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大小多少》说课稿

  • 《项脊轩志》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项脊轩志》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诵读法。鉴赏文学作品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行,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声情并茂,有利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点拨、讨论法。学生对老师设置的思考题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讨论,得出比较准确的答案,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点拨。学法:“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学会学习”比“学会什么”更为重要,因此我设计如下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明确,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并简单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以及文中的重点词语去探讨作者是怎样表达他的悲痛之情的,然后交流各自的体会。

  • 《再别康桥》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康桥风光、剑桥大学风貌(配上剑桥的优美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2.诵读体味(教学重点的解决)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要求学生谈谈对全诗的整体感受教师稍加点拨,答案不需标准,只要整体把握正确即可。然后逐字逐句指导朗诵并结合作者独特的人生际遇分析本诗所体现的诗情和艺术上的“三美”,从而达到准确把握作品主旨的目的。这种引导是循序渐进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简介诗歌“三美”追求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诗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重要诗人。他不但致力于新诗艺术美的探索,提出了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还努力进行创作实践,写出了许多精美诗篇。他的新格律诗理论被后人称为现代诗学的奠基石,影响深远。

  •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教师对作者进行简单介绍,再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归纳全文思路,边读边思考PPT上的问题。问题: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此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读毕,我会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反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理解的写作思路,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概括和总结,此环节能够让学生对中国建筑的特征整体把握,夯实学习本文的基础,同时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析读本文作好铺垫。(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此环节是教学的重要阶段,在这里,我会以新课标为基准,做到阅读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启发性,循序渐进性的原则。此环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和问答法分析中国建筑的特征。同学每四人为一小组讨论PPT上展示的问题。

  • 《祝福》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祝福》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课文内容特点,将重难点确定为:掌握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以正确的立场、理性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观察思考,分析鉴别人物形象,体会经典小说中人物的不幸遭遇,从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四、说教学方法 1.教法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⑴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探究祥林嫂之死”阅读情境与任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逐层深入阅读、鉴赏与探究。⑵点拨法。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等相关知识。 ⑶当堂训练法。通过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不同时期祥林嫂的眼睛特点,检测学生的感悟情况,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2.学法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课前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难以做到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需要提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教案

    第三部分(第3—8段):写小桃树艰难曲折的生长过程。第四部分(第9—14段):回到眼前情景,生动地描写小桃树在风雨中的挣扎。3.理清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师:作者写小桃树时,将眼前之景与回忆交叉叙写。请同学们按照时间顺序,理清小桃树的生长过程。预设 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桃核被埋在院子角落里(“我”将它忘却)—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样子极猥琐)—有院墙高了(被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没有蜂蝶恋过,花零落,在雨中挣扎)—高高的一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在风雨中摇着愣是没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师小结:小桃树的经历充满磨难:在几乎被“我”忘却的时候却破土而出;出生后瘦弱可怜,遭到大家的嘲笑,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它被猪拱过,又险些被砍掉;它第一次开花就遭到风雨的摧残。但是,它一直顽强地生长,勇敢地与风雨搏斗,努力地绽放。本环节旨在运用圈点批注法理解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既能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又能在把握小桃树意象的基础上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创新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创新教案

    【教学理念】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课题)。2.以前听说过“纳米技术”吗?你了解纳米技术吗?是怎么了解到的?预设:我通过预习课文了解到“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小小物质新奇特性的一门学问。预设:我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的。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1.检查课文朗读。出示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和句子。先组内相互听读纠正,然后全班交流。词语:除臭技术 纳米缓释技术 长度单位 纳米涂层 碳纳米管 纳米吸波材料 探测雷达波。句子: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新学问。2.自由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案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导语:大家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失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2.展示图片:【课件出示2】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地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地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教法学法:朗读法 ,串讲伐,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说课稿(一)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说课稿(一)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且有名作《桂枝香》等。介绍之后设置这样的导入语: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一起欣赏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首先,我会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同时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然后再播放音频,纠正他们的读音与停顿。其次,我会引导学生谈谈他感受。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说出本词雄壮、豪放、有气势,有对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喟。

  •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课稿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这几段内容传达出的是“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更要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主旨内涵,因此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的方式,再次体会冯至对这个消逝了的山村的细致的美好的描绘,感悟冯至传达出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理解和思考。5.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解读依然是交给学生,先齐读课文,再让学生自主分享自己的体会或疑惑。但在这一环节我也设计了两个我认为必须解答的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理解“在风雨如晦的时刻”;二是“意味不尽的关联”是指什么。我认为这两个问题一个涉及到写作背景,一个涉及到对全文主旨的一个整体把握,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深刻内涵和主旨,让学生有意识的在阅读散文过程中通过背景知识进行理解。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又能够让学生有意义学习,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这两处,那我就需要做出补充。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案

