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教学中可以插入世界主要铁矿、煤矿,以及我国主要的矿产基地、钢铁生产基地的相关内容,不失为区域地理知识的很好补充和巩固。那么从现状来看我国的钢铁产业基地多数污染较为严重,可见工业区位的选择同样要顾及到环境的因素,由此引入下一部分的内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区位因素外,环境、政策以及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等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段文字的处理上,只需进行概念、道理上的陈述即可,重点要放在污染工业在城市中的布局这一知识点上。首先要了解什么工业会造成怎样的污染,然后根据污染的类别分别讲解不同的应对方略,最后将配以适当的例题以期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最后将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要在小结中阐述清楚本节课的两大内容:即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的选择。然后点明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难点、重点。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安排几道有关主导产业和城市工业布局的例题加以练习。
(3)师生讨论,提升思维深度。教师引领学生将讨论由农业生态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等表象问题逐步深入到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落后等深层问题,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度。(4)角色体验,突破难点落实重点。在农民与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角色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尝试换位思考,在冲突与交锋中,在教师的引领下,重新认识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情感体验中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小冲突凸显大矛盾是本课设计的创新之处。2.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突出地理学科本质。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区域差异及人地和谐发展观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应当把握的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抓住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综合性特征,以突出地理学科的本质。
由于这部分知识已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分析,,现在提供机会让他们进行交流,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所以,学生对这个知识掌握起来并不难。所以,我对这部分内容不做太多的讲解,只要做进一步的梳理,加深学生的理解即可。 第三是小结环节 在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掌握之后进入的是小结环节,这里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在西气东输工程段的建设中有没有什么难关? 通过西气东输的难度了解,间接的表现我国的科技的发展,增加学生的爱国情,同时也说明西气东输的建成也有技术这一原因。从而也完成了本课时的小结。 第四环节是作业布置 在这里要求学生课后预习本课剩下的内容:思考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为何要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通过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为下节课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体现本课学习从“个”到“类”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A.城镇数量猛增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提取信息以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五、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关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也可以让我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它们的学习反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珠三角的位置和范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关于作业的布置,我打算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法。第一个层次的作业是基础作业,要求每一位同学都掌握,第二个层次的作业是弹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做。整个这堂课,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自我意义的建构者和知识的生成者,被动的、复制式的课堂将离我们远去。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氧气的制取及检验方法,复习巩固氧气的相关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的探究性学习,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实验设计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复习巩固相关的基本操作,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操作步骤和性质检验。【学习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1.复习引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操作步骤有哪些?2.明确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阅读课本P45~P46的内容。提出问题: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讨论交流: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三班级团支部新学期国旗下讲话稿精选》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致辞的题目是《新学期 新起点》。很荣幸,在新学期的开始能代表全体学生在国旗下讲话。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向多年来为我们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福,祝你们新的学期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并预祝所有的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在这酷夏的暑气还没有消退之时,我们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学校里来了新的面孔,为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也是一样,度过了一个欢乐美好的暑期,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又回到了熟悉而又亲切的菁菁校园。经过了烈日烤灼的校园更是焕然一新。新学期,新气象。新,就是与旧不同;新,就是变化;新,就是进取;新,就是发展;新,就是创造。在新的学校,在新的学期,我们要不断求新,求变化,求进取,求发展,求创造。因为教育是常新的,十三中学是常新的,十三中学的每一个学子都是常新的。
