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XX学年第一学期第15周国旗下讲话稿: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测量物体的高度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测量物体的高度说课稿

    (三)解释、应用和发展问题4:如果测量一座小山的高度,小山脚下还有一条河,怎么办? (教师巡视课堂,友情帮助 ,让学生参照书本99页,用测角仪测量塔高的方法.这个物体的底部不能到达。)(1)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小山高度的方法: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必须的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并画出测量平面图形;(2)用你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写出计算小山高度的方法。过程: (1) 学生观察、思考、建模、自行解决(3) 学生间讨论交流后,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解答过程(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引导下,能否借助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学生的自学能力.2.关注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力。3.继续关注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并能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垂直与弦的直径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垂直与弦的直径说课稿

    至此,估计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定理,达到预定目标,这时,利用提问形式,师生共同进行小结。五、几点说明1、板书设计:为了使本节课更具理论性、逻辑性,我将板书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圆的轴对称性,第二部分为垂径定理,第三部分为测评反馈区(学生板演区)。2、由于垂径定理在圆一章中的重要性,所以这节课只讲了定理而没有涉及逆定理。3、设计要突出的特色: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而又富有诗意的课堂,我以新数学课程标准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起点和教学方法,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实验--观察--猜想--证明”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我注意前后知识的链接,进行各学科间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确定圆的条件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确定圆的条件说课稿

    设计说明:设计这组测验为了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第1题较简单,也是为了让提高学生学习士气,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第2题稍微有点挑战性,利用直角三角形外心位置规律解答,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可们采用抢答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抢答,师生共同反馈答题情况,教师最后出示正确答案并做总结性评价.环节十:布置作业课件演示: 拓展延伸1.思考:经过4个(或4个以上的)点是不是一定能作圆?2.作业:A层 课本118页习题A组1,2,3; B层 习题B组.设计说明:设计第1题的原因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学生在探究完三个点作圆以后,肯定有一个思维延续,不在同一直线上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四个点又会怎样?四个点又分共线和不共线两种情况,不共线的四点作圆问题又能用三点确定一个圆去解释,本题既应用了新学知识,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广泛地思考空间.第2题,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学知识,规范解题步骤. 在作业设计时,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为主要目的.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对称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对称性说课稿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本节课采用教具辅助教学,旨在呈现更直观的形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课堂效率。2、学法研究“赠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通过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课稿2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课稿2篇

    活动四:自主学习,尺规作图先阅读,再尝试作图,思考作图道理,小组讨论,“为什么作图过程中必须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画弧?”同桌演示尺规作图。最后折纸验证,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严谨。我将用下面这个课件给学生展示作图过程。再次回顾情境,让学生完成情境中的问题。(三)讲练结合,巩固新知第一个题目是直接运用性质解决问题,比较简单,面向全体学生。我还设计了第二个题目,想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四)课堂小结在学生们共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数学思考上的提高和感受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系统地完善本节课的知识。(五)当堂检测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我设计了当堂检测。第一个题目,让学生学会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第二个题目练习尺规作图。

  •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真善美的小世界说课稿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真善美的小世界说课稿

    让听、读二者结合,由歌曲的美引到歌词的美,激励学生去展现歌词的美。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让学生真正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而有味、体验无穷。4、创编舞蹈 开拓思维本环节我将学生分为几组,小组合作为这首歌曲创编动作,并分组展示,最后老师整合,师生共舞。从而为学生搭建平台,开拓学生的思维,加强小组间的合作意识。5、拓展视野 升华情感通过三首拓展的儿歌,分享他们的故事,使学生懂得真诚的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和谐的美;明媚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勤劳的双手给我们创造了美;和平的友谊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美;团结的友爱给我们带来温馨的美。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说课稿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方程解算术解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三、练习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与面积相关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与面积相关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

    方法总结:当某一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与相关图形的面积大小有关时,概率的计算方法是事件A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图形的面积与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总图形面积之比,即P(A)=事件A所占图形面积总图形面积.概率的求法关键是要找准两点:(1)全部情况的总数;(2)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探究点二:与面积有关的概率的应用如图,把一个圆形转盘按1∶2∶3∶4的比例分成A、B、C、D四个扇形区域,自由转动转盘,停止后指针落在B区域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一个圆形转盘按1∶2∶3∶4的比例分成A、B、C、D四个扇形区域,∴圆形转盘被等分成10份,其中B区域占2份,∴P(落在B区域)=210=15.故答案为15.三、板书设计1.与面积有关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P(A)= 2.与面积有关的概率的应用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多与实际相结合,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整合归纳,选择适宜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与摸球相关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与摸球相关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

