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B和C的答案都对呢?(因为比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是读还是读做几比几。)4、判断:(1)小明今年10岁,爸爸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比是10∶37。(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7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比是7∶5。(3)大卡车的载重量是6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3吨,大小卡车载重量的比是2。【2】第二层练习1、写出比值是2的比。【3】随机练习(看时间情况定)小明今年12岁,是六年一班学生,该班共有42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38岁,在保险公司上班,每月工资1000元,年薪12000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800元,年薪96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要求: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寻找合适的量,说出两个数之间的比。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你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关于比的例子吗?(学生举例)
教法、学法分析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分析学生学习状况,认为对这一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1、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尝试计算例7的1、2题。再通过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设问、强调重点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2、通过学生反复叙述算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他们自主探索“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商中间或末尾有0”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目标1、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2、能熟练地进行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3、能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解决。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在练习方面,我设计了看谁的眼睛亮,通过找错误,学生练习时,老师观察到有共性的的错误,通过视频展示台,让学生来寻找错误,再次突破本课的重点。一题是360×25因数末数一共有一个0,而积的末尾应该有三个0。让学生进行讨论,再一次让学生体会了积末尾0个数确定的方法。在巩固和拓展联系环节,设计了闯关游戏,先是基本的计算练习,接着是因数末尾0个数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联系,通过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现在每天生产的比原来多百分之几?2、原来每天生产的比现在少百分之几?3、现在每天生产的是原来的百分之几?第三层次请你为你的同桌出一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第一组是基本练习,通过练习及两个答案的对比,让学生对单位“1”不同导致结果的不同印象深刻。第二组习题的情境设计为灾区人民急需的药品,在问题的设计上难度加大了,需要学生仔细思考,真正理解问题的含义后才能做对,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组请学生互相出题的目的是要检验学生对本课例题的理解程度,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通过判断别人出题是否正确的同时锻炼了辨析的能力。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本节课我力求数字简单化,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在合作中发展,体现数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2、了解几种剪刀的用途,知道它们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3、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4、牢记用剪常规。【活动准备】 窗花剪纸一张、花枝剪、理发剪、剪指刀、幼儿用剪刀。 【活动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们平时都爱玩,都喜欢做游戏,小朋友们,你们玩过这种游戏吗?(师示范)你们知道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吗?(石头、剪刀、金刚锤,师着重用手示范剪刀)平时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剪刀啊?(剪花的、剪指甲的……) 二、认识各种剪刀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几把剪刀,大家来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这些剪刀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幼儿边看边说)教师小结:(1)相同点:都叫剪刀;都可用来剪东西;都有一个轴;都有刀刃。(2)不同点:外形不同,用途不同。剪刀的外形决定了它的用途,教师手持实物问:既然剪刀的外形决定了它们的用途,那么小朋友根据你观察到的这几种剪刀的外形,猜一猜它们是剪什么的?(幼儿:可能是修剪树枝的、也可能是理发的……),好!让我们通过课件来看一下,它们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2、学习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是否能吸铁的标准) 3、激发对磁铁吸铁现象的探索兴趣。【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回形针、螺丝帽、钥匙、硬币、纽扣、木块、布条、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铁制用具供幼儿探索。【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请你看看你面前的盘子里有些什么?”“请你玩玩盘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东西会粘在一个黑块上)
[活动准备]1、幼儿从家中带来不同种类的肥皂:香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2、新式肥皂的幻灯片;3、肥皂架子;4、幼儿提前了解自带的肥皂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种类的多样性和肥皂的作用。1、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有一样东西,只要你和它交上朋友,它就会让你变得讲卫生爱清洁,而且我们天天都用它,这样东西是什么呢?2、幼儿能用有节奏的儿歌说出肥皂的名称和作用。 设计提问:你带的是什么肥皂?它是用来干什么的?3、经验提升:知道肥皂的种类很多,而且每种肥皂都有它的专用性。 二、感知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等的特点和多样性,增加幼儿对肥皂的喜爱之
【活动目标】 1、发现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2、知道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 3、尝试用符号或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寻找、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0—9的数字卡。幼儿绘画纸每人一张,彩笔每人一致。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像铅笔细高挑,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称菜,6像哨子吹口哨,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来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
