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are sandy,, you want to invite you good friends to come to you party, and you need their help, too..Make a list of things you want to buy and to do first, then discuss in group,act it out..让学生进行评价.评出有特色的“最佳表演”“最佳创意”“最…”小组,给予奖励。6.总结本课的target language.7.Homework.Invite your friends to have a picnic with you, and ask for their help to prepare for the picnic.. make a conversation. 8.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开展合作学习, 使课堂充满活力,使设计的每个任务产生实效, 这是任务型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本节课开展小组竞赛, 任务链为:游戏热身( 巩固词汇), 讨论(学习运用句型), 表演(综合运用)等活动, 逐步递进, 从简到难, 从谈论Sally 的周末, 到谈自己一周里所干的家务,电话邀请和请求帮助 ,都是来自现实生活的话题, 极具真实性. 为学生综合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深入、让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根据刚才调查和学生的汇报,我们很自然地可以把调查的内容汇编成一篇口头文章。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运用be going to 来进行写作,我们可以把课本上的范文给大家朗读一遍,分析如何来写My dream job.然后,可以当堂让学生模仿来进行一篇作文创造,My dream job.【设计意图】最后的写作环节是本课的提升,学生说的都不错,但落实到笔头,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何让学生运用be going to 来进行作文创作是我们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很有必要当堂落实。环节6 Summary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小结。1.重点句型:2.be going to 的用法。【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课堂小结,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复习,又是为下节课打好铺垫,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这一环节我采用电影《哈利波特》中哈利去霍格华兹的图片引入“how does Harry go to school?” 进而引入”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呈现“the ways to go to school” 让学生明确take 的使用及与交通工具的搭配。接着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自己采用的交通方式,期间可以引入“how does he /she go to school?” 基本了解了怎么说后进入课文,完成1a 部分练习 和1 b 的听力练习。完成后让学生玩一个数字游戏,帮学生回忆数字。通过问学生从家里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引出“it takes ?? minutes .” 的句型。借助ppt 图片进行句型操练。然后完成听力练习2a—2c。本环节用时20分钟。While-task:本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完成一个任务,即计算从学校到上海各种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讨论应选用和种交通工具和各种优缺点。这一环节将用时10分钟。
在任务环活动中,我通过设计不同的四个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竞争,每个任务都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易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急于知道最终结果的心情,在活动中他们一定会努力表现自己,做到最好。四个任务所侧重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他们分别侧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把任务活动放在小组中进行,还可以解决“大班”难于操练的难题,学生在小组中有更多的时间来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Post-task任务后活动(4”)1. Grammar Focus(2”)Go through the Grammar Focus with the whole class,ask Ss to point out the main points in this period. Then show the use of The Past Tense on the screen, especially the regular and irregular changes of verbs. 2. Language practice(2”)Practise the sentence patterns and the use of the Past Tense, especially the errors which Ss made while carrying out their tasks. Such as Subject-verb agreement or Tense-agreement, etc. For example: were you see any sharks? He go to the beach. 在学生尽情地参与活动后再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语法焦点,并进行适当的操练,对学生在任务活动中的语言失误进行纠正,使学生保持学习信心。语法讲解采用动画形式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教学重点(1)新单词及目标语言的掌握。(2)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3)对对合作及小组合作练习口语的训练。2. 教学难点(1)when所引导的特殊疑问句。(2)询问生日与出生年月日的区别。When is your birthday? (一般现在时)When were you born?(一般过去时) (3)表达年月日时所用的不同介词:in+年/月;on+日期二、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从学生熟悉的运动明星、电影明星甚至是歌手入手,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心情愉快、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展开一系列听说读写的训练,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然地掌握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同时以训练学生听说为主,展开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互动活动。三、教学手段。利用名人图片来辅助新的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采用多媒体教学,并把听力内容录到电脑中,锻炼了学生的视听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 难点结合功能句进行听力练习。确定目标的根据新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阶段英语教学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潜在英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而我们班的学生本身英语基础不太好,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渐渐力不从心了,不感兴趣了,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了。针对这种情况,备课时要增加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二、教法学法1、 教法:采取“任务型”教学法。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安排合适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本节课所拟定的目标。
2、说说写写通过读写训练,进一步学会用 used to 结构来表达自己和同伴过去害怕,或现在仍旧害怕的事情,并且要把最后的结果书写下来,然后让他们将结果用英语告之其他同学,为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这样能使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集中精力认真听。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目标语言,又为下一个环节3b的对话打下基础。活动结问题比较容易,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独立完成,因此,在检查答案是尽量让这部分学生回答,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对话练习:让学生两人一组,模仿3a中的对话,根据提供的信息与提示词进行对话练习,目的在于对新学的目标语言进行口头练习与设定情景中的运用。为学生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推荐两至三组的同学到教室前面,就所编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表示猜测的情态动词。2. 能力目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培养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3. 情感目标: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4.学习策略目标:设法使学生掌握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三、教学分析:1. 说教法:1)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三项任务, 让学生使用这些情态动词来完成这些任务。使他们在任务中学习英语。2)情景教学法:创造足够的交际环境刺激学生的视听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些情态动词。以培养他们的听和会话能力。3)交易际教学法:学生可以通过俩俩对话或小组对话来掌握这些情态动词。2. 说学法:1)学生要善于把握机会,用英语进行沟通,大胆实践。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是以听和说的方式来谈论一些家庭和学校的“规矩和制度”,知道那些时可以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做的,让学生先从口头上了解这些规矩和制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三、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 掌握短语be strict with sb.的用法,并介绍be strict in sth.的用法;2.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了解用什么方式/句型来制定规章制度。3. 多听,提高学生的习愿望,敦促学生开口说英语,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如何正确使用be allowed to do…这一句型(在不同时态中的被动语态运用)。2. 如何获得听力技巧及口语技能的提高。五、教学过程T—teacher S—studentS s—students Bb—blackboardStep 1 Warming up Check their homework first, and see if the Ss can make sentences by using the rules in 4, Section A. If possible, try to give some help.
