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知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教育幼儿多喝白开水。 活动准备: 1、自来水净化过程图一幅。 2、用水洗菜、洗米、洗衣服、拖地、冲厕、洗手等小卡片。 活动过程: 1、进行活动前组织幼儿到操场进行体育活动,使幼儿感到口渴,回到教室后稳定情绪,然后开始进行此活动。 ①“小朋友,你们在操场活动后,现在有什么感觉,需要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②给每位幼儿倒满一杯凉开水,让幼儿喝,喝完水后, 提问:“水是什么味道的?” 2、知道自来水的来源。 ①我们喝的水、用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出示自来水净水过程图片,向幼儿介绍自来水的净水过程
2、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 能和同伴友好合作,共同协商完成操作。4、 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活动重点和难点:发展幼儿组合构建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具 色块卡、无色鱼五条、大操作卡两张、 学具 每人红黄蓝方块各五块、操作卡两张活动过程:一、送方块宝宝给小朋友玩,让幼儿尝试一下组合构建的乐趣。(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快慢轻重的拍手游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孩子们,你们好,今天陈老师带来了许多方块宝宝,这些方块宝宝可有趣了,瞧,我把它一个一个的接起来,就可以变成一个个图形宝宝呢!看我变成这个图形,再接一块,我又变成了另外的一图形。孩子们,你们也来试试吧,看谁变得又多又快。(每桌发一篮方块宝宝)观察幼儿的构建情况,询问幼儿所构建的物品的名称,向全班幼儿展示构建新颖的作品。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3、复习10以内的数的顺序及找规律。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一个小猴头饰、桃子和苹果图片、桌子、画有飞机和汽车的卡片各一大张并分成和幼儿人数的一半的份数、玩具若干、录了《猴哥》音乐的磁带、小鸟头饰一个、老虎头饰两个。活动过程:1、猴妈妈和孩子们在睡梦中醒来, 猴妈妈带着孩子们在“猴哥”的音乐声中进行晨练。(做热身运动)2、 孩子们都饿了,妈妈带着孩子们到树林去摘果子(练习跳高)。在孩子们吃果子时,一只小鸟飞来说道:“猴妈妈,听说五台山上有宝藏,许多小动物都去寻宝去了,你们也快去吧!”然后飞走了。
2.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生活带来不便.活动准备:唐老鸭图片.音乐.绘画用纸和笔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胖唐老鸭的图片)啊偶,谁来拉?他长得怎么样?(引导幼儿发现唐老鸭的肥胖)
四、说教法、学法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学后教中的“两学两教”。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学习)。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自学尝试法等。1.学生在自主探究解答例题,求两种品牌罐头的合格率时,主要采用自学尝试法,根据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够正确求出产品合格率。2.在总结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时,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观察例题板书,想一想怎样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采用了“兵教兵”的方法,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当然,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五、说教学过程
㈡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①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辨别同类项;②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运用.⒉能力目标:①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概括能力;②通过巩固练习,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计算能力.⒊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②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三、说学法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一、活动目标1、欣赏图片,感受城市、乡村各具特色的美景和生活。2、在辩论活动中了解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生活方式,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二、 活动准备:1、事先安排幼儿参观城市或者乡村,布置主题墙面的城市和乡村的图片。2、情景童话剧表演,布置场地。3、动画制作。4、城市和乡村的图片若干张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3)ATP的利用关于ATP的利用,一是要讲清楚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分解和合成的关系,二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图解进行补充和完善。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ATP作为能量的“通货”,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要知道ATP的分子结构,还要掌握ATP是如何行使他的货币能力。4、板书设计结束:本节课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二)剖析案例,探究“法币”贬值的原因及危害──探究纸币发行量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最初的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1949年五月仅可以买到一粒大米的2.45%。“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由于物价疯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地抢购各种物资。思考讨论:1、100元法币最初能买两头牛,最后只能买到三粒大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有哪些危害?2、如果纸币发行过少行不行,为什么?3、纸币发行量怎样就比较适当?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在师生交流讨论中,最终由学生得出结论:纸币发行的如果过多,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过少,就会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商品流通受阻。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等。(三)辨识社会现象──规范人民币的使用
设计意图:知识的掌握需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我所设计的三个例题难度依次上升,根据由简到难的原则,先让学生学会熟悉选用公式,再进一步到公式的变形应用,巩固知识.特别是第三题特别强调了运用法则的前提:必需要底数相同.为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记忆,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为了调动学生思考,接下来让学生进入反馈练习阶段,进一步巩固记忆.4、知识反馈,提高反思练习1(1)口答设计意图:根据夸美纽斯的教学巩固性原则,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例题讲解后,通过让个别同学上黑板演演,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完成练习的方式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讲解内容作适当的补充提醒.同时,在活动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获得经验和策略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巩固新知,拓展新知(羊羊竞技场)本环节在学生对性质基本熟悉后安排了四组训练题,为避免学生应用性质的粗糙感,以小羊展开竞技表演为背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达到强化性质,拓展性质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辨别力;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应变能力和解题灵活性.5、提炼小结完善结构(羊羊总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习。以及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6、课堂检测,发展潜能(大战灰太狼)
Ⅵ.活动与探究某种“15选5”的彩票的获奖号码是从1~15这15个数字小选择5个数字(可以重复),若彩民所选择的5个数字恰与获奖号码相同,即可获得特等奖.小明观察了最近100期获奖号码,发现其中竟有51期有重号(同一期获奖号码有2个或2个以上的数字相同),66期有连号(同一期获奖号码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数字相邻).他认为获奖号码不应该有这么多重号和连号,获奖号码可能不是随机产生的,有失公允.小明的观点有道理吗?重号的概率大约是多少?利用计算器模拟实验可以估计重号的概率.[过程]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利用计算器产生1~15之间的随机数.并记录下来,每产生5个随机数为一次实验,每组做10次实验,看看有几次重号和连号.将全班的数据汇总集中起来,就可估计出1~15之间的整数中随机抽出5个数出现重号和连号的概率.
