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6:通过随堂小测的方式辨别圆的相关概念。目的:让学生准确地掌握直径与弦,弧与半圆的关系,以及准确理解等圆和等弧的概念。活动7:让学生分组讨论“投圈游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目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为了巩固圆的定义,同时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8:给学生一个草坪情境,要求作出半径为5m的圆,并说明原理。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巩固圆的定义。活动9:让学生根据树木的年轮的直径和生长年龄,计算树木每年的生长情况。目的:巩固圆的知识。活动10: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目的:前者的目的是梳理圆及圆的相关元素的概念,便于识记、理解和运用。后者的目的是:第一题,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的理解情况;第三题,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上是我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设计。
第二阶段从具体步骤上的感知到解题方法的抽象概括,让学生结合板书的解题步骤,说出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及与分数应用题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一阶段明确了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有水到渠成之效。(三)巩固练习,促进知识内化教师出示书中的练习二十九的第1题及补充题,练习后说说理由。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掌握了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是否会用百分数的意义去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四)通过出示思考题,发展提高教师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引出思考题:不改变补充题的两个已知条件,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是学习例1后知识的运用与延伸,也为今后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做了铺垫。五、教学效果(一)进入六年级,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方程解算术解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三、练习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知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4、互动探究(1)极限思想的渗透让学生阅读“思考与讨论”小版块.培养学生的自学和阅读能力提出下列问题,进行分组讨论:a、用课本上的方法估算位移,其结果比实际位移大还是小?为什么?b、为了提高估算的精确度,时间间隔小些好还是大些好?为什么?针对学生回答的多种可能性加以评价和进一步指导。让学生从讨论的结果中归纳得出:△t越小,对位移的估算就越精确。渗透极限的思想。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以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间对比总结,使学生学会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个人能力;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其中例1小车由静止启动开始行驶,以加速度 做匀加速运动,求2s后的速度大小?进而变式到:小车遇到红灯刹车……,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物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6)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学生 行为教学 意图时间 *揭示课题 10.3总体、样本与抽样方法(一)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实验】 商店进了一批苹果,小王从中任意选取了10个苹果,编上号并称出质量.得到下面的数据(如表10-6所示): 苹果编号12345678910质量(kg)0.210.170.190.160.200.220.210.180.190.17 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估计出这批苹果的平均质量及苹果的大小是否均匀. 介绍 质疑 讲解 说明 了解 思考 启发 学生思考 0 10*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 在统计中,所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对象叫做个体. 上面的实验中,这批苹果的质量是研究对象的总体,每个苹果的质量是研究的个体. 讲解 说明 引领 分析 理解 记忆 带领 学生 分析 20*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知识巩固】 例1 研究某班学生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指出其中的总体与个体. 解 该班所有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是总体,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是个体. 【试一试】 我们经常用灯泡的使用寿命来衡量灯炮的质量.指出在鉴定一批灯泡的质量中的总体与个体. 说明 强调 引领 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 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 35
二、强化日常分析研判,让能“上”能“下”有理由通过日常考核考察、专项调研、监督检查等方式,对干部队伍及干部个人进行综合分析研判,2021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通过充分比选酝酿,选拔x名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对x名工作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相匹配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注重将工作实绩与干部能“上”能“下”有机结合,每季度对各单位牵头负责的省、州、市重点项目和工作任务推进情况进行全面督办,根据推动落实情况进行定星评级,在市行政中心门口以大型展板向全市人民公示,并将其作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等次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干部评优评先、提拔晋升和调整履职不力、本职工作推进较差的干部“下”的重要依据。三、全面落实严管厚爱,让能“上”能“下”有措施构建“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机制,整合纪检、组织、机构编制、考评部门职能职责资源,印发《x市建立工作目标、岗位责任、正向激励保障、负向惩戒约束“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机制实施方案》,针对干部正向激励保障和负面惩戒约束提出x条措施,着力将干部管理落细落实落在经常,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科学化、规范化,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的新x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活动目标:1、通过看看、摸摸、玩玩使幼儿辨认各种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与用途,并学习归类。2、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初步学会拨、夹物品,做到持筷姿势正确。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不同材料制成的筷子、每组上面一样夹的物品(如:一组蚕豆、一组泡漠、一组花生、一组玻璃球、一组纸条等。活动过程:㈠、观察各种各样的筷子,将幼儿所带筷子布置成展览会。1、看看桌子上有什么?我们来把它布置成展览会。2、交流:你带的筷子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处?
