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教师可以明确:对刘备形象的塑造采用的手法以语言、动作描写为主,表现了刘备宽宏的气度和礼贤下士的品质,以及他兴复汉室的诚挚之心。那还有哪些是“为辅”的呢?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情节中关、张二人的作用。我提出这样的讨论问题:“同去邀请诸葛亮,面对这些波折,关张二人有怎样的言行呢?这样刻画关张二人有什么作用?”我们看文中的关、张二人的言行。第一次请诸葛亮不遇,刘备与崔州平,聊了很长时间,张飞抱怨刘备“闲谈许久”,并无他言;第二次去隆中张飞抱怨天冷;第三次连关羽都觉得过分,认为那诸葛亮不过徒有虚名,不敢见而已。认为刘备礼遇太过了。张飞更直接,干脆我拿个麻绳把他捆来算了。这些言行,从侧面更显出刘备非凡的识人智慧。教师可以总结,通过与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态度的对比,侧面烘托了刘备善识人才,渴求贤才的特点。
1.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单元,着重培养学生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特色、同时积累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之中,有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将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初中诗词整体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更为今后学习苏轼的文章打下基础。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两的学习中已持续的诗词训练,因此学生对本文的解读并不是很难。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关于苏轼的文学常识,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实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和利用写作背景分析诗歌主旨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旷达的胸襟和健康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第三节,把“爱”比作“四月的花”和“月圆”,表现了爱的美与庄严。第四节,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表现了爱的生命力和纯净。第五节,“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子呢喃”表现爱之深,情之切。3.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通过视觉描写:“黄昏”“星”“云烟”“花”。通过听觉描写:“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通过触觉描写:“风的软”“暖”。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教学提示】指导学生结合诗人笔下的意象进行分析。目标导学三:品读诗句,把握诗歌艺术特色探究:“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诗既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表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表现的?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理清人物性格之后,可分角色扮演,还原三顾茅庐情景。角色表演时注意引导学生表现出角色的独特性格。目标导学四:精彩段落研读,解说“隆中对”内容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完成以下问题。1.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明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暗示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雄才大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写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这四句诗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相貌描写片段: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明确:一方面写出诸葛亮气宇轩昂,神异不凡,另一方面更加坚定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确实有将相之才,又为下文的一再邀请做了铺垫。
一、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精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1.文章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怀,与一般的“迁客”不同。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作者写出了从岳阳楼看洞庭湖的哪些特点?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作者为什么忽然写“前人之述备矣”,从写景中跳出来写人?明确:“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引出全文的主体。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计算7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背土豆》共安排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二、说教法与学法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整节课以故事为主线,把教学内容串了起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紧扣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引导。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索、操作、交流获取新知。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34—35页,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表内除法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材创设了“丰收”的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任意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年龄的特点,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去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我结合具体情境,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够结合已有的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去奶奶家》。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基础上,借助线段图,简化原题,找到破题思路,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和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破题思路,掌握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步解答的方法。教学难点:明确破题思路,熟悉应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知识链接: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的算法。教具准备:PPT多媒体。预习内容:教材P58,因为本节课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较多,所以在预习时留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做好预习。1、能将所有数学信息用线段图完整表示,并说出线段图的优点;2、分别用分步式和综合式解决问题;3、在地图上标2小时后的位置,并说出这样标的原因。
《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8-70页的《秋游》,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前,学生学习的除法都是一次试商成功不需要调商的。本课由秋游搭车的事件引出计算:每个年级各需几辆车?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发现不是所有的除法计算一次试商就能成功,需要对所估得的商进行调试,从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四舍五入法试商后进行调商的探索过程,理解试商后调商的原因。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纸、树叶、绳子、直尺、卷尺等。教学过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逐一出示)谁知道周长是什么意思?请你具体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样的长度。(一生指)二、探究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呢?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一条边长,乘4就可以了。(板书:边长×4)如果量出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5×4=20(厘米)。长方形的周长呢?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好了。长+宽+长+宽(板书)。如果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6+4+6+4=20(厘米)。