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已具备同化新知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可行的,但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体现了义务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理念,是学生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估算和笔算以及验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以后学习较复杂除法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是在整理与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在学习中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众所周知,整理和复习是为教学中的单元复习、单元知识小结而设计和编排的,以帮助学生达到“再现、整理、巩固已学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的目的。根据复习课型的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知识性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有关计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的脉络,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并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的教学内容。二、知识背景《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问题1. 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或一个阿拉伯数字给教室里的一个座位编号,总共能编出多少种不同的号码?因为英文字母共有26个,阿拉伯数字共有10个,所以总共可以编出26+10=36种不同的号码.问题2.你能说说这个问题的特征吗?上述计数过程的基本环节是:(1)确定分类标准,根据问题条件分为字母号码和数字号码两类;(2)分别计算各类号码的个数;(3)各类号码的个数相加,得出所有号码的个数.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一般地,有如下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办法. 在第1类办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法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N= m+n种不同的方法.二、典例解析例1.在填写高考志愿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A,B两所大学各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如表,
一、说教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学习小数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亲历小数的形成过程。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出示课件的第二张幻灯片。师:请说出与老师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向上看。向东走50米。小维在知识竞赛中赢了20分。小明在银行存入300元钱。零上10℃。生:……。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负数。板书:负数(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的第三张幻灯片。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上图,你发现什么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结果。生:0℃表示什么意思呢?生: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师:小组内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交流结果。老师对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评价。老师课件出示答案。师:0℃表示淡水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 ℃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三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6页的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参考教学参考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中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的四则运算打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关系做铺垫。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因为年龄特征决定了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虽具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就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了简单整数乘除法,对整数乘除法及各部分名称有初步的感性认知,初步具备了理性认知学习的基础;同时又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数学兴趣浓厚,表现欲望强烈,少数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被动。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乘法运算定律》第24、25页 例5、例6 中的内容。(二)教材分析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初步认识,在作业或者练习中已经接触过当一个乘法算式里的因数交换位置后,通过计算会发现它们的积并不变。这节课我们正式概括出任意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发现对任意两个整数相乘有同样的性质,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这个术语。对于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激励学生动口、动眼、动脑,积极探究问题,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方法与技巧:借助观察、比较、验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材料准备:1、记录卡;录像、“我”(外部、内部);我的数字档案卡人手一张;活动过程: 一、理解数的实际意义:1、这几天你们找过体内和体外的数字了吗?现在请你们记录下来。2、幼儿用记录卡进行记录,老师观察指导。3、交流记录卡内容,老师有意识地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4、说说小朋友身上哪些数字是一样的?哪些数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2、让幼儿熟练地找出2—9个数的相邻数。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活动准备:1、1— 10的数字头饰一套,1—10的数字卡一套。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师:小朋友,我们知道每个数子都有自己的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前面的比它少1,后面的比它多1。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数字的邻居。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1.回顾梳理、归纳总结。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师:它们分别有哪些特征?师生共同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正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相等,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8个顶点。圆柱的特征: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沿高展开一般是个长方形。上下一样粗;有无数条高,每条高长度都相等。
课本从引进函数概念开始就比较注重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能丰富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函数在形与数两方面的结合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函数的学习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研究函数时,要充分发挥图象的直观作用.在研究图象时,又要注意代数刻画以求思考和表述的精确性.课本将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与传统的处理方式有了逻辑顺序上的变化.这样处理,主要是想较好地衔接初中的学习,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理解函数的概念,同时,也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课程目标1、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一谈。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例5“比较大小”。2.教材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做一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3.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利用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说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 1、王老师带了300元钱去买自行车,一辆自行车的价钱是295元,请问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要求学生说出整数比大小的方法) 2、在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是怎样比较的? 999 1000 758 786小结: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 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旧知识导入,可以分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一、说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课本49页的内容。二、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数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数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培养类比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本节通过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函数模型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能初步运用函数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程目标1.了解二分法的原理及其适用条件.2.掌握二分法的实施步骤.3.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体会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二分法的概念;2.逻辑推理: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3.数学运算:求函数零点近似值;4.数学建模:通过一些函数模型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与大自然对话,说一说:“大自然,我想对你说……”。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与认识,感恩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活动三:阅读绘本,感恩自然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到33页的绘本《大自然的语言》,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大自然不仅给我们物质的馈赠、精神的馈赠,还给我们带来智慧的启迪。(板书:感恩)设计意图:再次感受与大自然的共在的情感。环节三:课堂小结,内化提升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设计意图:梳理总结,体验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内化提升学生的认识与情感。环节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课后,请同学们走进自然,拥抱自然。设计意图: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落实行为实践。
2.四则运算的意义。(1)知识梳理师: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这些运算的含义。生: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交流后师总结:加减法: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乘除法:小数乘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师: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有什么不同点?生: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师:如果有0或者1参与四则运算,有哪些特殊情况?(学生讨论交流)生:任何数加减0都得原数。
(一)复习导入 1.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折扣,你会做下面的题吗?(课件第2张)(1)五五折表示十分之(五点五),也就是(55)%。 (2)一件商品打九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98%)出售。(3)一件上衣原价75元,现在打八折售出,现在买这件上衣需要(60)元。(4)现价=(原价)×(折扣)2.师:生活中的百分数还有很多,比如说“成数”。例如: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成数”。(板书课题:成数)(课件第3张)【设计意图】 “折扣”与“成数”虽然运用不一样,但解决方法大致相同,复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作用,也能让学生对新知的解决有一些铺垫。(二)探究新知 1、探究成数的含义以及成数和百分数的关系。(课件第4张)(1)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你知道什么是成数吗? 生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是10%。(2)填一填。(课件第5张)“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是(2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改写成百分数是(35%)。“四成三”就是(十分之四点三),改写成百分数是(43%);“六成五”就是(十分之六点五),改写成百分数是(65%)。(3)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课件第6张)三成=(30)% 四成六=(46)% 九成九=(99)% 二成五=(25)% 一成二=(12)% 七成三=(73)%
活动目标: ◇ 愿意跟着老师一起进行10以内的唱数活动。 ◇ 能按正确的顺序唱数1-10。 ◇ 能合着身体动作有节拍地唱数。 活动准备: ◇ 学具:小矮人指偶,卡纸制作的10步阶梯。 活动过程: ◇ 游戏:小矮人上楼梯 1.老师操作纸偶讲故事: 小矮人很想爬到高高的楼梯上去玩玩,看看上面有什么。小矮人一边爬楼梯一边有节奏地唱数:1 2 3 4 5, 6 7 8 9 10。小矮人爬到了10步高的楼梯上,他高兴得跳呀跳,向小朋友们挥挥手。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