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卫生检查制度,学校体卫领导成员,每期进行一至二次全面个人卫生检查记载,每次检查后当周总结。 3、定期净化校园,实行分区到班,包干负责制,要求教室、厕所,每天打扫一次,公区每周两次大扫除,平时注重保洁工作,由值周教师和卫生监督岗每天三次检查并及时在小黑板上公布检查情况,由值周教师在周例会上公布各班的评比名次。 4、做好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定期配合防疫部门给学生服预防药,打预防针;每期组织学生吃百草药(大锅药)一至二次。
一、说教材《说“木叶”》这篇文学论文位于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对应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群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创新”,语文素养是“学习阅读知识性读物,理清文章思路,学习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语言的严谨准确,发展科学思维”。《说“木叶”》提出了中国古典诗歌为何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疑问”,继而分析了“木”字的两个艺术特征,解决了上述疑问,阐发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二、说学情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实用性论说类文本,例如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论教养》《谈创造性思维》等文章。本学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论点、论据、论证”的相关知识,并且发展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为《说“木叶”》的讲授提供了学习支架。但《说“木叶”》这篇文学论文,篇幅长达三千字,使用了专业术语,运用大量诗词举例,这些是给学生阅读造成困难的原因。
这五个问题,主要从学情出发,由浅入深,从感知到理论,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三环节:延伸探究、展示成果(多媒体显示)走出文本,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让学生在深入的文学鉴赏中再次获得语言的审美。同学们初步掌握了文学语言具有暗示性的性质后,还需巩固、提升鉴赏能力!这里我采取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经小组合作探究后,得出本组的鉴赏成果并加以展示,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问题是:1、 请结合下面三首词的意境,选用残红、落红、乱红填空。2、 阅读下面这些句子,理解“燕”在词语中的暗示意义。该环节充分体现了 “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老师的适时点拨,让学生的鉴赏思路更加清晰。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求函数的导数的策略(1)先区分函数的运算特点,即函数的和、差、积、商,再根据导数的运算法则求导数;(2)对于三个以上函数的积、商的导数,依次转化为“两个”函数的积、商的导数计算.跟踪训练1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x2+log3x; (2)y=x3·ex; (3)y=cos xx.[解] (1)y′=(x2+log3x)′=(x2)′+(log3x)′=2x+1xln 3.(2)y′=(x3·ex)′=(x3)′·ex+x3·(ex)′=3x2·ex+x3·ex=ex(x3+3x2).(3)y′=cos xx′=?cos x?′·x-cos x·?x?′x2=-x·sin x-cos xx2=-xsin x+cos xx2.跟踪训练2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tan x; (2)y=2sin x2cos x2解析:(1)y=tan x=sin xcos x,故y′=?sin x?′cos x-?cos x?′sin x?cos x?2=cos2x+sin2xcos2x=1cos2x.(2)y=2sin x2cos x2=sin x,故y′=cos x.例5 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通常是经过净化的,随着水的纯净度的提高,所需进化费用不断增加,已知将1t水进化到纯净度为x%所需费用(单位:元),为c(x)=5284/(100-x) (80<x<100)求进化到下列纯净度时,所需进化费用的瞬时变化率:(1) 90% ;(2) 98%解:净化费用的瞬时变化率就是净化费用函数的导数;c^' (x)=〖(5284/(100-x))〗^'=(5284^’×(100-x)-"5284 " 〖(100-x)〗^’)/〖(100-x)〗^2 =(0×(100-x)-"5284 " ×(-1))/〖(100-x)〗^2 ="5284 " /〖(100-x)〗^2
教材分析:《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调较为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接受能力。但是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的童话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这篇童话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1)指名读。评议。用自己体会的感情比赛朗读。(抓住“趴”、“四面八方”、“挖呀、挖呀”、“欢呼”;“终于”、“一……就”等词语来朗读体会小朋友心地纯善。“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排比句写出了孩子们战胜邪恶、赢得胜利的无比兴奋的心情。指导读好。)(2)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听老师老师朗读4、5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们太高兴了,我们被当时的情景感染了。)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偷偷”来理解:“偷偷”说明我们怕大人知道批评我们贪玩,制止我们去玩。于是只好不告诉大人,私自去玩,还自以为大人不知道。可事实上,妈妈或许见我们玩得很高兴有意思,并没有责怪我们。只是见我们没按时回家有点担心我们,便找来了。引导学生充分说,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1、通过绘画、制作表达自己的愿望。2、学会认同自己的作品。3、敢于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的创意。教学难点:能够发挥想象,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特殊的创意。教师准备:妈妈的生活录像、学生作品照片、小制作若干、各种动物亲情照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彩纸、橡皮泥、彩色卡纸、剪刀、彩笔、小盒子、纽扣、丝带、信纸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教学难点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欣赏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观察建筑,点出建筑(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的基本特点)1、同学们,我们坐在什么地方?(教室)2、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墙壁、天花板、地面、门窗)3、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些特点?(电影院、家… …)4、 [课件1:现代建筑]这些都叫做“建筑”。(板书)
二、教法学法(一)突出主体,选择教法: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写结合法;2.引扶放相结合,意在引导学生注意议论文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与习惯。(二)重在实践,指导学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以读为本,体会文章论述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课文。三、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你还记得课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吗?哪个句子点明了这个观点?(指名答,板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课文从哪些方面对这个观点展开叙述?(指名答,板书:死的意义、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人民)
