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教案

    故直线l2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52x.故(-2,-5)可看成是二元一次方程组5x-2y=0,2x-y=1的解.(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直线l1,l2的图象如图,可知点A(0,-1),故S△APO=12×1×2=1.方法总结:此题在待定系数法的应用上有所创新,并且把一次函数的图象和三角形面积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考查了基本知识,又不局限于基本知识.三、板书设计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1.用含字母的系数设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y=kx+b(k≠0);2.将已知条件代入上述表达式中得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k,b的值,进而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通过教学,进一步理解方程与函数的联系,体会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对本节课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2教案

    同时要以这一部分的知识为载体,结合教材例题,在补充分段图形题,甚至表格题,让学生充分理解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函数问题.(3)需要改进的方面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鼓励探索方式、表述方式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关注的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水平和解决过程中的表述水平,关注的是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相关问题的提高.教学中可通过学生对“做一做”的探究情况和学生对反馈练习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认识状况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水平.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说教学难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原理是“大小改变,形状不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教材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从对应边的比相等来进行安排,而对应角的不变也是形状不变必备的条件,是学生体会图形的相似所必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质疑到这一问题。(为什么直角三角形只需要同时把两条直角边放大与缩小?)所以我把“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角不变)”做为本节课的难点。说教法、学法:通过直观演示,情景激趣,结合生活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经过观察、猜想、分析、操作、质疑、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验证等过程形成理性认识。教学过程:(略)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测量旗杆的高度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测量旗杆的高度说课稿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使用到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标杆、镜子等,这些小工具摇身一变就成了学生学习用的学具。使学生感觉到利用身边的工具完全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八、本节得失本节课意在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这节课我感觉成功之处在于:1、立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求学热情。当学生的学习投入到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就会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在这种学习情境中主动学习到知识,比讲授给他们的要丰富得多,而且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后,教师应让学生从解决的问题出发,通过对题目的拓展,引导学生用新的思维去再次解决新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游戏公平吗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游戏公平吗说课稿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经历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数学模型,知道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同时明白了怎样的游戏是对比赛双方公平的游戏。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本节课的作业我是这样来设计的: 1、习题4.1 1、2题。 2、以骰子、硬币、扑克牌、转盘或其它工具设计一个对比赛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作业题的设计上,与本节课教学紧密相关,同时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数学学习更好的服务于生活。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来设计的:4.1游戏公平吗 “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整个板书,从上到下,体现了课堂活动的全过程,又囊括的本节课所有的重点内容,言简意赅,形象易懂。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正方形的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正方形的判定说课稿

    四、学法指导: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新课标精神,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采取“假设、操作、观察、思考、讨论、论证、类比、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大胆猜想、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提高操作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说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六、教学评价本节课是我前几天刚上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我依据教材、《课标》及学生实际情况,坚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运用了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考虑了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结合、知识学习与技能人格发展的统一,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已掌握,但过几天后就忘记了,这些学生都存在很多问题,如少练、厌学的现象。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努力改进。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矩形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矩形的性质说课稿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矩形与直角三角形有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助于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巩固新知 例1. 已经: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0, ∠AOB=60°, AB = 4cm,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在黑板上作图是体现数学老师基本功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巩固矩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过程完整、条理清晰的解题习惯。例2.(投圈游戏)四个同学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分别站在一个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处,目标物放在对角线的交点处,这个游戏对每个人公平么?为什么?这道题很基础,考察举行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通过这个游戏向学生渗透转化、类比、思想方法。(四)课堂练习我设计了基础题和拓展练习 1.自我检测 (选择填空题)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生日相同的概率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生日相同的概率说课稿

