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份的多种分法。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活动材料;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活动过程: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份?(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2、探索有规律地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玩夹子”游戏,激发幼儿对感知、分类、排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感受其中的奥秘。活动准备:各种夹子若干、直尺若干、汽车卡人手一份(汽车卡分四种颜色,上面分别贴有4-10不等的数字)、场地上贴有四种颜色的汽车标记。小铃、教师用数字卡一套。活动过程:一、观察夹子,说说夹子的不同特征。二、玩夹夹子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1、看数字,夹夹子。教师任意出示一个10以内的数,幼儿按数在直尺上夹夹子。2、听铃声,夹夹子。① 教师任意敲铃,铃声数在10以内,幼儿按铃声数夹夹子。② 教师任意敲铃,让幼儿夹比铃声次数多1的夹子。
二.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三.活动准备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5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二、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图画纸,图纸中间是一个小动物的妈妈(教师事先画好)幼儿在动物妈妈的周围画上动物宝宝,数量以6—10不等。如小动物有小熊、孔雀、大象、等等都是幼儿熟悉的。三、活动过程: 1.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我们小朋友去上海动物园春游,小动物看到有这么多小朋友去看它们,非常高兴,它们听说嘉定有儿童公园,它们也想来玩玩。 2.动物妈妈带了许多宝宝,我们先来帮助动物妈妈数数有几个宝宝。 (1)、幼儿人手一份图画纸,分别数数有几只动物宝宝。 重点观察:幼儿寻找被数物体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并能正确进行数数。
素养提升作文中怎样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1)以小人物见大。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以小人物见大,即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品质,彰显其伟大的人格,折射出底层人民的光芒,喻人以大道理,动人以大感情,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2)以小事见大。可以通过叙写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阐述一个大的道理。文化常识典故故事——君子之交“君子之交”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之交,意思是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平阳郡公”。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
本教学设计着眼于民歌特点。第1课时重在诵读诗歌,设计不同层次的读,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式、节奏、韵律、情感四个方面感受民歌形式自由、具有韵律美、节奏感强、情感富于变化的特点,从而体会民歌的情味。第2课时重在品读诗歌,引导学生通过品析情节、品味语言、析读主题等方式,体会诗歌语言刚健明朗而质朴生动的特点,逐层解读民歌所塑造的传奇形象,并理解民歌所传达的爱国情怀。素养提升互 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表现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即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地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初中阶段,常见的互文一般有三类:(1)单句互文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本篇故事虽短,但记述简洁生动,情趣盎然,人物形象鲜明,哲理深入浅出,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浅易文言文,增强文言语感的经典文言小品文。所以本教学设计首先注重落实字词基础;然后用抢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以人物为核心,细读课文,通过表演的方式,抓住重点实词、虚词,揣摩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了解文言语言简洁精练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质疑探究,走进文本背后,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文言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文学知识笔记体小说笔记体小说指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逸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笔记体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代表作有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资料链接1.《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诗中将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2.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居安思危、厚德载物、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特征。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种精神就像是泰山、长城一般壮丽地雄峙于世界的东方!疑难探究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总结了学习的内容,也拓展了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作用、意义,并传承长征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四、总结存储1.教师总结。文章在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中,进行了富有抒情气息的描写,展现了红军伟大的精神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征岁月中浪漫的英雄情怀。岁月沧桑,斗转星移,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长征精神亦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坚定信念,弘扬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弹奏新征途的“天籁之音”。2.布置作业。(1)课外选读:《大渡河畔英雄多》(杨得志)、《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杨成武)。(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期有关长征精神的手抄报,参加班级展示活动。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文章,仿佛呼唤着我们去寻找春天。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本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我们还能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后,他们已经能够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生活素材,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6.家书,蕴含着家风、家训、家教,也承载着社会记忆和文化传承,为此,阜阳市第 十七中学开展了“一封家书致父母”主题活动。开展这一活动 ( )A. 旨在引导学生传承传统美德 B.表明文明因交流而丰富多彩C.是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体现 D.显示了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7.2021年7月25日,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 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成功申遗( )A.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B.说明了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C.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D.能够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8.