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中班科学教案:舞台灯光师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3.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明确: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其后,又以比喻及反讽的修辞,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揭露而出,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观点。目标导学三:了解作者心中的圆明园及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1.作者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的圆明园的?明确: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作者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雪松,宝石,绸缎,神殿,后宫,城楼,神像,异兽,琉璃,珐琅,黄金,脂粉,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等无数华贵的象征,铺就了一张华贵的想象画面,构成他心中的圆明园。正如他所说“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不少文章,学过他的小说,看他用无数生动的形象表达他在时代里的“呐喊”与“彷徨”;学过他的散文,与他一同在失落中“朝花夕拾”,安静地回忆过往。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看他是如何作为民族斗士,将手中的笔,变成抨击敌人的枪。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驳论,理清思路1.初读课文,找出对方的错误观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观点的。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开篇以似乎确凿的事实为据,用一句话指出了三个阶段中“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的态度:盲目骄傲,夜郎自大;盲目崇拜,借助外援;今不如昔,祈求鬼神。即由自夸到崇洋,到自欺欺人、虚无渺茫的态度变化。因此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是论敌的论点。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作业设计

    (2) 请你结合上述两幅漫画,对这一行为进行简要评析。15.某校七年级组织学生以“孝亲敬长”为主题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下面是某 同学手抄报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并参与完成相关问题。[我的感受]在人世间,最美的旅行是回家。无论走得多远,每个游子的心里也都有一个 归家的梦!回家的感觉真好!(1) 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回家真好”的原因是什么?[我的思考]调查显示:在当今家庭中,许多孩子不要父母过多干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很多同龄人有被父母偷看过 QQ、微信聊天记录和日记的经历……(2) 针对调查显示的问题,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处理好亲子之间的冲突?[我的鉴赏]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我长大,你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父 母之爱,儿女即使用一辈子也是报答不完的。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2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2作业设计

    本单元内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标题是“师 长情谊”,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围绕核心素 养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如下:1、道德修养家庭美德,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 道德要求,做家庭好成员。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他们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传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2、健全人格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理性表达意见,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 人的关系。3、总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能够在日常生 活中践行尊老爱幼等的道德要求;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够明辨是非善 恶;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8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8作业设计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这是一项基于素质教育导向的整体式课时作业设计,以培育学生课程核心素 养为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业以劳动活动的方式呈现,特开展“帮助父母做家务”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通 过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从“计划合理,联系实际;操作具体,善于思考;记录 完整,汇报详细;总结全面,反思深刻”等 4个维度对作业进行评价,以“优秀” “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呈现。通过家务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辛 苦和劳动的光荣,感谢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学生在接受爱的同 时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回报,懂得孝亲敬长。这种劳动实践的作业设计与 实施,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落实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保障劳动教育时间,创新劳动教育载体,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有效开展,充 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实际生活中能自觉分担 家庭责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3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3作业设计

    第二框“师生交往”,主要帮助学生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强调师生之间上午双向互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全面认识师生交往的实质,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第七课《亲情之爱》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能力和意识,学会表达爱,让家庭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与父母共创美好家庭。第一框“家的意味”,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家训”“家规”的探究,了解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的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第二框“爱在家人间”,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与家人之间产生冲突,既有自我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心理之间的矛盾的原因,又有代际之间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的较大差异,掌握呵护亲情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4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4作业设计

    作业 2:老师在与我们的交往中,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的角色。作为学生,我 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②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能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③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改进不足④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学生错题的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理解老师的批评和表扬。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如何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1) 老师的表扬意味着对我们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批评意味着老师对我们的关心、 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 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能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我们要正确地对待老师的表 扬和批评,被老师表扬不骄傲,受到批评也不气馁和抱怨,正视老师的教育,从而促 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6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6作业设计

    8.进入青春期后的我们,常常与父母对着干,他们越是让 我们干什么,我们就越是不干什么,对此我们不合理的做法是 ( )A.创造机会,多与父母交流、沟通B.与父母意见不合时,要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 C.理解父母的苦心,爱父母,关心父母D.孝顺父母,与父母观点不同的事情不做9.当今社会,很多孩子在家不做家务,说到原因,大部分 家长认为孩子比较小,不适合做家务;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 子学习时间紧张,不做家务可以节省时间用来学习。下列观点 与材料内容相符的是 ( )A.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B.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C.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D.不利于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意识10.我国民法典规定,“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这说明了 ( )A.孝亲敬长是某些人必须做到的B.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C.孝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要落实到行动中D.我们理应回报父母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5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5作业设计

    2.内容内在逻辑本单元包括两课。 第六课设计了“走近老师”和“师生交往”两框内容。第一框通过 了解不同时期的老师,让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老师这一职业群体;结合学生学 习实际,发现风格不同的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继 而建立对老师应有的正确“印象”;构建与老师良好交往的逻辑起点。第二框通过帮 助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与指导、表扬与批评以及与老师的矛盾与冲突,使学生认 识到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的理想状态;并以实际行动与老师共建良好师生 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第七课设计了“家的意味” 、“爱在家人间”和“让家更美好”三框内容。第一框通过 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家”是什么,结合对“家”及有关优秀的传统文化 进行探讨与分享,认识中国人的“家”是怎样的;在对“家”基本认知的前提下,第二 框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家的最本质内涵是“爱” ,并以实际行动去呵护“爱”;在对 “家”和“爱”的认知基础上,第三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友好相处,从 而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家更美好。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13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13作业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1.“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 地理。”这幅对联歌颂的对象是 ( )A.科学家 B.教师 C.医生 D.警察2.建校 12 年,云南丽江华坪女高 1000 多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她以怒放的生 命,向世界表达倔强,她就是崖畔桂雪中的梅。她就是 2020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张桂梅。她之所以让我们感动,是因为她 ( )①有理想信念 ②有仁爱之心③有道德情操 ④有较高学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3.初中生丽丽觉得初中数学老师上课没有小学数学老师幽默,导致他现在对数学 不感兴趣,成绩直线下降。针对丽丽的的情况,同学们纷纷给出建议,你赞同的 是 ( )A.让老师改变教学风格B.要求调换一位教学风格幽默的老师C.每位老师风格不同,我们应尊重老师的“不同”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7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7作业设计

