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模板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稿2篇
  • 收藏模板
    下载模板
  • 模板信息
  • 更新时间:2023-09-13
  • 字数:约21483字
  • 页数:约34页
  • 格式:.doc
  • 推荐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售价:5 金币 / 会员免费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2篇

    3.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关于法律制度走向健全的历史条件,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段落,教师适当补充说明,得出结论:提出法制建设方针并着手平反冤假错案,这是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关于法制建设方针的提出,可由教师补充材料,使学生理解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如: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1980年8月)“奥: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邓: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说课稿2篇

    (一)教材的地位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一件大事。它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本课侧重这一时期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制度的更新,它本身具有知识的延续性和铺垫性。新中国的成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祖国的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但掌握不牢固,对历史兴趣浓厚但又自制能力差的特点,我对本课的三维目标设定如下:见多媒体。(三)教学重点的确定及处理本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个问题的掌握对以后学习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有很大帮助,并且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对它的认识,所以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是教学重点。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

    ⊙【探究的主要问题】1.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哪些内容?答案提示: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2.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比,有哪些不同?答案提示: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主政治因国情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学思之窗1.从毛泽东亲笔致信宋庆龄的这件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答案提示:①毛泽东“建设大计,殛待商筹”的诚挚邀请,及派邓颖超前往迎接的周到安排,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诚邀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共商国事的真情实意,符合各界民众的意愿。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案

    二.运用思考题目,激发学生对本课问题的探究,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问题的思考、质疑;从而学会查阅、搜集资料,分析、整理;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新的认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可选择不同的作业呈现方式,包括作业的问题的选择、缴交的方式(制作、小论文、课件)等等,从而体现学生对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意义的认识的程度。1.“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的因素分析”(课前)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课后)七.反思与总结本课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总体效果比较好,对课标的要求基本达至。尤其是通过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的对比,不但复习了旧的知识,而且加深了对新知识的掌握,从而有更深入的认识。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前自身的活动(搜集、查阅资料),逐步培养历史的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讨论的过程,互相交流、分享心得体会;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说课稿2篇

    2.民族工业的遭受打击自主探究4:阅读【历史纵横】和教材插图,探究抗战时期民族走向萎缩的原因有哪些?在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造成了什么后果?(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3、民族工业的萎缩讨论:为什么抗战胜利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反而日益萎缩呢?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认识到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通货膨胀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虽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国民政府为了取得美国的援助,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在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让美国在华攫取政治、经济等特权。中国民族工业纷纷破产。

  • 查看更多相关Word文档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稿2篇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稿一

从容说课

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第一目“‘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的严重破坏进行了描述;第二目“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主要进述了“文化大革命”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恢复与建设;第三目“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主要讲述新时期我国各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发展情况。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资料回放”等栏目,为学生理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提供了一些资料。教学中,要通过资料引导学生探究“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性和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掌握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探究它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正反比较,在比较中鉴别、在比较中探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遵纪守法,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

教学重点

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在每年3月份召开的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要行使自己的职责,参政议政。同学们知道人大代表是怎样参政议政的吗?

生1:人大代表每年要审议国务院总理作的上一年政府工作报告,要对上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进行审议。

生2:人大代表要对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更换进行选举。

生3:人大代表要对国家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建设和主要社会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师:不错,这些是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重要方式。现在,以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作用为中心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我国在这方面也曾走过弯路。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一课,了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推进新课]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想想议议:

师:大家知道“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哪些严重破坏吗?请同学们结合“文化大革命”中的具体事例谈谈。

生1: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政机关遭受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遭到人身迫害,就连国家主席刘少奇也不能幸免,被扣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被迫害致死。

生2:1967年1月,由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以王洪文等为首的一批造反派组织夺取了上海市党、政各级领导权。此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全国掀起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夺权的风潮,各造反派之间也为夺权展开激烈斗争,许多地方发生武斗,处处可见违宪行为。

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什么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宪法的尊严遭到践踏呢?

