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大班科学《认识弹性朋友》说课稿

  • 第三周国旗下讲话稿:增强安全意识,做一个让父母省心的好孩子

    第三周国旗下讲话稿:增强安全意识,做一个让父母省心的好孩子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初一四班的彭雅新。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增强安全意识,做一个让父母省心的好孩子”。安全,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尚未成人的学生来说。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同学不注意安全,不珍惜生命,把老师的教导和家长的叮咛当作耳旁风,结果不仅受到了伤害,有的甚至造成了残疾危及到生命。比如有的同学不遵守交通规则,横穿马路闯红灯;有的同学喜欢在楼梯旁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故意拥挤;有的同学喜欢玩锐利的剪刀、小刀;还有的同学放学不及时回家,喜欢在公共场所逗留,……以上都是一些不安全的行为,结果给我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我们经常也会听到这样一些事情。有的同学玩鞭炮时炸伤了眼睛;还有的同学不小心摔伤了腿脚。去年江苏省双庄的三位同学由于购买了不法小贩的食品,误食了老鼠药,三人同时中毒,要不是发现早抢救及时,差点儿丢了性命。前几年临近“五一”假的时候,一位即将初中毕业的小姑娘,在课外活动时,不幸从两米多高的看台上摔了下来,摔坏了脑袋,她昏迷不醒,几乎没有了心跳和呼吸,虽然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至今也没有脱离危险。

  • 安全教育日国旗下讲话稿——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安全教育日国旗下讲话稿——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迈着坚实的步伐,伴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们已经踏过了多半个三月,在这个生机盎然的三月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将迎来一个特殊的日子那就是:全国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日。十六年前,全国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日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于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今年教育日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在这个特殊日子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一、从我做起,确保交通安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更要提升交通事故防范能力,尤其是上下学途中、学校高峰期,更要保持防范意识。

  • 冬季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稿:冬季安全知识教育

    冬季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稿:冬季安全知识教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冬季安全知识教育》。天气渐渐寒冷,冰霜雪雾,恶劣的天气必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因此,多了解一些冬季安全知识,尤为重要。为确保校园安全和师生安全,学校对全体同学特进行冬季安全知识教育,请同学们谨记于心,并且遵照执行。一、冬季注意交通安全冬天寒风凛冽,雪花飘飘。地面上结起了一层冰,道路又湿又滑,很容易摔跤,同学们上下学行走时一定不能急奔快跑。不能在道路上堆雪人、打雪仗和滚雪球,这样既不安全,又会影响交通,甚至发生车祸。根据国家规定,学校严禁小学生骑自行车上学,尤其在冬天,道路结冰,骑车很容易造成打滑摔跤,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因此为了自身安全,全体同学应该遵照学校要求,不坐无证、无牌、报废车辆。上、放学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雨雪天道路路况很差,车辆的制动效果不好,司机视线也差,同学们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密切关注来往车辆,不要抢红灯。此外,有的同学由于天气寒冷戴上了帽子和口罩,请大家可千万不要遮住了自己的眼睛,以免影响视线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 XX年秋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稿: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防范意识

    XX年秋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稿: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防范意识

    XX年秋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稿:加强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老师、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加强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校园安全与我们大家密切相关,它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也关系到我们的老师能否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无小事”。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十点要求,希望全体同学认真做好。1、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认真学习相关的安全自护、自救知识,切实提高自我防护能力。2、要注意课间休息文明。不大声喧哗,不追赶打闹,出进教室不奔跑,不嬉戏,不在教室门口、走廊玩耍。上下楼梯注意楼道安全。3、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要遵照体育老师的要求,不剧烈碰撞,不违规运动。防止运动器材伤人。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思考: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饥饿和粮食问题)2)材料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3)据以上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四、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1、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2、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加速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3、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4、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优秀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优秀教案范例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教案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野外与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然环境,并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画面。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借助第二题的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结合课后第三题写一写从这篇课文中读到了什么。本课教学可注意两点内容:一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好玩的东西。二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除了课后思考题二所列的4个句子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提出几个句子。讨论、交流时,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1.会认“妙、奏”等11个生字,会写“读、虾”等13个生字。掌握“高远、沉思”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乐趣。3.能找出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有趣的事物,积累喜欢的语句。 1.教学重点:能找出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有趣的事物,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乐趣。2.教学难点: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 2课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非常鲜活,妙趣横生,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文是一篇浅显易懂、优美生动的散文。这篇文章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 1.会认“妙、奏”等9个生字,会写“演、琴”等13个生字,掌握课文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3.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了解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1.教学重点: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了解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2.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2课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教案

    《一个粗瓷大碗》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时可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本文时,要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还要提示学生,默读时,没读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也可以读完之后和同学一起探讨。 1.认识“陈、曼”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3.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品质。 1.教学重点: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1课时

