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航】1.主动学习欣赏、演唱古诗词,在反复吟诵中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2.漫步古诗苑,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感知美妙绝伦的艺术特色;3.激励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借助诗歌抒发真情实感,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参与者的文学综合素养。【课时安排】1课时自由组成小组,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手段如多媒体,学生绘画,音乐等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新课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今天,让我们就漫步在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鸟语花香中,品味古人的闲情逸致,在诗情画意中,学习他们的旷达胸襟。
当汽车行驶在乡间小道时,作家冯骥才再也没有了写作的冲动。往日白砖青瓦的农舍冒出了西洋式的尖顶和闪着异光的马赛克,炊烟袅袅,小桥流水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梦。冯先生开始四处奔波,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博大而宽广。她无处不在——融于书本,徜徉于江南小道,盘旋在峭壁飞檐……我们被这种浓厚的文化信息包围着,却道貌岸然地做着刽子手。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江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新课导入】演讲比赛是提高同学口语和表达能力的一项竞赛,不仅要求参赛者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修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及很强的感染力,通过自己的叙述将观众带入自己的世界,同时演讲比赛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要想更多的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首先就得学会说话,学会推销自己,通过自己的介绍让同学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好的演讲口才终身受用。【重点解读】充分的赛前准备是比赛成功的基础。建议大家:(1)举办小组选拔赛。选择同一题目撰写演讲稿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先在小组内进行选拔比赛,每组选出一到两名同学参加班级演讲。小组选拔时,一方面要重视演讲的内容,同时要考虑现场的声音、语气、表情、动作等,通过综合评价,推举优秀代表。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冰心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 ——孙中山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外国爱国名言示例: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 ——莎士比亚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巴甫洛夫
本环节旨在通过展示、评价践行“孝亲敬老”的活动成果,深化 “孝”的境界,培养学生回报家人、关爱他人的美德。展示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诵读能力、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二、谈“孝”心1.在这为期一周的践行“孝”的活动中,你有哪些体会和感受?请与大家分享。(生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预设 示例一:在这次践行“孝”的活动中,我做了许多表达孝心的事情,从中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赚钱的不易,更能体谅他们了。我也了解到平时我不经意说的话伤害了父母,让父母担忧难过了。现在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父母对我的一些事情也能够理解了,我发现只要我们对父母多一些尊重和理解,他们就会非常开心。示例二:我在采访爷爷奶奶时,了解到祖辈们的人生经历和具体事迹,被他们身上的一些精神品质所感动,更加钦佩他们了。这次的采访活动增强了我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增进了我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我们家族的一些历史,让我有了为家族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原文:我呆呆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天上的月亮……我和妈妈又吵架了,我伤心地哭了。改文:我呆呆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天上的月亮,它升起来了,冰冷地挂在枝头,月色淡白,月影斑驳,月光凄凉地洒向大地……我和妈妈又吵架了,我伤心地哭了。预设 修改后的片段把干瘪无味的语句变得生动形象。选取月亮展开描写,运用“冰冷”“淡白”“斑驳”“凄凉”等冷色调词语来渲染气氛,衬托“我”吵架后沮丧、失落、难过的心情。写作时可以恰当选用词语,运用多种手法写景,以达到渲染氛围的作用。【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升格扩充,让学生小试牛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五、实战演练绘家乡家乡,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令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家乡,人生起航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必然印在我们的脑海,烙在我们的心上。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以《家乡一景》为题,描写出这处景物的特征及给你的独特感受,不少于500字。
预设 (1)苏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假口罩和知名校长胡红梅抄袭的行为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悖。(2)只有讲诚信,社会才会文明,国家才会兴盛。3.学生列举身边关于诚信的故事,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师适时点拨、总结、评价。师小结:坚持诚信,就会赢得信任,诚信是获得信任的前提。【设计意图】通过事例分析,引导学生对不诚信行为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四、演讲实践,说“信”学生活动:1.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演讲稿,说说如何才能做一个有诚信的人。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活动:1.根据学生的交流,及时做出总结评价。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形成“说诚信话,做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行为准则。师小结:诚信是为人之本,相信今天的诚信教育仅仅是我们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诚信的力量可以点石成金。我们要崇尚诚信: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着,带着诚信上路。
预设 1.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2.向周边的人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人们明白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底蕴、民族文化的根基。3.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方案:(1)必须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监督,维护重奖,破坏严惩。(2)开办文化遗产学习、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人们耳濡目染,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魅力和文化遗产存在的必要性。4.用实际行动保护它,同破坏它的人进行坚决的斗争。结合教材P148“资料三”和P149“资料四”,以“我与文化遗产”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思考。【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通过问题设计和写作训练,进一步梳理探索过程,扩展实践探索的思想广度,将活动引入到更深的层次,提升了活动的效果。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33虚线框内的内容,根据要求选择某一新闻事件,开展时事讨论,积极发表看法。提示:学生围绕事件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讨论时注意遵守之前制定的“班级议事规则”。(全班讨论,师总结)【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开展班级讨论活动,制定贴近学生生活的“班级议事规则”,将学习的与“和”相关的知识引入实践生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综合能力。五、以“和”为文,总结收获师:同学们,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知道了“以和为贵”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准绳,也是从政治国的法宝,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通过这次活动,你对中国文化中的“和”一定也有了许多的认识和理解吧!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谈谈你的收获。