生: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支持“砸烂公检法”,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社会秩序混乱,宪法和法律起不到保护公民权利的作用。

师:在“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的破坏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危害呢?

生:国家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工厂无法正常生产,学校无法正常开课,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得不到基本保证,社会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师:“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大屏幕上的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政府、军队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多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上而下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阴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夺去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这些观点后来被概括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材料二:在我们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左”的影响,长期不重视法制,到“文化大革命”时发展到践踏法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钻了各方面的空子。其中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是他们钻的一个大空子。他们横行于党纪之外,凌驾于国法之上,肆意践踏法制。从刘少奇冤案的制造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至少在以下八个方面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践踏法律。

——《共和国最大的冤案》

生1:材料表明“左”倾错误发展,毛泽东对形势判断错误,林彪、江青一伙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是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

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

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新时期我国法律制度逐步健全的情况。

2.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合作探究:

师: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为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创造了条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具备哪些条件呢?

生1:“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使党和人民认识到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生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并着手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条款建设。这是新时期国家加强法制建设的方针保障。

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加紧了立法的步伐。下面请看大屏幕提供的材料,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立法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多媒体课件打出材料)

1978年以后我国立法取得的巨大成就

年份

立法

1979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以后

《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相继出台

合计

截至2000年,全国已制定了380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师:从大屏幕上的表格中可知,我国立法工作已全面展开。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一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特点。

生1:第一个特点是强调宪法在所有法律文件中的中心地位。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生2:这次立法涉及的范围广,数量多,最终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师:(小结)大家归纳得很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

3.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师:在法制建设的同时,我国加大了民主制度建设的力度。新时期中国政府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是什么?请大家考虑一下。

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政府在新时期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师:我们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么,在新时期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完善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思考。

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完善,它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审议和决定全国和地方重大事项,选举和决定各级政权的领导成员,行使对各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权力。人民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师: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还表现在,党和政府通过建立村民自治制度,来扩大和加强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请看下面的案例。

(多媒体课件打出案例)

某村东边有10亩闲田,有一私营业主盯上了,他找到村长想用5万元把这10亩田包下来,办一个小型石料加工厂。村长在得到私营业主一点好处后就同意了,但全村的老少爷们却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是全村的大事,不能由村长一人决定。况且石料加工厂噪音大,有粉尘污染,对全村男女老少的生活有影响。于是,村民要求村长召开村民大会来决定这件事。在村民大会上,大家否决了村长的提议,而建议把那10亩田改为鱼塘来养鱼。

师: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村务公开,实行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对农村的建设有重要作用。

师:那么,什么是村民民主自治?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生:村民民主自治是指村民根据具体的村情和人情,充分参与并自主、自由地行使他们的权利,包括选举权、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等。其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而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师: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是在1998年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它的实施推进了我国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并结合大屏幕上的材料,看看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还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多媒体课件打出材料)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材料二:2000年民族区域自治状况

省级

地级

县级

乡级

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16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

1356个自治乡

生1: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还体现在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生2: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这一法律文件保证各少数民族享受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体现了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师:(小结)同学们,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新时期我国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的主要表现。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等。

[延伸新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97年9月,江泽民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他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请回答: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有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做到依法治国?

答案要点:实现依法治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对各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主题:调查一下自己身边的同学或亲友,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是怎样认识的?写一篇小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目的

1

调查同学或亲友,了解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的认识

指导学生采访,收集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成就的材料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2.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2

根据收集的材料和了解的知识,理清观点,构思论文

指导学生结合材料提出观点,论证观点

3

论文完成,朗读论文

老师对论文进行点评

习题详解

第一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1.解析思路:可从党和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制度逐步健全和民主制度建立两个方面概括。

2.答案要点: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新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并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依据宪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还大力开展了普法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第二题:结合“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谈一谈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1.解析思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都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2.答案要点: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无视国家法律,肆意冲击和破坏民主法制,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民主权利被肆意践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挫折。