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己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2) 厦门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在各项事业上都实现历史性跨越和突破, 为国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厦门的发展表明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 )A.创新发展 B.经济建设 C.可持续发展 D.改革开放(3) 下列选择中,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同步发展④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2021是 “十四五” 的开局之年。这一年,我国的战略科技力量发展加 快,改革开放推向纵深,民生得到有力和有效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下列时事与此描述相符合的有 ( )①举行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②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实现17连涨③正式提出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战略目标④成功举办24届北京冬奥会和13届北京冬残奥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B.民相亲在于心相通C.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总体评价结果: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这是一项基于素质教育导向,以培育学生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整课时作业设计。第一题作业以连线题的方式呈现。学生通过连线题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完成教材知识的 整理和分析。第二题作业以演讲提纲的方式呈现。通过该题业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科技创 新的现状,感受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探究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引导同学们知道国 家的创新青少年责无旁贷,增强为国家创新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 豪感,增强政治认同。六、单元质量检测( 一) 单元质量检测内容1.单项选择题(1)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 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②改革开放推动了全世界的发展③改革开放解决了当前中国的一切问题
4.2021 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 65 周年,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从“两弹一星”到“神舟” 载人,从“北斗”指路到“嫦娥”奔月、“天问”探火,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 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这说明 ( )①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较高②我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③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④我国科技在某些尖端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讲述他赴武汉抗疫故事时这样感慨:“科学研究是一个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的创新事业。”围绕疫苗研发,各攻关团队日夜奋战,在尊重科学、保障安全的 前提下,最大限度缩短研发时间,为本国和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在防疫科研人员身上看到 ( )①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②律己宽人的处事原则③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④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作业 2 观看视频设计分析:学生通过观看 2022 年中国冬奥会厨房机器人感 受到祖国充满创新的高科技风格, 感受祖国的强大,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自 信心。作业 2 观看视频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创 新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五) 作业实施与反思作业 1:通过新闻点评, 感受祖国的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激发学生的爱国 情怀, 考查学生对于创新价值的理解, 对于国家创新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于国家 创新发展的自信。考查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和自觉践行创新的能力, 激励学 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作业 2:通过观看视频, 2022 年中国冬奥会厨房机器人,智能化运用到生 活中, 机器人学生更关注, 更有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学生创新 的热情, 提高创新的能力。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国家观、 世界观,培养民族担当意识,树立远大理想。
一、导入新课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学提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2.小组讨论。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作品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受家族的影响,他少时热衷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不过,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是在他的父亲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他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敬梓性情豁达,不善治家,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到贫之变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其个人经历,使他对当时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之弊病有了深刻的了解,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目标导学四:赏析作品,把握诗歌艺术特色1.这首诗在结构上共分两节,请简要说说两节诗歌各有什么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诗的第一节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第二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此外,从手法特点上看,第一节用的是比,是想象的境界;第二节则是直抒胸臆的写实。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束了全篇,从而把注意力引到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关注文本中哲理性的语句。3.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一、导入新课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丰收的成果,带来奋斗的喜悦,带来生存的信念。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谁忽视了人生中的创造,无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从此敢于创造,勇于创造。【教学提示】也可请学生说说自己具有“创造性”的代表事例,并以此谈谈对“创造”一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对文本主题的关注。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一、导入新课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中,男主角阿米尔·汗为塑造形象先增肥28公斤再暴瘦25公斤,只为了拍好适应不同年龄的角色。不过,为了一部电影付出如此努力,你们觉得是否有此必要呢?(引导学生稍做讨论)是的,有必要,因为这正是他敬业精神的体现,正是他的敬业精神,让他的电影一次次取得成功。敬业,不仅是阿米尔·汗独有的话题,在近代,我国思想家梁启超就已经很深入地探讨了敬业甚至乐业的重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位思想家的演讲稿——《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