  • 关于团结友爱的国旗下的讲话

    关于团结友爱的国旗下的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稿团结友爱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友爱——班级和谐的纽带。友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一股永远流淌着的温泉;友爱在我们的心中,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友爱在我们的集体中,就像一颗闪烁的星星,它让我们的班集体在荣光闪耀中沐浴。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7.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教学设计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7.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学生 行为教学 意图时间 *揭示课题 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如图7-1所示,用100N①的力,按照不同的方向拉一辆车,效果一样吗? 图7-1 介绍 播放 课件 引导 分析 了解 观看 课件 思考 自我 分析 从实例出发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 0 3*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 在数学与物理学中,有两种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数量(标量),例如质量、时间、温度、面积、密度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矢量),例如力、速度、位移等. 我们经常用箭头来表示方向,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通常使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线段箭头的指向表示向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如图7-2所示,有向线段的起点叫做平面向量的起点,有向线段的终点叫做平面向量的终点.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向量记作.也可以使用小写英文字母,印刷用黑体表示,记作a;手写时应在字母上面加箭头,记作. 图7-2 平面内的有向线段表示的向量称为平面向量. 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向量a, 的模依次记作,. 模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总结 归纳 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 思考 理解 记忆 带领 学生 分析 引导 式启 发学 生得 出结 果 10

  •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7.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教学设计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7.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学生 行为教学 意图时间 *揭示课题 7.1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如图7-1所示,用100N①的力,按照不同的方向拉一辆车,效果一样吗? 图7-1 介绍 播放 课件 引导 分析 了解 观看 课件 思考 自我 分析 从实例出发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 0 3*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 在数学与物理学中,有两种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数量(标量),例如质量、时间、温度、面积、密度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矢量),例如力、速度、位移等. 我们经常用箭头来表示方向,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通常使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线段箭头的指向表示向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如图7-2所示,有向线段的起点叫做平面向量的起点,有向线段的终点叫做平面向量的终点.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向量记作.也可以使用小写英文字母,印刷用黑体表示,记作a;手写时应在字母上面加箭头,记作. 图7-2 平面内的有向线段表示的向量称为平面向量. 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向量a, 的模依次记作,. 模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总结 归纳 仔细 分析 讲解 关键 词语 思考 理解 记忆 带领 学生 分析 引导 式启 发学 生得 出结 果 10

  •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一、情境导学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在《数学教育现代化问题》中指出:“数学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简单讲就是形与数,欧几里得几何体系的特点是排除了数量关系,对于研究空间形式,你要真正的‘腾飞’,不通过数量关系,我想不出有什么好的办法…….”吴文俊先生明确地指出中学几何的“腾飞”是“数量化”,也就是坐标系的引入,使得几何问题“代数化”,为了使得空间几何“代数化”,我们引入了坐标及其运算.二、探究新知一、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坐标表示1.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空间选定一点O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i,j,k},以点O为原点,分别以i,j,k的方向为正方向、以它们的长为单位长度建立三条数轴:x轴、y轴、z轴,它们都叫做坐标轴.这时我们就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O叫做原点,i,j,k都叫做坐标向量,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Oxy平面,Oyz平面,Ozx平面.

  •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本节课主要学习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在经历了椭圆和双曲线的学习后再学习抛物线,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从几何与代数两 个角度去认识抛物线.教材在抛物线的定义这个内容的安排上是:先从直观上认识抛物线,再从画法中提炼出抛物线的几何特征,由此抽象概括出抛物线的定义,最后是抛物线定义的简单应用.这样的安排不仅体现出《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丰富的实例展开教学的理念,而且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坐标法的教学贯穿了整个“圆锥曲线方程”一章,是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数学方法 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思想观点在这节知识中得到了突出体现,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教材进行教学

  •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在△EFP中,|EF|=2c,EF上的高为点P的纵坐标,∴S△EFP=4/3c2=12,∴c=3,即P点坐标为(5,4).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E|=√("(" 5+3")" ^2+4^2 )=4√5,|PF|=√("(" 5"-" 3")" ^2+4^2 )=2√5,∴a=√5.又b2=c2-a2=4,故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x^2/5-y^2/4=1.5.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5,0),(5,0),双曲线上的点与两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8;(2)以椭圆x^2/8+y^2/5=1长轴的端点为焦点,且经过点(3,√10);(3)a=b,经过点(3,-1).解:(1)由双曲线的定义知,2a=8,所以a=4,又知焦点在x轴上,且c=5,所以b2=c2-a2=25-16=9,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16-y^2/9=1.(2)由题意得,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且c=2√2.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a^2 -y^2/b^2 =1(a>0,b>0),则有a2+b2=c2=8,9/a^2 -10/b^2 =1,解得a2=3,b2=5.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3-y^2/5=1.(3)当焦点在x轴上时,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2-y2=a2,将点(3,-1)代入,得32-(-1)2=a2,所以a2=b2=8.因此,所求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8-y^2/8=1.当焦点在y轴上时,可设双曲线方程为y2-x2=a2,将点(3,-1)代入,得(-1)2-32=a2,a2=-8,不可能,所以焦点不可能在y轴上.综上,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8-y^2/8=1.

