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说课稿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全概率公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全概率公式教学设计

    2.某小组有20名射手,其中1,2,3,4级射手分别为2,6,9,3名.又若选1,2,3,4级射手参加比赛,则在比赛中射中目标的概率分别为0.85,0.64,0.45,0.32,今随机选一人参加比赛,则该小组比赛中射中目标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设B表示“该小组比赛中射中目标”,Ai(i=1,2,3,4)表示“选i级射手参加比赛”,则P(B)= P(Ai)P(B|Ai)= 2/20×0.85+ 6/20 ×0.64+ 9/20×0.45+ 3/20×0.32=0.527 5.答案:0.527 53.两批相同的产品各有12件和10件,每批产品中各有1件废品,现在先从第1批产品中任取1件放入第2批中,然后从第2批中任取1件,则取到废品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设A表示“取到废品”,B表示“从第1批中取到废品”,有P(B)= 112,P(A|B)= 2/11 ,P(A| )= 1/11所以P(A)=P(B)P(A|B)+P( )P(A| )4.有一批同一型号的产品,已知其中由一厂生产的占 30%, 二厂生产的占 50% , 三厂生产的占 20%, 又知这三个厂的产品次品率分别为2% , 1%, 1%,问从这批产品中任取一件是次品的概率是多少?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组合与组合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组合与组合数教学设计

    解析:因为减法和除法运算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对计算结果有影响,所以属于组合的有2个.答案:B2.若A_n^2=3C_(n"-" 1)^2,则n的值为( )A.4 B.5 C.6 D.7 解析:因为A_n^2=3C_(n"-" 1)^2,所以n(n-1)=(3"(" n"-" 1")(" n"-" 2")" )/2,解得n=6.故选C.答案:C 3.若集合A={a1,a2,a3,a4,a5},则集合A的子集中含有4个元素的子集共有 个. 解析:满足要求的子集中含有4个元素,由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知其子集个数为C_5^4=5.答案:54.平面内有12个点,其中有4个点共线,此外再无任何3点共线,以这些点为顶点,可得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解:(方法一)我们把从共线的4个点中取点的多少作为分类的标准:第1类,共线的4个点中有2个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共有C_4^2·C_8^1=48(个)不同的三角形;第2类,共线的4个点中有1个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共有C_4^1·C_8^2=112(个)不同的三角形;第3类,共线的4个点中没有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共有C_8^3=56(个)不同的三角形.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不同的三角形共有48+112+56=216(个).(方法二 间接法)C_12^3-C_4^3=220-4=216(个).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横截距、纵截距的概念;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求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体会数形结合的直观感受.【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确定.【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确定.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探究提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忠”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最高原则,《左传》中的“临患不忘国,忠也”,要人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维护国家利益而献身,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就是财富,应该提倡;而宋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忠君思想对现实生活来说是包袱,应该抛弃。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呢?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屯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教案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2、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 均的特点。3、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4、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过程与方法 1、自组学习。2、案例分析法3、合作探究教学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2、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教学重点1、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2、合理利用水资源。教学难点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概念: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即通常所指)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使学生了解天然其资源的特点,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 和 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 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 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1、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天 然气跨区与调配工程和西电东 送工程 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 分布和开发现状。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3、理解西电动送工程的原因及意义。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小狗包弟》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小狗包弟》教案2篇

    巴金在十年浩劫中的大致经历:放弃包弟并没有换得保全一家人,1968年8月,巴金被关进牛棚改造,随后经受了大字报、挂牌游街等形式的批斗。1970年,到农村改造,掏大粪、喂猪、背稻草、种地……1972年,妻子萧珊在饱受精神折磨后患上癌症,病逝。巴金的儿子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也饱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性格变得内向抑郁,疾病缠身。此时,巴金69岁。巴金曾在《病中》一文写道:“当姚文元拿着棒子的时候,我给关在牛棚里除了唯唯诺诺之外,敢于做过什么事情?十年间我不过是一条含着眼泪等人宰割的牛。”小结:(幻灯片12)社会是病态的社会,政治是高压的政治,人性是扭曲的人性。十年文革,十年浩劫,给多少人留下了累累不可弥合的精神创伤。即使一条小狗,也可能摆脱不了“文革”无情的迫害,比如包弟,比如艺术家邻居的小狗。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2篇

