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教案1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教案1

    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探究点三:工程问题一个道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9天完成,乙队单独做24天完成.现在甲乙两队共同施工3天,因甲另有任务,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完成,问乙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解析:首先设乙队还需x天才能完成,由题意可得等量关系:甲队干三天的工作量+乙队干(x+3)天的工作量=1,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设乙队还需x天才能完成,由题意得:19×3+124(3+x)=1,解得:x=13.答:乙队还需13天才能完成.方法总结:找到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的等量关系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题中没有一些必须的量时,为了简便,应设其为1.三、板书设计“希望工程”义演题目特点:未知数一般有两个,等量关系也有两个解题思路:利用其中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利用另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教案2

    1:甲、乙、丙三个村庄合修一条水渠,计划需要176个劳动力,由于各村人口数不等,只有按2:3:6的比例摊派才较合理,则三个村庄各派多少个劳动力?2:某校组织活动,共有100人参加,要把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组,已知第一组人数比第二组人数的2倍少8人,问这两组人数各有多少人?目的:检测学生本节课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实际活动效果:从学生做题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列出方程,但其中一部分人并不能有意识地用“列表格”法来分析问题,因此,教师仍需引导他们能学会用“列表格”这个工具,有利于以后遇上复杂问题能很灵活地得到解决.六、归纳总结:活动内容: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1. 两个未知量,两个等量关系,如何列方程;2. 寻找中间量;3. 学会用表格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案1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案1

    解:设截取圆钢的长度为xmm.根据题意,得π(902)2x=131×131×81,解方程,得x=686.44π.答:截取圆钢的长度为686.44πmm.方法总结:圆钢由圆柱形变成了长方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体积保持不变.“变形之前圆钢的体积=变形之后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等量关系.探究点三:面积变化问题将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5cm、12cm和8cm的长方体钢坯锻造成一个底面是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钢坯.试问:是锻造前的长方体钢坯的表面积大,还是锻造后的长方体钢坯的表面积大?请你计算比较.解析:由锻造前后两长方体钢坯体积相等,可求出锻造后长方体钢坯的高.再计算锻造前后两长方体钢坯的表面积,最后比较大小即可.解析:设锻造后长方体的高为xcm,依题意,得15×12×8=12×12x.解得x=10.锻造前长方体钢坯的表面积为2×(15×12+15×8+12×8)=2×(180+120+96)=792(cm2),锻造后长方体钢坯的表面积为2×(12×12+12×10+12×10)=2×(144+120+120)=768(cm2).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2教案

    答:书包单价92元,随身听单价360元。最优化决策:聪明的Mike想了想回答正确后便同爸爸去买礼物,恰好赶上商家促销,人民商场所有商品打八折销售,家乐福全场购物满100元返购物券30元销售(不足100元不返券,购物券全场通用),但他只带了400元钱,如果他只在一家购买看中的这两样物品,你能帮助他选择在哪一家购买吗?若两家都可以选择,在哪一家购买更省钱?提示:书包单价92元,随身听单价360元。2)在人民商场购买随声听与书包各一样需花费现金452× =361.6(元)∵ 361.6<400 ∴可以选择在人民商场购买。在家乐福可先花现金360元购买随身听,再利用得到的90元返券,加上2元现金购买书包,共花现金360+2=362(元)。因为362<400,所以也可以选择在家乐福购买。因为362>361.6,所以在人民商场购买更省钱。第五环节:学习反思;(5分钟,学生思考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补充和强调。)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案2

    从而为列方程找等量关系作了铺垫.环节2中的表格发给每个小组,为增强小组讨论结果的展示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环节3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为讨论的得出起到辅助作用.2.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本节课的设计中,通过学生多次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确实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探求新内容,探索的过程是没有难度的任何学生都会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有体会的过程,都有感悟的可能,这种形式让学生切身去体验问题的情景,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问题,再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3.注意改进的方面本节课由于构题新颖有趣,所以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气氛活跃,讨论问题积极主动.但由于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较多,使得教学时间不能很好把握,导致课堂练习时间紧张,今后予以改进.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1教案

    因为x3表示手机部数,只能为正整数,所以这种情况不合题意,应舍去.综上所述,商场共有两种进货方案.方案1:购甲型号手机30部,乙型号手机10部;方案2:购甲型号手机20部,丙型号手机20部.(2)方案1获利:120×30+80×10=4400(元);方案2获利:120×20+120×20=4800(元).所以,第二种进货方案获利最多.方法总结:仔细读题,找出相等关系.当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相等关系的两边时,要注意不同型号的手机数量和单价要对应.三、板书设计增收节支问题分析解决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增长率问题利润问题利用图表分析等量关系方案选择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并且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合理优化的经济意识,增强他们的节约和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说课稿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中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有两个例题,共用3节课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把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对比集中编排,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加减的算理认识,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基础。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问题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脑想、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练习设计注意专项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注意变换形式,突出正确率。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值得借鉴的。