    Ⅵ.活动与探究某种“15选5”的彩票的获奖号码是从1~15这15个数字小选择5个数字(可以重复),若彩民所选择的5个数字恰与获奖号码相同,即可获得特等奖.小明观察了最近100期获奖号码,发现其中竟有51期有重号(同一期获奖号码有2个或2个以上的数字相同),66期有连号(同一期获奖号码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数字相邻).他认为获奖号码不应该有这么多重号和连号,获奖号码可能不是随机产生的,有失公允.小明的观点有道理吗?重号的概率大约是多少?利用计算器模拟实验可以估计重号的概率.[过程]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利用计算器产生1~15之间的随机数.并记录下来,每产生5个随机数为一次实验,每组做10次实验,看看有几次重号和连号.将全班的数据汇总集中起来,就可估计出1~15之间的整数中随机抽出5个数出现重号和连号的概率.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消息的传播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消息的传播说课稿

    准备200张卡片,在上面分别写上1,2,3,…,200,将卡片装入布袋里.第一次从布袋中盲目地取出一张,把号码记下,这个号码就算是消息的发布者,暂时不放回。第二次,从布袋中盲目取出三张,记下号码,这算是第一批听到消息的三个人,留一张暂时不放回(这张卡片代表下一次传播消息的人),另两张放回。把第一张卡片放回,然后第三次从布袋中盲目取三张卡片,记下号码.这算是第二批听到消息的三个人.留一张暂时不放回,其余两张放回.把第二次摸出的并暂时留下的一张卡片收回,然后第四次从布袋中摸……看一下,15次后,有没有被重复摸出的?上述消息传播问题是很有实用价值的,比如,在医疗事业中,必须十分注意疾病的重复感染问题,因为传染病的传播就像消息传播一样,既然重复听到消息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重复感染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三)如图, 中, ,AB=6厘米,BC=8厘米,点 从点 开始,在 边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 移动,点 从点 开始,在 边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 移动.如果点 , 分别从点 , 同时出发,经几秒钟,使 的面积等于 ?拓展:如果把BC边的长度改为7cm,对本题的结果有何影响?(四)本课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分析相关的量2、 设元:把相关的量符号化,设定一个量为X,并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3、 列方程:把量的关系等式化4、 解方程5、 检验并作答(五)布置作业1、请欣赏一道借用苏轼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头两句改编而成的方程应用题, 解读诗词(通过列方程,算出周瑜去世时的年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数人物,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哪位学子算得快,多少年华属周瑜?本题强调对古文化诗词的阅读理解,贯通数学的实际应用。有两种解题思路:枚举法和方程法。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矩形的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矩形的判定说课稿

    1.先用教具演示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在保持相互平分的前提下进行伸缩,当他们的长度相等时让学生观察猜想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并引导学生证明,目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体会证明的必要性。2.研究工人师傅检测门窗方法的数学原理,让学生思考不同检测方法,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3.接着让学生按顺序画出含有三个直角的四边形,观察探索矩形的判定定理2,在证明这个猜想,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实践观察,猜想,验证,感受到动手操作,猜想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和推理能力。4.总结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并应用这3个方法做10道判定题,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强化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5例题和随堂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判定定理的应用,学会思维提高分析能力,体会注重解题研究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6小结:学生对本节课的体会,收获进行总结。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要学习和研究的是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质,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后要学的正方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所以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节课的内容渗透着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并会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推理的能力。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多边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多边形说课稿

