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师询问学生“What day is today?”,学生说出“Today is …”。而后又问学生:“What’s the date?”,帮助学生说出今天的具体日期:“It’s …”。 ②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年历(最好是学生自己制作的),教师随意指着某天询问学生:“What’s the date?”,而后请学生拿着年历相互用“What’s the date? It’s ….”进行问答练习。③ 教师拿着年历从一月开始问学生:“Who has a birthday in January? Please stand up.”,而后教师问起立的学生:“What’s the date?”,让一月份生日的学生答出具体日期。④ 请若干名学生代替老师进行提问,从二月到十二月。活动四:Let’s talk教学参考时间:8分钟① 教师播放对话录音两遍,而后提问:“When is Sarah’s birthday? When is Zhang’s birthday?”,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出:“Sarah’s birthday is in October1st. Zhang’s birthday’s is in March12th.”。 ② 学生跟读对话,两人一组做对话练习。 ③ 学生根据同学的生日组织一个新的对话,教师请若干组展示他们的对话。
活动八:Story time:教学参考时间:5-7分钟打开书,学生自己阅读故事。两人一小组,尝试初步朗读。小组间互相提问回答:一人问,另一人回答。有两个人都不明白的问题,向全班提问。教师提问:(如果这些问题已经被同学问过了就不用再问了。)Is Zoom reading a book?Is he fishing?Are the frogs playing in the river?Are they catching mosquitoes?What are the frogs doing?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学生跟读。教师启发学生说一说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教师要适时告诉学生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青蛙。活动目的:Story time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师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能够实实在在的进行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信息。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小故事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运用已经学过的语言,对故事进行简单的复述。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理解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活动六:猜一猜教学参考时间:5教师说:Guess what’s my favourite season. Why?学生猜测:It’s winter. Because you can skate. 教师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案然后邀请另一名孩子起来,大家继续猜测活动七:传话游戏教学参考时间:3分钟教师在每个小组第一个同学耳边轻声说一个句子:I like summer, because I can swim./I like fall, because I can find many beautiful defoliation.(落叶)/….每个小组传话,看谁传的又快又好每组的最后一个汇报你听到的句子(四)巩固和扩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活动八:Link and say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完成活动手册P13—3两人一小组,分别说说每组图代表的季节,服装,和事情教师提问,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spring/in summer/in winter/ in fall?,请孩子回答。两人一组问答,根据你听到的连出出对方喜欢的季节事情两个人交换书对答案活动九:Let’s do a survey 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完成活动手册P13—4自己认读范例对话,明确题意小组调查(6人)各小组展示答案活动十:试一试(Let’s try)教学参考时间: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学生理解再听录音,选择你听到的图
一、教学内容:Part B Let’s learn Let’s play. Part C Task time Let’s check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四会词组: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2、学会用句型What did you/ (name) do last weekend/ yesterday? I(name) (did) last weekend/ yesterday. Did you….? Yes, I did. 来进行问答并完成Task time的表格。 三、教学重点 掌握四会词组,并用所学词组和句型进行调查 四、教学难点 掌握四会词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变化),并用所学词组和句型进行调查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所需的词卡及图片。 2、学生准备词卡。 六、教学过程 1、Warm-up 1) Free-talk: T: What day is today? A: Today is… T: What day was yesterday? (强调 yesterday) B: Yesterday/ It was… T: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C: I (did)…yesterday. ( 用前几课时已经学的词组) 2) Chain-drill: C: I (did)…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D: I (did)…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E, F… (ask the teacher) T: I went to a park yesterday. 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learn (1)继续Chain-drill,由T 引出并出示新授词组:went hiking. (2)学生已经了解了go 的过去式后, T 边用I went ( 这个动词用动作表示)yesterday.表达自己昨天去做什么了,边做动作.让学生帮老师说出: went swimming, went fishing.
