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大班数学《8的加法》说课稿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说课稿(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本框题教材所处的地位及联系:《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教版2004年12月第一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框题,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处处有哲学的内容,了解了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为过度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框题又是学生进入哲学的入门,因而它在生活与哲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学好本框题,为学生从总体上对哲学的理解,为以后学好哲学做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本框题是进入哲学与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学生的学习生活常常遇到的问题。2、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哲学的含义;(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2. 能力目标:(1)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2)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一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一、说教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是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了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重点要解决的是乘的顺序问题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打基础。因此,本课是是本单元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课题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第二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将过去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上来,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基础,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的基础之一。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2)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验算。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二)教材分析《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例1是教学小数化分数。教材突出“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最简分数”这一转化过程。例2时教学6个数的大小比较,从中学习如何把分数化小数,教材按照已掌握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将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小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三年级上册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三年级上册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说课稿

    过渡:你们是学校的小主人,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你们出谋划策,更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你们能为学校做些什么呢? 一集思广益预设生:我们可以做爱护花草的小卫士。生:我应该保护校园里的展示牌。生:在图书馆看书,爱护书本,借后按时归还。……师:同学们出的主意真是各有各的好,只要大家说到做到,我们的校园一定会越来越美好。二绘制行动方案师: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到,还应该让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想的写下来。学生认真绘制行动方案,老师巡视,作品展示。贴为板书教师总结:在学校这方天地间,同学们收获了本领,拥有了友情,懂得了道理,比起那些上不了学的同龄人来说,你们真的太幸福了,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在学校里的每一天,过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出这么多帮助学校变得更好的方法,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在你们的影响下,做好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为我们的学校出点力!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说课稿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放《爱的奉献》歌曲,同时不断播放一些有关“爱”的主题的图片,渲染一种情感氛围。师说:同学们,谁能说说这组图片的主题应该是什么?生(七嘴八舌):母爱,不对是亲情……是友情、还有人与人互相帮助……那组军人图片是说保卫国家,应该是爱国……那徐本禹和感动中国呢?…………生答:是关于爱的方面师说:不错,是关于爱的方面。那么同学们,今天就以“爱的奉献”为话题,来写一篇议论文如何?生答:老师,还是写记叙文吧。生答:就是,要不议论文写出来也象记叙文。师问:为什么?生答:老师,这个话题太有话说了,一举例子就收不住了,怎么看怎么象记叙文。生答:就是,再用一点形容词,就更象了。众人乐。师说:那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一生小声说:还不是我们笨,不会写。师说:不是笨,也不是不会写,你们想为什么记叙文就会写,一到议论文就不会了,那是因为同学们没有明白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所以一写起议论文中的记叙,还是按照记叙文的写法写作,这自然就不行了。那好,今天我们就从如何写议论文中的记叙讲起。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与学情《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96~97第八单元中的分数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分数的简单计算是学生数与代数运算的一次扩展,是在学生之前学习认知了简单分数含义及其大小比较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也是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理解分析和新课程标准“四基”、“四能”要求,拟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确立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究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增强数学兴趣。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90页到91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二、说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但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平均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学生生活中已经有这样的经验。例如,妈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给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得半个月饼。但学生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小数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三、教学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练习一的1-5题。五、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理解并掌握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习惯,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六、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认识,读法。七、教学难点:1.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2.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读法。八、教具学具:教师准备PPT课件,数位表,师生都备计数器。

  •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亿以上数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亿以上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的第九课时。 2、教材分析教材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通过地球不堪人口之重负的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的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及写法。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写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数的简单应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教材安排主要是先让学生理解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都可以当成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为几部分,选择其中的几部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课本的知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根据分数的含义,利用整数乘、除法来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拿一拿,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探求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了解分数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分数含义分析数量关系,并用整数乘除法来解决问题。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说课稿第一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10的认识”这一课安排在学生学完了1-9的认识,组成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课的编排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从数一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10.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出物体是10的事物。学生再通过直尺图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比较点子图的多少会比较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并且能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认识10的组成和分成,并能快速的说出10的组成和分成,为后面10的加减法打下基础,它也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10的认识的教学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因此学生在学起来并不陌生.本课中10的分成和组成是一个重点,因此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说课稿第一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0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完全陌生的,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过0,具有0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力求在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尽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和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诚信、认真做事等良好品质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教学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说课稿第二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说课稿第二课时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第七节《0的认识》。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 (2)、结合直尺教学0,0还可以表示起点。 (3)、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通过猴子吃桃的有趣情境引入,使学生直观体会到什么都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接着利用直尺认识“0”还可以表示起点,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数的顺序。在学习了“0”的书写后,利用小鸟等动物活动图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习。 2、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和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 (1)、通过观察感知,让学生知道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并且会给数排列顺序。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说课稿第二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说课稿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情感。 3、教学重点: 掌握10的数概念和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4、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10的组成。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一是三角形的定义,二是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 。是学生在学习了线段、角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打下坚定的基础。二、 学情分析对于学情的合理把握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观察、记忆、想象能力在迅速的发展,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动力,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想象。 三、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准确作出三角形的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测、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相互转化、渗透、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全部内容二、编写意图:“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战士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三、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1.让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3.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方面意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1课时,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2)、能力目标: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

    三、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探究发现三角形的不同分类方法,从而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四、说教学理念1、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经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内在联系”。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经验,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真正感悟。2、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 3、突出体现教学的16字原则:主体探究、创境激趣、合作互动、创新发展。 五、说教法1、运用操作法,确定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什么角。 2、通过比较法,得出各个三角形的异同。3、采用探究法,找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联系。 4、通过游戏与练习内化新知。

上一页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