    五、说课件设计及板书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辅助教师授课,帮助学生练习,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一。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本人也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在设计上遵循实用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制作精美细致;课件的有效使用很好地优化了课堂,极大地扩充了容量,有力地突出了重点,轻松地化解了难点;使学生学习兴趣浓郁,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特别是在演示多边形对应角相等的设计,使这一教学环节变得更直观、更高效、更方便,让学生轻松地进行探究,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方便了教师的策略实现。在授课过程中,我又不是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而成了课件反映员;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地利用黑板板书有关内容,灵活动配合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有关知识点,以弥补课件的不足。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四)提高应用已知:在△ABC中,已知∠ACB=90°,CD⊥AB于D,请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五)小结反思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在找对应角相等时要十分重视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对顶角、直角等. 3、掌握由平行线构造的两类相似图形:一类是A字型,另一类是X型. (回顾定理,强调两个基本图形,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注意寻找图形中的隐含信息的意识) 4、 常用的找对应角的方法:①已知角相等;②已知角度计算得出相等的对应角;③公共角;④对顶角;⑤同角的余(补)角相等.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接着,引导学生回答命题1的题设、结论,教师把命题1的图示画在黑板上,得到以下的数学表达式。已知:如图,△ABC∽△A/B/C/、△ABC与△A/B/C/的相似比是K,AD、A/D/是对应高。求证:AD/A/D/=K首先让学生回忆,证明线段成比例学过哪些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证明思路:要证AD/A/D/=K,根据图形学生能找到含对应高和对应边的两对三角形,即△ADB和△A/D/B/、△ADC和△A/D/C/。若要证AD/A/D/=K,则应有△ADB∽△A/D/B/,由条件可知∠ADB=∠A/D/B/=90°,∠B=∠B/,于是可得△ADB∽△A/D/B/,得到AD/A/D/=K。随后,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规范的证明过程。接着问学生还有哪些证明方法?同理可证得其他两边上的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所以命题1具有一般性。而对于命题2、命题3的数学表达式和证明方法与命题1类似,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用投影依次将命题2、命题3的已知、求证和题图显示出来,并指导学生课堂练习证明这两个命题。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1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1

    1.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并能借助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解决问题.3.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会进行角的运算.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如图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剪刀模型,现在考考大家,剪刀张开的两个角哪个大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比较在某工厂生产流水线上生产如图所示的工件,其中∠α称为工件的中心角,生产要求∠α的标准角度为30°±1°,一名质检员在检验时,手拿一量角器逐一测量∠α的度数.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该名质检员采用的是哪种比较方法?你还能给该质检员设计更好的质检方法吗?请说说你的方法.解析:角的比较方法有测量法和叠合法,其中测量法更具体,叠合更直观.在质检中,采用叠合法比较快捷.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2

    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比较和线段的比较方法的一致性。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 比较角的大小难点: 认识并画出角的平分线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剪刀,纸片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采用“引导——观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组织教学.学法:鼓励学生采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线段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几何问题及数字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几何问题及数字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教案

    三、课后自测:1、如图,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BC= 6cm,动点P、 Q分别从点A、C出发,点P以3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一直到达B为止;点Q以2cm/s的速度向点D移动。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2、如图,在Rt △ABC中,AB=BC=12cm,点D从点A开始沿边AB以2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移 动过程中始终保持DE∥BC,DF∥AC,问点D出发几秒后四边形DFCE的面积为20cm2?3、如图所示,人民海关缉私巡逻艇在东海海域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在其所处的位置 O点的正北方向10海里外的A点有一涉嫌走私船只正以24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为迅速实施检查,巡逻艇调整好航向,以26海里/时的速度追赶。在涉嫌船只不改变航向和航速的前提下,问需要几小时才 能追上( 点B为追上时的位置)?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几何问题及数字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几何问题及数字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教案

    解:设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14-x,两数字之积为x(14-x),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后的新两位数为10x+(14-x).根据题意,得10x+(14-x)-x(14-x)=38.整理,得x2-5x-24=0,解得x1=8,x2=-3.因为个位数上的数字不可能是负数,所以x=-3应舍去.当x=8时,14-x=6.所以这个两位数是68.方法总结:(1)数字排列问题常采用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求解.(2)注意数字只有0,1,2,3,4,5,6,7,8,9这10个,且最高位上的数字不能为0,而其他如分数、负数根不符合实际意义,必须舍去.三、板书设计几何问题及数字问题几何问题面积问题动点问题数字问题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1教案

    ∴此方程无解.∴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12cm2.方法总结:对于生活中的应用题,首先要全面理解题意,然后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确定用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如本题用方程思想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定方法来解决.三、板书设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以归结为“审,设,列,解,检,答”六个步骤:(1)审:审题要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2)设:设未知数,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设法,因题而异;(3)列:列方程,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即可得到方程;(4)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检: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6)答: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答案.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通过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上一页34567891011121314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