本文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凸显出绘画美,虽是散文,却满贮诗意,正是文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从色泽、层次和动态上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春景图。作者笔下的春景图色泽鲜艳,不仅有象征希望的“嫩嫩的,绿绿的”小草,还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繁花,也有温暖的“红红的”太阳的脸和“黄晕的”灯光,这些色彩描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安静祥和的春天。在描写春景的时候,作者还通过有层次感的描写使景物意蕴悠长,例如对春雨的描写是从“人家屋顶上”到“小路上”“石桥边”再到“地里”,从远至近,层次分明。另外,朱自清使用精妙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动态(生机)美,在他笔下,花是“赶趟儿”的,蜜蜂是“闹着”的,气味儿是“酝酿”的,一切都是“生长着”的,洋溢着盎然的生机。作者从总体上描绘春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就活生生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设计意图】此环节聚焦第三只猫的悲剧,让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想象猫的内心冤屈,同时结合创作背景,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及作者的人文情怀。三、拓展延伸1.同学们,你喜欢文中哪一只猫呢?为什么?(生自由讨论)预设(1)喜欢第一只或第二只猫,因为它好看,性情可爱、活泼。(2)喜欢第三只猫,它更可怜,更需要关爱。(3)都喜欢,因为生命不分高低贵贱,它们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2.如果你是第三只猫,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呢?(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可从“自省”“自强”“完善自我”等角度讨论)预设(1)如果我是第三只猫,首先要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够优秀,找到不足,然后不断努力,完善自我。(2)不能埋怨别人,不能自甘堕落,不能放弃自己。结束语:文章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结构紧凑。文章以猫写人,用猫的世界折射世态人情。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鲁迅说:“他的著作还有两种缺点:一是嗤笑解剖学家,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周作人说:“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巴金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传统文化玉蝉:蝉意喻人生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来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玉蝉究其用途,大体可分为四种:一是佩蝉,是专门佩戴在人身上以作装饰和避邪用,示高洁;一种为冠蝉,是作为饰物缀于帽子上的,表示高贵;一种是琀蝉,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还有一种是镇蝉,做镇纸用的文房用品,多出现在明代以后,前三种蝉属于高古玉,主要产生在商周至战汉时期。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总结方法)(1)方法1:主谓之间要停顿。【示例】一狼/得骨/止;其一/犬坐于前。(2)方法2 :谓语与宾语之间要停顿。【示例】顾/野有麦场;乃悟/前狼/假寐 。(3)方法3:连词前面可以停顿。【示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方法4 :发语词后面要停顿。【示例】盖/以诱敌。(全班齐读课文,读顺文章)师小结:理解文意,固然可以运用停顿技巧,但最重要的方法是弄懂字词大意、文句意思。理解了文意,才能读准句读,有利于我们读顺文章。【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学习互助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理解文意,读顺文章。教师及时点拨,适时归纳文言释词方法、句式和停顿划分小技巧,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的统一。四、细读课文,读懂内容1.概括文章情节文章讲述了屠户杀狼的故事。按照事件的发展,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后,用词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发展经过。(生交流后,师明确)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光通过不同物体产生的不同现象。 2.通过观察不同现象,能分析观察的结果。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杯、水、牛奶、手电筒、易拉罐、玻璃、花玻璃、茶色玻璃、布、塑料布、磁带盒、饮料瓶、塑料桶、灯泡、书、纸、木板若干。 五、活动过程 1、想一想:什么能穿透玻璃杯? 2、手电简的光可以穿过玻璃杯。 3、探究的问题:光线能穿过哪种液体(水和牛奶)?
【活动目标】1、复习按颜色分类及5以内点数;给数字1~5排序;2、5以内数量点卡与实物卡片、数字卡片的匹配练习。 【活动准备】1.幼儿分组参加游戏,每五名幼儿为小组。2.每组配备五张颜色致的母卡,母卡为蘑菇形状,大小20cm×20cm,上面分别画有点子1~5个,另设两个插卡袋。3.每组配备画有数量1~5的小兔的卡片各张;数字卡片1~5套;排序用的小旗标记;兔子头饰若干。4.地板上画有不同颜色的大圆形——“篮子”(能站下五个小朋友)。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创设两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巩固。活动难点是分析归纳出最快速、清楚的记录方法,通过自主探索——集体归纳——再次验证的方法加以突破。 一、 活动目标:1、 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 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3、 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二、 活动准备1、 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2、 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三、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起疑问放录音讲述投篮比赛情况,请幼儿仔细倾听。你能说出谁投进的球最多吗?
