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说课稿2篇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频数直方图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频数直方图教案2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衣服上的号码都有哪些,标志是什么?[生]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师]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 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穿S号.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如何确定组距与组数呢?分组组数的确定,不仅与数据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在实际决定组数时,常有一个尝试过程:先定组距,再计算出相应的组数.看看这个组数是否大致符合确定组数的经验法则.在尝试中,往往要比较相应于几个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定一个较为合适的组数.我们一起看下表:小亮的做法.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教案2

    1. 小明的脚长23.6厘米,鞋号应是 号。2.小亮的脚长25.1厘米,鞋号应是 号。3.小王选了25号鞋,那么他的脚长约是大于等于 厘米且小于 厘米。小结:刚才同学们都体会到了分组编码使原来繁多,无叙的数据简化、有序。因此分组、编码是整理数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工商业、科研等活动中有广泛的应用(四)反馈练习课内练习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南,女生各10名右眼裸视的检测结果:0.2,0.5,0.7(女),1.0,0.3(女),1.2(女),1.5,1.2,1.5(女),0.4(女),1.5,1.1,1.2(女),0.8(女),1.5(女),0.6(女),1.0(女),0.8,1.5,1.2(1)这组数据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2)学生右眼视力跟性别有关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将怎样处理这组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五). 归纳小结,体味数学快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课堂小结交给学生)数据收集的方法:直接观察、测量、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使用互连网等。整理数据的方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等。(学生可能还会指出鞋码和脚长之间的关系等)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教案2

    议一议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点表示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数轴上表示的数,▁▁▁边的总比▁▁▁边的大;正数▁▁▁0,负数▁▁▁0,正数▁▁▁负数。练习:比较大小:-3▁5; 0 ▁-4 ;-3 ▁-2.5。3、合作交流(1) 什么是数轴?怎样画数轴。(2) 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3) 什么是相反数?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4) 如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5、随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B、 一个数只能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C、 在1和3之间只有2D、 在数轴上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 (2)语句:①-5是相反数?②-5与+3互为相反数③-5是5的相反数④-5和5互为相反数⑤0的相反数是0⑥-0=0。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教案2

    本节课采取了开门见山的切入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的过程。在总结出同类项定义后,没有按通常的做法,即直接分析定义中的两个条件,强调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是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体会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使他们先有较强烈的感性认识,而后,分析定义中的两个条件,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更牢固的印象.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数学不应只强调抽象、严谨,这样不但会更显数学教学的枯燥,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畏难情绪,甚至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如:学习同类项的概念时,当把字母顺序进行改变后,部分学生就认为不是同类项。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教案2

    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比较和线段的比较方法的一致性。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 比较角的大小难点: 认识并画出角的平分线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剪刀,纸片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采用“引导——观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组织教学.学法:鼓励学生采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线段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角教案2

    角的度量单位我们常用量角器量角,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份都是1度的角,记做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做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做 1''。1周角=360°,1平角=180°, 1°=60', 1'=60''.∠α 的度数是48度56分37秒,记做∠α=48°56'37''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角的画法:一般情况下用量角器来画任一个角。老师演示画 ∠α=65°的角。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学生手里的三角尺来特殊的角,比如。。75°15°,120°108°等的角。老师演示一个∠α=15°的角的画法。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操作,其他几个特殊的角的画法。巩固练习P134练习作业:小练习册习题。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用尺规作角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用尺规作角教案

    解析:①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D,交OB于C;②以O′为圆心,以同样长(OC长)为半径作弧,交O′B′于C′;③以C′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D′;④过D′作射线O′A′,∠A′O′B′为所求.解:如下图所示.【类型三】 利用尺规作角的和或差已知∠AOB,用尺规作图法作∠A′O′B′,使∠A′O′B′=2∠AOB.解析:先作一个角等于∠AOB,再以这个角的一边为边在其外部作一个角等于∠AOB,那么图中最大的角就是所求的角.解:作法:①作∠DO′B′=∠AOB;②在∠DO′B′的外部作∠A′O′D=∠AOB,∠A′O′B′就是所求的角(如下图).三、板书设计1.尺规作图2.用尺规作角本节课学习了有关尺规作图的相关知识,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与坐标变化1教案

    解析:从各点的位置可以发现A1(1,0),A2(1,1),A3(-1,1),A4(-1,-1),A5(2,-1),A6(2,2),A7(-2,2),A8(-2,-2),A9(3,-2),A10(3,3),A11(-3,3),A12(-3,-3),….仔细观察每四个点的横、纵坐标,发现存在着一定规律性.因为2015=503×4+3,所以点A2015在第二象限,纵坐标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所以A2015的坐标为(-504,504).故填(-504,504).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题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几种特殊情况的研究,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再根据一般规律探究特殊情况.三、板书设计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关于坐标轴对称作图——轴对称变换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作图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激发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交流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将一个圆分成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计算出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知道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圆心角与圆心角的比例确定扇形面积与整圆的面积关系为后面学习扇形面积公式做铺垫,体现知识的延续性。(六)、巩固练习.如图,把一圆分成三个扇形,你能求出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吗?若圆的半径为2,你能求出各部分的面积吗?(七)、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小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使所学知识能合理地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八) 布置作业:中等学生:P125. 1优等生: P125. 2,3我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题,留给学生课后自主探究,这样即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1、教学内容:本节探究内容取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1章第一节。2、教学内容所处的地位。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探究对象是生活中的常见几何体,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3、学 情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直观感知、无意注意为主,空间观念较薄弱,结合现有知识结构——小学及生活中大量几何图形的直观表象,本阶段的学生应初步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重、难点探究的重点是几何体的分类,难点为分类标准的确立。5、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七年级(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2章第6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是建立在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各种运算的意义及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运算。它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是以上各种运算的继续和发展,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初中数学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2)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并养成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说课稿