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将党和国家的决策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公民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做到有法必依。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备课资料

1.十年“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这一阶段中,“文化大革命”从文化领域的过火批判,到学生的罢课串联,再到“全面夺权”和全国性的武斗,不断升级和扩大,给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到顶峰。第二阶段,从党的九大到1973年8月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时期,属于艰难的调整阶段。九一三事件之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批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积极进行解放干部的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但是毛泽东同志却错误地认为当时的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1973年8月党的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并且使王洪文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加强。第三阶段,从党的十大到1976年10月。1974年初,江青、王洪文等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使政治空气重新紧张起来。1975年,周恩来同志病重,邓小平同志在毛泽东同志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毛泽东同志不能容忍邓小平同志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又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因而再度陷入混乱。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领导人相继去世,江青集团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活动。同年10月上旬,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2.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第五届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该宪法包括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徽、首都,共四章,138条。这部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设立特别行政区,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它是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该宪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对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使全国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对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保证作用。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宪法,同时通过了新的组织法。宪法和组织法有许多规定使人大制度进一步完善。其主要内容为:(1)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以加强常委会的地位。这表现在,赋予常委会以国家立法权(按以前的规定,全国人大“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常委会及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都不享有立法权);在其他方面扩大常委会职权的表现,例如:监督宪法的实施(以前只能由全国人大行使);再如: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家计划、预算在执行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以前不享有此项职权),又如: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以前明确规定仅限于个别人选);等等。(2)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宪法对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期作了同样限制)从而废除了实际上存在过的领导职务终身制。(3)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5)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6)全国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必要时可组织调查委员会。(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等,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新的发展。

1987年,制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1989年制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1992年又制定了人民代表法。这些法律对于会议的举行,议案的提出和审议,人员的选举、罢免和辞职,询问和质询,发言和表决,人民代表的权利、义务及其在会议中和会议外的活动等,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从而使人民代表机关的运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发扬了民主,提高了功效。

课前导引

情景导入

本图片名为“天安门广场批判刘少奇的人群”。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文字了解一点曾经发生的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1967年4月,刘少奇开始被揪斗,受到人身迫害。3月,康生写信要求对刘少奇设立专案审查,得到批准。

4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一文,文章结尾的八问,定了“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八大罪状”,明确了刘少奇的“问题”已超出内部的范围,是“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

从此,在报刊上以“中国赫鲁晓夫”为专用代名词对刘少奇进行大肆攻击,掀起了批判“中国赫鲁晓夫”的高潮。

基础知识

课堂互动

重点突破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由于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左”倾错误愈演愈烈。

(2)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为此,他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林彪、江青、康生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文革”期间,江青等人煽动群众冲击党政机关、学校、工厂和农村基层组织,对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造成了极大破坏,其中最大的冤案是给国家主席刘少奇加上“

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并迫害致死。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

二、民主、法制的逐步健全

内容

解读

认识

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原因

“文化大革命” 的深刻教训

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措施

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影响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民主政治趋于

制度化、法律化;初步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

原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是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了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

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措施和成就

坚持和加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

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历史意义

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突破思路

本节的重点有两点:一是“文革”期间民主政治建设的严重挫折;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政治建设的突出成就。突破这两点内容可以从当时领导人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及工作重心的认识人手,突出对出现这两种不同情况的社会根源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政治建设的基础是经济建设这一理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全面理解当今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意义。