    第7~10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务,紧凑的文章,娓娓道来,条理清晰。第11~13段,人造卫星上天了,下一步就是载人飞天,圆千年梦想。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航天材料、食品等的准备,一是航天员的准备,已经挑选了19位优秀的飞行员,他们是航天员的预备军。看来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已为时不远了。可是在科学上是没有坦途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划搁浅了,我们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涉江采芙蓉》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涉江采芙蓉》教案2篇

    三、想象画面,把握意境1.指导想象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我们脑海中自然会出现一幅幅的画面,比如他归家后的生活场景,我们会想象“榆柳”是如何遮蔽房屋的,而“桃李”又是如何摘种在房前的。我们会想象村落是如何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想象炊烟是如何袅袅升起的。《涉江采芙蓉》一诗只有8句话,更需要我们展开想象,去构画场景,这样才能深入诗歌,体会到诗歌的味道。2.学生想象要求学生闭目想象1分钟。3.学生展示想象结果(抽三四个学生回答即可)4.老师指导纠正学生想象不合理之处。要注意的地方:“江”可能学生会想象成小溪流、小池塘。“兰泽”可能学生理解成“湖泊”。注意字词“还顾”“漫浩浩”中隐含的情感,注意“离居”中流露的愁怨。5.时间允许的话,老师读自己的下水作文。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演讲》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演讲》教案2篇

    一个世纪前,一位了不起的美国人签署了奴隶解放宣言,而我们今天就站在他的塑像下面。对于千千万万身受不公正待遇之苦的黑奴来说,这份划时代的文件,是一座光芒万丈的希望灯塔,是结束他们被束缚之漫漫长夜的快乐黎明。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在乔治亚州的丘陵地带,奴隶的后代与奴隶主的后代,将能够兄弟般地相处。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甚至密西西比州,这个充满不平与压迫的州,将转化成一片自由与公正的绿洲。我有一个梦,我的四个孩子,有朝一日将可以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在此人们不是根据他们的肤色,而是根据他们的品行来衡量他们。我今天有一个梦!我有一个梦,有朝一日在阿拉巴马州,尽管目前有许多恶毒的种族主义者,尽管州长叫嚷着要与联邦政府对抗,有朝一日在阿拉巴马州,黑人孩子与白人孩子将会像兄弟姊妹那样亲密无间。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离骚》教案2篇

    四、品味诗歌艺术1、诗人是如何表现其品质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诗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很好地体现了诗人光辉俊洁的人格。用“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来装饰自己,比喻自己,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案2篇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主题是“生命之绿,璞玉心灵”,用圈点批注法解读爱绿的感情,让学生在批注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同时借助于阅读、感受和理解把握作者对绿的认识是不断升华的,由一般对生命希望之绿的喜爱,到与绿交往后被它的不畏强暴,永远向阳的精神所折服,最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绿在作者的心目中已经成了我们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让学生评中求解,评中悟情,评中明理,评中品味。教学进程:一、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绿》,初步了解了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学习陆蠡的散文《囚绿记》。二、释题师:看标题,囚绿之“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一株常春藤)“囚”就是囚禁的意思,那题目就是记述囚禁绿色常春藤的经过。三、圈点、把握情节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文中除了写“囚绿”之外,还写了哪些有关绿的意念和行动?带着这样的质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圈点出疑难字词,或结合书下注释,或同学合作解决,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标注段落节次。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绿意念和行动的句子。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案2篇

    教学过程:一、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俯视封建君王“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但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老师总结,并启发他们去联系:我们学过他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还有《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 并序》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 并序》教案