    在答案的汇总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探索,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陈述自己的结果.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回答,教师适当延迟评价;要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的闪现,这一瞬间的心理激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充分挖掘潜能的有效途径.预先设想学生思路,可能从以下方面分类归纳,探索规律:① 从加数的不同符号情况(可遇见情况: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数+0)② 从加数的不同数值情况(加数为整数;加数为小数)③ 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分类(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同0相加)④ 从向量的迭加性方面(加数的绝对值相加;加数的绝对值相减)⑤ 从和的符号确定方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异号两数相加符号的确定)教学中要避免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1)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1)说课稿

    5. 作业: 作业我同样选取不同题型的五个计算题,目的是想查看学生学的效果如何,是否对哪类题型还留有疑问。 6. 自我评价: 这堂课我觉得满意的,是能够利用短暂的45分钟把要学的知识穿插在学与练当中,充分地利用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并且能让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对于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处理还没有能够处理得很好,我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再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另外对于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问题,我觉得自己归纳得还不是很到位,我想解决的办法是在以后的练习中再做些补充,让学生加深理解。从中我也得到一个教训,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该多学习教学方法,多思考如何归纳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帮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说明:此处进行的是一次尝试应用乘方运算来解决开头的问题,互相呼应,以体现整节课的完整性,把学生开始的兴趣再次引向高潮。趣味探索:一张薄薄的纸对折56次后有多厚?试验一下你能折这么厚吗?说明:这个探索实际上仍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检查,纸对折56次,用什么运算来计算比较方便,另外计算过程中可使用计算器,进一步加深对乘方意义的理解(五)作业P56页1、2说明:这两个习题是对课本上例题的简单重复和模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多数学生应该可以较轻松地完成。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从旧知识中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进行联系比较,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探索、总结直至发现结果、发现"方法",进而优化了整个教学。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

    五、两点说明。(一)、板书设计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黑板的正上方中间处写明课题,然后把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为了培养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的能力,板书中只出现两种法则的符号表示,从而加深他们对法则的理解,板书右边是学生的板演,以便于比较他们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板书下方是课堂小结,重点写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有理数的乘法,以体现本节课中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理数的除法板演练习:有理数除法的法则:a÷b=a×1/b(b≠0) 1a>0,b>0,a/b>0;a0; 2a>0,b0,a/b<0. 3课堂小结: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二)、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中的八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分钟、2分钟、5分钟、8分钟、8分钟、16分钟、2分钟、1分钟。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5、总结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并纠正、分析根本原因。6、通过演示法给学生演示完整、详细和规范的解题过程。7、总结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然后教师进行纠正。等这个过程结束之后,再给出完整的运算顺序和方法。8、出示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指正。9、最后布置课后作业题。四、教学评价本节课我注重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1、通过具体的题目引入,让学生先以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归纳总结原因,并予以解决。一方面复习前面所学的基本运算,另一方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3、情感目标: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及其加减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及其加减说课稿

    ②.通过“由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再“由符号语言到文字语言”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双向建构.突破难点策略:①.分三步分散难点:引入时大量的实际情景,让学生体会到代数式存在的普遍性;让学生给自己构造的一些简单代数式赋予实际意义,进一步体会代数式的模型思想;通过“主题研究”等环节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适时安排小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的过程中得到“同化”和“顺应”,直至豁然开朗,突破思维的瓶颈.2.生成预设为生成服务,本案编代数式、主题研究等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精彩的生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生成信息的捕捉,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及时进行引导和激励,并根据具体教学对象,适当调整教与学,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生成教育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让预设与生成齐飞.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普查与抽样调查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普查与抽样调查说课稿

    三、教学过程(相关图形参见课件) (一)设疑激情(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1、故事会:买火柴的小男孩2、人口普查、灯泡的寿命、收视调查、测量身高体重等四项调查的建议的讨论(二)引导探索1、通过对人口普查、灯泡的寿命、收视调查、测量身高体重等四项调查的分析引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从而确定这四项调查所采用的方式。2、通过灯泡寿命的调查问题引出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3、通过练习来理解所学的概念(三)应用提高1、通过例题来进一步应用所学的知识例 请指出下列调查哪些适合做普查,哪些适合做抽样调查?(1)我国的所有动物园里有多少只老虎. (2)南京市一个中学生一年的零花钱平均是多少. (3)我校七年级学生平均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是多少. (4)调查一天内离开南京的人口流量. (5)了解一批烟花炮竹的质量.2、让学生举例来尝试应用所学知识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说课稿

    还有其他解法吗?从中让学生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根据是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的形式(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这也是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并引导学生回顾检验的方法,鼓励他们养成检验的习惯)5、提出问题:我们观察上面方程的变形过程,从中观察变化的项的规律是什么?多媒体展示上面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在变形过程中,变化的项的变化规律,引出新知识.师提出问题:1.上述演示中,题目中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分学习小组讨论,各组把讨论的结果上报教师,最好分四组,这样节省时间.师总结学生活动的结果:-2x改变符号后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这里应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

上一页2345678910111213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