师小结:本篇习作开篇概述原作内容,抓住要点,简明扼要。感想的内容,先扣住深沉的父爱,表达自己对傅雷的敬意,然后赞美现实生活中父爱的伟大。思路清晰,情感真挚。【设计意图】以《傅雷家书》读后感写作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写读后感。重点指导“点引议联结”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写作有章可循。四、尝试写读后感1.写作内容师:同学们已经阅读了《傅雷家书》,请大家回顾内容,自拟题目,按照今天讲的写读后感的方法,先列出写作提纲,再写成作文,不少于600字。2.能力提升用已学的读后感知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反思所写读后感是否有以下不足:(1)以“引”代“感”。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往往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解说词:画卷上的竹子,在石缝中挺然而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先生借竹抒发了自己的洒脱与豁达,表现了他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品性,令竹子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4.声情并茂诵古诗(播放相关的主题图片和音乐,尽量让诗歌和音乐、画面相融合)主持人:诗除了追求意境的图画美之外,还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律,具有音乐美。我们理解了诗中的情愫后,便可以通过朗读来诠释这种种情愫,或低声絮语,或慷慨悲吟,或温情述说……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或一小节诗歌,用你认为最贴切的情感和方式朗读,并说出这样处理的原因,或讲述你与此诗有关的故事。朗读示例: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解说词:此词是南唐后主李煜被囚于宋时所作,表达了他离乡去国的锥心之痛。朗读时要表现出那种深切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审美鉴赏与创造——诗歌意象“诗是无声画”,诗要用形象说话。一般说来,诗歌写作是由“灵感—寻象—寻言”这三个阶段构成的。获得灵感,就是获得一种诗美体验;获得诗美体验之后,就要将诗美体验转化为诗歌意象。诗歌意象创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多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暗示某种生活、情绪和哲理,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2.要善于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诗歌创作中,或是即事抒情,或是融情于景,或是托物言志,要尽力将情感形象化,避免单纯地抒情。3.意象的组合。意象组合是用一个接一个的意象,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把它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幅跳跃的画面,使它们产生对比、衬托、联想、暗示等作用,让读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组合去揣摩和领悟作者的意图。
正如朱敏先生所说的那样,他之所以能打败那些强大的对手是因为自己的一股韧劲。自强的心鞭策我们勇往直前,失败算什么,困难算什么,自强者永不止步。生命可以大写,也可以小写,还可以简写。小写的生命是灵魂上的侏儒,简写的生命是灵魂上的庸碌者,唯有自强者是天地间用正气、智慧写出的一个气宇轩昂的大写的人。独立是它的一撇,拼搏是它的一捺,两者缺少其一,都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自强是生命之杯中的琼浆玉液,他让每一个举杯者赢得了鲜花和掌声,收获了成功和喜悦,体味到了人生的真实与厚重!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也许是一次考试的失利,也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没有谁能够保证他的一生总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该失意、彷徨,因自己陷入人生灰色的圈子而倍感焦虑、难以自拔。我们要学会自强,因为只有学会自强,我们才敢正视所有问题;只有学会自强,才会有勇气去战胜一道道难题。
最后,也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三点工作的要求:1.要始终秉持教学第一位的本位意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XX教育、知行教育、实践教育、工程教育,这些所有的模块构成了我们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大家要始终秉持教学本位的理念,深刻研判国家、社会、学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探索前沿高等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持续推进我校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创新。2.XX教育应加强团队协作XX教育建设并非闭门造车,我们在新工科新文科协同发展理念引导下,大力扶持文理渗透、理工交融的学科交叉融合,整合校内多学科资源,建立开放、共享、交叉、融合的XX教育课程体系,这已成为我们学校XX教育建设导向,所以更需要大家加强团队协作,体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教研的一些集中成果。3.认真践行课堂革命教学改革
(一)结构不够优。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编内人员(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年龄在*周岁以下的只有*人,占编内人员*%。二是学历偏低,学历为全日制大专及以下的有*人,占*%,硕士研究生只有*人;三是专业化水平不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只有*人,占比*%,其中工程师职称只有*人,难以适应专业化、高质量工作的需求。作为中坚力量的*名中层干部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占*%,专业型干部不足*%,编外人员占一半以上。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加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摘编自金冲及着《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二(七七事变后)20岁的张访朋投考了由广西南宁迁到桂林的黄埔第六分校,成为第十六期期的一名学生……,为了锻炼预备军官们的指挥能力,军校里不时进行沙盘作战演习……教官们讲怎么指挥作战,讲得很生动这是张访朋第一次从军官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作战。——摘编自《我的抗战》节目组著《我的抗战Ⅱ》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收应。苏联模式对于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材料二: 1928~1940年,苏联国防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8倍,年增长率高达39%,1938年与1930年相比,步、机枪的产量增长了8倍,火炮产量增加了12倍。坦克1930年有170辆,两年后增加到3000辆;到1937年底,苏军拥有各类坦克1.5万辆。1936年苏军拥有飞机6672架,是1928年的4倍。——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军的技术装备全部更新。苏制重型HC-2坦克超过德国“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的发展。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美、苏两国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2分)
材料一: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材料二: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材料三: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并踢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材料一所说的是北魏哪一位皇帝的政革?(1分)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1分)(2)材料二中松赞干布迎娶了唐朝的哪一位公主?(1分)当时的皇帝是谁(1分)(3)结合材料三,1727年,政府设置___________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1分)后来,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乾隆帝在新疆设置____________管辖整个新疆地区。(1分)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