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系实际,应用周长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学会用周长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播放光盘中的动画:有两只小蜗牛赛跑,它们都觉得自己跑的路线长,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学生想办法帮小蜗牛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光盘资源中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五)总结全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从认识边线进而认识了周长,从探索不同形状的物体周长的测量方法,到尝试去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有它们各自的周长。周长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
一、学情分析《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这是一节实践操作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习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的基础。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但一部分学生根本不认识量角器,更谈不上用量角器来测量角,而且角的大小概念也还没有完全形成,显得比较抽象,所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要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并且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证明:过点A作AF∥DE,交BC于点F.∵AE=AD,∴∠E=∠ADE.∵AF∥DE,∴∠E=∠BAF,∠FAC=∠ADE.∴∠BAF=∠FAC.又∵AB=AC,∴AF⊥BC.∵AF∥DE,∴DE⊥BC.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出结论时,先必须已知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可以是底边上的中线,也可以是顶角的平分线.解题时,一般要用到其中的两条线互相重合.三、板书设计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3.三线合一: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中,只要知道其中一个条件,就能得出另外的两个结论.本节课由于采用了动手操作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因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理解不透彻,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解析:(1)由切线的性质得AB⊥BF,因为CD⊥AB,所以CD∥BF,由平行线的性质得∠ADC=∠F,由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得∠ABC=∠ADC,于是证得∠ABC=∠F;(2)连接BD.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ADB=90°,因为∠ABF=90°,然后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答.(1)证明:∵BF为⊙O的切线,∴AB⊥BF.∵CD⊥AB,∴∠ABF=∠AHD=90°,∴CD∥BF.∴∠ADC=∠F.又∵∠ABC=∠ADC,∴∠ABC=∠F;(2)解:连接BD,∵AB为⊙O的直径,∴∠ADB=90°,∴∠A+∠ABD=90°.由(1)可知∠ABF=90°,∴∠ABD+∠DBF=90°,∴∠A=∠DBF.又∵∠A=∠C,∴∠C=∠DBF.在Rt△DBF中,sin∠DBF=sinC=35,DF=6,∴BF=10,∴BD=8.在Rt△ABD中,sinA=sinC=35,BD=8,∴AB=403.∴⊙O的半径为203.方法总结:运用切线的性质来进行计算或论证,常通过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旗下讲话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抵制沙漠化和干旱,建设绿色家园》。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呼吁各国zf重视土地沙化这一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大家都知道,由于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沙尘暴、干旱、虫害、森林大火、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在中国,直接受荒漠化危害影响的人口约5000多万人。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难民达到1亿人。惨痛的生态教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重视,我国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法规,开展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工作和活动。
一、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课本第67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新知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三、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四、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五、教具准备:课件、题卡、等。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能用动作创造性的表现蚯蚓。活动准备:大树衣服、图片、营养-报纸球活动过程:1、师:“这是哪?”——动画城。 2、今天动画城给小朋友准备什么好看的呢?一起来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2)大树是什么表情?3、这时有一只老鹰飞来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突然有一条小蚯蚓从土里钻出来说:“老鹰你不要在这棵大树上安家,他就要倒了。”(1)大树为什么要倒呢?(幼儿讨论)(2)为什么蚯蚓知道而老鹰不知道呢?4、蚯蚓:“老鹰,你去那边的树上安家吧!那边的树很健康。”老鹰:“那边?那么远你怎么知道?分明是在骗我。”5、老鹰不明白那么远蚯蚓怎么知道,我们小朋友来把答案告诉老鹰好吗?(幼儿讨论)——蚯蚓可以爬很远的地方老鹰:“哼!你那么小,既没有手也没有脚,也没有我这样的尖嘴,没有大大的翅膀,更没有尖尖的爪子,而且还软绵绵的,怎么能在坚硬的地下钻来钻去呢?别骗我了。”“小朋友,你们知道不知道蚯蚓到底靠什么爬来爬去的?(幼儿讨论)利用纲毛抓住粗糙的东西向前爬。”老鹰不相信,生气的一口把蚯蚓咬成两截,“蚯蚓被咬成两截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活动目的:1、在认识蛋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活动知道蛋是有营养的,对自己身体有好处。3、在自助餐中形成文明的好习惯,享受生活的乐趣。活动准备:1、教师:鸭蛋、鸡蛋、鹌鹑蛋、鹅蛋各一个,电炒锅三只。 2、幼儿:每人一只碗、一把勺、一只蛋。3、鹅及蛋制品的课件。4、自助餐物品:桌布、盘子及各类蛋制品。
