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知道角是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2、会说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解题。二、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难点: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解题(教师说出重难点)三、课型:新授课四、课前准备:导学稿、演草本、直尺五、教法:自学加引导六、教学过程:一、示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二、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难点: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解题(教师说出重难点)三、自学指导1:内容:课本P125要求:1.找出角的对称轴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完成下列填空时间:3分钟后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 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角的平 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_________。2、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4cm,则PE=__________cm.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现象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现象教案

    方法总结:判断轴对称的条数,仍然是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注意不要遗漏.探究点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如图所示,哪一组的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解析:根据轴对称的意义,经过翻折,看两个图形能否完全重合,若能重合,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解:(4)(5)(6).方法总结:动手操作或结合轴对称的概念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尝试完成一个动态的折叠过程,从而得到结论.三、板书设计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2.对称轴3.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解析:分别作出点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各点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我们在画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时,先确定一些特殊的点,然后作这些特殊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到.三、板书设计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2.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1)确定对称轴;(2)根据对称轴确定关键点的对称位置;(3)将找到的对称点顺次连接起来.本节教学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教学情景中快乐地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列举实际生活中的轴对称的例子时,可以让更多的同学说,更广泛地思考,最后应提醒学生要善于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认识自然

  •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2篇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说课稿2篇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尊敬的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是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及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有了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拓展和延续,为今后探索旋转、平移、中心对称、相似等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勤于思考,爱于动手,但生活经验不十分丰富,探究数学的手段还不十分成熟,虽然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但要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还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会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

    解析: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正方形和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设计出的图案只要折叠重合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利用轴对称可以设计出精美的图案,一个图形经过不同位置的几次变换,若再结合平移、旋转等,便可以得到非常美丽的图案.三、板书设计1.如何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2.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本节课尽量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有关内容.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探究,但如果只有操作,而没有数学体验,数学课很容易上成劳技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在重视活动的同时,又重视知识的获取.因为动手操作的目的本身就在于更直观地发现新知识.练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本章内容定位于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分析,全章内容按照“直观认识——探索性质——简单图形——图案设计”这一主线展开,而这节课作为全章的最后一节,主要作用是将本章内容进行回顾和深化,使学生通过折叠、剪纸等一系列活动对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由“直观感受”逐渐过渡到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最后通过图案设计再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轴对称是我们探索一些图形的性质,认识、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还将涉及用坐标的方法对轴对称刻画,这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轴对称的认识,也为“空间与图形”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通过扎纸探索了轴对称的性质,并在对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过程中加深了对轴对称的理解,但是对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仍然以“直观感受”为主。

  •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现象说课稿2篇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现象说课稿2篇

    此题的设计目的:及时的练习一是起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二是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起到反馈的目的。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小题多,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及时给予他们更正,更多的是对他们的鼓励和表扬,有简单的题尽量让基础不太好的的学生去说,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且《新课标》中指出课程内容应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范围以内,让成功始终伴随学生学习的旅程,以保证学生不会因过多的失败而放弃他们的努力,失去发展的机会。第四环节:师生合作,归纳总结。先由学生个人总结,然后教师补充。设计目的:通过学生个人小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教师补充起到完善所学知识的目的。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设计目的:因材施“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求彰显学生的个性。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例1《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将主题图蝴蝶、蜻蜓、树叶、部分建筑物图案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2、说教学目标用千手观音节目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美丽的图形(轴对称)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美丽的图形(轴对称) 说课稿2篇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dj舞曲,会找对称轴。三、教法学法1、在教法上,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散发生活活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本着这样的知道思想,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情境教学法、观察比较法、引探教学法、迁移类推法等。通过教师适时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的"探",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放"来指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使师声双边产生共鸣和谐发展!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2教案

    8.一束光线从点A(3,3)出发,经过y轴上点C反射后经过点B(1,0)则光线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线长是( )A.4 B.5 C.6 D.7第四环节课堂小结1、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 x , y)2、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x , - y)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 x , -y)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习题3.5 1,2,3四、 教学反思通过“坐标与轴对称”,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 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交流合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中务必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机会和思考空间,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事先一定要准备好坐标纸等,提高课堂效率。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1教案