【活动目标】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2、找出一组物体多出的部分。3、从左至右摆放物体。 准备:1、每位幼儿大圆片4个,小圆片3个。2、贴绒卡片:小兔4个,萝卜 3个,老鼠、猫头饰若干。地上圆圈4个,每个圆圈能容纳幼儿7人。 活动与指导:l、出示贴绒图片小兔和萝卜,说:我们给小兔分萝卜吃,1只小兔只能分1个萝卜,小朋友看看,是小兔多,还是萝卜多?待幼儿回答后,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贴绒板上示范:将兔子卡片逐个放在贴绒板上,让幼儿注意老师是怎样摆放兔子卡片的,(手的动作从左至右)然后将萝卜逐个放在兔子上面,每放—个,说一声:“给你一个萝卜。”并让幼儿注意教师手动作的方向,问幼儿,兔子和萝卜哪个多,哪个少?请把多余的拿出来。
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对目标的分析: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XX年秋季中小学开学第一周国旗下讲话稿_四篇1)XX年秋季初中开学国旗下讲话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满怀新学期的喜悦,带着对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的向往,我们又走到了一起。我首先代表学校,向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表示热烈祝贺与诚挚的欢迎!同学们,新学年走进校园,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校园里又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学校东西两边的围墙上布置了“临浦一小名人墙”和“三色工程系列图片”。我们希望每一位一小的学子了解一小的历史,知道自己的责任。临浦一小建于1904年,百年的砥砺成长,百年的春华秋实,学校积淀了丰厚的人文文化。历史演义作家蔡东藩、音乐教育家桑松青等先贤曾在一小任教。北大著名教授、历史学家柴德赓,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俞秀松,著名学者喻守真都是我们的校友,他们的人生理想曾在这里启航。近年来,一小正在着力打造“守真”教育品牌,取名“守真”,一为纪念校友、著名的注释家喻守真,追慕其做学问之真;二则蕴含着我们的办学追求,即“志在求真,恪守不违”。我们追求平实、真实的学校教育管理,要求老师“传真知,动真情,做真师”,要求学生“诚实、朴实、踏实”,我们的底气是来自一小百年辉煌的办学成绩和优良的教风——民国时期一小获省教育厅褒奖“学风纯美冠南乡”
6. 例二:如图,AB是⊙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的一点,且PA=AC,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 解:由已知PA⊥平面ABC,BC在平面ABC内∴PA⊥BC∵AB是⊙O的直径,且点C在圆周上,∴AC⊥BC又∵PA∩AC=A,PA,AC在平面PAC内,∴BC⊥平面PAC又PC在平面PAC内,∴PC⊥BC又∵BC是二面角P-BC-A的棱,∴∠PCA是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由PA=AC知△P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CA=45°,即二面角P-BC-A的大小是45°7.面面垂直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与β垂直,记作α⊥β8. 探究: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铅锤来检测所砌的墙面与地面是否垂直,如果系有铅锤的细绳紧贴墙面,工人师傅被认为墙面垂直于地面,否则他就认为墙面不垂直于地面,这种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例3】本例中“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改为“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其他条件不变,试求m的取值范围.【答案】见解析【解析】由x2-8x-20≤0得-2≤x≤10,由x2-2x+1-m2≤0(m>0)得1-m≤x≤1+m(m>0)因为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q?p,且p?/q.则{x|1-m≤x≤1+m,m>0}?{x|-2≤x≤10}所以m>01-m≥-21+m≤10,解得0<m≤3.即m的取值范围是(0,3].解题技巧:(利用充分、必要、充分必要条件的关系求参数范围)(1)化简p、q两命题,(2)根据p与q的关系(充分、必要、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3)利用集合间的关系建立不等关系,(4)求解参数范围.跟踪训练三3.已知P={x|a-4<x<a+4},Q={x|1<x<3},“x∈P”是“x∈Q”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x∈P”是x∈Q的必要条件,所以Q?P.所以a-4≤1a+4≥3解得-1≤a≤5即a的取值范围是[-1,5].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