    1.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并掌握计算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重点)2.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难点)一、情境导入一个箱子中放有红、黄、黑三个小球,三个人先后去摸球,一人摸一次,一次摸出一个小球,摸出后放回,摸出黑色小球为赢,那么这个游戏是否公平?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与摸球有关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类型一】 摸球问题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有4个白色乒乓球和2个黄色乒乓球,所有乒乓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随机摸出1个乒乓球,摸出黄色乒乓球的概率为()A.23 B.12 C.13 D.16解析:根据题意可得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6个乒乓球,其中2个黄色的,任意摸出1个,则P(摸到黄色乒乓球)=26=13.故选C.方法总结:概率的求法关键是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类型二】 与代数知识相关的问题已知m为-9,-6,-5,-3,-2,2,3,5,6,9中随机取的一个数,则m4>100的概率为()A.15 B.310 C.12 D.35

  •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证明:过点A作AF∥DE,交BC于点F.∵AE=AD,∴∠E=∠ADE.∵AF∥DE,∴∠E=∠BAF,∠FAC=∠ADE.∴∠BAF=∠FAC.又∵AB=AC,∴AF⊥BC.∵AF∥DE,∴DE⊥BC.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出结论时,先必须已知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可以是底边上的中线,也可以是顶角的平分线.解题时,一般要用到其中的两条线互相重合.三、板书设计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3.三线合一: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中,只要知道其中一个条件,就能得出另外的两个结论.本节课由于采用了动手操作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因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理解不透彻,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切线的判定及三角形的内切圆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切线的判定及三角形的内切圆教案

    解析:(1)连接BI,根据I是△ABC的内心,得出∠1=∠2,∠3=∠4,再根据∠BIE=∠1+∠3,∠IBE=∠5+∠4,而∠5=∠1=∠2,得出∠BIE=∠IBE,即可证出IE=BE;(2)由三角形的内心,得到角平分线,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边相等,由等量代换得到四条边都相等,推出四边形是菱形.解:(1)BE=IE.理由如下:如图①,连接BI,∵I是△ABC的内心,∴∠1=∠2,∠3=∠4.∵∠BIE=∠1+∠3,∠IBE=∠5+∠4,而∠5=∠1=∠2,∴∠BIE=∠IBE,∴BE=IE;(2)四边形BECI是菱形.证明如下:∵∠BED=∠CED=60°,∴∠ABC=∠ACB=60°,∴BE=CE.∵I是△ABC的内心,∴∠4=12∠ABC=30°,∠ICD=12∠ACB=30°,∴∠4=∠ICD,∴BI=IC.由(1)证得IE=BE,∴BE=CE=BI=IC,∴四边形BECI是菱形.方法总结:解决本题要掌握三角形的内心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

  •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性质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性质教案

    解析:(1)由切线的性质得AB⊥BF,因为CD⊥AB,所以CD∥BF,由平行线的性质得∠ADC=∠F,由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得∠ABC=∠ADC,于是证得∠ABC=∠F;(2)连接BD.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ADB=90°,因为∠ABF=90°,然后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答.(1)证明:∵BF为⊙O的切线,∴AB⊥BF.∵CD⊥AB,∴∠ABF=∠AHD=90°,∴CD∥BF.∴∠ADC=∠F.又∵∠ABC=∠ADC,∴∠ABC=∠F;(2)解:连接BD,∵AB为⊙O的直径,∴∠ADB=90°,∴∠A+∠ABD=90°.由(1)可知∠ABF=90°,∴∠ABD+∠DBF=90°,∴∠A=∠DBF.又∵∠A=∠C,∴∠C=∠DBF.在Rt△DBF中,sin∠DBF=sinC=35,DF=6,∴BF=10,∴BD=8.在Rt△ABD中,sinA=sinC=35,BD=8,∴AB=403.∴⊙O的半径为203.方法总结:运用切线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或论证,常通过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