2、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稻子、麦子实物和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 认识稻子和麦子 1、引出:这几天呀,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你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庄稼丰收了? ——————稻子、玉米、棉花、各种豆……. 2、FLASH欣赏:丰收的秋天 (加入动作) 小结:秋天有很多庄稼都丰收了,有稻子、棉花…..,真是个收获的季节! 3.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 ————稻子长的弯弯的,象……/麦子长的直直的,象…… (稻穗和麦穗)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其实各有所长。2、敢于在集体面前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3、初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北风和太阳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熟悉故事中的两个角色(1)出示北风和太阳师:它是谁?(北风)对,是北风爷爷。谁来说说看北风爷爷有什么本领?它又是谁?(太阳)太阳公公又有什么本领呢?(2)小结师:北风爷爷有北风爷爷的本领,太阳公公有太阳公公的本领,那它们两个究竟谁的本领更大呢?(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2、在讨论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1)讲故事第一部分师:有一天,北风爷爷和太阳公公发生了一次争吵,它们在争论谁的本领大,各人都夸自己的本领强。忽然看见一个人在赶路,他外面穿着一件大衣,于是他们决定谁能叫这个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谁就算赢了。
活动过程: 1、我说的谜语你们猜: 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是什么?(云彩) 2、那跟老师一起去看云彩吧。 (1)、看看这朵像什么?这朵像什么?还有这个呢?跟小朋友说一说像什么?小朋友说一说平常你见过的云彩还像什么? (2)、这天上的云彩可有趣了,想一想是谁让他们变的一会像这个,一会像哪个的?(风) 3、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就是关于云彩和风的,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仔细听一听,诗中都是说了些什么?(老师边说边表演)。 (1)、谁来说一说诗中都是有什么? 7、请小朋友看一段动画,想一想为什么说天上的云彩真有趣? (1)、谁知道为什么说天上的云彩真有趣?(云彩能变成很多东西) (2)、云彩很有趣是风吹着它变的,那么风儿有本事是什么意思?(风儿有本领,又能耐能吹得云彩变成狮子、小白船、还有胖娃娃)
2、能够仔细观察画面,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大胆猜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3、在猜测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体验观察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母鸡和苹果树》。 2、自制一棵苹果树。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画面上有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房子里住的是谁。 师:哎呀,原来房子里住的是母鸡妈妈。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学习主要角色间的对话。 (1) 师:一天早晨,母鸡醒来,推开窗户…… 咦,鸡妈妈怎么了,是什么表情?(幼儿回答) 师:母鸡妈妈瞪大了眼睛,好象看到了什么感觉很惊讶,那你猜猜看它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那母鸡妈妈到底看到了什么?(点击课件:苹果树) 母鸡说:“这棵苹果树哪儿来的呢?昨天还没有这棵树呢?” 那你们来猜猜看这棵苹果树是哪里来的呢? 那我们带着问题接着往下看。
1)请幼儿在图中找出两两相互关联的事物,用笔把他们连在一起,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与××有联系,因为、、、、、、”(如:蜜蜂与花朵有联系,因为蜜蜂能在花朵上采花蜜。)进一步尝试:玩法(2)教师出示一件实物或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讲述他与什么事物有联系,为什么。(如:国旗与国家有联系,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玩法
活动目标: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动准备: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实录: 今天区别“1和许多”是第二次非式活动,活动前,我给小朋友提出了“今天请大家去找一找上次没玩过的玩具玩一玩。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开始寻找自己上次没玩过的玩具。有的拿了听一听、有的拿了放一放、还有的拿了插管子。徐炜韬选了摆一摆的玩具,看到一张纸上贴着两张图片,一张是一只萝卜,另一张是许多的气球,徐炜韬开始对着这两张图片看了又看,接着他就点着萝卜和气球说出其名称,讲了一会儿,他看见盘子里有许多卡片,看了看,他拿了一条鱼点数了起来,“1”,点好后,就放在一边,,这时他又拿了一张树叶的卡片,这下他发现不是“1”而是有“许多”树叶,他马上伸出手指点数了起来,一边数,一边念着“1、2、3、4、5、6、7数到最后他发现自己有点数不清,于是他放在了一边。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故事情景中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到齐心协力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 活动重点:尝试在故事情景中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难点:感受到齐心协力能更好地做好一件事。 活动准备:1、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和尚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知识经验。 2、丰富幼儿看图说话的经验。 3、会唱歌曲《三个和尚》。 4、《三个和尚》故事片、课件、磁带。