历史回眸__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观点: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政府、军队和文化领域的各界之内,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的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上而下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阴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这些观点后来被概括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时空隧道__从“文革”看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的保障和推动作用;而政治要能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必须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潮流实现自身的有效发展,否则,不但不可能成为积极的保障和推动力量,反而可能成为阻碍的力量。列宁说:“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实践表明:政治保障和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制体系。所以,政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落实于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须是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努力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他认为,没有健全的民主与完善的法制,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正是在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出发,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高度,强调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种协调发展中,以民主和法制建设为基础,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这些认识的取得是否与“文革”这场浩劫有关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相关链接__全面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一个国家的性质、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这个国家的国体;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这个国家的政体。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与之相适应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整个国家机构按照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和运转,各个国家机关以及中央与地方合理地划分职能,使国家权力既避免过分集中又避免不必要的牵扯,从而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通过由民主产生、对人民负责并受人民监督的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治理国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存在着各项政治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他各项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前提,反映了中国政治生活的全貌,是具有根本性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正式建立的。此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经济、政治与其他方面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制度。

合作讨论

1.为什么会出现“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有人说“没有毛泽东就不会有‘文化大革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国际歌》中唱到“从来没有什么神仙皇帝”。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人们打破个人崇拜,摆脱精神枷锁,可在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中恰恰出现了这样的事。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的认识。

3.请从现实中找一些你所了解的民主政治建设的事实。

思路:人们常说,没有毛泽东,便不会有“文化大革命”,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只说出了问题的一半。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谁能像毛泽东那样,给中国历史以那样巨大、深远和多方面的影响。毛泽东个人的风格、气质和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建设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个人的这种作用更加突出,到“文化大革命”时,这种个人作用发展到了极端,以至于我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文化大革命”。如果忽视毛泽东个人这种偶然因素的作用,这段历史便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但是,问题还有它的另外一半,而且是更为重要的一半。毛泽东的个人作用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才能得到那样的发挥?是什么条件使毛泽东具有那样突出的个人作用,使他在觉得需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时,就能够不顾绝大多数中央领导人反对,“亲自领导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并把它维持了10年之久?这样,我们接触到了“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另一重要原因——我国的政治体制特别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时,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及运行机制的状况如何呢?对此,邓小平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从1958年批评反冒进,1959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的确,个人崇拜强化和助长了个人专断,二者结合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1958年以后,毛泽东对个人崇拜的态度,由反对变为默许、欣赏、支持。1970年,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总要有点个人崇拜”“过去几年有必要搞点个人崇拜。”这是因为当他要坚决推行实际错误而他认为正确的主张时,不能不依靠个人的绝对权威力排众议。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出于维护党的团结和毛泽东的威信,不再坚持不同意见。

正如邓小平所说:“那时大家把什么都归功于一个人。有些问题我们确实也没有反对过,因此也应当承担一些责任。当然,在那个条件下,真实情况是难于反对。”可见,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的发展,使党丧失了约束和纠正自己领袖犯错误的能力。一个领导一切的政党,一个掌握巨大权力的领导者,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具体切实的监督和制约,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危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进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靠毛泽东个人的权力和威望才得以实现的。而这种不正常的权力,正是没有监督和制约机制的产物。毛泽东认为,许多问题的解决光靠法律不行,法律是死的条文,是谁也不怕的。大宇报一贴,群众一批评,会上一斗争,比什么法律都有效。这种观点曾广泛流行,成为党和国家领导机制及其运动机制的基础之一。1957年,不经过任何司法机关和法律程序去划定“右派”,便是其典型表现之一。“文化大革命”中被列为打倒、横扫对象的“牛鬼蛇神”一类概念,既非科学的政治术语,更不是法律条文的专有名词,而是一个充满主观随意性并带有一些文学色彩的比喻。然而“文化大革命”中,在这顶莫名其妙的帽子下被名正言顺、冠冕堂皇地迫害、批判的人何止千万!这类概念的出现,精确地反映着当时我国法制观念薄弱的程度。

上述这些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总的画面:“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等方面来说,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权力过分集中,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这个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成为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典例导析

【例1】“文革”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

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践踏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文革’期间”以及遭人身迫害等内容。“文革”期间连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说明了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参考答案:A

【例2】 怎样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

解析:本题的题意是考查大家对“文化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对于一些历史上已经形成定论的现象,同学们要搞清,而不可以颠倒是非。

