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过程:一、游戏“猜尾巴”1、今天本来有很多动物朋友来跟我们做游戏,但是它们很淘气,要和我们捉迷藏,让我们来找它。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遮住身体露出尾巴)2、这些动物太粗心了,把头和身体藏了起来,可是什么露出来了?——尾巴3、哎!尾巴在外面我们就能猜出它是谁?谁来猜猜看。——这是马的尾巴,因为马尾巴是长长的,像……——这是豹子尾巴,因为它身上有斑点出来吧,我们猜出你是谁啦!小结:每种动物都有尾巴的,而这从它的尾巴的不同,我们就猜出它是谁。
2、学习与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1、活动前观察过腊梅花、松树、自然角种植水仙花等植物在冬天的状况。2、班级幼儿养植过水仙花3、幼儿美术用书《立体树》 [活动过程] 一、结伴讨论1、谈话:冬天里,你见到过有哪些植物不怕泠?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为了更好的同幼儿一起进入角色,我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师与幼儿的问答中想象,猜测故事的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从以下三方面具体说说我的设计思路:一、出示角色形象,吸引幼儿进入故事。教学伊始,我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操《大公鸡》并问幼儿:今天大公鸡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欢迎吗?(出示公鸡图片)小朋友大家好!你们看我美丽吗?哪美丽?你能用语言夸夸我吗?从而引导幼儿从“冠子”“羽毛”“脚”等方面来形容公鸡的美丽。有的幼儿说“冠子红红的,大大的”有的说“身上的羽毛五颜六色的”有的说“脚是黄颜色的”等孩子描述完大公鸡,我有模仿公鸡说:“我还为自己编了首儿歌,你们想听吗?”孩子们高息的说:“想听。”“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黄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让幼儿对故事中的公鸡有一个整体印象,为下文的猜测故事打下基础。二、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预测故事的发展,和幼儿一同讲故事。待幼儿对故事中的公鸡有了感性认知后,我开始讲述故事的开头,当讲到公鸡得意洋洋地唱完歌,问孩子:“请你猜想一下这只公鸡要干什么去?”由于幼儿听了两遍儿歌很容易回答出“比美去”“比漂亮去”。接着出示“树林”让幼儿自由观察思考:公鸡来到了哪?看见了谁在干什么?它会说什么?“啄木鸟”会和它比美吗?让幼儿真正进入到故事情境中来,猜测它们会说些什么。因为幼儿知道公鸡要和别人比美所以很容易猜出:“啄木鸟,咱们比比谁美?”“啄木鸟正忙着给大树捉虫子,会和它比美吗?”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他们一直认为不会,从而猜出啄木鸟的话。在此引导幼儿用得意洋洋的语气说公鸡的话,用冷冷的语气说啄木鸟的话,师幼共同分角色进行对话。放手让幼儿根据第一幅图讲述“果园”和“稻田”中比美的图片,幼儿能按原有经验进行讲述。最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它们不和公鸡比美?有的幼儿说“它们不愿意和公鸡比美”,有的说“它们正忙着呢”在回家的路上公鸡遇到了谁?老马会给它满意的答案吗?听了老马的话公鸡会怎么做?幼儿很轻松的猜出了故事的结尾,整篇故事都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2、 从公园回忆中感受到自己在成长,萌发对公园的留恋。活动准备:1、 已经有一定的一物多玩的游戏经验。2、 旧报纸若干张(数量超过活动人数的两倍),铃铛一副。活动过程: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带幼儿到公园入口。当教师说下雨了,请幼儿双手拿一张旧报纸顶在头上当小丑帽,并在原地按铃声节奏跳一跳,进行腿部力量练习。
一、 阅读来信和礼物券 1、(出示信封)今天早上,妈妈在信箱里发现了一封信,猜猜是谁写给我们的? 2、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和青菜/走起路来跳呀跳 3、哟,是写给我们的呀!咦,会是谁给我们写的信呢? 4、引导幼儿观察信封右下角的兔奶奶:(老花眼镜、额头的皱纹等) 5、兔奶奶写信给我们,不知道有什么事,让我们一起看看,好吗? 6、师生一起读信(教师读信,引导幼儿看图) a、(蛋糕)这是什么呀?什么时候要吃蛋糕? B、原来,兔奶奶要生日了,她请我们去干什么?那你们谁想去?
