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图采用教师适当提醒,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4)出示整幅图,综合感知,提出问题在学生解决了三个游戏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后,通过媒体显示相关数学信息,再引导学生观察整个画面,选择有用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如何根据特定的情景,提出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1. 书上“做一做”。(结合小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我设计帮小动物解决问题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
从课前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入手,自然地过渡到小朋友去春游划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出示主题图,先让学生观察小朋友来到美丽的公园划船,玩得可开心了,再仔细观察第二幅照片,让学生帮助图中小朋友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经历联系上、下图理解题意的过程,学会收集有用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了解用递等式计算来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意义的背景之下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乘除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并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最后,通过帮小朋友“分矿泉水”、宣传牌上三角形的数量、体育课上分组等练习,加深学生对乘除两步运算算理的理解,从而提高读图、识图、语言表达图意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课前让学生回家搜集,课中让学生交流,与全班同学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观察身份证上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3、讨论,探索规律。⑴合作讨论。①你们手中的身份证号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②谁能介绍一下自已身份证上这些数字号码表示的意义? ⑵学生汇报。学生介绍发现的信息以及它们的含义。[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引导学生探索身份证号码的编排规律,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身份证号码、教材等学习资源,采取观察、比较、猜测等方法,探索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反馈学习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特点。]
一、说教材: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熟悉了,这些都是学生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本单元知识又是学生进入代数知识学习的入门知识,是学习方程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目标1、理解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和运算定律,初步学习用代数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2、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发展符号感。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二)重点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观察、猜想,然后自己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设计,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合作,把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把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操作和讨论,找出有代表性的几种“证明”方法。3.交流讨论师:差不多了吧?能解释为什么把4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会出现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2个苹果这一现象了吗?【学情预设:】第一种:枚举法请学生观察不同的放法,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种摆放情况,都一定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2个苹果。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2个苹果。第二种:假设法。还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把4个苹果放入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2个苹果这一现象吗?
四、说教学策略和方法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一、亲历生活,交流发现祖国幅员辽阔,春秋季南北温差变化,如此难得的学习资源怎能不好好地利用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你对全国各地的气温进行一次调查。上课开始的5分钟,是学生对他们的调查进行交流的时间。在这个开放与灵动的5分钟里,既有“小小天气播报员”精彩地播报,更有孩子们围绕着调查数据展开的精彩对答,请看录像(录像)。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活的亲身感受,学生自然地走进了负数。在对直观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对“负数”的感性认识。实践表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舞台”,学生就能为教师呈现出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1)某种菜籽的出油率是36%。(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二、新授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相关链接:联合国推动达成的部军控和裁军条约有:《南极条约》(1959年)、《外层空间条约》(1966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8年)、《海床公约》(1970年)、《禁止生物武器公约》(1971年)、《月球协定》(1976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1992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6年)。2、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经济方面联合国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了一套庞大、复杂、较为系统的机构即联合国经社系统。经社系统制定指导性原则、政策框架以及行动纲领,规范国际社会各成员的行动方向,推动某些发展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经社系统主持召开重大国际会议,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为国际发展合作确立了路线图和时间表。经社系统长期从事开发活动,向有关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帮助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方面,联合国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此时将上述景观划分到这两类中去)我们凭直觉应该知道哪些是自然,哪些是人文旅游资源。那么两种资源是怎样定义与划分的呢?一、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P11与P12,两类资源。解释:一般而言,自然旅游资源以地貌景观为核心,人文旅游资源以建筑景观为核心。前者主要与各地的自然条件相关,后者主要与人类历史相关。但:有时,两类资源之间难以断定其归属,因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经过人为的加工,不可能没有人文附加成分。而人类社会多数的创造,即使是最能体现人文色彩的民族风情,都与自然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两类资源又可细分为若干类,P11与P13阅读材料。
3.下结论.依据均值和方差做出结论.跟踪训练2. A、B两个投资项目的利润率分别为随机变量X1和X2,根据市场分析, X1和X2的分布列分别为X1 2% 8% 12% X2 5% 10%P 0.2 0.5 0.3 P 0.8 0.2求:(1)在A、B两个项目上各投资100万元, Y1和Y2分别表示投资项目A和B所获得的利润,求方差D(Y1)和D(Y2);(2)根据得到的结论,对于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解:(1)题目可知,投资项目A和B所获得的利润Y1和Y2的分布列为:Y1 2 8 12 Y2 5 10P 0.2 0.5 0.3 P 0.8 0.2所以 ;; 解:(2) 由(1)可知 ,说明投资A项目比投资B项目期望收益要高;同时 ,说明投资A项目比投资B项目的实际收益相对于期望收益的平均波动要更大.因此,对于追求稳定的投资者,投资B项目更合适;而对于更看重利润并且愿意为了高利润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投资A项目更合适.