参考答案:“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例3】 除人民政协外,1949年至今中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还包括()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村民选举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A

【例4】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9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60多项工程。这表明我国政府在西藏贯彻落实了()

A.民族团结政策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平等原则

D.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经济平等原则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说明党和政府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中所说中央从财力等方面援藏,说明了贯彻落实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因此本题答案应为B项。

参考答案:B

课后自测

基础达标

1.“文革”期间冤案不断,其中最大的冤案是()

A.罗瑞卿案

B.贺龙案

C.刘少奇案

D.彭德怀案

解析:刘少奇冤案是“文革”时期新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

参考答案:C

2.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1986年通过的。参考答案:C 

3.下列有关依法治国方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B.是治国的基本方略

C.已经写进了我国宪法

D.是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解析: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参考答案:A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哪年提出的()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2年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此方针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答案:A

5.下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的有()

A.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

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

C.《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D.《宪法》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障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唯一的立法机关,故通过宪法的不可能是党的代表大会。参考答案:A

6.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保证是()

A.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B.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业,共同繁荣

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

D.在国家领导下,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人民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D

能力提升

7.文化大革命”的悲剧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文化大革命”认识的考查,要从“文革”的原因中寻找答案。A项与本题毫无关系;B、C两项虽是教训,但是表面现象,不是根源;而正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才导致个人崇拜的出现,所以学生可以较容易地判断出D项是唯一正确的选项。参考答案:D

8.“文化大革命”发动的根本原因是()

A.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

B.党内“左”倾错误导致领导者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C.党内出现一批“走资派”

D.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

解析:A、D两项是“文革”发动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C项不符合实际,B项是根源。参考答案:B

9.一学生凭着自己学习教材后的印象,为右图加上了这样一段文字说明:为了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从_______年开始,全国开始了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许多律师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许多公民逐步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他忘记了我国普及法律知识的开始时间,请您为他添上()

A.1982

B.1979

C.2000

D.1986

解析:本题属于史图结合题。我国从1979年,全国人大加紧全民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现在仍然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我国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并开始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截至2000年,我国已制定了三百八十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八百多件行政法规,八千多件地方性法规。

参考答案:D

10.下列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题中②的说法表述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这句话的最前面缺少“全国”二字。

参考答案:C

11.阅读下列材料:

据新华社北京2002年10月9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司法部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首发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囊括了我国全部现有的法律规范的文件形式,即法律(含法律解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涵盖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方面;同时也收录了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这部法典按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分卷汇编,已编纂120卷,现已出版83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讲话时指出,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民事、刑事、经济、行政和诉讼等方面的基本法律为核心,以各种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规章为内容的法律框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请回答: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有哪些特点?法典的颁布说明了什么? 

解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的阶级性、法典包含的内容、中国国情等方面分析其特点;依据李鹏的讲话及法律仍在继续完善和健全的现实分析第二问。

参考答案:特点: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核心;涉及多个领域,全面周密广泛;涵盖中外,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国情及依法治国思想。说明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处在逐步完善过程中。

探究创新

12.2001年1月,江泽民明确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十六大报告把“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十三年来的十条基本经验之一,并且把“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新内容,明确写入党章。你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两者的相同点都属于上层建筑且作用相同;其次,明确法治和德治的不同作用之间相互补充,并说明它们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共同作用。本题容易简单地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能正确说明理由,或者仅仅说明其中的部分理由,不能统筹分析。参考答案: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可见,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追踪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目的是()

A.防止修正主义复辟

B.用行动来纠正当时的“左”倾错误

C.维护他的领导地位,防止林彪夺权

D.在文化领域进行一场反对修正主义的革命

答案:A

2“文革”当中冤案不断,其中最大的冤案是()

A.罗瑞卿案B.彭德怀案C.刘少奇案D.贺龙案

答案:C

3“文革”过程中,一些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夺取党和人民的政权,首先非法夺权的是()

