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 (学生自由说)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歌曲《天堂》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二、欣赏蒙古民歌《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1、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有什么特点?(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4、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5、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上句:蓝天白云——音高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一)导入师:今天我要让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在欣赏的同时,同学们一边思考:他是哪个民族的?他在唱什么?是怎么唱的?听赏《呼麦》演唱视频。(设计意图:本课教学以蒙古的呼麦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生讨论,师简单介绍蒙古族最具特色的演唱艺术—呼麦。(二)《牧歌》教学过渡语:同学们那你们了解蒙古吗?你印象中的蒙古是怎样的?学生自主发言。师: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及其地域特点,接下来让我们从视觉上去感受蒙古民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多媒体出示蒙古族自然景观图、民族服饰图和娱乐风俗图片。)
一、导入1、谜语 师朗诵诗歌谜语《月亮》让学生猜。(奶奶故事中一只盛满神话的银盘,妈妈歌谣中一艘载送美梦的小船。现在我心目中,一轮高悬的靶环,总有一天会用我的火箭,射中儿时的神话和梦幻。)2、歌唱表演《小小的船》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的那首歌唱月亮的歌吗?歌名是什么?”“一起来歌唱表演《小小的船》吧”。二、欣赏歌舞剧《月亮部落》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国家里有一个地方被称作“月亮城”呢,你知道在那里吗?师结合地图的地理位置及相应的地方民俗图片介绍四川省西昌市为什么被称为“月亮城”。……那里是彝族人民聚居的地方,歌舞剧《月亮部落》描写的就是彝族的传说和故事。2、欣赏 歌舞剧《月亮部落》安静欣赏一段后请同学们跟着边欣赏边模仿跳一跳。3、讨论舞蹈特点与服饰风格。4、师出示彝族服饰并穿上。三、歌舞《跳月歌》1、故事《跳月歌》2、师:老师穿这件衣服好看吗?围着老师席地而坐,听老师讲彝族人民跳月的故事好吗?席地围坐一圈,欣赏乐曲《跳月歌》。
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乐曲《快乐的罗梭》。提间:有谁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曲?这是我们在一年级的欣赏的彝族舞曲《快乐的罗梭》。今天我们再欣赏一首彝族乐曲《跳月歌》。2、初听乐曲,体验乐曲的情绪。(热烈)3、介绍乐曲名称: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阿细人能歌善舞,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跳月歌”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蹈之一。4、视唱乐曲主题:掌握5/4的节拍特点:体会乐曲的旋律特点。以加do、mi、sol为主要旋律音,没有出现fa、xi两个音:每一小节的最后两拍都是由521组成。5、运用课堂乐器,演奏乐曲主题。6、再听乐曲:在521处拍手。7、再听乐曲:这个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多少次?(14次)8、分段欣赏:①第一部分:主题出现几次?每一次有什么变化?(高音笛、三弦、全奏等)②第二部分:主题出现几次?音色有什么变化?③第三部分:主题出现几次?速度有什么变化?9、欣赏舞蹈《跳月歌》l0、教授彝族跳月的基本步伐: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学生两排相对,方向可相对或相反,空中蹬脚两拍,击掌两次。
欣赏乐曲1. 初次聆听音乐《跳月歌》,边听边思考:音乐声中,你来到了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情景?生:音乐欢快、热烈,使人联想到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跳月”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教师介绍“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他们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坪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参加舞会的大都是男女青年,手持高、低音笛,大小三弦等乐器,边演奏边跳舞。在跳到兴高采烈之时,还常常唱起跳月歌。据说“跳月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在很早的时候,阿细人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山火,大火烧了九天九夜,阿细人打了九天九夜还打不灭火,地面被大火烧得滚烫,打火的就不断地换着脚,或单只跳着打,后来大火终于扑灭了。为了庆祝胜利,大家吹笛子、弹起三弦、拍着巴掌、模仿打火时的样子,换着脚跳舞。那笛子的声音,意思是“快点来啊快点来!”三弦的声音意思是:“前进!前进!”“打火!打火!”对这种舞蹈,阿细只简单地说:“跳”。“跳月歌”是汉人看了以后给起的名字,以后便慢慢流传开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那就让我们再仔细听一听吧。
教学过程:1、介绍湖北天门:天门历史悠久,曾有灿烂的石江河文化,是全国最大的棉乡,天门是全国内地最大的侨乡,天门是全国久负盛名的文化之乡,如楚国令尹子文,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镛等人物。2、聆听歌曲《幸福歌》。3、讨论歌曲的风味。4、教师点评:歌曲的旋律吸取了湖北农民劳动时所唱“媷草歌”的音调,以天门民歌的音乐素材为骨架,揉进荆东地区的两种特征性音调5 1 2 1 5和3 5 6 5 3 。演唱上一领众和,情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5、引导学生注意衬词部分进行复听。6、唱衬词部分。7、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已经广泛流行着“楚声”和“吴声”,楚声是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的民歌;吴声则是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它们的风格与北方民歌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流畅、细腻、抒情。