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 《荷塘月色》说课稿 (二)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荷塘月色》说课稿 (二)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优美的情景来渲染气氛,引导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先播放莲花的图片,让学生们谈谈自己联想到的诗词曲赋或文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后教师总结,引出现代写荷花的名篇《荷塘月色》,从而导入新课。导语部分的设计既给了学生美感享受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二)初读文本,把握结构本环节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文章夜游顺序和情感变化这两条线索发展,教师适当的进行点拨,让学生通过探索文章线索完成对本课“圆形结构”把握。目的是发挥学生主导作用,自主学习、把握文章结构美。(三)选读文本,分析手法在本环节中主要运用讲授法和问答法。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第4、5、6段,找出作者使用修辞手法修饰了的景物,随后师生问答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荷塘”“月色”“荷花”“荷香”等景物的,又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最后由教师来具体讲解本文中学生不熟悉的写作手法(如:通感)。

  • 《祝福》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祝福》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课文内容特点,将重难点确定为:掌握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以正确的立场、理性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观察思考,分析鉴别人物形象,体会经典小说中人物的不幸遭遇,从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四、说教学方法 1.教法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⑴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探究祥林嫂之死”阅读情境与任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逐层深入阅读、鉴赏与探究。⑵点拨法。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等相关知识。 ⑶当堂训练法。通过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不同时期祥林嫂的眼睛特点,检测学生的感悟情况,判断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2.学法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课前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难以做到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需要提前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二)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二)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读,是学生接触作品最直接的方式。初读词作,让学生听示范读,并且在课本注解的提示下,解决词作的读音问题。再进一步了解词人情况、本词的创作背景以及怀古咏史诗词的基本情况。通过齐读的方式,亲身感受词作的音韵之美。读,是放飞想象的最好方式。再读词作,通过诵读上阙内容,想象上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来极力描绘这些景象?呈现出何种意境?有何作用?并且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填空和选择。读,是把握内容的最有用的方式。通过智慧课堂随机选择,引导学生分角色诵读下阙,分析三国时的周瑜与此时的词人苏轼的形象。在对比中,感受周瑜的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的情况,和苏轼的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的人生境遇。理解周瑜之于苏轼而言,是某种程度上热切向往的和难以企及的梦。读,也是赏析体悟作品主要方式。学生再次齐读下阙,赏析词作最后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来完成本篇内容的学习。

  • 《蜀道难》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蜀道难》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二)整体感知(7分钟) 读—读文见义“新课标”要求要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整体感知。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学习重在诵读,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初步感知:此环节先由学生跟着范读阅读《蜀道难》,解决字音字意等基本问题,根据学生的自我感觉完成最为感性的诗歌认识,直接而感性的阅读,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语言感受。之后将利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蜀道各式各样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蜀道之险,在此基础上播放动画音频,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进一步感受李白诗歌浪漫奇特的艺术风格。(三)深入赏析(65分钟) 探—探究鉴赏“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基于整体感知诗歌后,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诗歌。首先,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此环节运用的是合作探究法,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开放回答即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总结归纳出辛弃疾主张抗敌,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对南宋政府苟且偏安的不满,吸取的历史教训,告诫当使用者不要草率用兵。对于决策者提出警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教师总结归纳即可。本诗写出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典故的运用。学生可以本诗对用点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将在在PPT展示诗歌用典的意义,意在帮助学生理解更好用典这种诗歌技巧。本篇是一首咏史怀古诗,本单元学习了两首同题材诗歌,有必要使学生掌握一类型的诗歌鉴赏方法。(五)比较阅读 品味历史这一环节PPT将展示上次课程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并从内容,形式等角度分析异同,采用提问的方法。此环节结束后简要归纳咏史怀古诗类型。目的是巩固加强对于咏史怀古题材诗歌理解,理解归纳咏史怀古诗题材类型。(六)布置作业 巩固感知鉴赏李白《越中览古》我将采用习题的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方法鉴赏咏史怀古诗。

  • 《再别康桥》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康桥风光、剑桥大学风貌(配上剑桥的优美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2.诵读体味(教学重点的解决)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要求学生谈谈对全诗的整体感受教师稍加点拨,答案不需标准,只要整体把握正确即可。然后逐字逐句指导朗诵并结合作者独特的人生际遇分析本诗所体现的诗情和艺术上的“三美”,从而达到准确把握作品主旨的目的。这种引导是循序渐进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简介诗歌“三美”追求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诗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重要诗人。他不但致力于新诗艺术美的探索,提出了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还努力进行创作实践,写出了许多精美诗篇。他的新格律诗理论被后人称为现代诗学的奠基石,影响深远。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向量的减法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向量的减法运算教学设计