2、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3、愿意参加探索游戏,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活动准备: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活动过程:一、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1、请幼儿猜谜语:我有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这是谁?2、找自己的影子。 3、相互交流。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流程: 观察环境,引出主题—观察尝试,操作发现—自我创造、描述构思—情感激发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2、在玩乐中发现哪些液体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体受光的折射可呈现美丽多彩的颜色。 3、初步探索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的泡泡都是一致的。 4、尝试用简单的符号学做记录。【活动准备】 1、割好的大饮料瓶五个、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猫洗涤剂液、泡泡水。 2、每个幼儿一个吸管,不同形状的小铁圈若干(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3、做好的笑脸图形和不高兴脸型图形若干个、裁割好的吹塑板五张、大夹子五个、推动的黑板一块、彩色打印的五种液体的图案、大数字1、2、3、4、5。小桌子五张、三张画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一支记号笔 4、先把五种液体的图案分别贴在五张吹塑板上,然后再把五个数字分别贴在五个图案的上面,把图案遮挡好后用夹子夹住吹塑板放在五张桌子上。【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教师以游戏<<吹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幼儿谈话。 二、探索活动:哪种液体可以吹出泡泡。 教师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吹过泡泡吗?(吹过)我这儿有五种液体,他们分别是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涤剂水和泡泡水,请你们猜一猜哪种液体能吹出泡泡?哪种液体吹出的泡泡最漂亮,哪种液体吹不出泡泡。 1、请幼儿进行大胆尝试,启发幼儿自己学做记录。幼儿自己拿一根吸管挨着吹,觉得不能吹泡泡的拿一个不高兴的脸贴在用大夹子撑起的液体板放上,能吹泡泡的拿一个笑脸也贴在液体板上。 2、鼓励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3、先让幼儿观看幼儿自己做的记录,然后老师依次把数字拿开,露出背后的液体让幼儿初步了解每一组都是什么液体。 4、教师从1号桌依次吹泡泡与幼儿猜想进行对照来验证幼儿自己的试验是否正确。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泥工技能,进行泥工创作,启发幼儿合理利用辅助材料和工具塑造作品,运用分泥、连接、捏边等技能塑造组合物体。3、鼓励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1、准备大量不同种类的土(红土、黄土、沙土等)、水、玩泥工具、和好的泥(少量)、各种泥玩具。2、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如:水土流失图、填海造田图。3、录音机、《泥娃娃》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1、感知观察土。 出示准备好的土,请幼儿仔细观察、感知。“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用小棍翻一翻,看看土是什么样的?闻闻有什么气味?看看土里有什么?各种 土有什么不同?”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准备: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过程: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活动重点:找出各种线的特点 活动难点: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幼儿收集各种线,丰富相关知识。(如毛线、中国结线、棉线、钓鱼线、电线、尼龙线)2、幼儿操作材料:分类卡、笔、各种各样的线。3、电视机、视频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展示事先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线。1、师:找出你认识的线,和同伴交流,说说它是什么线?有什么用?什么样子的?
【活动准备】 1、1-6数字卡、动物卡片 2、5的相邻数课件 3、幼儿操作练习题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自己的好朋友,请你们和我的好朋友们打个招呼吧!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相邻好朋友是谁? 2、出示动物卡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房间以及各自相邻的好朋友。 “小动物们最近搬新家了,它们听说你们最聪明了,想请你们帮它们认识认识它们的左邻右舍,你们说可以吗?那我们就把它们请出来吧!” (1)分别出示5种不同的小动物卡片,利用1~6数字卡,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和几号房。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小刀。 教学过程: (一)变魔术 让幼儿猜想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长方形。然后将纸折叠,剪开变为各种图形。 将剪开的图形再拼成正方形。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材料准备:1、记录卡;录像、“我”(外部、内部);我的数字档案卡人手一张;活动过程: 一、理解数的实际意义:1、这几天你们找过体内和体外的数字了吗?现在请你们记录下来。2、幼儿用记录卡进行记录,老师观察指导。3、交流记录卡内容,老师有意识地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4、说说小朋友身上哪些数字是一样的?哪些数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2)请你思考:师:这样就需要设计一张其他面值的邮票,如果最高的资费是6元,那么用3张邮票来支付时,面值对大的邮票是几元?可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思考)生:6元除以3元就是2元,可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为2.0元,2.4元或4.0元。(3)小结:虽然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很多,但邮政部门在发行邮票时,还要从经济、合理等角度考虑。【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的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都是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形成的。】四、巩固深化:1、如果小明的爸爸要给小明回一封不足20g的信,他该贴多少钱的邮票?2、如果小明的好朋友要寄一封39g的信,他该贴多少钱的邮票?五、课后实践:课后给你的亲戚或者好朋友寄封信。
想一想:为什么在师生猜拳中老师一直说“5”能赢?为什么选择和多的那队没胜,而选择和少的那队却胜了?选择可能性大的是不是每次一定能赢?选择可能性小是不是每一次一定都输?(至此,本节课到了一个升华层次,学生通过互动游戏、自主探究、讨论分析,从而揭示了“猜拳游戏”中的秘密,对“可能性”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更高水平,有效地完成了本课重难点教学。)(4)实践验证。实践验证理论。再一次组织学生有目的地猜和,进行实践验证。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三)拓展创新,内化提升。儿童用品商店将要举行促销活动,凡到商店购物的顾客都可参加《转盘转转乐》活动。每位顾客可转两次,用两次指针所指数相加得到一个和,不同的和能得到相应的奖项。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