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医药授课教师戚文撷授课班级11(5),11(6)班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数2课时授课周数第一周授课日期2012.2.15授课地点 教室课题第六章数列分课题§6.2 等差数列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掌握等差中项的概念. 2.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3.等差数列的前N项之和 . 4.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 2. 3.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器材及设备黑板、粉笔复习提问提问内容姓名成绩1.数列的定义? 答: 2. 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 板书设计 §6.2.1等差数列的概念 1.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公差:d 2.常数列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例题 练习作业布置习题第1,2题.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我再整个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授课 日期 班级16高造价 课题: §10.1 计数原理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概念和区别; 2.能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通过对一些应用问题的分析,培养自己的归纳概括和逻辑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两个原理的概念与区别 授课方法: 任务驱动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单招教学大纲》、课件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10.1 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 2、乘法原理 3、两个原理的区别
课程课题随机事件和概率授课教师李丹丹学时数2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地点 背景分析正确使用两个基本原理的前提是要学生清楚两个基本原理使用的条件;分类用加法原理,分步用乘法原理,单纯这点学生是容易理解的,问题在于怎样合理地进行分类和分步教学中给出的练习均在课本例题的基础上稍加改动过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学习目标 设 定知识目标能力(技能)目标态度与情感目标1、理解随机试验、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理解基本事件空间、基本事件的概念,会用集合表示基本事件空间和事件 1 会用随机试验、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 会用基本事件空间、基本事件的概念,会用集合表示基本事件空间和事件 3、掌握事件的基本关系与运算 了解学习本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任务 描 述 任务一,随机试验、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任务二,理解基本事件空间、基本事件的概念,会用集合表示基本事件空间和事件
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学生 行为教学 意图时间 *揭示课题 10.3总体、样本与抽样方法(一)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实验】 商店进了一批苹果,小王从中任意选取了10个苹果,编上号并称出质量.得到下面的数据(如表10-6所示): 苹果编号12345678910质量(kg)0.210.170.190.160.200.220.210.180.190.17 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估计出这批苹果的平均质量及苹果的大小是否均匀. 介绍 质疑 讲解 说明 了解 思考 启发 学生思考 0 10*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 在统计中,所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对象叫做个体. 上面的实验中,这批苹果的质量是研究对象的总体,每个苹果的质量是研究的个体. 讲解 说明 引领 分析 理解 记忆 带领 学生 分析 20*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知识巩固】 例1 研究某班学生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指出其中的总体与个体. 解 该班所有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是总体,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是个体. 【试一试】 我们经常用灯泡的使用寿命来衡量灯炮的质量.指出在鉴定一批灯泡的质量中的总体与个体. 说明 强调 引领 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 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 35