  •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1)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1)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二、探究新知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1.点到直线的距离已知直线l的单位方向向量为μ,A是直线l上的定点,P是直线l外一点.设(AP) ?=a,则向量(AP) ?在直线l上的投影向量(AQ) ?=(a·μ)μ.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PQ=√(a^2 "-(" a"·" μ")" ^2 ).2.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求两条平行直线l,m之间的距离,可在其中一条直线l上任取一点P,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等于点P到直线m的距离.点睛:点到直线的距离,即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由于直线与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可转化为空间某一个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F分别是C1C,D1A1的中点,则点A到直线EF的距离为 . 答案: √174/6解析:如图,以点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2,0,0),E(0,2,1),F(1,0,2),(EF) ?=(1,-2,1),

  • 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1)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二、探究新知一、空间中点、直线和平面的向量表示1.点的位置向量在空间中,我们取一定点O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就可以用向量(OP) ?来表示.我们把向量(OP) ?称为点P的位置向量.如图.2.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式如图①,a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在直线l上取(AB) ?=a,设P是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则点P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使得(AP) ?=ta,即(AP) ?=t(AB) ?.如图②,取定空间中的任意一点O,可以得到点P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使(OP) ?=(OA) ?+ta, ①或(OP) ?=(OA) ?+t(AB) ?. ②①式和②式都称为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式.由此可知,空间任意直线由直线上一点及直线的方向向量唯一确定.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的B.与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共线的非零向量都是该平面的法向量C.直线的方向向量有两个D.平面的法向量是唯一的答案:B 解析:由平面法向量的定义可知,B项正确.

  • 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2)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2)教学设计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跟踪训练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C的中点.求证:(1)BD1⊥AC;(2)BD1⊥EB1.(2)∵(BD_1 ) ?=(-1,-1,1),(EB_1 ) ?=(1/2 "," 1/2 "," 1),∴(BD_1 ) ?·(EB_1 ) ?=(-1)×1/2+(-1)×1/2+1×1=0,∴(BD_1 ) ?⊥(EB_1 ) ?,∴BD1⊥EB1.证明:以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B(1,1,0),D1(0,0,1),A(1,0,0),C(0,1,0),E(1/2 "," 1/2 "," 0),B1(1,1,1).(1)∵(BD_1 ) ?=(-1,-1,1),(AC) ?=(-1,1,0),∴(BD_1 ) ?·(AC) ?=(-1)×(-1)+(-1)×1+1×0=0.∴(BD_1 ) ?⊥(AC) ?,∴BD1⊥AC.例2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M分别为棱AB,BC,B1B的中点.求证:D1M⊥平面EFB1.思路分析一种思路是不建系,利用基向量法证明(D_1 M) ?与平面EFB1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都垂直,从而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结论;另一种思路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坐标运算证明(D_1 M) ?与平面EFB1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都垂直;还可以在建系的前提下,求得平面EFB1的法向量,然后说明(D_1 M) ?与法向量共线,从而证得结论.证明:(方法1)因为E,F,M分别为棱AB,BC,B1B的中点,所以(D_1 M) ?=(D_1 B_1 ) ?+(B_1 M) ?=(DA) ?+(DC) ?+1/2 (B_1 B) ?,而(B_1 E) ?=(B_1 B) ?+(BE) ?=(B_1 B) ?-1/2 (DC) ?,于是(D_1 M) ?·(B_1 E) ?=((DA) ?+(DC) ?+1/2 (B_1 B) ?)·((B_1 B) ?-1/2 (DC) ?)=0-0+0-1/2+1/2-1/4×0=0,因此(D_1 M) ?⊥(B_1 E) ?.同理(D_1 M) ?⊥(B_1 F) ?,又因为(B_1 E) ?,(B_1 F) ?不共线,因此D1M⊥平面EFB1.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包大馄饨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包大馄饨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看到过爸爸妈妈包馄饨。   2、馄饨皮、馅、筷子、碗等  活动过程: 1、了解包大馄饨的材料   *教师出示材料:今天我们要来包大馄饨,瞧,包大馄饨需要哪些材料呢?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材料   馄饨皮是用什么做的?馅里面有哪些菜,是怎样做出来的?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战胜大灰狼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战胜大灰狼

    2、能合理大胆想象,并丰富词汇:张牙舞爪、缩成一团3、能安静倾听同伴的发言。准备:图片、头饰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苏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惊险的故事。二、观察图片,大胆讲述A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意(先遮住大灰狼)1、图上有谁?它们在哪儿?干什么?2、瞧,树丛中躲着一只大灰狼。它想干什么?(揭开大灰狼的遮盖纸)3、你从哪儿看出来?4、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张图的内容讲出来。

上一页123...238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