    9、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这两句作用如何?明确: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否则过于直白就不含蓄,不含蓄也就显不出深沉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反衬“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人们无声地沉浸、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之中,那深深打动人的乐声仿佛缭绕迂回耳际,不由得使诗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绪上的波澜。在这片刻的沉寂中,只见一轮迷蒙的冷月荡漾在江心的微波之中,它提醒诗人从乐声中回到现实中来。这句景物描写点染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是那么的忧愤、哀怨凄楚、苍凉,给整个音乐形象补足了画龙点睛之笔。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登高》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登高》教案2篇

    【设计思想】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诗景、诗情、诗意均由文字来承载,把握文字组合的张力,是读诗赏诗的抓手。杜甫的诗歌素以炼字精深、涵盖深远著称,以《登高》而言,往往淡淡一字,平平一语,便笼大千于方寸,缩古今于一瞬。故细读文本,咀嚼字句,便是赏景、悟情、会意的基本路径。其次,不朽名作的特点是寄寓深广,古今评价甚多,见仁见智,不一而足。这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极好凭借。第三,诗为语言之精华,是诗人心里涌出的情感之流。诵读乃赏诗之要着,精心感悟之时,设身处地,心惟口诵,是理解诗意的关键一步。基于是,笔者作如下同课异构,殊途同归。【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及绘景、抒情之法。2.学会用意象叠加法、字句推敲法、诵读体验法等欣赏诗歌。3.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高老头》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高老头》教案

    4、问题讨论(1)巴尔扎克小说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法国文学史的地位:随着巴尔扎克在法国文坛上的如日中天,他渐渐地被他的时代的作家所认识。戈蒂耶第一个站出来热情地赞扬巴尔扎克的天才。此后乔治·桑、波德莱尔、福楼拜、左拉对他赞誉有加。雨果甚至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属于头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的才智是惊人的,不同凡响的成就,不是眼下说的尽的……”人道主义斗士法朗士对文体非常苛求,他深请地说:“他是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的洞察入微的历史家。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想新制度的过度。”特别强调:“从塑造形象和深度来说,没有人能比得上巴尔扎克。”后来的作家莫洛业说:“巴尔扎克不仅仅是十九世纪的优秀作家,他堪称最伟大的小说家,这在今天几乎是一致的看法。”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劝学》教案2篇

    五.研习第一段:1.诵读指导要处理好句中停顿2.请学生对照注释翻译本段重点词句:学不可以已已:停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从;比。木直中绳中:zhàng符合,合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有通又,揉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然:这样。翻译: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木材经墨线画过(再用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3.本段是从哪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明确:本段是从学习的意义这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获得的,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4.本段中几个比喻句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明确: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马嵬(其二)》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马嵬(其二)》教案2篇

    结合历史自古以来,江山美人历来都是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的,如果说英雄选择了美人却丢了江山,把所有罪名都归结于“女人是祸水”。但是,纣王无道,和有了妲己有必然的联系吗?有人说妲己坏透了,坏透了的妲己如果不是取得纣王的信任是坏不起来的,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谗言,听与不听决定权在纣王,而不在妲己。强势永远在纣王一边。再来看看西施和杨贵妃:西施是作为越国贡献给吴国的供品来到吴王夫差的身边的,杨贵妃更是先是李隆基的儿媳妇被看中而得宠的。所以,西施和杨贵妃这两个可怜的女人根本没有自己的独立选择,没有独立的爱情,如果没有西施,就会有南施,或北施;如果没有杨贵妃,就会有李贵妃,王贵妃,总之什么施,什么妃是不能少的,因为那是吴王和李隆基的需要。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蜀道难》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蜀道难》教案2篇

    【明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到大历初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宇宙的边疆》教案

    一、内容与解析从古代运用天文方法确定耕作时间,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以前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解说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类解说词,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也可以找来其他科学电视片,结合视觉画面,让学生全面地感受解说词的特点。二、教学目标及解析(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3.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上一页123...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