  •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数 数的组成》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数 数的组成》说课稿

    1、教材分析《数数 数的组成》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小节,本单元包括数数 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几部分内容。数的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对20以内各数有初步的认识,本学期将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以内,100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数 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包括课本33页的主题图,34-35页的例1—例2,以及做一做。其中33页的草原牧羊图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例1是数100以内各数,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例1做一做是为了突破数数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而设计的。例2是通过让学生摆放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的过程,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配方法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配方法说课稿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归纳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步骤及注意事项。巩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降次的基本策略和转化的思想。 六、布置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既巩固本节主要内容,又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考和提升的空间。思考题为后面深入研究配方法,完善对配方法的认识做准备。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美。五、板书设计我将板书分成了两部分,重点突出这节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在配以适当的练习,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六、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作交流探究式学西方法教学,让学生动起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更加爱学数学。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因式分解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因式分解说课稿

    第三环节。尝试练习,信息反馈。让学生尝试练习:课本p152第3题,并引导中下学生看p152例题,教师及时点拨讲评。△教师安排这一过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和富有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的关系得到正强化。第四环节。小结阶段。这是最后的一个环节,教师出示“想一想”:下列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因式分解吗,为什么?学生展开讨论,得到下列结论:A.左边是乘法,而右边是差,不是积;B.左右两边都不是整式;C.从右边到左边是利用了因式分解的变形方法进行分解。由此可知,上式不是因式分解。进而,教师呈现因式分解定义。△教师安排这一过程意图是:学生一般到临近下课,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开始分散。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军神》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军神》说课稿

    一、说教材:《军神》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体现了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强的革命意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教学本单元课文的重点,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军神》是这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记叙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为线索,先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使用麻药;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钦佩。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贫》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清贫》说课稿

    三、说学情:本课领会方志敏同志清正廉洁这一美德并不困难。但是学生的生活阔别了贫苦,在明白“贫苦”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观点化,这将成为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小组讨论法:针对老师提出的题目,学生举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相助中解决题目,培养学生联合协作的能力。朗读感悟法: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要领,课文中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感情变革写得非常好,很得当,分脚色朗读,在朗读中感觉方志敏同道甘于贫苦、矜持不苟的崇高革命情操。2.说学法:高年级的学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本领,送还学生自主学习权,我引导学生利用以下要领进行学习: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通过题目导学、学法引导、知识总结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手指》说课稿

    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跳水》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跳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跳水》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训练主题是:①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②揣摩文章表达的顺序,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单元训练主题与各单元文化主题的融合:抓关键词句,品读文字中的生活,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跳水》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教案

    材料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材料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惦念报效国家,可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诗人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材料四:清朝同治四年(1865),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其父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光绪元年(1875),谭嗣同10岁时,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案

    (1)示例一(横向联想) 李白的送别诗:①“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船帆。李白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失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地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那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三、品读,感悟词人情怀1.品读“醉”意设问1:再次默读词作。想一想: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预设 “醉”字。表现: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设问2:词人因何而“醉”?预设 因美酒和美景而“醉”。设问3:除了美景、美酒,还有什么会让李清照“醉”?预设 还有词人和自己的伙伴在一起的那种美好情谊,对年轻时那些美好生活的回忆,都让她深深陶醉。师小结:李清照的“醉”既是酒醉更是陶醉。其实不管“兴”也好,“记”也罢,“醉”也好,还是“误”也好,作者是“字字如金”。因为“兴”所以“醉”,因为“醉”所以“误”,因为“醉”,所以常常记得。2.品字悟情设问1:如何理解两个“争渡”表达出的情感?预设 两个“争渡”,表现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沙洲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预设 反映了海边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设计意图】“三分诗七分读”,学生反复诵读,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为理解诗歌情感做铺垫。三、品读诗歌,含英咀华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设问1:曹植在海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预设 民不聊生,破败荒凉。其中,“寄身”三句,从生活环境、生活艰难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难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狐兔翔我宇”一句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侧面描绘出海边贫民家庭条件的恶劣以及家园的破败。全诗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海边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设问2: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5.发挥想象。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这些想象,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可谓是一举两得。6.讲究描写的顺序。两段文字都采用空间顺序展开描写,景物的层次清晰。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及近?是由上到下,还是由下到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7.写景还要融入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夏天百草园”一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在作者小时候听来,油蛉、蟋蟀的叫声犹如人在悠扬的琴声伴奏下婉转地低唱,其间传递着作者愉快、喜悦的心声,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目标导学三:实战演练描写你家乡一处有特色的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要求描写细致、生动,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例文展示: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教案

    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了写作的冲动。往日白砖青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冯先生开始四处奔波,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博大而宽广。她无处不在——融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峭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信息包围着,却道貌岸然地做着刽子手。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上一页123...555657585960616263646566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