教 学 过 程教师 行为学生 行为教学 意图时间 *揭示课题 10.4 用样本估计总体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知识回顾】 初中我们曾经学习过频数分布图和频数分布表,利用它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据分布在各个组内的个数. 【知识巩固】 例1 某工厂从去年全年生产某种零件的日产记录(件)中随机抽取30份,得到以下数据: 346 345 347 357 349 352 341 345 358 350 354 344 346 342 345 358 348 345 346 357 350 345 352 349 346 356 351 355 352 348 列出频率分布表. 解 分析样本的数据.其最大值是358,最小值是341,它们的差是358-341=17.取组距为3,确定分点,将数据分为6组. 列出频数分布表 【小提示】 设定分点数值时需要考虑分点值不要与样本数据重合. 分 组频 数 累 计频 数340.5~343.5┬2343.5~346.5正 正10346.5~349.5正5349.5~352.5正  ̄6352.5~355.5┬2355.5~358.5正5合 计3030 介绍 质疑 引领 分析 讲解 说明 了解 观察 思考 解答 启发 学生思考 0 10*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 各组内数据的个数,叫做该组的频数.每组的频数与全体数据的个数之比叫做该组的频率. 计算上面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率,得到频率分布表如表10-8所示. 表10-8 分 组频 数频 率340.5~343.520.067343.5~346.5100.333346.5~349.550.167349.5~352.560.2352.5~355.520.067355.5~358.550.166合 计301.000 根据频率分布表,可以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0-4). 图10-4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横轴表示数据分组情况,以组距为单位;纵轴表示频率与组距之比.因此,某一组距的频率数值上等于对应矩形的面积. 【想一想】 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应该等于1.为什么呢? 【新知识】 图10-4显示,日产量为344~346件的天数最多,其频率等于该矩形的面积,即 . 根据样本的数据,可以推测,去年的生产这种零件情况:去年约有的天数日产量为344~346件. 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由此可以推断和估计总体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样本选择得恰当,这种估计是比较可信的. 如上所述,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步骤为: (1) 选择恰当的抽样方法得到样本数据; (2) 计算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组距和组数,确定分点并列出频率分布表; (3) 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 (4) 观察频率分布表与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软件链接】 利用与教材配套的软件(也可以使用其他软件),可以方便的绘制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0-5所示. 图10?5 讲解 说明 引领 分析 仔细 分析 关键 语句 观察 理解 记忆 带领 学生 分析 25
(一)蓄水情况。据统计,我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4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3452 立方米,高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 立方米的水平,全市依地形地势自然形成了东部、西部和 中部三个相对独立的水系,主要集中供水水源有大隆水库、半岭水库、福万-水源池水库和赤田 水库等五座水库。水资源呈现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全年80%的降雨量集中在6~10 月,雨季 充裕、旱季紧张。三大水系,东西部丰富,中部相对匮乏。具体为:东部29.6%的人口、22.5%GDP, 占有39%的水资源;西部10.4%的人口、7.5%GDP,占有42.5%的水资源;中部60%的人口、70%GDP, 仅占有18.5%的水资源。截止2014 日,大隆水库、赤田水库、半岭水库、福万-水源池水库等5 座主要原水水库有效蓄水量为17586 万m3。在不考虑降雨的情况下,大隆水库水量充 沛,可保证2014 年全年供水;赤田水库、福万-水源池水库预计可供水至8月下旬;半岭水库预 计可供水至7 月下旬。
如今的我们,沐浴着阳光,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在知识的殿堂中尽情遨游;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和平世界中,孩子们,大人们脸上都展露会心的微笑;如今的我们,生活富裕,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零食、饮料样样不缺……大家可曾想过,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 是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染红了红领巾,染红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将敌人全部消灭:黄继光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换来了群众的安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刘胡兰面对刀架不屈服,未满14岁便光荣牺牲……革命先烈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从这两天降水情况来看,局地强对流天气已经显现,部分乡镇村屯已经发生局地暴雨,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防汛工作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完善细化工作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主要江河、大中型水库、重点城镇防洪安全,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从这两天降水情况来看,局地强对流天气已经显现,部分乡镇村屯已经发生局地暴雨,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防汛工作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完善细化工作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主要江河、大中型水库、重点城镇防洪安全,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一要强化思想认识,敢于担当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从这两天降水情况来看,局地强对流天气已经显现,部分乡镇村屯已经发生局地暴雨,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防汛工作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完善细化工作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主要江河、大中型水库、重点城镇防洪安全,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一要强化思想认识,敢于担当。目前,由于机构改革,防汛办公室职能划转,人员转隶调整,容易导致责任空档、工作断挡等问题,做为水利系统的职干干部,越是这个时期,越要体现我们水利人的担当精神,不等、不推、不靠,以前怎么抓,现在还要怎么抓,切实把防汛抗旱的主责记在心里,扛在肩上,克服各种困难,以“宁可十防九空,绝不一次放松”的态度,充分做好“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二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职责