2、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意,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配合进行教育活动的多媒体课件,幼儿制作标志的纸、笔等、供幼儿张贴的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1、观看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提问:这里有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2、教师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如:看到红“+”,就知道是医院,看见大滑梯等玩具就知道是幼儿园……3、请幼儿观看课件中的标志,并说出你在哪见过?它告所我们什么?(教师可为幼儿准备一些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
总会听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为自己准备好每天的学习用品,甚至放学回家还丢了橡皮、尺子、红领巾……这样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使孩子们无法真正适应小学生的生活。大班的孩子还有一个学期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势在必行。我园从“九五”开始就专注于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研究,重点从幼儿园养成教育入手,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视。为了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做个合格的小学生。我结合了德育课题设计了这次活动,重在通过传统民间故事《粗心的王阿姨》的讲述,让孩子了解粗心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少的麻烦,并鼓励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改正粗心的坏毛病,让自己养成做事不匆忙,细心仔细的好习惯。
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今天,科技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在有些地方,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因此,在环保问题上,应在于环保思想的宣传和环保理念的树立。作为承担幼儿教育重任的我们则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教育下一代成为具有环保意识的“环保小卫士”。抽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这种选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大班的环保课题具有比较大的意义,幼儿容易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我们要通过经常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提高环保觉悟,增强环保责任感,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红塔山”的遭遇》这一教育活动是在我班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了抽烟有害健康的感性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红塔山”的遭遇》的主要内容是红塔山很神气的到各种场所出入,后来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宣传香烟的危害,没人理睬,只好去流浪了。幼儿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获得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正确认识抽烟对人体健康、环境的危害性。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妈妈的情感和依恋远超过对爸爸的情感,就像我们大班的杨旗,每天早上爸爸送她上幼儿园都要走十多里的山路,每天两个来回需要的不仅是体力还有毅力以及对孩子的爱,有一天我无意中问道:“杨旗,你是喜欢爸爸还是妈妈?”杨旗竟然说喜欢妈妈,不喜欢爸爸,惊讶的同时我在思考:父亲中有不少人的教育态度不够正确或因工作忙碌忽视了对幼儿的关心,于是我就想渗透了一些关于爸爸的活动,引导幼儿开始更多的关注爸爸,知道了许多爸爸的本领,了解爸爸的工作,所以我就预设了此活动让幼儿更全面地关注自己的爸爸职业,进而对爸爸产生敬仰、热爱、崇拜等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调查表、PPT等活动过程:一、讲讲知道的少数民族 价值取向: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1.教师:最近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少数民族,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2.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 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活动目标:1、尝试用恰当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绪,体验助人自助的乐趣。2、把握故事主题,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 材料的准备:图片,统计表重点:在生气时尝试用恰当的方法排解不良的情绪。难点:学会自我欣赏,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
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商场,马路上和公园里的各种标志或从网上下载,打印出来。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活动过程:一、参观标志展览,交流自己的记录,分享自己找到的各种标志。1、展示幼儿的标志,布置《城市里的标志》展览,带领幼儿参观。2、让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收集或画下来的标志。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收集的标志,说说标志的用途。4、教师总结。
活动目标:1、分享各自采访获得的感受,阅读相关的图片,进一步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故事,体验其中的艰难。2、运用实物比较感知发现两个时代生活条件的不同(吃、穿),初步体验今天生活的幸福。环境和材料创设:1、带补丁的衣服、黄面粉、蛋糕,绳子、ppt等。2、幼儿事先采访过爷爷奶奶,并记录
1、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彩色纸2、记号笔若干活动过程:1、教师提出活动主题: 教师:父亲节快到了,作为小记者,你有什么打算呢?2、幼儿分组商讨采访主题 效果分析:对于父亲节的话题,孩子的想法真是太多了。
同时目标4.认识火能够发光、发热的特征。5.知道火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业、医疗、军事等方面的用处,初步了解火的起源。6.认识火灾的危害,了解一些常见的产生火灾的原因,知道正确的用火方法以及火灾中的自救办法。审美视点对火的喜爱感、对火灾的痛惜感。知识点火的用处,防火常识。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活动准备录音机、钢琴。活动过程一、谈话法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象什么?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经济教育内容十分宽泛,遵照二期课改所强调的“教育要与幼儿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体悟,大班《学习》教材“逛超市”主题中,有一则“自主购物”的活动内容,其背景资料里又给我们提供了关于“钱币”的资料,这二则内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一共设计了二个教育活动,其一为“解读人民币”——主要从解读人民币上的中国元素入手(略),其次就是本次教育活动内容“制订合理用钱计划”,论点以要定位在“合理”上,是因为我们反复讨论后,认为由于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一,“节约”的概念对孩子来说很难诠释明白,而所谓“合理”即诠释或“必须要花的钱,一定要花,可以花和不花的钱,则根据家里的条件许可与否而定,但不必要花的钱,就可以不花”。这样孩子不仅容易懂,而且一旦理解后,可以逐步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活动形式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小组合作模拟制订一份花钱的计划,通过在合作的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体现合作的快乐,但我们更看重的是蕴藏在活动背后的教育内涵和价值。
二、活动背景条件: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将动物视为朋友。一天早上,我发现有几位小朋友不象往常一样开心地玩玩具,而在悄悄地说着什么,一脸不开心的样子,便上前问道:“你们怎么啦?”蒋梦帆小朋友生气地说:“我最喜欢大象了,昨天我看‘大风车’,看到好多非洲大象被坏人杀死了,偷走了象牙!”这时,孩子们停止了游戏,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王奕人生气地说:“这些人真坏,让警察叔叔把它们抓起来。”朱淳清着急地说:“他们不会杀其它小动物吧!”王奕人抢着说:“还有很多大人吃小白兔呢!”孩子们个个非常生气,王博洋大声地说:“我们应该保护小动物!”他的话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热烈响应,可见孩子们已有了强烈的责任感,这是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动物,增强环保意识的好机会,何不抓住这一契机,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呢?由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动物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地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一样需要一个祥和的环境。 “森林里的聚会”是保护小动物项目活动中的一个子主题,小朋友们通过“参观动物园”、“绘画小动物”、“模仿小动物”等活动,已留下了快乐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孩子们希望小动物在森林里过着快乐的生活,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愿望: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表现出来,在森林里快乐地一起聚会,活动由此展开。
[活动目标]1、通过探索和操作,感知胶囊翻跟头的科学原理,从而喜爱科学活动。2、会使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并根据操作记录结果。3、了解胶囊会翻跟头是重心转移的原理。 [活动准备]1、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胶囊、铁球、一次性碗、其他实验材料(黄豆、小树枝、米粒、石头、碎布条)。2、记录实验结果用的表格、笔。3、课件。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的标志。家长有意识的带领幼儿观察过各种标志。 2,背景图二幅。 3,纸、记号笔、蜡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了解各种标志的不同含义。 活动难点:能尝试制作生活中所需的标志。 活动流程:理解各种标志——学会运用标志——尝试制作标志——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理解各种标志 1,出示标志背景图,观察: 1)这里有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让幼儿描述医院、麦当劳二个标志) 2)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各种不同的标志代表不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