    新知探究:向量的减法运算定义问题四:你能根据实数的减法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运算吗?由两个向量和的定义已知 即任意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我们看到,向量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法来进行: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即新知探究(二):向量减法的作图方法知识探究(三):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问题六:根据问题五,思考一下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问题七:非零共线向量怎样做减法运算? 问题八:非零共线向量怎样做减法运算?1.共线同向2.共线反向小试牛刀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两个向量的差仍是一个向量。 (√ )(2)向量的减法实质上是向量的加法的逆运算. ( √ )(3)向量a与向量b的差与向量b与向量a的差互为相反向量。 ( √ )(4)相反向量是共线向量。 ( √ )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1.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水稻农业分布示意图”2.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分布图”3.指导学生阅读“亚洲人口分布图”4.提示学生思考: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水稻种植对气候和土地的要求是什么?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还适宜其他农作物生长吗,为什么不选择?水稻种植对劳动力数量有什么要求?5.引导学生总结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6.引导学生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7.提醒学生思考:“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通过对比商品谷物农业来总结。”(过渡)。列举农业区位因素。画图或示意讲解。阅读示意图,指图说出分布区域。说出水稻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征。说出水稻分布区的人口分布特征。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列举本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精品教案

    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二、教学重点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活动探究型》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活动探究型》教案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本框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学习本框内容对学生来讲,将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分析解决遇到的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思想活跃,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对一些社会现象能主动思考,但尚需正确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的合理容量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的合理容量精品教案

    师: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板书:(一)人口的合理容量1、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特点: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二)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本部分采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阅读教材——学生进一步探讨——学生代表发言——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和教材分析说明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任务的艰巨性?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导入新课】一位在青藏高原上跋涉的旅行者,途中休息时从路边岩层中随手拿起一块小石 头玩赏时受小石子的纹路的吸引,他不禁仔细观瞧,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 峡海底某些地方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概括】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如何营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课题【板书】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例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改变地表面貌的实例?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在副板书上一一记录。) 【过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划分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种,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力作用.【板书】一、内力作用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74第一段和案例1,思考: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精品教案

    生1: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要公平,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也要公平。生2: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生3: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全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同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变为全球性问题,所以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活动与探究:2·阅读下面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给蛇让道”有没有必要?答:有必要·人类在森林区内修筑公路,已经侵占和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如果再不对蛇的迁移进行保护,蛇数量的减少以至灭绝将不可避免。这种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3·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衡量标准,对下列观点作出评价。(1)人类有义务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答: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本课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转型。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这次运动在促使本国封建经济瓦解的同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受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的诱导,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由于受外国资本与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举步维艰;下节课,我们将关注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问题解答⊙【学思之窗】你认为郑观应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参考答案:(1)有道理。(2)原因:①郑观应认识到了社会制度层面的“体”与科学技术层面的“用”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比较琐碎,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教师在并结合教材中所引的文献资料给予必要的点拨,并依据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教材引用有关材料,扩展学生的思维,用思考题的形式,有机地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串联起来,注意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良好的历史学习品质。【导入新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通过综合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3课第2框的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案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案3篇

    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等交际语言;2、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运用不同的交际语言,达到交际目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或习题分析,掌握有关交际语言的一些知识;2、讲练结合,有所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得体的交际语言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教学重点根据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教学难点通过课内探索延伸至课外,积累关于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的一些知识。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利用一道口语交际训练题引入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例1:下面的场合,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表达恰当的一项是(C)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两人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这时,班长说: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吧?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2篇

    七、教学反思这堂课有眼下看得见的效果和暂时看不见的长远的效果,学生收益明显:1.学生学到的不只是成语本身。学生从网络上搜集材料,分析整理,不只是学成语,探究能力也得到提高。对成语的梳理探究,是让学生做一件很具体的事——梳理、分析、归类。重在过程,重在课外、课前学生的工作。这样的教学设计很有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提高。2.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学生放眼各种报刊,从报刊中发现问题——大家都可能出错。这样一来学生的眼界变宽了,自信心增强了。3.对成语的理解、运用比过去深刻。让学生从对一个个具体成语的理解入手,进而认识到以后用成语不能犯“望文生义”等错误,从个例上升到一般。4.让学生知道以后自己运用成语应抱什么态度,用什么方法。别人错用成语,是前车之鉴。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2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剖析欧洲国家的一体化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的原因和实质;(2)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3)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明确其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掌握中国在加入该组织后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在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比较,锻炼学生把具体的历史现象与整体的社会背景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起全面的历史观。(2)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2篇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上一页123...333435363738394041424344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