材料三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69年欧共体各国开始了政治合作的努力;1993 年《政治联盟条约》提出欧洲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该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组成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摘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的事例。(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来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1分)这种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1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是如何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1分)(4)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洲体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新发展?(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发展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1分)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由于上半年集中精力理顺基础资料管理,在营销策划、业务宣传、市场调研、人员培训等方面比较薄弱,造成对县区公司业务发展支持不够。2、由于省公司系统准备升级,我公司很多报表需求无法满足,计算绩效考核指标、分析经营数据给市公司和县区支撑部门带来很大工作量。以上就是我工作情况的总结。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市场开发部年终个人工作总结10转眼间,新的一年又到来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虚心向同事请教,从熟悉人员、熟悉商户、熟悉业务知识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能够很快被员工和商户接受并认可,从而很快进入角色,担负起自己的责任,配合经营部经理做好经营管理工作。现就自己一年的工作做以下总结:一、经营工作方面
一、教材分析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首先,来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本课是文化史中中国史部分的最后一课, 也是必修三册书中唯一涉及教育的一课。而教育是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教育的时候曾经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学生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科教兴国”、“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最终由此激发学生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新知探究我们知道,等差数列的特征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类比等差数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运算的角度出发,你觉得还有怎样的数列是值得研究的?1.两河流域发掘的古巴比伦时期的泥版上记录了下面的数列:9,9^2,9^3,…,9^10; ①100,100^2,100^3,…,100^10; ②5,5^2,5^3,…,5^10. ③2.《庄子·天下》中提到:“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如果把“一尺之锤”的长度看成单位“1”,那么从第1天开始,每天得到的“锤”的长度依次是1/2,1/4,1/8,1/16,1/32,… ④3.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 min 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那么一个这种细菌从第1次分裂开始,各次分裂产生的后代个数依次是2,4,8,16,32,64,… ⑤4.某人存入银行a元,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 r ,那么按照复利,他5年内每年末得到的本利和分别是a(1+r),a〖(1+r)〗^2,a〖(1+r)〗^3,a〖(1+r)〗^4,a〖(1+r)〗^5 ⑥
高斯(Gauss,1777-1855),德国数学家,近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在天文学、大地测量学、磁学、光学等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 问题1:为什么1+100=2+99=…=50+51呢?这是巧合吗?试从数列角度给出解释.高斯的算法:(1+100)+(2+99)+…+(50+51)= 101×50=5050高斯的算法实际上解决了求等差数列:1,2,3,…,n,"… " 前100项的和问题.等差数列中,下标和相等的两项和相等.设 an=n,则 a1=1,a2=2,a3=3,…如果数列{an} 是等差数列,p,q,s,t∈N*,且 p+q=s+t,则 ap+aq=as+at 可得:a_1+a_100=a_2+a_99=?=a_50+a_51问题2: 你能用上述方法计算1+2+3+… +101吗?问题3: 你能计算1+2+3+… +n吗?需要对项数的奇偶进行分类讨论.当n为偶数时, S_n=(1+n)+[(2+(n-1)]+?+[(n/2+(n/2-1)]=(1+n)+(1+n)…+(1+n)=n/2 (1+n) =(n(1+n))/2当n为奇数数时, n-1为偶数