1、 前提条件:①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2、 ②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惟一因素是距离。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理解)a.当某一货物的供应点只有少数几个时,为了避免竞争、获取最大利润,供应点的距离不会太近,它们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的。 b.在利润的吸引下,不断有新的供应点出现,原有的服务范围会因此而缩小。这时,该货物的供应处于饱和。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仍是圆形的,并彼此相切c.如果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相切却不重叠的话,圆与圆之间就会存在空白区。这里的消费者如果都选择最近的供应点来寻求服务的话,空白区又可以分割咸三部分,分别属于三个离其最近的供应点。[思考]①图2.15中城市有几个等级?②找出表示每一等级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线条颜色?③叙述不同等级城市之间服务范围及其相互关系?3、理论基础:德国南部城市4、意义: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1、 应用——“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学生探究案例:找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城镇级别的关系、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的关系并试着解释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一步步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首先说明这是德国著名的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对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研究得出的中心地理论,他是在假设土壤肥力相等、资源分布均匀、没有边界的平原上,交通条件一致、消费者收入及需求一致、人们就近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情况下得出的理想模式。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图2.14下文字说明,理解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指导学生读图2.15,找出图中城市的等级、每一等级六边形服务范围并叙述不同等级城市之间服务范围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得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给出荷兰圩田空白图,让学生应用上面的理论规划设计居民点并说出理由,再和教材上的规划进行对照。然后给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图和各城市人口数,让学生对这些城市进行分级,概括每一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统计每一等级城市的数目以及彼此间的平均距离,总结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空间分布的关系?
山西省总结出了许多重点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即围绕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和主要交通线建设区,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图3.13)。1.说一说图中各种工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点拨:参考图3.13图中各工程及措施的作用:(1)隔离护坝:主要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采掘区。(2)排水沟:主要作用是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雨水或其他水源。(3)公路紧靠采掘区,方便运输车辆就近从工地上公路。(4)“固沙草方格”,即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 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拧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
图11-3 “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图中可见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穿越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连接了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经济地带,自然景观上由东向西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教学内容】一、 打造中国能源输送的大动脉1、 西气东输工程概况(1)三大组成部分——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2)主干道走向——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哈密、柳园、张掖、武威、干塘、中宁、靖边、柳林、郑州、尉氏、淮南、南京、常州,最终到达上海,全长近4200千米。[经典例题1]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图11-5),回答:(1)天然气按形成和来源分属于来自 的能源,与煤炭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过程”,这是本章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对于一种势能,就一定对应于相应的力做功。类比研究重力势能是从分析重力做功入手的,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则应从弹簧的弹力做功入手。然而弹簧的弹力是一个变力,如何研究变力做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类比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得出弹簧的弹力做功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关系。其次,通过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得出弹簧的弹力做功与哪些物理量有关。最后,类比匀变速直线运动求位移的方法,进行知识迁移,利用微元法的思想得到弹簧弹力做功的表达式,逐步把微分和积分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本节课通过游戏引入课题,通过生活中拉弓射箭、撑杆跳高和弹跳蛙等玩具以及各种弹簧等实例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给学生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弹簧弹力做功的影响因素进行猜想和假设,提出合理的推测,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构思实验,为定性探究打下基础。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得出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弹力做功的关系。