1.说课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内容。2.教材地位及作用“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由于学生有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和经验,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4个5,5个5的和。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并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0页到91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二、说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学生生活中已经有这样的经验。例如,妈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给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得半个月饼。但学生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本课选用儿童熟悉喜好的瓜果为内容题材,并视之为绘画学习的切入点。通过观察辨识了解瓜果的形状和特点,品尝其色香滋味,使学生从感官的满足引发表现的欲望,促进主动地投入学习。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对各种瓜果的形状和色彩运用的认识和表现,通过对瓜果的观察了解,画学生喜爱的水果,帮助他们建立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所以我把认识瓜果的基本形状和了解熟悉色彩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定为教学重点。由于学习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在直接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一般能够掌握瓜果造型的特点,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为了更好的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丰富的创造想象定为教学难点.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物游戏》。下面我将从3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说教材】《分物游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有关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为学生今后认识除法和分数打下扎实的基础。教材提出了3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问题1:分桃子: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每份一样多”的方法最公平;问题2:分萝卜: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分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体会平均分的意义。问题3:分骨头: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并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本节课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渐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故事情境法;2.激励法;3.多媒体辅助法;4.开放式教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授课过程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笑笑过生日”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笑笑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客人,准备了一袋苹果来招待客人,想让小朋友帮助笑笑来分一分。同学们,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12根小棒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12个苹果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苹果。(板书:分苹果)
(一)、情境导入通过播放笑笑和淘气在文具店购买文具活动的视频片段,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又因为二年级孩子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上市场、超市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所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想不想和笑笑、淘气一起到文具店里去购买文具呢?从而引出课题:买文具。(二)、认识小面额人民币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首先让学生互相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有序地进行板书:1角、2角、5甬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在这一环节中我仅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仔细倾听、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一、教材分析:1、内容、地位、作用《买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七单元第76—77页的内容,本课知识是在已经掌握了2—7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编制口诀的基础,教材在口诀的引入和解决问题时设计了买足球、买蓝球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得出8、9的乘法口诀。在8和9的乘法口诀中,没学过的口诀只有3句,教材创设的情境中的两个问题都是针对还没有学过的口诀提出的。这部分知识是为学生以后学习乘法、除法打基础的。2、教学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经历编制8,9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8,9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运用8,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合作意识,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学习数学的乐趣。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8、9的乘法口诀。难点:发现8、9乘法口诀的规律,探索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一、激趣引新1、创设逛商场的情境。师:同学们,你们逛过商场吗?今天笑笑就来到商场买衣服(引出课题:买衣服),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看图获取数学信息并交流。师:(出示课件:教材72页主题情境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商场里了,同学们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呢?生交流:我看到商场里有上衣、裤子、裙子和围巾;我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价钱。一件上衣的价钱是59元,一条裤子的价钱是41元,一条裙子的价钱是36元,一条围巾的价钱是31元;我还知道了明明的笑笑拿了100元钱想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人民币,今天笑笑来买衣服,那么你们觉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那些人民币来付钱呢?(生讨论)生讨论,交流意见:可是可以,但会很麻烦。因为衣服店的东西比较贵,我们学过的人民币最多才5元,算起来就很麻烦。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面额较大的人民币。
1.认知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亲身体验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2)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而发现,总结和应用除法估算的方法。2.能力目标:(1)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联想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3)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情感目标: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灵活地进行除法估算。二、教法和学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就能:敢于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一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应答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学习方式,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己在生活情景体验中主动质疑、探索,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一、说教材我今天执教的《做家务》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写口诀的过程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必备的知识。教学目标: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掌握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从而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教材分析:《0×5=?》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学生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再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学习连乘。《0×5=?》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得0,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和加法混淆,乘积怎样写也容易出现错误;几乘0得0后,很容易忘记加进位上来的数。为了分散难点,教材把一个因数中间有0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安排在学生学会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一般运算方法之后进行讲练,这样可使难点分散,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在乘的过程中,0的具体处理方法。学习《0×5=?》,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连乘乃至于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