8、教师点评:(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言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浙江民歌的情韵,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湖北民歌的音乐风格。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首民歌。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回答哪一首是湖北民歌?A《太阳出来喜洋洋》B《小拜年》C《幸福歌》学生回答问题。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湖北民歌《幸福歌》。师:(出示地图)请问有谁能找到湖北省呢?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湖北风光。教师介绍湖北省的地理知识和人文景观。师:通过介绍,我相信大家对湖北省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再一次聆听这首民歌,请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答,《幸福歌》的特点?(欢快,婉转,抒情,高亢。)教师介绍湖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湖北的民歌即抒情又比较高亢,欢快而热烈,每段的结尾就会有众人的吆喝呼应,节奏也是比较快的,有显著的南方的民歌的特点。)二、创造性表演相信大家已经熟悉了本曲,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这首《幸福歌》由老师做指挥来并分为三组:A、舞蹈组同学随音乐即兴起舞。B、歌唱学生演唱领唱部分。C、部分同学随音乐唱合唱部分。(通过表演环节,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且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体验歌曲,使学生在幽默和欢快中感悟歌曲的内涵,从而达到熟悉歌曲,掌握知识点和审美教育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清唱剧《长恨歌》故事内容: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终日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领洛阳、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士兵愤慨,埋怨君王宠幸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致使百姓家散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同时唐玄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二、新授课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和《山在虚无缥缈间》三、相关音乐知识:1、清唱剧:清唱剧也叫神剧。是巴洛克时期的一种混合歌乐的形式,由许多乐章组成,包括咏叹调,宜叙调、重唱、合唱等形体。其题材内容包括:抒情的、戏剧的、历史的或宗教的。无布景动作与服装,多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2、外国著名的清唱剧:海顿《四季》、亨德尔《弥散亚》(欣赏片段)。四、课后延展:课下搜索:在音乐史上还有那些作曲家写过“清唱剧“?
教学过程:一、新授课1、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黄自(略)。创作背景:《长恨歌》的歌曲是韦翰章根据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改编的。1932年的中国局势可说颇混乱,“九.一八”事变后,大家的爱国情绪可说达至沸点,当时选取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正如唐玄宗沉迷酒色而引致安史之乱一样。作品本身虽然描述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但它的实质的借古讽今,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2、深层感悟:复听作品;模拟角色:把自己当做一名忠心耿耿的大臣或士兵,投入到角色之中,设身处地地体会在边关告急,权臣造反,皇帝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形势下,士兵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深层次体会作品的内涵。)3、拓展与探究:(1)对比《渔阳鼙鼓动地来》与《山在虚无缥缈间》。(2)杨贵妃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雍容、华贵,擅长歌舞,具有倾城倾国的美貌。(展示图片。)(3)深入拓展:欣赏其他姊妹艺术的表现形式——京剧《贵妃醉酒》。4、在黄自的《踏雪寻梅》中结束本课。
由于题目较简单,所以学生分析解答时很有信心,且正确率也比较高,同时也进一步体会到了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的优越性.六、归纳总结:活动内容: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1.会借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2.各种行程问题中的规律及等量关系.同向追及问题:①同时不同地——甲路程+路程差=乙路程; 甲时间=乙时间.②同地不同时——甲时间+时间差=乙时间; 甲路程=乙路程.相向的相遇问题:甲路程+乙路程=总路程; 甲时间=乙时间.目的:强调本课的重点内容是要学会借线段图来分析行程问题,并能掌握各种行程问题中的规律及等量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系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包括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与判断及其证明、函数最大(小)值的求法。在初中学习函数时,借助图像的直观性研究了一些函数的增减性,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延伸和提高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众多性质中的重要性质之一,函数的单调性一节中的知识是前一节内容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知识的延续,它和后面的函数奇偶性,合称为函数的简单性质,是今后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及其他函数单调性的理论基础;在解决函数值域、定义域、不等式、比较两数大小等具体问需用到函数的单调性;同时在这一节中利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的救开结合思想将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教学。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及表示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增减性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是学生数学思想的一次重要提高。函数单调性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内容的基础,对进一步研究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和实际应用,对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有着广泛作用。课程目标1、理解增函数、减函数 的概念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会根据单调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3、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4、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数学学科素养