导语在必修第一册中,我们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并利用函数单调性等知识,定性的研究了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增长速度的差异,知道“对数增长” 是越来越慢的,“指数爆炸” 比“直线上升” 快得多,进一步的能否精确定量的刻画变化速度的快慢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新知探究问题1 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重心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h(t)=-4.9t2+4.8t+11.如何描述用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过程中运动的快慢程度呢?直觉告诉我们,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过程中,在上升阶段运动的越来越慢,在下降阶段运动的越来越快,我们可以把整个运动时间段分成许多小段,用运动员在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近似的描述它的运动状态。
求函数的导数的策略(1)先区分函数的运算特点,即函数的和、差、积、商,再根据导数的运算法则求导数;(2)对于三个以上函数的积、商的导数,依次转化为“两个”函数的积、商的导数计算.跟踪训练1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x2+log3x; (2)y=x3·ex; (3)y=cos xx.[解] (1)y′=(x2+log3x)′=(x2)′+(log3x)′=2x+1xln 3.(2)y′=(x3·ex)′=(x3)′·ex+x3·(ex)′=3x2·ex+x3·ex=ex(x3+3x2).(3)y′=cos xx′=?cos x?′·x-cos x·?x?′x2=-x·sin x-cos xx2=-xsin x+cos xx2.跟踪训练2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tan x; (2)y=2sin x2cos x2解析:(1)y=tan x=sin xcos x,故y′=?sin x?′cos x-?cos x?′sin x?cos x?2=cos2x+sin2xcos2x=1cos2x.(2)y=2sin x2cos x2=sin x,故y′=cos x.例5 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通常是经过净化的,随着水的纯净度的提高,所需进化费用不断增加,已知将1t水进化到纯净度为x%所需费用(单位:元),为c(x)=5284/(100-x) (80<x<100)求进化到下列纯净度时,所需进化费用的瞬时变化率:(1) 90% ;(2) 98%解:净化费用的瞬时变化率就是净化费用函数的导数;c^' (x)=〖(5284/(100-x))〗^'=(5284^’×(100-x)-"5284 " 〖(100-x)〗^’)/〖(100-x)〗^2 =(0×(100-x)-"5284 " ×(-1))/〖(100-x)〗^2 ="5284 " /〖(100-x)〗^2
由样本相关系数??≈0.97,可以推断脂肪含量和年龄这两个变量正线性相关,且相关程度很强。脂肪含量与年龄变化趋势相同.归纳总结1.线性相关系数是从数值上来判断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是定量的方法.与散点图相比较,线性相关系数要精细得多,需要注意的是线性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小,只是说明线性相关程度低,但不一定不相关,可能是非线性相关.2.利用相关系数r来检验线性相关显著性水平时,通常与0.75作比较,若|r|>0.75,则线性相关较为显著,否则不显著.例2. 有人收集了某城市居民年收入(所有居民在一年内收入的总和)与A商品销售额的10年数据,如表所示.画出散点图,判断成对样本数据是否线性相关,并通过样本相关系数推断居民年收入与A商品销售额的相关程度和变化趋势的异同.
新知探究前面我们研究了两类变化率问题:一类是物理学中的问题,涉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另一类是几何学中的问题,涉及割线斜率和切线斜率。这两类问题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在解决问题时,都采用了由“平均变化率”逼近“瞬时变化率”的思想方法;问题的答案也是一样的表示形式。下面我们用上述思想方法研究更一般的问题。探究1: 对于函数y=f(x) ,设自变量x从x_0变化到x_0+ ?x ,相应地,函数值y就从f(x_0)变化到f(〖x+x〗_0) 。这时, x的变化量为?x,y的变化量为?y=f(x_0+?x)-f(x_0)我们把比值?y/?x,即?y/?x=(f(x_0+?x)-f(x_0)" " )/?x叫做函数从x_0到x_0+?x的平均变化率。1.导数的概念如果当Δx→0时,平均变化率ΔyΔx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即ΔyΔx有极限,则称y=f (x)在x=x0处____,并把这个________叫做y=f (x)在x=x0处的导数(也称为__________),记作f ′(x0)或________,即
二、典例解析例4. 用 10 000元购买某个理财产品一年.(1)若以月利率0.400%的复利计息,12个月能获得多少利息(精确到1元)?(2)若以季度复利计息,存4个季度,则当每季度利率为多少时,按季结算的利息不少于按月结算的利息(精确到10^(-5))?分析:复利是指把前一期的利息与本金之和算作本金,再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所以若原始本金为a元,每期的利率为r ,则从第一期开始,各期的本利和a , a(1+r),a(1+r)^2…构成等比数列.解:(1)设这笔钱存 n 个月以后的本利和组成一个数列{a_n },则{a_n }是等比数列,首项a_1=10^4 (1+0.400%),公比 q=1+0.400%,所以a_12=a_1 q^11 〖=10〗^4 (1+0.400%)^12≈10 490.7.所以,12个月后的利息为10 490.7-10^4≈491(元).解:(2)设季度利率为 r ,这笔钱存 n 个季度以后的本利和组成一个数列{b_n },则{b_n }也是一个等比数列,首项 b_1=10^4 (1+r),公比为1+r,于是 b_4=10^4 (1+r)^4.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