)的形式;(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它的解.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

    二、合作交流活动一:(1) 你能解哪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2) 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你是怎么做的?x2=5,2x2+3=5,x2+2x+1=5 ,(x+6)2 +72 = 102(3) 你能解方程x2+12x-15=0吗?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你能设法将这个方程转化成上面方程的形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活动二:做一做: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1)x2+12x+ =(x+6)2 (2)x2―4x+ =(x― )2 (3)x2+8x+ =(x+ )2 在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有什么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活动三:例1、解方程:x2+8x-9=0你能用语言总结配方法吗?课本37页随堂练习课时作业: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1教案

    整理,得x2-36x=-128.配方,得x2-36x+(-18)2=-128+(-18)2,即(x-18)2=196.两边开平方,得x-18=±14.即x-18=14,或x-18=-14.所以x1=32(不合题意,舍去),x2=4.故花砖路面的宽为4m.方法总结: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检验方程的根,这些根虽然满足所列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未必符合实际问题,因此,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之后,要把不符合实际问题的解舍去.三、板书设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把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3)移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使方程左边只含二次项和一次项;(4)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通过对比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发现解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配方法全面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亲自解方程的感受与经验,总结成文,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配方法求解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

    分析: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后,用配方法解此方程。解:两边都除以3,得: x2+83 x―1 =0移项,得:x2+83 x = 1配方,得:x2+83 x+(43 )2= 1+(43 )2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x+43 )2=(53 )2 即:x+43 =±53 所以x1=13 ,x2=―3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把二次项 系数化为1;(2)移项,方程的一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另一边为常数项。(3)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4)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根。3、做一做:一小球以15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的高度h(m)与时间t(s)满足 关系: h=15 t―5t2小球何时能达到10m高? 三、巩固:练习:P39随堂练习四、小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化二次项系数为1;(2)移项 ;(3)配方:(4)求根。五、作业 :课本P40习题2. 4 1、2

  •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中心对称教案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中心对称教案

    探究点三:作中心对称图形如图,网格中有一个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1)请你画出三个图形关于点O的中心对称图形;(2)将(1)中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图形,请写出这个整体图形对称轴的条数;这个整体图形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解:(1)如图所示;(2)这个整体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此图形最少旋转90°能与自身重合.三、板书设计1.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2.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结合图形,多观察,多归纳,体会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垂线教案

    解:(1)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是3;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是4;(2)过点C作CD⊥AB,垂足为D.S△ABC=12BC·AC=12AB·CD,所以5CD=3×4,所以CD=125.所以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125.方法总结: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过这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段的长度才是这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三、板书设计1.垂线的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2.垂线的作法3.垂线的性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本节课学习了垂线的概念和垂线的性质,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要说明两条相交线的位置关系,一般都是垂直.垂线的两条性质中,不要遗漏条件“在同一平面内”,以保证定理的精确性.对于垂线的概念和性质,要让学生理解记忆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折线型图象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折线型图象教案

    解析:(1)根据图象的纵坐标,可得比赛的路程.根据图象的横坐标,可得比赛的结果;(2)根据乙加速后行驶的路程除以加速后的时间,可得答案.解:(1)由纵坐标看出,这次龙舟赛的全程是1000米;由横坐标看出,乙队先到达终点;(2)由图象看出,相遇是在乙加速后,加速后的路程是1000-400=600(米),加速后用的时间是3.8-2.2=1.6(分钟),乙与甲相遇时乙的速度600÷1.6=375(米/分钟).方法总结:解决双图象问题时,正确识别图象,弄清楚两图象所代表的意义,从中挖掘有用的信息,明确实际意义.三、板书设计1.用折线型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2.根据折线型图象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关系式这一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现象教案

    方法总结:判断轴对称的条数,仍然是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注意不要遗漏.探究点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图所示,哪一组的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解析:根据轴对称的意义,经过翻折,看两个图形能否完全重合,若能重合,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解:(4)(5)(6).方法总结:动手操作或结合轴对称的概念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尝试完成一个动态的折叠过程,从而得到结论.三、板书设计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2.对称轴3.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复习教案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复习教案

    一、学习任务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平移是否改变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旋转呢?请举例说明.2.平移、旋转各有哪些基本性质?请举例说明.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举例说明.4.两个成中心对称的图形有哪些特征?中心对称图形有哪些特征?5.你能你利用一次平移和一次旋转设计一个图案吗?你想表达什么含义?6.梳理本章内容,用适合的方式呈现本章知识结构,并与同伴交流.(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构建本章知识的网络图,培养梳理知识的能力,核心知识的理解是关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对生活中的典型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2.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平移、旋转与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坐标系中平移、对称的坐标特征。教学难点:

  •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复习教案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复习教案

    在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中,提取公因式法师最基本的的方法,学生也很容易掌握。但在一些综合运用的题目中,学生总会易忘记先观察是否有公因式,而直接想着运用公式法分解。这样直接导致有些题目分解错误,有些题目分解不完全。所以在因式分解的步骤这一块还要继续加强。其实公式法分解因式。学生比较会将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式混淆。这是对公式理解不透彻,彼此的特征区别还未真正掌握好。大体上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区分。如果是两项的平方差则在提取公因式后优先考虑平方差公式。如果是三项则优先考虑完全平方式进行因式分解。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注重总结做题步骤。这章节知识看起来很简单,但操作性很强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较熟悉而需要转化的或者多种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难以入手,基础不好的学生需要手把手的教,因此,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多项式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①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

上一页45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