A.北京B.上海C.广东D.山东

答案:B

4“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能召开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5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

A.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

B.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A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措施有()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②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A.①②③D.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7自古以来的说法是“民告官、打不赢”,新中国成立后,为民告宫提供法律保障的是()

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

C.1979年刑法D.1982年宪法

答案:D

8“依法治国”这一理念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在()

A.1978年B.1982年C.1990年D.1999年

答案:D

9对于保障少数民族利益起到作用的法律法规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③《义务教育法》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

答案:C

10对于推进基层民主、农村民主制度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一部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环境保护法》

答案:A

二、思考历史

11如何认识党在历史上所犯的各种错误?

参考思路:自党成立以来,在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曾有多次的失误。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联系当时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来分析,要把每一次失误,置于当时的大环境下,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1)造成失误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第一,从认识论上来说,人们对错综复杂事物的认识,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只有通过反复实践和全面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世界上,不犯错误或绝对正确的政党和个人是不存在的。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是前人所未经遇的事,无前例可循,无经验可鉴,因而出现失误是难免的。第二,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有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有一个过程。第三,中国革命和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国际背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也曾在中国推行过“左”倾主义的路线。苏联的集权政治和大国沙文主义也对中国产生过消极影响。

主观原因:第一,我们有时候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发生了偏差,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第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党的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毛泽东的晚年,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党内生活不正常。第三,没有正确处理“左”右倾错误的关系。长期以来,注意了反对右倾错误,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人们在心理上认为越“左”越革命,从而造成了“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多数大的失误都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

12如何评价毛泽东?

参考思路: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认识:第一,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也为国际共运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犯过“左”的错误,甚至“文革”那种全局性的错误。但其错误是伟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是有深刻的历史、社会、国际背景等原因的。就其一生来说,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是远远大于过失的,其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第三,其晚年的错误,也是错误与功绩相交织的。如他坚持“文革”的错误,但也对“文革”中的某些错误作了一定纠正;他虽重用林彪和江青,但对他们仍保持了一定警惕;他调整外交策略,以超人的气魄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等,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第四,对其失误,应把领袖、个人和集体联系起来分析。建国以来的失误,毛泽东本人应负主要责任,但党中央集体也应负有一定责任。总之,我们评价杰出历史人物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客观的历史和毛泽东本人及党的全部历史出发,联系客观形势,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稿二

n 一、说教材

n (一)教材分析

n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分两个时期介绍了自“文革”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情况,反映了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这一线索,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和极端重要性,从而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2.与初中教材的联系和区别:初中教材内包含有相关内容,但重在同时期的相关基本史实的感性认识,因此高中课程重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二) 说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突破策略:


最新说课稿文档
  • 做一名阳光少年说课稿

    做一名阳光少年说课稿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选材料、所有活动均本着为主题服务的原则。2、形式多样化。通过心灵补给站、我来当编剧、心动不如行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3、用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激励他们,震撼他们的心灵,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得到感悟。五、说评价方式:要真正发挥主题队会的教育作用,千万不能把主题队会开成“检讨会”、“批评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朋友来对待,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本着“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尽量不用指令性、批评性的语言,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烈性评价。

  • 追思先烈魂,弘扬爱国情说课稿

    追思先烈魂,弘扬爱国情说课稿

    环节四深入实践——弘扬爱国情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要将爱国情怀落实到行动中去,队员们在各队队长的组织下,商讨出了落实方案。1、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组成了先烈故事演讲团,利用班会十分钟的时间,在三四年级宣讲先烈故事。2、第三小队和第四小队组成了创编小能手,编唱了爱国童谣、爱国拍手歌,告诉大家,爱国无处不在,爱国要从小事做起。3、第五小队和第六小队编写的爱国倡议书,提倡大家让爱国从口号落实到行动。4、全体队员共同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将活动推向了高潮。环节五大队辅导员总结“风雨沧桑,多遭铁蹄践踏,未有沉沦终奋起;荡涤污浊,重聚华夏精魂,披荆斩棘勇向前。”让我们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怀一颗中国心,明确方向,努力奋斗,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 养成好习惯践行中国梦说课稿