解:(1)设x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360x-240x=400.解得x=103.(103×360+103×240)÷400=5(圈).答:两人一共跑了5圈.(2)设x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360x+240x=400.解得x=23(分钟)=40(秒).答:40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方法总结:环形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两个人同地背向而行:相遇问题(首次相遇),甲的行程+乙的行程=一圈周长;两个人同地同向而行:追及问题(首次追上),甲的行程-乙的行程=一圈周长.三、板书设计追赶小明→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环形问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探讨与交流,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方法总结: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正整数.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整数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类型二】 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为原数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1)2×10-7; (2)3.14×10-5;(3)7.08×10-3; (4)2.17×10-1.解析: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即可.解:(1)2×10-7=0.0000002;(2)3.14×10-5=0.0000314;(3)7.08×10-3=0.00708; (4)2.17×10-1=0.217.方法总结: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还原成通常表示的数,就是把a的小数点向左移动n位所得到的数.三、板书设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一般地,一个小于1的正数可以表示为a×10n,其中1≤a<10,n是负整数.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既有教师主导课堂的例题讲解,又有学生主导课堂的自主探究.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同时,又有效地保证了课堂学习质量
活动目标:1. 了解动物的不动种类,能说出几种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2. 了解海洋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爱护海洋动物的意识.3. 培养倾听的习惯,激发与同伴合作、竞争的意识.活动准备:1. 参观水族馆.2. 开展以“海洋动物”为主题的生成活动.
2、通过做一做、尝一尝,体验蔬菜不同的味道。活动准备:1、芹菜、萝卜、胡萝卜、黄瓜、青菜、葱、花菜、西红柿等蔬菜2、用五个篮子分别表示吃根、吃茎、吃叶、吃花、吃果。活动过程:一、谈话 1、秋天有些什么蔬菜呀? 2、今天这里有许多蔬菜,你们都认识吗?二、找一找 1、分别找一找蔬菜的哪个部位可以吃,如萝卜吃根,卷心菜吃叶,西红柿吃果实,花菜吃花,芹菜吃茎(叶)。 2、请幼儿将蔬菜放在相应的篮子里。三、做一做 1、对蔬菜进行简单加工后,拌如色拉酱,让幼儿品尝,边品尝边交流:我吃的是什么蔬菜?是蔬菜的哪个部位。
2、观看幼儿示范,倾听教师讲解,学习在指定范围内画彩色的点,表现美丽的大鱼。 3、学会认真、耐心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棉签若干,颜料盘每组2-3盘。 2、水墨画、油画棒、水彩等形式表现的各种形态的鱼。 3、在白纸上画一条鱼的线条。 活动过程:一、听谜面、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有头没有颈,身上亮晶晶,有翅不能飞,没脚倒能行。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 能和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协商完成操作。4、 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活动重点和难点:发展幼儿组合构建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具 色块卡、无色鱼五条、大操作卡两张、 学具 每人红黄蓝方块各五块、操作卡两张活动过程:一、送方块宝宝给小朋友玩,让幼儿尝试一下组合构建的乐趣。(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快慢轻重的拍手游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孩子们,你们好,今天陈老师带来了许多方块宝宝,这些方块宝宝可有趣了,瞧,我把它一个一个的接起来,就可以变成一个个图形宝宝呢!看我变成这个图形,再接一块,我又变成了另外的一图形。孩子们,你们也来试试吧,看谁变得又多又快。(每桌发一篮方块宝宝)观察幼儿的构建情况,询问幼儿所构建的物品的名称,向全班幼儿展示构建新颖的作品。
2、培养幼儿动作灵敏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游戏准备:小水桶两个、小毛巾人手一块、垫子连两张、“浓烟圈”四个、“火 柱”六根、电话机两台、报警器、场地布置如图: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两组,每人拿一小毛巾站好游戏开始,火灾警报响起,小朋友齐念儿歌: 楼房里、起大火, 火焰熊熊烟雾多。 小朋友、别慌张,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炎热的夏天悄悄来到了,你最喜欢参加夏天的什么活动?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播放海滩的游泳景象的录像,激发幼儿参加的热情,创设一起外出去游泳的情境。 二、引导自主选择、辨析,学会饮食卫生。 1、创设情境:在途中大家口渴难忍,要购买水果、饮料。 2、出示水果,幼儿自主选择、辨析。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