只要量两次就可以了,量一个长再乘2,量一个宽再乘2就行。长×2+宽×2。即:6×2+4×2=20(厘米)。如果让你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正方形呢?想清楚了,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有450人,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你能把这道题改编成另外二道一步计算的百分数应用题吗?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90%,女生有多少人?3、某校有女生450人,是男生的90%,男生有多少人?师:你觉得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都以男生的人数为单位“1”异:条件与问题不同出示:1、完成书本124页第14题。2、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元,1999年为2210元。2000年比1999年增长百分之几?3、一本书有240页,小林第一天看了 ,第二天看了12.5%,第三天应该从第几页看起?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比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少百分之几?5、修一条公路,实际造价84万元,比原计划增加了5%,增加了多少万元?出示:1、花园小学五年级男生有1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已知五年级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全校有多少名学生?2、书本124页第15、16、17题。
(2)猜猜看每次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种刚学到的物品,他每画一笔,就请班上的同学用英语猜他画的是什么。如猜得正确,就请下一位同学再重新开始画另一种物品。(3)Let’s rhyme.将所学的单词替换第一单元的Let’s chant中的文具。教师将全班分为两大组,教师举图片提示,如第一组说:I have a balloon.第二组一起说:Me too. 拍手,举第二幅图时两组交换。以此类推。(4)教师将单词的图片先面朝上贴在黑板上,给学生20秒时间记住这些单词,然后每张图卡用1张彩色纸盖上。学生要先说出彩色纸的颜色,再说出下面卡上的词。待学生熟悉后,可加大游戏难度,将盖着彩色纸的图卡在(黑板上)打乱,进行游戏。(5)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 do部分的活动。(6)教师将Let’s do中的图卡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教师说一个指令,请学生指出正确的图片。正确的可为本组赢一分。
(3)通过游戏Simon says 来练习以show, open, close, put, carry 所引导的祈使句。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但只有听到老师带有Simon says的指令时,才能做出相应的动作,否则就是失败。失败的同学退出游戏。(4)听Let's chant的录音,学生边听边做,逐渐过渡成边听边说边做,最后独立说做,并进行比赛。4. 课堂评价(Assessment)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5部分练习。学生根据录音,圈出所听到的文具。具体方法和步骤参考如下:(1)学生看图,用英语说出图中每样文具物品。(2)教师讲解题目的意思并指导做的方法。(3)学生听录音做练习。(4)再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互相核对答案,并说出所圈的文具,再通过给花朵涂色进行自我评价。5. 扩展性活动(Extensive activities)选词游戏。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单词,选手快步跑到讲台前,找到所说单词,并举起大声读出,正确为胜。
1、本单元要求会听,说,认读的单词: Window board light picture door floor classroom computer wall teacher’s desk fan what in the we have new go where2、本单元要求会听,说的单词和词组: Many our seat near classmate cleanhave a look good idea all right good job3、帮助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造出句子,编出对话,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1、能听懂、会说,会用每一课会话。 2、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字母。 3、会唱本单元的歌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于较长的单词如classroom, classmate, computer的掌握以及对于第一次出现的词组和短语如have a look, good job的掌握。2、对于礼貌用语“Thank you , Excuse me, After you”的掌握与应用。 3、描述教室中所有物件,并能据此编出对话。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共6课时,每周3课时,2周完成。 Lesson 1 1.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words: window, classroom, floor, light, door, board, and picture. When they see the objects, they can recognize and read them and do the action about them.
本课是人教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三课的内容。歌曲《哦!苏珊娜》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的作品中深受大众喜爱并且流传最广的一首。它表现了对朋友真诚的情谊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全曲有八个乐句,其中四个乐句是完全相同的。另两个乐句和这四个乐句仅在句尾的落音上稍作变化,也就是说整个曲调六个乐句都是重复第一乐句轻快、流畅的音乐主题。歌曲中间部分有一个对比乐句,这个乐句前半部分由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旋律在感情色彩上产生了变化,从而把歌曲推向高潮,深化了“朋友”这一主题情感。后半乐句又回到了主题音调上,使单一的音乐主题在不断反复之中又有起伏,仿佛在倾诉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本课的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哦!苏珊娜》2、学跳邀请舞
3、在进行第一段学唱时,我是让学生听音乐在心里默唱,这样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4、在处理第一段教学难点:背上那背个呦啥,大背兜喽。我采用带着他们根据节奏念歌词,让孩子了解歌词的特点,感知歌曲的节奏。5、歌曲第二段讲述的是又肥又壮的牛儿,为老百姓拉犁耙地的情景。在本段教学中,我先让他们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如“四犁又四耙”,就成为本课急需首先解决的问题,只有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拓深。为此教我借助多种课件,向同学出示犁和耙并解释了犁和耙的用途。6、八分音符,让学通过学习生明白整首歌曲曲调是欢快、活泼地。最后让学生用愉快地心情,高亢、明亮的声音完整演唱,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课堂最后我进行师生生生山歌对唱,将课堂推向高潮。
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四)开阔视野 拓展主题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和琵琶独奏《草原放牧》使学生对民族乐器琵琶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亲眼看琵琶、亲手摸琵琶、亲自弹拨琵琶,使学生对琵琶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激起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使他们对民族音乐产生了热爱之情乃至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随着音乐的流动,学生的兴趣在体验中得到激发;学生的想象在体验中得到发展;学生的情感在体验中得到升华。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说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鼓励学生创编恰当动作边唱边舞。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们在欢快、喜悦的情境中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引发创作灵感,而且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我还重视音乐文化方面去开拓,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二)、课堂小节小小酒窝是甜蜜的,也是幸福的。在我们每个同学身边,有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亲爱的老师同学,有这么多关心爱护你们的人,你们的成长进步是他们的骄傲。你们是多么幸福啊,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在这里请对他们真诚的说一声“谢谢你们”!【本课教学内容的主题为“热爱童年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这个环节,就是促使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学会去珍爱自己的生活!从而深化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设想,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音乐课只要能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就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