    养成好习惯践行中国梦说课稿

    第七步:全班学生一起倡读承诺书:(课件出示)我们都是小学生,培养习惯最要紧;上课应当专心听,积极开动小脑筋;作业认真仔细做,按时完成交得勤;有了错误要订正,知识才能学得清;人生要有好习惯,我们牢牢记心上。最后请学生把自己要养成的好习惯写在心意卡上,写好后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园地里,互相督促,使得此次活动教育延续课后,直至影响一生.5、活动效果及反思此次活动开展后,学生们增强了对自身的认识,很多学生下决心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并逐步采取了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且在学生中间还兴起了互相帮助、互相指正、争相进步的热潮。通过此次活动我也切实的体会到养成教育要开展就要落到实处,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体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同时作为老师更应该有一颗敏感热情的心,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不足,多指正、多指点、多鼓励、多表扬,做到时时处处皆教育,这样才能赢得孩子,做好教育。

  • 学习时代英雄,做有志少年说课稿

    学习时代英雄,做有志少年说课稿

    一、说活动背景(幻灯片)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受仪式29日在京举行。今天,我们要敬仰英雄、学习英雄、忠诚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极为优越,但在他们心中只有“小我”,而无“大志”。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思想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因此,特设计本节队课。二、说设计理念(幻灯片)主要培养队员“爱祖国,担责任,立大志,圆梦想”的思想,并使做中华有志少年的种子融入队员的理想之中。说活动目标和前期准备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是:1.引导队员了解英雄的事例和“时代精神”的真正内涵。2.通过本次少先队活动课帮助队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新时代中华民族有志少年。

  • 学雷锋精神,创建文明校园说课稿

    学雷锋精神,创建文明校园说课稿

    雷锋精神是什么?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概括。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概括出雷锋精神的内涵: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勤奋好学、干一行爱一行、言行一致等等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我们少年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雷锋精神的发扬和光大,创建文明校园的任务就落在他们的肩上,所以在这里我还设计了为发扬雷锋精神,创建文明校园“我该怎么做”这样的问题,目的就是让他们一起行动起来,学雷锋做好事,并制作了“荣誉”旗,奖励身边的好人好事。活动延伸: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游戏活动——我要义卖献爱心,这个游戏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收集了自己不要的小文具或小玩具,将他们拿到集市上去卖,卖东西获得的钱,捐给王奶奶的孙女,因为王奶奶的孙女生病了,无钱治病。我觉得这个游戏使学生们懂得,一个人只要有爱心,只要愿意去帮助别人,无论什么方式都行,而且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体会到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多么快乐的事呀。

  • 心中的红领巾说课稿

    心中的红领巾说课稿

    1.学习“最美红领巾”。图文结合,学习“美德少年”刘华婷、刘颖等人的先进事迹。2.记录“平凡红领巾”。展示队员们活动前精心准备的“随手拍”,发现普通队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3.填写“我为红领巾添光彩”心愿卡,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4.齐唱《红领巾之歌》,点燃信念火种。5.辅导员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颁发特色章。(出示三个特色章图标)六、活动延伸红领巾精神需要代代相传,珍爱红领巾的意识需要时时提醒,本次活动后,我们会开展“小小新四军”、“鲜艳的红领巾”等后续活动,帮助队员们将红领巾精神永远铭记在心。七、引导要点四年级队员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和经验,通过课本剧的亲身体验、心愿卡的真情表达等多种方式的运用,引导队员热爱红领巾,以红领巾精神指引自己健康成长。八、活动评价本次活动,队员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四年级队员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强,缺乏持久性,萌生的意识和激情往往只停留在活动时,不能在活动后内化为自觉行为,这些问题有待探究。