  •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 中班科学教案:下雨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下雨的秘密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 xx乡民政办、残联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xx乡民政办、残联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民政工作总结(一)低保、特困工作今年是低保、特困审核确认权下放的第一年,为完善社救服务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效率和效能,实现审核去人和监督管理职能的有效分离,切实兜住兜牢兜好民生保障底线,我乡于2023年3月份成立了xx乡城乡低保及特困人员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相关经办人员的培训工作,细化经办流程,并于6月开始对全乡在册低保、特困人员进行复审,目前正在收集材料初步审核当中。(二)2023年上半年救助资金发放情况1、城乡低保工作:1—6月份我乡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xxxxxxx元,城镇低保资金xxxxx元,新增农村低保x户,x人,退保x户,x人,有x户、x人正在申请待办中,截至6月底,我乡农村低保对象总数为xxx户,xxx人,城镇低保对象总数为x户,x人。2、农村五保供养工作:1—6月份我乡共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xxxxxx元,其中集中五保供养资金xxxxx元,分散五保供养资金xxxxx元。五保低收入居家养老金xxxx元,五保失能半失能补贴xxxxx元。死亡等原因退保x人,截至6月底全乡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xx人,其中散养xx人,集中供养x人。3、孤儿工作:1-6月共发放孤儿生活费补贴xxxxx元,目前全乡在册孤儿x人。4、临时救助工作:1月、3月各有x人申报县级临时救助,6月x人申报乡级临时救助。5、精减退职工作:截止6月底全乡在册精简退职人员xx人,1-6月共发放精简退职人员生活费xxxxx元。6、高龄津贴发放:第一季度我乡共申报新增高龄老年人补贴xx人,死亡高龄老年人xx人,发放高龄老年人补贴xxxxx元,截至第一季度,我乡共有高龄老年人xxx人,其中80-89周岁xxx人,90-99周岁xx人,100周岁x人。7、两残补贴发放工作:目前我乡共有xxx名重度残疾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6月全乡共发放xxxxxx元;有xxx名低保家庭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6月全乡共发放xxxxx元。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比多少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比多少教案

    教学目标:1、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从而感知数学无处不在。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含义,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教学难点: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在O里填上>、<或=。63O7558O5898O10056O65先填空再说出比较方法。(复习旧知。)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6. 本题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在举例中进一步认识分数。7. (读作八分之一)表示把人的身高看作单位“1”,头部的高度占整个身高的 ; (读作五分之三)表示把整个长江的干流看作单位“1”,受污染的部分占整个长江干流的 ; (读作十分之三)表示把死海表层的水看作单位“1”,含盐量占死海表层水的 。8. 读作六分之一, 读作七分之二, 读作是十五分之四, 读作十八分之十一, 读作一百分之七。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 、 、 、 、 。9. 本题有两个知识点:一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涂色,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1份有6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1份有4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4份,1份有3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6份,1份有2个苹果; 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了12份,1份有1个苹果。二是在涂色中感受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也可以说随着分母的增大,几分之一所表示的苹果个数,从 的6个到 的1个,相应地在减少。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2篇

    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呢?(1/10米)师:1/10米也可以写成0.1米。师: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7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可先和同桌商量商量。学生同桌讨论后反馈师根据反馈结果提问:请同学观察一下1/10米和0.1米,3/10米和0.3米,7/10米和0.7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随学生的回答出示1/10米=0.1米 3/10米=0.3米 7/10米=0.7米。再让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四人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2、 认识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么请同学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三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具体的步骤和前面相似)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分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还是放到52页小数数位顺序表这里教学比较妥当。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教案2篇

    师:刚才同学们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四边形,用两个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任意的四边形。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梯形,如果把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来个快乐大比拼,你们行吗?那好,请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图案最漂亮。生:展示(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展示本组的作品,并说说作品中包含哪些图形)4.知识生活秀:(4分钟)(1)同学们都到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去玩,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她,爱护花草树木,做热爱大自然的好孩子。现在用你们手中的图形贴在黑板上,集体绘制一幅大自然的图画。绘制后:看着这幅图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说一句话。(2)我们今天用的知识在数学中有一个名字叫做“密铺”,在我们的生活中,动物的世界中很多地方用到了密铺,想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图片欣赏。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啊,在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我想知道本节课的内容你们都学会了吗?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教案2篇

    师: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1)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___度。(2)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生小组讨论。3.小组汇报(实物投影展示)(1)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2)组1,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3)组2,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4)组3,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4.小结(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闪烁),而且,每条线段(闪烁),每个顶点(闪烁),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5.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上一页123...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