    解析:从各点的位置可以发现A1(1,0),A2(1,1),A3(-1,1),A4(-1,-1),A5(2,-1),A6(2,2),A7(-2,2),A8(-2,-2),A9(3,-2),A10(3,3),A11(-3,3),A12(-3,-3),….仔细观察每四个点的横、纵坐标,发现存在着一定规律性.因为2015=503×4+3,所以点A2015在第二象限,纵坐标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A2015的坐标为(-504,504).故填(-504,504).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题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几种特殊情况的研究,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再根据一般规律探究特殊情况.三、板书设计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关于坐标轴对称作图——轴对称变换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作图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激发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交流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说课稿

    一、说教材;《轴对称(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猜图片开课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全等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全等教案

    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知∠EAD=∠CAB,故∠EAB=∠EAD+∠CAD+∠CAB=2∠CAB+10°=120°,即∠CAB=55°.然后在△ACB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ACB的度数.解:∵△ABC≌△ADE,∴∠CAB=∠EAD.∵∠EAB=120°,∠CAD=10°,∴∠EAB=∠EAD+∠CAD+∠CAB=2∠CAB+10°=120°,∴∠CAB=55°.∵∠B=∠D=25°,∴∠ACB=180°-∠CAB-∠B=180°-55°-25°=100°.方法总结:本题将三角形内角和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综合考查,解答问题时要将所求的角与已知角通过全等及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三、板书设计1.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线段相等.首先展示全等形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从图中总结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最后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练习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渗透符号语言推理.通过实例熟悉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简单图形的三视图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简单图形的三视图1教案

    故最少由9个小立方体搭成,最多由11个小立方体搭成;(3)左视图如右图所示.方法点拨:这类问题一般是给出一个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两种视图,要求想象出这个几何体可能的形状.解答时可以先由三种视图描述出对应的该物体,再由此得出组成该物体的部分个体的个数.三、板书设计视图概念: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投影 面上的图形三视图的组成主视图:从正面得到的视图左视图:从左面得到的视图俯视图:从上面得到的视图三视图的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由三视图推断原几何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三视图中位置及各部分之间大小的对应关系.通过具体活动,积累学生的观察、想象物体投影的经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简单图形的三视图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简单图形的三视图2教案

    教学目标: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3.会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重点:掌握部分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难点: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空间想像观念。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实物观察、空间想像设置: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方块,搭建一个立体图形,让同学们画出三视图。而后,再要求学生利用手中12块正方形的方块实物,搭建2个立体图形,并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观察、作图。议一议1.图5-14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2.在图5-15中找出图5-14中各物体的主视图。3.图5-14中各物体的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呢?

  •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图案设计教案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图案设计教案

    方法总结:图形的变换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变换方式得到,可能需要旋转、轴对称、平移等多种变换组合才能得到完美的图案.探究点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式设计图案用四块如图①所示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②、图③、图④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种画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解:解法不唯一.例如:方法总结:求解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另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留意身边的各种形状的图案,这样才能在具体求解问题时如鱼得水,一蹴而就.三、板书设计1.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1)分析构成图案的基本图形;(2)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2.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式设计图案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轴对称现象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事物很多,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们对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所具有的轴对称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有两个学习目标: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在画图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本节课的两个教学目标完全符合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发展学生空间能力的新理念。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发展,而且也更加突出数学的学科性质。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一)。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造船等行业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称美。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3.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简单的图案设计说课稿2篇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简单的图案设计说课稿2篇

    学生经过前两个环节对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的特点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问题1,2,3的回答,进一步完善对合理选择变换方式的把握,是对这一章的学习由理论上的探求迈向实际应用的第一步。通过问题串的解答,利用图形不同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图形世界,形成初步思路,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受。通过图形间的变换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变化可以通过一系列基本变化的组合得到,体会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下节课《简单的图案设计》做好知识储备。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内容:1.下图是由12个全等三角形组成的,利用平移、轴对称或旋转分析这个图案的形成过程。这个图形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形成的。(1)以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为对称轴作与它对称的图形。(2)将得到的这组图形以一条边的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180°。

  •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轴对称》说课稿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让学生尝试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点名让学生动手对折,继而在学生总结时给出轴对称的定义。活动二:让学生动手尝试画对称轴后,自己动手在书本上画,在察看学生完成情况时及时纠正。活动三:出示两幅表格上的图让学生判别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尝试在表格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后,进行步骤总结。[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12345678910111213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