D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D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D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永不自满、笃信笃行,积极主动学、联系实际学,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去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D成立100周年。站在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历史的契机又一次等待我们把握。阔步走在大路上的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思想建D、理论强D,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学生 行为教学 意图时间 *揭示课题 10.4 用样本估计总体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知识回顾】 初中我们曾经学习过频数分布图和频数分布表,利用它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据分布在各个组内的个数. 【知识巩固】 例1 某工厂从去年全年生产某种零件的日产记录(件)中随机抽取30份,得到以下数据: 346 345 347 357 349 352 341 345 358 350 354 344 346 342 345 358 348 345 346 357 350 345 352 349 346 356 351 355 352 348 列出频率分布表. 解 分析样本的数据.其最大值是358,最小值是341,它们的差是358-341=17.取组距为3,确定分点,将数据分为6组. 列出频数分布表 【小提示】 设定分点数值时需要考虑分点值不要与样本数据重合. 分 组频 数 累 计频 数340.5~343.5┬2343.5~346.5正 正10346.5~349.5正5349.5~352.5正  ̄6352.5~355.5┬2355.5~358.5正5合 计3030 介绍 质疑 引领 分析 讲解 说明 了解 观察 思考 解答 启发 学生思考 0 10*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 各组内数据的个数,叫做该组的频数.每组的频数与全体数据的个数之比叫做该组的频率. 计算上面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率,得到频率分布表如表10-8所示. 表10-8 分 组频 数频 率340.5~343.520.067343.5~346.5100.333346.5~349.550.167349.5~352.560.2352.5~355.520.067355.5~358.550.166合 计301.000 根据频率分布表,可以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0-4). 图10-4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横轴表示数据分组情况,以组距为单位;纵轴表示频率与组距之比.因此,某一组距的频率数值上等于对应矩形的面积. 【想一想】 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应该等于1.为什么呢? 【新知识】 图10-4显示,日产量为344~346件的天数最多,其频率等于该矩形的面积,即 . 根据样本的数据,可以推测,去年的生产这种零件情况:去年约有的天数日产量为344~346件. 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由此可以推断和估计总体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样本选择得恰当,这种估计是比较可信的. 如上所述,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步骤为: (1) 选择恰当的抽样方法得到样本数据; (2) 计算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组距和组数,确定分点并列出频率分布表; (3) 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 (4) 观察频率分布表与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软件链接】 利用与教材配套的软件(也可以使用其他软件),可以方便的绘制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0-5所示. 图10?5 讲解 说明 引领 分析 仔细 分析 关键 语句 观察 理解 记忆 带领 学生 分析 25
(一)强举措,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一是增强政策叠加效应。根据中央、省相关政策,立足我市实际,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降成本、助融资、破壁垒、促转型、拓市场、保权益等六个方面制订25项政策措施。市有关部门相继研究制定15个实施细则,形成一系列政策体系,增强政策可操作性。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等,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深入解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三是建立政策落实机制。各级政府部门根据工作推进要求,跟踪分析政策执行情况,定期报告存在问题,共同会商解决办法,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2、运用目测接数的方法感知、判断8以内的数量。 3、能较仔细地进行操作,注意保持幼儿用书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了数字8,有目测接数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和学具。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小蝌蚪》。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扮演小蝌蚪游进教室,并根据歌词内容表演。 二、看数字找蝌蚪。 1、教师:青蛙妈妈遇到了一件伤心的事情,它找不到自己的宝宝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教师:你知道每只青蛙妈妈生了几个宝宝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青蛙身上的数字说出它生了几个宝宝。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2.认识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起到地球表面进行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汇合。亮亮没有停步,与其他伙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处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一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岩浆罢了。”问题1、为什么同伴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2、你认为亮亮还可以继续他的地表旅行吗?请说明原因。(由学生讨论回答。)过了好长的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的个头变小了,并随着风和流水往前运动了。亮亮边走边欣赏着地表美丽的风光。忽然,亮亮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认真一看,原来是晶晶。亮亮惊讶地问:“你是怎么来到地表的?”3、请你简要推测晶晶到达地表的过程。(由学生讨论回答。)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
【导入新课】一位在青藏高原上跋涉的旅行者,途中休息时从路边岩层中随手拿起一块小石 头玩赏时受小石子的纹路的吸引,他不禁仔细观瞧,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 峡海底某些地方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概括】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如何营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课题【板书】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例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改变地表面貌的实例?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在副板书上一一记录。) 【过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划分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种,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力作用.【板书】一、内力作用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74第一段和案例1,思考: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