一、说教材《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毛泽东主席一心为人民服务,为民着想的好思想,好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认识“主”、“席”等13个生字,会写“吃”、“叫”等7个生字。②正确,流利,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德育目标: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搂、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2.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3.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劝学》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和精彩斐然的论证艺术。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本文安排在单元的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是实现“授之以渔”,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掌握文言学习方法的关键。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的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的实际情况。我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论述学习的思想,明确学习要靠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2,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活用、古今异议等现象和固定句式。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相比有何异同?生 不同点:在理的内涵上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贯通于宇宙、人伦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普遍的规律准则;陆王心学认为心即理,是“良知”,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方法上也有不同:前者向外追究,“格物致知”;后者向内探求,“发明本心”以求理,克服私欲、回复良知。生 相同点:都提出了一个宇宙、社会、人生遵循的“理”。师 对。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这两者的分歧是理学范围内的分歧,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师 宋明理学与汉唐以前的儒学比较,最大的特点在于批判地吸收了佛教哲学的思辨结构和道教的宇宙生成论,将儒家的伦理学说概括升华为哲学基本问题。其实质是把佛、道“养性”“修身”引向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儒家的纲常道德给予哲学论证,使之神圣化、绝对化、普遍化,以便深入人心,做到人人遵而行之。
解析:材料是讲学习型社会所产生的影响,A项观点错误,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学校教育仍然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B项观点错误,终身学习只是成就人生目的的手段、途径,而不是目的本身。D项说法错误,当前我国社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二、问答题5.材料一:日本是公认的漫画大国,日本的动漫产业产值每年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在日本,漫画比电影、小说有时甚至比电视或音乐更受欢迎。日本漫画的热潮还席卷了世界:日本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卡通片价值就达5 000亿日元,是日本对美国钢铁出口金额的4倍;漫画中的人物被迅速复制成电子游戏、卡通片及真人演出的节目。原来只是闲暇时候消遣的漫画,正飞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值得警惕的是,除了催人奋进的精华之外,日本漫画中也存在暴力、色情、扭曲历史等诸多糟粕,对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更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主要通过几幅漫画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哲学道理,开始接触哲学。漫画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漫画二:甲:下雨好极啦!乙:下雨糟透了!漫画三:——狂妄之徒,你竟然坏了祖上规矩!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一、说教材《那个星期天》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那个星期天》著名作家史铁生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用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内容,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在的情感体味出发进行朗读。结合关键语段,体会作者从人物的行动细节、环境的烘托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效果,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
《一分钟》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的主人翁是元元,讲他因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以元元两次叹气为线索讲了他上学路上的不顺心,遇红灯,错过公交车,最终决定走路到学校的一个完整故事。结尾说他很后悔,以此引发思考,告诫小朋友们要珍惜每一分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故事贴近生活,道理深刻。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 会认“池、洗”等13个生字,会写“钟、元”等7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3、 在读中体悟时间的宝贵,要做遵守纪律的好孩子,珍惜时间。4、 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和合理运用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时间的宝贵。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夜色》的第一课时。《夜色》是一首儿歌,采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后来“我”和爸爸出去散步,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儿歌分两个小节。整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激趣导入,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大纲也指出: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课时,我以一首学生既熟悉又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引入,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唱一起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同时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教学效果的成败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有:在认读生字时主要让学生采用自由拼读,小老师领读,指名读,齐读,抢读等不同方式对生字进行识记。在组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时,我主要采用了自由读,同桌两人互读,指名读等方法。说学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及本节课的目标,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法的学习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四、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四大板块。(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导课环节,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老虎、狗熊、狐狸、梅花鹿等图片,并配以音乐,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动物的名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2.在板书课题时,相机教学“动物”的“物”字,在这里要读轻声,认识牛字旁。3.再次齐读课题。
(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法:(二)说教法。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图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突破重点和难点时,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三)说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