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即C_n^m=C_n^(n"-" m).2.增减性与最大值 当k(n+1)/2时,C_n^k随k的增加而减小.当n是偶数时,中间的一项C_n^(n/2)取得最大值;当n是奇数时,中间的两项C_n^((n"-" 1)/2) 与C_n^((n+1)/2)相等,且同时取得最大值.探究2.已知(1+x)^n =C_n^0+C_n^1 x+...〖+C〗_n^k x^k+...+C_n^n x^n 3.各二项式系数的和C_n^0+C_n^1+C_n^2+…+C_n^n=2n.令x=1 得(1+1)^n=C_n^0+C_n^1 +...+C_n^n=2^n所以,(a+b)^n 的展开式的各二项式系数之和为2^n1. 在(a+b)8的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为 ,在(a+b)9的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为 . 解析:因为(a+b)8的展开式中有9项,所以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该项为C_8^4a4b4=70a4b4.因为(a+b)9的展开式中有10项,所以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这两项分别为C_9^4a5b4=126a5b4,C_9^5a4b5=126a4b5.答案:1.70a4b4 126a5b4与126a4b5 2. A=C_n^0+C_n^2+C_n^4+…与B=C_n^1+C_n^3+C_n^5+…的大小关系是( )A.A>B B.A=B C.A<B D.不确定 解析:∵(1+1)n=C_n^0+C_n^1+C_n^2+…+C_n^n=2n,(1-1)n=C_n^0-C_n^1+C_n^2-…+(-1)nC_n^n=0,∴C_n^0+C_n^2+C_n^4+…=C_n^1+C_n^3+C_n^5+…=2n-1,即A=B.答案:B
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可以由它的概率分布列确定与该随机变量相关事件的概率。但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我们更感兴趣的是随机变量的某些数字特征。例如,要了解某班同学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的总体水平,很重要的是看平均分;要了解某班同学数学成绩是否“两极分化”则需要考察这个班数学成绩的方差。我们还常常希望直接通过数字来反映随机变量的某个方面的特征,最常用的有期望与方差.二、 探究新知探究1.甲乙两名射箭运动员射中目标靶的环数的分布列如下表所示:如何比较他们射箭水平的高低呢?环数X 7 8 9 10甲射中的概率 0.1 0.2 0.3 0.4乙射中的概率 0.15 0.25 0.4 0.2类似两组数据的比较,首先比较击中的平均环数,如果平均环数相等,再看稳定性.假设甲射箭n次,射中7环、8环、9环和10环的频率分别为:甲n次射箭射中的平均环数当n足够大时,频率稳定于概率,所以x稳定于7×0.1+8×0.2+9×0.3+10×0.4=9.即甲射中平均环数的稳定值(理论平均值)为9,这个平均值的大小可以反映甲运动员的射箭水平.同理,乙射中环数的平均值为7×0.15+8×0.25+9×0.4+10×0.2=8.65.