以人为本,说学情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课前可以进行调查。课前我对学生访谈的内容为:1、你认为你的优点是什么?2、你在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和烦恼吗?能说说你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扰是什么吗?经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将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与教材相关事例进行整合,从生活切入,进入文本,走向真实的学习实践。本单元是学生升人小学中年段后的第一个学习单元。三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低年段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这为探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学生学习经验和经历是教学的切入口,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着学习,但他们对“更快更好的学习”缺乏科学认识。一部分学生还依赖于老师、家长的监督和帮助,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缺乏。但他们跟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有明显的差别,自我认识正悄悄萌芽,对事物的认识逐渐由直观向理性过度,这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契机。
演讲稿频道《国旗下的讲话:安全和文明建设》,希望大家喜欢。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安全教育” 与“文明礼仪”。开学已经一周了,在过去的一周里,校园各方面秩序良好,环境比较整洁,同学们表现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违纪现象,绝大部分同学仪表整洁,校服穿戴整齐,遇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特别是高一的同学,在经过军训的辛苦之后,已经渐渐适应了**的管理,在学习生活方面已经走上正轨,以上这些都要感谢老师、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也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下去,为创建安全、文明、充满爱意的校园而奋斗。但是,我在这里也注意到了几个问题:,同学们的过马路与骑乘车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有些同学喜欢在校门口的两条斑马线的中间地带穿越马路,我们校门口是国道,来往车辆较多,车速较快,这样随便穿越马路是非常危险的,万一遇到交通事故你自己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值日教师也将加强巡查,对劝告不听者将作出处理。
2启发幼儿的肢体意识和肢体动作,更重要的是过程 1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将个故事好不好,我来告诉你们啊,这个故事啊,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你们先告诉我,你们知道森林里面什么特别多吗?" 儿:"树多............"模仿训练 师"哪个小朋友想来装扮一下森林里特别多的东西??"谁愿意来试一下" 儿"老虎" 师"老虎什么样子,我们来看看**做的像不像 师:"可以来做一下树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动作。故事:森林里住了两个巫婆,一个是跳跳巫婆,一个是奇奇巫婆,跳跳巫婆啊,整天都喜欢跳来跳去的,他高兴的时候跳,不高兴的时候也在跳,那奇奇巫婆呢,整天都喜欢问为什么,有一天呢,奇奇巫婆和跳跳巫婆他们一起在森林里面去玩,他们就发现前面的树上张了好多好多红色的果子,他们就过去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了起来(教师做动作)吃着吃着啊,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他这个果子的名字就叫爱睡果,他们吃完以后就睡着了,睡了好久好久,睡了好几年,后来啊,有一天,突然他们听到了一阵特别吵的声音,把他们从睡梦中吵醒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声音吗?特别特别乱,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特别特别乱的声音(幼儿根教师一起想象乱的声音)启发幼儿想象自己的身体都能发出什么声音,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乱吗?因为啊,森林里面要开音乐会了好多的小朋友还有小动物都来参加音乐会,小朋友们正在做蛋糕呢,我们一起去做蛋糕好不好?来,我们一起来做蛋糕音乐律动"做面包"音乐<森林音乐会> 师生一起先摘果子,比一比谁摘的果子多 挤牛奶,切蛋糕,刷果酱,搅拌牛奶, 搅面,跺面,跳一跳学拍"强弱弱弱.
2、学会阅读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小猫和小狗的信,了解写信的格式,理解信的内容。 3、乐意参与识字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小猫的信、小狗的信共三封。2、汉字卡片:早上、中午、晚上。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小猫和小狗的信》初步了解阅读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二段至小狗说:“我知道小猫要说什么?” (出示小猫给小狗的信)师:小朋友,你知道小猫子信里说了些什么? 大家阅读小猫的信,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小猫给小狗的信里说了什么?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