今日更新Word
  • 5月份主题教育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5月份主题教育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一是XX单位下辖的部分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个人的自我检视不够,特别是抓整改的措施落实得还不够全面,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完全彻底解决。二是调查研究的不足。部分党员联系实际、联系自身工作作风不够紧密,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突出问题导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彻底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确保主题教育实现预期目标。一是进一步提升抓好主题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育引导xx单位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xxx总书记的要求,持之以恒,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二是主动运用主题教育成果推进中心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坚定地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深入学习、准确理解群众路线理论观点,围绕省委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扎扎实实推进中心工作。

  • ××县招商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招商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二是全力推进在谈项目落地。认真落实“首席服务官”责任制,切实做好上海中道易新材料有机硅复配硅油项目、海南中顾垃圾焚烧发电炉渣综合利用项目、天勤生物生物实验基地项目、恺德集团文旅康养产业项目、三一重能风力发电项目、中国供销集团冷链物流项目跟踪对接,协调解决项目落户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早日实现成果转化。三是强化招商工作考核督办。持续加大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统筹调度及业务指导,贯彻落实项目建设“6421”时限及“每月通报、季度排名、半年分析、年终奖励”相关要求,通过“比实绩、晒单子、亮数据、拼项目”,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掀起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热潮。四是持续优化园区企业服务。

  • ×××公安局机关党委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公安局机关党委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五)实施融合促进工程,切实发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坚持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是在服务大局中全力作为。按照市局《关于加强党建引领“警地融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双报到”实践活动300余次。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参加市局“向党和人民报告”警营开放日活动,在党建引领、安保维稳、执法办案、保护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忠诚担当、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选树28名优秀共产党员、1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营造学习典型、争做典型、弘扬典型精神的浓厚氛围。二是强化暖警惠警措施。

  • 《2019—2024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工作总结3800字

    《2019—2024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工作总结3800字

    一是及时传达学习xxx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xxx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等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局党组会及时传达学习,并就贯彻落实指示精神提出具体措施,扎实抓好我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实际工作业绩彰显学习贯彻成效。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坚持把考察了解班子和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定期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研判工作,重点了解班子运行、整体结构、优化方向等情况,听取干部群众对班子和干部的评价,掌握班子成员个人思想动态和意愿诉求。同时,将研判中发现的政治坚定、敢于担当、群众认可的优秀年轻干部纳入选人用人视野,切实做好干部储备。三是全面收集掌握干部表现。严格落实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纪检、公检法、信访、审计等部门沟通信息,注重掌握干部负面信息,并进行分析研判。

  • “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阶段性工作总结

    “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阶段性工作总结

    2024年是XX油田刚性推进“三年一盘棋”整体部署落地的基础年,也是走稳“三步走”战略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更是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坚持低成本战略、发展特色工程技术的关键一年。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公司既面对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开展“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全面学习贯彻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油集团公司2024年工作会议和油田公司、公司“两会”各项工作部署,始终不忘“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深刻认识油气产量是“端牢能源饭碗”的责任担当,着力更新发展理念、变革发展模式,抓住当前内外部利好机遇,坚定“服务油田开发”主导思想不动摇,围绕“12345”发展战略,推动服务水平再提档、再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 “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总结

    “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总结

    (二)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工作。要继续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积极学习借鉴其他部门及xx关于“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同时主动查找并着力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问题。要进一步探索创新,继续优化工作流程,精简审批程序,缩短办事路径,压缩办理时限,深化政务公开,努力为企业当好“保姆”,为群众提供便利,不断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新需求。(三)深化内外宣传,树立良好形象。要深入挖掘并及时总结作风整顿“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内部宣传与工作交流,推动全市创建工作质效整体提升。要面向社会和公众庄严承诺并积极践诺,主动接受监督,同时要依托电台、电视台、报纸及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xx队伍作风整顿“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成果,不断扩大社会知情面和群众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