    2 、研读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内容,进一步明确目标、分析学情。3 、制定作业目标,确定作业形式及反馈方法、评价要求。4、分课时作业设计流程(1)根据任务分配, 各人完成课时作业设计。明确作业目标→ 明确训练方 向→选择作业素材、呈现方式→设定问题→确定时间→设定评价方式。5 、小组研讨,对作业设计初稿讨论、修改、定稿。五、分课时作业:6.1《走近老师》作业设计作业 1(一)作业内容“走近老师”这一框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责任使命等角度, 引导学生进一步 了解老师。理解老师的不易、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 学会积极接纳不同风格的老 师。教学重难点是学会全面认识老师和学会接纳与欣赏不同的老师。我设计的作 业如下:活动:采访我的老师布置学生的采访任务, 每小组选择一位任课教师进行采访, 采访前确定采访 提纲:从教师工作内容、教师入职准备、教学困扰、兴趣爱好等方面设计提纲。 选择不打扰老师工作和休息的时候做采访,采访后应做总结或者感悟。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生之间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生之间作业设计

    第六课“师生之间”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基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 增强、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着力处理青春期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帮助学生深 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老师。在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的同时,学会主动关心、 帮助老师,与老师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课与第七课“亲情之爱”内容继承了 孝亲敬长的中华传统美德,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指引学生正确处 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初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拓展与延伸。第一框“走近老师”,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责任使命等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 老师,理解老师的不易,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学会积极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为学 习第二框的内容奠定情感基础。第二框“师生交往”,引导学生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全面认识师生交往的实质,努力建立和谐 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

  •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9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长情谊9作业设计

    2.内容内在逻辑承接上一单元中学会和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和延伸。师长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学生和师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 习和生活的质量。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 依赖、走向自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师长产生冲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 成长可能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成相互理解。第六课第一框题 主要是在情感上引导学生去主动了解老师、 尊重老师、 亲近老师; 乐于接纳并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能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情感;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提高提炼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了解教师的 工作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理解存在不同风格教师的原因;知道不同的 教师具有不同的风格。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说课稿2篇

    教法、学法分析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分析学生学习状况,认为对这一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1、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尝试计算例7的1、2题。再通过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设问、强调重点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2、通过学生反复叙述算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他们自主探索“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商中间或末尾有0”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目标1、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2、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3、能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2篇

    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解决。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在练习方面,我设计了看谁的眼睛亮,通过找错误,学生练习时,老师观察到有共性的的错误,通过视频展示台,让学生来寻找错误,再次突破本课的重点。一题是360×25因数末数一共有一个0,而积的末尾应该有三个0。让学生进行讨论,再一次让学生体会了积末尾0个数确定的方法。在巩固和拓展联系环节,设计了闯关游戏,先是基本的计算练习,接着是因数末尾0个数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联系,通过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2)

    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研究包含二次曲线在内的许多内容的工具 高考试题中近一半的试题与这三个“二次”问题有关 本节主要是帮助考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掌握函数、方程及不等式的思想和方法。课程目标1. 通过探索,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2. 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2.逻辑推理: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3.数学运算:解一元二次不等式;4.数据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5.数学建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逐步渗透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学设计(1)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学设计(1)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本(A版)》第五章的5.5.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运用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代数变形,得到其它的和差角公式。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数学直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 学科素养1.了解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2.掌握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及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熟悉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了解公式的正用、逆用以及角的变换的常用方法.4.通过正切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a.数学抽象:公式的推导;b.逻辑推理:公式之间的联系;c.数学运算:运用和差角角公式求值;d.直观想象: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e.数学建模:公式的灵活运用;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学设计(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学设计(2)

    本节内容是三角恒等变形的基础,是正弦线、余弦线和诱导公式等知识的延伸,同时,它又是两角和、差、倍、半角等公式的“源头”。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对于三角变换、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等三角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课程目标1、能够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能应用; 2、掌握二倍角公式及变形公式,能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解决有关的化简、求值、证明问题.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2.逻辑推理: 运用公式解决基本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证明等问题;3.数学运算:运用公式解决基本三角函数式求值问题.4.数学建模:学生体会到一般与特殊,换元等数学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作用。.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有限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教学设计

    新知讲授(一)——随机试验 我们把对随机现象的实现和对它的观察称为随机试验,简称试验,常用字母E表示。我们通常研究以下特点的随机试验:(1)试验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2)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明确可知的,并且不止一个;(3)每次试验总是恰好出现这些可能结果中的一个,但事先不确定出现哪个结果。新知讲授(二)——样本空间思考一:体育彩票摇奖时,将10个质地和大小完全相同、分别标号0,1,2,...,9的球放入摇奖器中,经过充分搅拌后摇出一个球,观察这个球的号码。这个随机试验共有多少个可能结果?如何表示这些结果?根据球的号码,共有10种可能结果。如果用m表示“摇出的球的号码为m”这一结果,那么所有可能结果可用集合表示{0,1,2,3,4,5,6,7,8,9}.我们把随机试验E的每个可能的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全体样本点的集合称为试验E的样本空间。

  • 母亲节主题班会策划方案

    母亲节主题班会策划方案

    活动一:语言活动《我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子》,每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都长的不一样,而你是否有仔细观察过你的妈妈呢?请每个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妈妈。

上一页123...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