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说课稿2篇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2)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3)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4)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思考:1)材料1、2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问题?(饥饿和粮食问题)2)材料3中,中国农民为什么那样说?(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3)据以上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杂交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四、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1、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计算机的研制工作;2、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加速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3、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4、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案

    第三、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时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从中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提供债券买卖与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教师活动: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巨大作用。请同学们看教材52页专家点评。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储蓄存款活动程序、主要机构、特点和利息的计算等常识,了解了各种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及其作用。这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办理金融储蓄业务将有重大指导作用。★课余作业 组织学生到附近银行、企业、居民中,咨询银行信贷活动的程序及原则要求,并亲自到商业银行办理一次存款和取款活动。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2)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乐曲340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Ⅺ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此知识点教材从四个方面分析:第一,分析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第二,分析了民族文化的地位;第兰,分析r民族文化之问的关系;第四,总结其意义。(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义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儿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教案

    (2)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有的同学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制造黑客程序,破坏校园网的正常运行;有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有的人身上存在着拜金主义倾向;等等。从上面的课堂探究中,我们认识到:(1)出现道德冲突的原因:生活变化很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新型产业的崛起与传统产业的衰落,使众多劳动者不得不面对新的择业问题;网络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会交行的新天地;等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牛活方式的同时,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下的“两难选择”。(2)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解决道德冲突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课堂练习:道德冲突()①是经济生活日益发展的反映②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③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④是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产物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教案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在收集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五、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预习目标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分配好学习小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内容上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节 课学习第二框。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的继承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如果说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第四课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本框内容主要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比较抽象,和同学们的生活离得比较远。这一课也是第四单元的点睛一课,重点。可以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例如,“五个一工程”等奖项;“希望工程”等活动。让学生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及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解:(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内容及要求,(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退色的旗帜分析: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与经济、政治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 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值观目标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精品教案

    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三、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四、 学情分析: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学生易于理解,身边事例较多;关于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可成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关于教育方式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学生更有直接的感受,可以作为教学资源。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精品教案

    (三)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一、发展的普遍性◇课堂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探究提示:(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会发展。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讲的发展的普遍性?(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包括三个层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章第2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运动和规律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本质,并能够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三、教学重点难点规律的客观性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教师指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来学习本课内容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

    1、(1)黄筌为什么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2)如果让你改动这幅画,你会怎样做?谈谈你的看法。◇探究提示:(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筌之所以无法改动此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挟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幅画。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2)不改。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跨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思维方法。这一基本立场和思维方法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A.要注意系统内部机构的优化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C.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整体的重要性,要求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角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A、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B。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知识和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再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 讨论法。2、探究与活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利用景观 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 ,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教学 重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 难点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同一演化过 程。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课时安排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 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 ;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山西省总结出了许多重点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即围绕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和主要交通线建设区,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图3.13)。1.说一说图中各种工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点拨:参考图3.13图中各工程及措施的作用:(1)隔离护坝:主要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采掘区。(2)排水沟:主要作用是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雨水或其他水源。(3)公路紧靠采掘区,方便运输车辆就近从工地上公路。(4)“固沙草方格”,即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 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拧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三节地形的变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第三节地形的变化教案

    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可以看到砾石、沙、粉砂、粘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出示投影片提问】(河流下游三角洲示意图)这是一幅河流下游三角洲的示意图,你能用沉积作用的原理来解释它的形成过程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到达下游时由于流速降低,泥沙大量沉积,常常会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在那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通常是良好的农业区。【转折过渡】流水的沉积作用给人类带来了肥沃的冲积平原,风力的沉积作用给人类又带来了什么呢?【分析讲解】在沙漠中有大量的沙丘,这些沙丘在风力作用下会成为流动沙丘,掩没农田和村庄,甚至是整个城市。人类正在探索控制沙漠扩展的方法。【转折过渡】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又会重新变成坚硬的岩石,这种作用叫做团结成岩作用。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教案

    点拨: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特色不同,可以安排的旅游活动是不一样的,直接影响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因此,出游前首先就需要收集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游览景区、景点的特色等情况。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一般来说,居住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过大,会使旅行的时间过长、旅行费用过高,经济距离增加,相应地降低了旅游者的出游能力。而居住地与旅游地相距遥远,也意味着两地之间巨大的环境差异,这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信息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客的选择。图5.3西藏布达拉宫和图5.4云南香格里拉两幅图片显示了西藏布达拉宫、云南香格里拉与众不同的优美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近年来国内旅游的热点。

上一页123...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