二、说学情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适自己的情绪。而且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时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冲动、极端化,难以很好的调适自己的情绪。
第一环节:教师参与到其中的一个小组,用“Do you like…?”的句型提问,因为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接触了“like”一词,现在又有了前面三次听的机会,对本课所要学的对话有了一定的感知,预计有部分学生会回答“Yes,Ido.或No,I don’t .”当学生回答“Yes,Ido.”时,我就说:“Here you are .”同时也将水果递给学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领悟了“Yes,Ido.”和“Here you are .”的意思。当学生回答“No, I don’t.” 时,教师不把水果递给他。通过这个过程的口语与演示,学生也会领悟到“No, I don’t.”的意思。同时,进行师问生答的口语操练。师生对话要适当增加,使学生对“Yes,Ido.和No, I don’t”的句型有更多的操练机会。这样,第一环节的目标也就达到了。第二环节:由师问生答的形式,变为生问师答。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用“Do you like …”提问。因为,学生要把“Do you like …”的音读准,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起先学生说这句式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跟读,注重学生发音的准确。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其中“统计与概率”中统计初步知识在一、二年级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第一学段中对于“不确定现象”由感性升华到理性认识非常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和思维特点,他们一般只能在感性的层面理解可能性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的基础上,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从而进行可能性知识的构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做,说,读,写的能力,增进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从而引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最终使他们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同时培养学生要爱护动物。2.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六个有关动物的词汇。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将这六个有关动物的词汇运用到简单的英语句子中表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结合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通过玩游戏,使单调的知识溶进生动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听,做,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灵活地运用。三.说教法1.教法设计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用了讲读、直观演示、愉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保持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而促使他们由兴趣发展到产生要学好它的志趣。
本课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由词到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整个教学体现全员参与,体现合作探究,体现生活实践,在活动中开始,在情景中操练,在运用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在整堂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说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不善于把握语言规律,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言记忆以机械记忆占大多数,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寓教于乐。1.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采用实物情景进行直观的教学,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
5. 文化目标:本单元的文化知识是西方的万圣节(10月31日),万圣节是西方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他们身穿不同的戏装,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在街区走来走去。不少孩子手中还提着一盏“杰克灯”(Jack-o’-lantern)/南瓜灯,这种灯的做法是先把南瓜挖空,在南瓜上挖出眼睛、嘴和鼻子,贴上蓝色纸,制成南瓜灯,当中点上一支小蜡烛,放出幽灵似的蓝白光。孩子们常常从一家走到另一家,在人家门前高喊:“你想挨捉弄,还是款待我们?”(Trick or treat!)如果主人不给糖果或零钱,这些孩子就会捉弄他(她)。他们有时在门把手上涂上肥皂,有时把人家的猫涂上颜色。这些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意款待这些天真的小客人。在晚上,人们常举行晚会,孩子和大人都身穿不同服装。万圣节人们常常做一些传统的游戏和活动,像:试图摘悬挂的苹果,算命,听有关鬼的故事。学校也经常举行晚会或化装游行。
我随意走动,观察学生们用英语交流的情况,有困难的适时指导一下。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运用语言,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实现了与数学学科的渗透和联系。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有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①听录音,仿读会话;②分角色表演会话;③改编会话,分角色表演并录成磁带。分层次的作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事可做,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使学生的语言交际向课外延伸,使他们能带着动力,保持兴趣继续学习。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视对新知识的铺垫和自然导入,通过多种方式的呈现,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学习新知识。充分利用游戏、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操练语言、运用语言,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培育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并将这些积极的因素带人下一步的学习当中。
2、学生小组间的问答:“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根据孩子自己制作的头饰回答)3、请几个小组开火车问答:“Where are you from?”4、教师出示钟表(把时间调到下午):“Good afternoon!”教师带上Mr. Black的头饰(走到一位学生面前)说:“Good afternoon! My name’s Mr. Black. I ’m from China.”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Good afternoon, Mr. Black. I’m Xiao Dong . I’m from China.”教师提问一组孩子。然后请学生到前面来扮演Mr. Black.5、教师带着Mr. Black 的头饰走到台前,说:“I have a friend in our class. Do you know who’s she?”教师指着扮演Amy的同学说: “This is my friend Amy.”(引导全班孩子问好)Ss: Nice to meet you.A: Nice to meet you, too!Ss: Where are you from?A: I’m from America.Ss: Welcome!6、教师播放Let’s talk部分的课件, 学生观看对话。跟读、模仿,分角色给课件配音。7、小组分角色练习对话。8、小组表演对话。趣味操练 (Practice)1、Listen and order the cards: 将课文图片打乱顺序,让孩子听一听, 摆一摆。2、表演Let’s talk部分的对话。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