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由来:《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顾名思义,“内经”是讲内科方面的疾病,据《隋书.艺文志》记载,除了有《黄帝内经》外,还有一本《黄帝外经》。这两本书是姊妹篇。看来,《黄帝内经》是针对《黄帝外经》说的。2、《伤寒杂病论》: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万世宝典”(1)作者:东汉张仲景(2)内容:全书分为“伤寒”和“杂病”两大部分,(3)地位: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3、《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1)作者:明朝李时珍(2)内容: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还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3)地位:这部重要的中药学著作,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宝典”。
3、探究四:课本P115《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号角》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合作归纳出:民族的: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先进文化的立身之本。科学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吸收了所有的科学的、进步思想的思想文化。大众的:植根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体现和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层次的精神需求。4、通过视频舞蹈《较量》,创设情景(1.>只选了中国传统的哪类乐器?意图是什么?2、>与你刚才所看到的军人舞蹈有何区别,它最特殊的魅力在哪里?),点拔学生比较、分析,引入下一环节。5、温故知新:结合以上探究及视频,共同探讨: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先进文化? 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重点】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策略】(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探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通过践行体验,结合美国传媒对世界的巨大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强化民族精神教育的事例,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回顾历史经验教训,体会和思考我们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体会和思考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探究指导】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当你看到他们获得冠军登上金牌领奖台时,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冉冉时升起时,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时,作为一名中国人,即使你对这两项运动都不感兴趣,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感觉到作为中国人的无比光荣与自豪 你呢 ? 你呢 ?你们都是一样,我和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这种共同的感受。这是在和平年代,而在民族危亡时期,人们也有共同的行动 例如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途中遇到了民间组织的顽强抵抗,中国人民手持刀枪棍棒,同枪炮武装的侵略军展开斗争,血肉横飞,依然面无惧色,战到最后一人,也要奋勇拼杀。由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大家思考是什么使得他们有着共同的感受,有着共同的行动?提示:(若换作是大和民族的人他在刚才的情境中则不会有呢?)显而易见,我们是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东西,共同的思想情感,共同的行为准则,而这些共同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点拨:“文化名人”介绍了古代伟大的爱固诗人-一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它们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探究提示:“苟利固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爱国名句。◇课堂探究:结合其中的一点,淡谈自己打算如何做。◇探究提示: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来谈自己的打算,不要脱离实际泛泛而谈。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在收集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五、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预习目标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分配好学习小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内容上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节 课学习第二框。
9.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近5000年的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科学技术。张衡发明的“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祖冲之的“圆周率”推算,比西方世界早了1000多年;华佗的全身麻醉技术也比西方早10000多年;炼铁技术的发明比欧洲早1900多年……中国的“四大发明”更是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5000多年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涌现出大批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这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以上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 ③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④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 前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 民族精神的力量。下面,让我们通过视频资料来感受一下。请同学看视频资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学生讨论)看了这段视频资料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略)(教师总结)看了这段视频资料之后,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很伟大,我是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别一方面,也为片中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所折服。
◇本框题小结:◇3个体现: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3个体现(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3个表现:即民主集中制确保国家权力协调高效的表现:(1)、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来看①各级人民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举出的代表;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2)、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来看①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②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3)、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①地方必须服从中央;②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师:对。具体说一说沼气池在这个系统中为什么居于核心纽带地位。生:因为沼气池充分利用了生产过程的废料,实现了清洁生产,减少了浪费和污染,而且很好地实现了生态循环。师:不错!留民营生态农业的实质就是: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和消除环境污染,达到节约、高效的目的,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的高度统一,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那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生1: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生2: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回收。生3:不开“无人灯”。生4:节约用电、用水。生5:减少空调的使用,在冬夏季分别降低、提高空调温度的设置。
(1)黄淮海平原后备耕地不足,现有耕地面积不可能增加很多,因此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2)黄淮海平原现有耕地中大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制性因素,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经典例题1]下列关于黄淮海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秋多雨,地势低平,易发生旱涝、盐碱B、从东向西,盐碱化程度越来越严重C、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占土地总比重最大的是干旱缺水土地D、黄淮海平原西部地区中、低产田分布较集中解析:黄淮海平原秋季降水少。从东向西,黄淮海平原地势渐高,盐碱化程度应渐轻。黄淮海平原西部地区,耕地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是黄淮海平原粮棉稳产高产区,故D选项是错误的。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认为A选项是正确的,只要分析一下黄淮海平原秋季是否多雨就可以排除思维障碍:在正常年份,因受夏季风影响,7、8月锋面雨带控制黄淮海平原,带来大量的降水;秋季,锋面雨带对黄淮海平原影响较小,故降水也小。
②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③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与,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2)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②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④以中因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浙渐稿失。⑤西学大量传入中田,西学东渐现象不断发晨,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的决定性因素。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
一、教材1、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2、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在这篇文章中,他从儿童成长的过程的角度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与心智成熟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全文10个小节,阐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其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并在最后指出,真正成熟的人应该能够综合母爱与父爱,唯其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3.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关于法律制度走向健全的历史条件,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段落,教师适当补充说明,得出结论:提出法制建设方针并着手平反冤假错案,这是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关于法制建设方针的提出,可由教师补充材料,使学生理解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如: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1980年8月)“奥: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邓: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1、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2、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 ,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思考: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饥饿和粮食问题)2)材料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3)据以上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四、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1、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2、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加速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3、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4、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7.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面临四大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严峻挑战。(1)劳动力供给高峰的到来加剧了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人口计划生育控制,使得我国人口再生产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类型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的转变,人口在日增长率已经连续数年低于千分之十。然而,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其低速增长仍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大量预测表明,未来20年是中国人口数量增长和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16—59岁年龄组)由1990—1996年期间的61%~62%上升到1999年的63.2%。这种趋势将会持续到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直到老龄化进程抵消了数量增长效应,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才会趋于下降。到202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由2000年的8.61亿上升到10.04亿,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715万人。
7、外来物种离开原生长地,由于天敌减少,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的消灭和灭绝。这说明()A.有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有些事物之间不存在联系B.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其引起的联系的状态也就不同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D.联系不仅存在于事物之间,而且存在于事物的内部8.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表明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9、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人人体造成的。
尽管如此,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独特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虽然农民工的“根”还在农村,但是他们已经脱胎换骨,日益成长为一个迫切需要社会认可的新兴阶层。3.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繁。4.农民工问题有多么重要?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5.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
案例探究: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让学生思考:此地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如何调整?效果如何?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由于以上各因素的共同影响,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相应的生产地区,称为农业地域。农业地域的类型主要有: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在这里分别给学生展示一些农业生产类型的图片,并简单说明什么是种植业、什么是畜牧业、及什么是混合农业)案例探究:阅读澳大利亚地混合农业生产思考:(1)、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分布在哪里?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有哪些优点?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