【类型四】 含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与绝对值的混合运算计算:-22+(-12)-2+(2015-π)0-|2-π2|.解析:分别根据有理数的乘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及绝对值的性质计算出各数,再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22+(-12)-2+(2015-π)0-|2-π2|=-4+4+1-2+π2=π2-1.方法总结: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及绝对值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板书设计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2.零次幂: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即a0=1(a≠0).3.负整数次幂: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p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p次幂的倒数.即a-p=1ap(a≠0,p是正整数).从计算具体问题中的同底数幂的除法,逐步归纳出同底数幂除法的一般性质.教学时要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从中总结出规律,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魅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2015年9月2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简称:NASA)对外宣称将有重大发现宣布,可能发现除地球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早在2014年,NASA就发现一颗行星,这颗行星是第一颗在太阳系外恒星旁发现的适居带内、半径与地球相若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环绕红矮星开普勒186,距离地球492光年.1光年是光经过一年所行的距离,光的速度大约是3×105km/s.问: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多远(1年=3.1536×107s)?3×105×3.1536×107×492=3×3.1536×4.92×105×107×102=4.6547136×10×105×107×102.问题:“10×105×107×102”等于多少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类型一】 底数为单项式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1)23×24×2;(2)-a3·(-a)2·(-a)3;(3)mn+1·mn·m2·m.解析:(1)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先算乘方,再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1. 通过前面几个题,你对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的怎样?2. 这里面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关键是什么?3.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不能解决求两个量的问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4.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步骤是什么?说明: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可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及疑问.活动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说明:还可以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去读一读《孙子算经》,可以在网上查,找出自己喜欢的问题,互相出题;同位的同学还可互相编题考察对方;还可以设置"我为老师出难题"活动,每人编一道题,给老师,老师再提出:"谁来帮我解难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解:设甲班的人数为x人,乙班的人数为y人,根据题意,得x+y=93,14x+13y=27,解得x=48,y=45.答:甲班的人数为48人,乙班的人数为45人.方法总结:设未知数时,一般是求什么,设什么,并且所列方程的个数与未知数的个数相等.解这类问题的应用题,要抓住题中反映数量关系的关键字:和、差、倍、几分之几、比、大、小、多、少、增加、减少等,明确各种反映数量关系的关键字的含义.三、板书设计列方程组,解决问题)一般步骤:审、设、列、解、验、答关键:找等量关系通过“鸡兔同笼”,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显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解析:(1)先把第二个分式的分母y-x化为-(x-y),再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2)先把第二个分式的分母a-b化为-(b-a),再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解:(1)原式=2x2-3y2x-y-x2-2y2x-y=2x2-3y2-(x2-2y2)x-y=x2-y2x-y=(x+y)(x-y)x-y=x+y;(2)原式=2a+3bb-a-2bb-a-3bb-a=2a+3b-2b-3bb-a=2a-2bb-a=-2(b-a)b-a=-2.方法总结:分式的分母互为相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分母放到带有负号的括号内,把分母化为完全相同.再根据同分母分式相加减的法则进行运算.三、板书设计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fg±hg=f±hg.2.分式的符号法则:fg=-f-g,-fg=f-g=-fg.本节课通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类比得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易错点一是符号,二是结果的化简.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进行自主归纳,并对易错点加强练习.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在自己遇到危险时会用最快捷的方法来让自己脱离危险,才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于是把本活动的重点定为:了解警车、救护车、消防车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它们相应的报急电话;学会保护自己。整个活动都是围绕着重点进行的,首先是让幼儿通过图片来了解这些车辆的作用,以及报急号码的功能,接着是通过多媒体情境来体验这些车辆与报急号码对我们生活起到的作用,最后是通过游戏把知识实践到行为当中,使报警知识在游戏中得到练习与巩固。 虽然幼儿知道了报急的电话号码,但是由于他们缺乏拨打电话的经验,对数字的认识也还不够深刻,所以要让幼儿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境正确地拨打相应的电话,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