    本篇故事虽短,但记述简洁生动,情趣盎然,人物形象鲜明,哲理深入浅出,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浅易文言文,增强文言语感的经典文言小品文。所以本教学设计首先注重落实字词基础;然后用抢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以人物为核心,细读课文,通过表演的方式,抓住重点实词、虚词,揣摩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了解文言语言简洁精练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质疑探究,走进文本背后,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文言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文学知识笔记体小说笔记体小说指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逸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笔记体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代表作有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

    资料链接1.《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诗中将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2.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居安思危、厚德载物、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特征。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种精神就像是泰山、长城一般壮丽地雄峙于世界的东方!疑难探究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总结了学习的内容,也拓展了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作用、意义,并传承长征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四、总结存储1.教师总结。文章在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中,进行了富有抒情气息的描写,展现了红军伟大的精神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征岁月中浪漫的英雄情怀。岁月沧桑,斗转星移,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长征精神亦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坚定信念,弘扬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弹奏新征途的“天籁之音”。2.布置作业。(1)课外选读:《大渡河畔英雄多》(杨得志)、《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杨成武)。(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期有关长征精神的手抄报,参加班级展示活动。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

    素养提升作文中怎样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1)以小人物见大。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以小人物见大,即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品质,彰显其伟大的人格,折射出底层人民的光芒,喻人以大道理,动人以大感情,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2)以小事见大。可以通过叙写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阐述一个大的道理。文化常识典故故事——君子之交“君子之交”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之交,意思是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平阳郡公”。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案

    本教学设计着眼于民歌特点。第1课时重在诵读诗歌,设计不同层次的读,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式、节奏、韵律、情感四个方面感受民歌形式自由、具有韵律美、节奏感强、情感富于变化的特点,从而体会民歌的情味。第2课时重在品读诗歌,引导学生通过品析情节、品味语言、析读主题等方式,体会诗歌语言刚健明朗而质朴生动的特点,逐层解读民歌所塑造的传奇形象,并理解民歌所传达的爱国情怀。素养提升互 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表现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即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地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初中阶段,常见的互文一般有三类:(1)单句互文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记闻一多先生》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记闻一多先生》教案

    3、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 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再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4、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文从字顺教案

    二、升格训练师:大文豪曹雪芹写《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见修改是写作获得成功的必然环节,很多文学名家对此也深有感触。这些古今中外的作家,都向我们推荐了一种修改文章的好方法——朗读修改法。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你觉得大声朗读可以发现习作中的哪些问题?预设 如有些词语听起来不顺耳,有些句子读起来不顺口,有些段落缺少过渡,或前后意思重复,有些地方表达不清楚,有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欠妥,有些标点的运用不规范等,这些问题都能够在朗读中发现。2.再改随笔。师:之前修改写景随笔,用的是默读修改法,这次换作朗读修改法,会不会有新的收获呢?请大家朗读病文,然后小组讨论:文中还有哪些用词不恰当、语句不连贯的地方,找出来并进行修改,使之文从字顺。(生朗读随笔,修改后交流讨论并展示)预设 (1)“有什么轻柔的东西拂到脸上,细细的”,可以把“轻柔的”改成叠词“柔柔的”,放到后面,和“细细的”并列,这样读起来音律感要好些。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

    三、畅意表达,理解英雄1.畅意表达。师:通过学习课文,你们明白了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吗?请同学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生自由交流回答)预设 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的情况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奋不顾身,他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2.理解英雄。师: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说说你们组的意见。(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师指导明确)预设 不是的。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都应该给予英雄的荣誉。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海伦·凯勒一岁多时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7岁,海伦·凯勒考进哈佛大学,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语言。大学期间,她开始写作。毕业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无比敬爱和感激自己的老师莎莉文,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海伦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1.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2.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3.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4.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教案

    预设 示例:(1)斯科特,寒冷的冰雪虽然冻住了你的身体,但它却冻不住你那高尚无比的灵魂。(2)威尔逊博士,凶猛的暴风雪只是带走了你的身躯,却没有带走你那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祖国的那份深沉的爱。2.以史明鉴,畅写启示。(1)畅写启示。师:作者在课文结尾满怀深情地写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物或事件对你有什么启示?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2)引导交流。“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及其启示:示例一:美国的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约7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上一页123...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