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根本出路是通过发展大农业来解决耕地不足,不应盲目开垦荒坡地,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尽量避免生态环境恶化。2、就地后靠,就近安置模式三峡库区淹没区线状分布的受淹特点有别于一般水库淹没区的片状分布,使得库区移民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且淹没涉及的356个乡镇没有一个被全淹,甚至全淹的村也很少,这有利于移民在本县甚至本乡就近后靠安置,避免了水库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种种困难和后遗症。三峡移民搬迁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就近后靠安置的优点是不离本乡本土,移民容易接受,且避免了移民大量外迁、远迁所造成的困难和后遗症;缺点是容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如过度开垦坡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等。3、工程周期长,可从容安置移民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1994年~2009年,共17年),使得移民安置能够及早进行,可以从容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
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学生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引导得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产生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l.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3)掌握动磨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磨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4)知道影响到摩擦因数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μN。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1.用CAI课件模拟汽车的启动过程。师生共同讨论:①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为恒力,且物体以匀速运动,则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保持不变。此情况下,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与任一瞬时的瞬时功率都是相同的。②很多动力机器通常有一个额定功率,且通常使其在额定功率状态工作(如汽车),根据P=FV可知:当路面阻力较小时,牵引力也小,速度大,即汽车可以跑得快些;当路面阻力较大,或爬坡时,需要比较大的牵引力,速度必须小。这就是爬坡时汽车换低速挡的道理。③如果动力机器在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的条件下工作,例如汽车刚刚起动后的一段时间内,速度逐渐增大过程中,牵引力仍可增大,即F和v可以同时增大,但是这一情况应以二者乘积等于额定功率为限度,即当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以后,这种情况不可能实现。
(五)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例1:一架老式飞机在高出海面45m的高处,以80m/s的速度水平飞行,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停在海面上的敌船,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不计空气阻力。分析: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投下的炸弹,做什么运动?为什么?(2)炸弹的这种运动可分解为哪两个什么样的分运动?3)要想使炸弹投到指定的目标处,你认为炸弹落地前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与投弹时飞机离目标的水平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拓展:1、式飞机在高出海面45m的高处,以80m/s的速度水平飞行,尾追一艘以15m/s逃逸的敌船,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正好击中敌船,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不计空气阻力。2、在一次摩托车跨越壕沟的表演中,摩托车从壕沟的一侧以速度v=40m/s沿水平方向向另一侧,壕沟两侧的高度及宽度如图所示,摩托车可看做质点,不计空气阻力。(1)判断摩托车能否跨越壕沟?请计算说明(2)若能跨过,求落地速度?
3.进一步体会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变速圆周运动及一般曲线运动的各自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习惯。2.体会实验的意义,感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乐于学习的品质。教学重点1.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向心力上的应用。2.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并经行计算。教学难点1.对向心力的理解及来源的寻找。2.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决圆周运动问题。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复习提问: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它的方向和大小有何特点呢?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引导:那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有什么特点呢?是什么力使物体做圆周运动而不沿直线飞出?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
知识和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 生对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解。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3)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3)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1)人的文化素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2)人的文化素养表现在日常言行中。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页“公交车漫画”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表现出来。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4、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二、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学习把毛巾打开,把脸上的部位都洗到的正确方法,把耳朵、脖子两个部位也洗到。2、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小兔、小象玩具、儿歌、自编故事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引起幼儿兴趣 看,谁来啦?向小兔、小象问好 二、通过故事进行活动1、讲故事(一) (1)提问:a怎样把脸洗干净?大家讨论b我们要做好什么准备工作?
1、明喻: 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例句: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2、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例句: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3、借喻: 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2、培养小主人的意识。 3、初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到小朋友家做客的经验。 2、与小龙鱼幼儿园陈芸老师相互熟悉、交流,看客人朋友的照片,激发幼儿邀请小龙鱼幼儿园小一班小朋友来做客的愿望。 活动一、电话邀请。 1、设疑:如何邀请?邀请时说些什么?客人朋友什么时候来?怎么来?怎样打电话? 2、幼儿电话邀请。教师提供小龙鱼幼儿园的电话号码。幼儿通电话。 通话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幼儿和小龙鱼幼儿园小朋友讨论“怎样才能很快的找到我们的幼儿园?”
同学们:老师!(小鸿拿起书包就要跑,卫生委员过来揪住他)卫生委员:小鸿你又想逃了!站住!做好值日再走。小鸿:我今天有事,要先走,小华,你帮我把值日做好!我先走啦!(说着就往外逃)小华(很生气,在扫地):每次和他值日都说有事,太过分啦!我要告诉老师!小品演完,全体演员出来谢幕。女:小品已经表演完了,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这么多位“演员”的表演,谢谢!男:非常感谢这些同学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那么精彩的小品。下面请大家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评评小品中的小鸿哪些是不良的行为?分组讨论(全体同学以四人为一小组展开激烈讨论。后自由发言,谈各自看法)女: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热烈,现在请几位同学作为代表来说说小品中的小鸿哪些是不良行为?
1、注重生成性,让队员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次活动,从确立活动主题,选择调查对象,设计活动过程,到写活动主持稿、准备活动道具等都是队员自主商量决定的。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发挥队员的自主性,以研究性学习,走访调查等方式开展活动,队员活动积极性较大。在小队展开走访调查时,队员们积极商量分工、设计问卷题目等活动。为了更好地采访劳动者,各个小队的队员各出奇谋,有一个小队队员们设计了网上调查问卷,发动家长、辅导员、其他人员完成问卷,然后对外卖小哥进行面谈访问,再两份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一个小队的队员在采访时,注重把清洁工的工作以量化的形式去问,然后用数据来说话,他们还用录音记录采访的过程。有一个小队不仅边采访边拍照,还跟着保安叔叔进行站岗体验和学习防身拳……本次活动,除了课前采访调查和自行设计分享方式之外,其他的活动和环节都没有预设和尝试,而且每个小队的汇报的排练都是对其他小队都是保密的,因此本次活动课的内容都是现场生成的。
教学目的: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内容: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常规教育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3、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4、早读:书本教材、按学习进度读书、背诵。5、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6、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7、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小兔子:小朋友们好!幼儿:小兔子好! 2、小兔子: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讲述故事)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正当小兔子玩的开心的时候呀,只听!嘭!嘭!哎呀,不好,来了一只大灰狼,吓的小兔赶紧躲了起来,聪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树丛中,大灰狼没有发现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兴兴地出来玩了。 3、师:故事好听吗?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图,图片小兔子、狼) 4、师:小朋友们听的真仔细!
活动准备:玩过《看谁反应快》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家》。 用连贯、跳跃的唱法表现歌曲的抒情和欢快。 二、熟悉歌曲《谁是小熊》并边唱边表演。 1、教师范唱。 2、说出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3、在教师带领下,学习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三、学玩游戏。 1、了解游戏情节。倾听音乐(二)。 “小熊在树林里,山洞里到处游荡,它到底在哪儿呀?我们来找找吧!”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3、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标志,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活动准备]1、请家长协助带孩子在生活中观察常见的安全标志。2、各种标志、图片若干。3、布置好的“安全标志图片展览”4、音乐磁带。[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并参观布置好的“安全标志图片展览”幼儿边看边说说自己认识哪些标志,它们有什么意义。(评析: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活动,会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开始,为活动打好铺垫。参观图片展,能给幼儿一个整体的印象,他们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会互相学习,这也体现了纲要中提到的“注重幼儿间的相互作用”)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