一、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合同通用条件第1条“定义与解释”,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合同》中的全部文件,即:协议书、通用条件、专用条件、附件A、附件B、附件C以及其它补充文件或附件。二、协议书由系列文件组成,其中的其它文件和其它附件是指签约双方一致同意增加列入监理合同的文件或附件,签约时必须在协议书中具体写明。协议书所包括的文件之间如果出现矛盾,按监理合同通用条件第1.2.3条的规定,按时间顺序以最后编写或双方最后确认的文件为准。而与该文件在协议书中的排列顺序无关。三、签约双方在监理合同专用条件第6.2.1条和监理合同附件C中,约定业主问监理单位支付监理服务费用的期限和方式;在监理合同附件B中约定业主向监理单位提供工作条件的期限和种类。四、签约双方在监理合同附件A中,约定监理单位提供监理服务的形式、范围与内容;在监理会同专用条件第5.2条中,约定监理单位提供监理服务的时间和有关期限。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各种方法、材料制作未来的学校模型。第一课时:设计制作学校的平面图第二课时:设计制作学校的立体模型。教学难点大胆想象,小组协作,创想出与众不同的学校创意。第一课时:学校建筑的布局。第二课时:设计与众不同的未来的建筑。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
《一个粗瓷大碗》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时可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本文时,要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还要提示学生,默读时,没读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也可以读完之后和同学一起探讨。 1.认识“陈、曼”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3.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品质。 1.教学重点: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1课时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系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包括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与判断及其证明、函数最大(小)值的求法。在初中学习函数时,借助图像的直观性研究了一些函数的增减性,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延伸和提高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众多性质中的重要性质之一,函数的单调性一节中的知识是前一节内容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知识的延续,它和后面的函数奇偶性,合称为函数的简单性质,是今后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及其他函数单调性的理论基础;在解决函数值域、定义域、不等式、比较两数大小等具体问需用到函数的单调性;同时在这一节中利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的救开结合思想将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教学。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及表示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增减性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是学生数学思想的一次重要提高。函数单调性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内容的基础,对进一步研究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和实际应用,对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有着广泛作用。课程目标1、理解增函数、减函数 的概念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会根据单调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3、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4、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数学学科素养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航天知识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教学难点:学习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的习惯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师:今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的发射成功,再一次圆了中国人民的千年飞天梦。真让人振奋啊!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教师播放在段有关“神州八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在播放过程中讲解有关“神州八号”的发射情况。
活动目标: ◇ 愿意跟着老师一起进行10以内的唱数活动。 ◇ 能按正确的顺序唱数1-10。 ◇ 能合着身体动作有节拍地唱数。 活动准备: ◇ 学具:小矮人指偶,卡纸制作的10步阶梯。 活动过程: ◇ 游戏:小矮人上楼梯 1.老师操作纸偶讲故事: 小矮人很想爬到高高的楼梯上去玩玩,看看上面有什么。小矮人一边爬楼梯一边有节奏地唱数:1 2 3 4 5, 6 7 8 9 10。小矮人爬到了10步高的楼梯上,他高兴得跳呀跳,向小朋友们挥挥手。
2、在操作及游戏活动中,感受对应的关系。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熊一家”“大象运木头”“方方的搭” 2、学具准备:“大象运木头”;“方方的塔”。 3、《操作册》第1册第10页。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一家”导入。 今天小熊一家人又要来我们小二班了,我们来看一看。(熊爸爸、熊妈妈、熊哥哥、熊姐姐、熊宝宝)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3.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出示课件25】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1)猫真老实。(2)猫很尽职。(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4.阅读链接【出示课件26】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样写猫,有什么不同?预设:夏丐尊写对猫的喜爱,用了衬托的方法,从妻子孩子对猫的喜爱,表达自身的喜爱之情。
《小蝌蚪找妈妈》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课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课文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1.教学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2.教学难点:能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2课时
《海滨小城》《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海天远景图、海上日出图、渔船归来沙滩图、小城庭院图、小城公园图、小城街道图。作者正是用这一幅幅的画面,抓住其中景物的特点,展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本课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点。作者运用“棕色、白色、灰色金黄色”等一系列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海滨之美;以总起句的方式概括了小城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文字勾勒的画面,从而了解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以及这些景色的特点,体会总起句的作用,进而积累语言,仿照课文练习表达。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加强对写景状物这一类文章特点的感悟,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1.认识本课“滨、鸥”等11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2.结合插图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3.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4.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教学难点:能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课时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创设两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巩固。活动难点是分析归纳出最快速、清楚的记录方法,通过自主探索——集体归纳——再次验证的方法加以突破。 一、 活动目标:1、 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 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3、 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二、 活动准备1、 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2、 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三、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起疑问放录音讲述投篮比赛情况,请幼儿仔细倾听。你能说出谁投进的球最多吗?
【活动目标】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全神贯注》。谁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生: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按照阅读提示研读课文。 4、小组交流、讨论。 5、大组汇报 (二)、按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1:读课文,并讲解不理解的词义。 提醒易读错的字音和易写错的生字。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