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请大家看教材“相关链接”及有关图表,了解个人所得税有关征税项目、发展情况和计税办法。教师总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发展迅速,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较大提 高。与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税办法,就是个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教师点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办法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收入1600元以内不计税,多余16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税率分段计税。请同学们计算教材所列题目。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本节内容讲述了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作用,主要知识框架如下:(1)、价格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商品价格上涨,人需求就减少,反之,则增大。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同,某种商品价格上涨,就会减少需求量,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其互补品需求量则减少。(2)、价格变化也会影响生产经营,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 质量产品。(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预习第三课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完成预习导学案练习题九、板书设计《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商品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量之间的关系(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1、外汇与外币的关系:(1)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币是指外国的货币,包括外国的纸币、铸币;外汇通常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具体包括外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2)外币属于外汇的范围,但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外汇执行的 主要是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3)持有外汇意味着对外汇发行国拥有债权。持有外汇过多,一方面意味着国际支付能力强和有可能对外汇发行国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大量该由本国享受的资源,被借给外国利用,并要承担外汇贬值的风险。2、关于币值变化的分析:(1)对货币升值的具体分析: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上浮)后,同量的这种货币能比以前换 取更多的他国货币,买到更多的他国商品。
一、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 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一、教材分析《意识的本质》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5章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能力目标: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原理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辨证唯物注意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辨证关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坚定辨证唯物主义的信仰。三、教学重点难点意识的本质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为学习第二框意识的作用作铺垫和准备的,所以,教师在讲这节课时不要在具体内容上花过多的时间。
1.知识目标:◇识记 :(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 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不知注意到如图中所展示的场面没有?(注意到了)那么同学们知道图中A、B、C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吗?(不知道)它们的名称简单的讲可以统称为河流地貌。至于它们的具体名称和形成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板书】1、分类: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2、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 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 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83倒数 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
4.海洋污染(1)阅读书本P64,由学生归纳:(2)展示图片资料:“威望号油轮泄漏事故”【讨论】石油污染将对该海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四个方面了解了洋流对地 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学习洋流对气候和对渔场形成的影响。同学们听说过“厄尔尼诺”现象吗?“厄尔尼诺”现象会影 响秘鲁渔场的渔获量;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探究“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学习小组交流【小结】“厄尔尼诺”现象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是形成原因,尚未能解释清楚。有人认为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减弱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大气环流减弱造成的结果;且“厄尔 尼诺”现象发生有没有自身的规律?发生周期长短受什么制约?等等,这些谜团等待我们去一一解开。
知识和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2.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
师:很好。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亿~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课堂小结:地球所有的外部圈层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重叠的,在太阳和人类生活的参与下,整个地球生机盎然;同时,它们起着保护地球的作用,可以减弱太阳和宇宙辐射对地表的影响,减少宇宙中的陨石对地球表面的撞击。外部各圈中的物质运动和循环,是促使地表物质和形态演变的重要动力。
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轨道、黄赤交角。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4、理 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坏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的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 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科学家预测,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板书: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介绍: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转折:既然全球变暖会引起很多不利影响,那么作为人类应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板书: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讨论:请大家阅读结合教材P5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部分讨论人类应如何面对全球变暖这一问题 呢?
【转折过渡】除了以上所说的褶皱山和断层山之 外,是否还有其他类型的山脉呢?试举一例说明。【学生思考后回答】有,如富士山属于火山。【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还有火山,那么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下一个问题。【板书】3、火山【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1思考:①玄武岩高原和火山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②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③火山的规模是否相同?【学生回答】①联系: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都是由于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区别:玄武岩高原是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比较宽广。如哥伦比亚高原。火山是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②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③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 000~5 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当时,不只发生了太阳风暴,同时还有其它的现象发生,导致灾难巨大。 如果,这些现象单独地发生,结果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综合起来,1859年的太阳风暴,才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太阳磁暴开始干扰通信日本卫星首个被“击中”日本航天机构29日声明,受强烈的太阳磁暴影响,28日晚,日本“儿玉(Kodama)”通讯卫星信号中断。 据美联社报道,在太阳黑子活动减弱后,“儿玉”通讯卫星恢复正常运转。 美欧研究人员28日发布新闻公告称,太阳当天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耀斑爆发,预示着新一轮太阳风暴将在今后一两天内抵达地球,地球上的通信等设施可能会因此受到部分干扰。与这次耀斑爆发相伴,太阳表面还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日冕物质喷射,方向几乎直冲地球。研究人员说,喷射产生的带电粒子流正以约每小时750万公里的速度奔地球而来,其与地球磁场作用后可能会形成比较强烈的地磁暴,使地球两极出现极光,并可能对卫星运行和通信等造成干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 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学 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 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 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3.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明确: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其后,又以比喻及反讽的修辞,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揭露而出,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观点。目标导学三:了解作者心中的圆明园及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1.作者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的圆明园的?明确: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作者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雪松,宝石,绸缎,神殿,后宫,城楼,神像,异兽,琉璃,珐琅,黄金,脂粉,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等无数华贵的象征,铺就了一张华贵的想象画面,构成他心中的圆明园。正如他所说“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对于“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一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设置问题“中国之败败在实力逊于日本吗?”通过幻灯片全方位分析其实中国的综合国力当时是强于日本的。并且在战前,日本毫无取胜的把握。让学生结合刚学习过的战争原因和经过进行讨论,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经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避战自保方针,没有积极备战,将领临阵脱逃,教师肯定并总结答案进行补充。中日对比:中国士兵出身农民,军事训练落后,散兵游勇;日本士兵出身武士,训练有素;中国将领大多临阵脱逃,并相互猜忌,受当时恶劣的官风影响;李鸿章深知北洋海军实情,缺乏军费,军备废弛。为政治资本奉行避战自保政策,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过寿,支持李鸿章。使中方处于被动的局面,一再贻误战机。而日本在天皇的带动下,全民备战,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
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由师生共同总结。播放一个短时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后,展示节水标识,说明由来。细胞中的无机盐这部分,我将展示图表,并列出问题:表中哪些成分属于无机盐?为什么要在运动员喝的饮料中添加无机盐?无机盐在细胞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然后展示广告语,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并得到答案。再阅读课本,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关于无机盐的作用较难理解,通过列举人体生活与健康中的各种实例来加深感性认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5、布置作业。
1、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构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本事,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加强优质课评比,挖掘骨干教员。
实验是学习生物的手段和基础,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新课程倡导: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在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必须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并且每年高考都有对生物学实验的考查,而且比例越来越重,而学生的失分比例大,主要在于他们没有完整的生物实验设计模式,考虑问题欠缺,本节安排在第二课时完整讲述高中生物学实验设计,是以学生在第一课时和前面探究实验接触的前提下,完整体验生物实验设计模式,为后面学习探究实验打下基础,也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细胞代谢→问题探究,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掌握科学实验方法→酶的本质,运用方法,自主归纳获取新知→小结练习,突出重点易化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