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会利用verb十by/with gerund表示方式方法来讨论学习英语的策略,认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长处和不足。初步了解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和用法。现在完成时由助动词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主要表示过去发生的某一动作对现在仍有影响或造成的后果,常与already,yet,just,ever,never等副词连用。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Language Goal) 1. Talk about how to study . 学会讨论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2. Find out your suitable learning methods. 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语言结构(Language Structures) 1. Verb + by with gerund by+动名词短语 表示“通过…途径,方法” 2. How questions hav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三、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 1. How do you study for tests ? 你是怎样准备考试的?Well , I study by working with my classmates. 哦,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2. Have you ever studied with a group ? 你曾经参加过学习小组吗?Yes , I have . I’ve learned a lot that way . 是的,参加过。通过这种方式我学了许多。
The First Period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Knowledge Objects(1) Key Vocabularytiring, educational, fascinating, thrilling, peaceful, exotic, trek, jungle, take it easy, explore, historic, site(2) Target Language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vacation?I’d like to trek through the jungle, because I like exciting vacations.2. Ability Objects(1)Train students to talk about places they would like to visit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2)Train students to describe vacations with different adjectives.(3)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3. Moral Object,It′s more interesting to go on vacating somewhere instead of staying at home.Ⅱ. Teaching Key Points1. Key Vocabularytiring, educational, fascinating, thrilling, peaceful, exotic, trek, jungle, take it easy, explore, historic, site2. Target LanguageTalk about different plac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Ⅲ.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1. Describe vacations with different adjectives.2. Talk about different plac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Ⅳ. Teaching Methods1. Teaching by illumination2. Teaching by doing chain drills3. Teaching by pairworkⅤ. Teaching Aids1. A tape recorder2. Some pictures of different places with famous views
(一)导入新课“时势造英雄”,恶劣的环境造就名诗名篇。正因如此,怀才不遇于古人是恒久的情感素材。同学们,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诗词?(二)解释题意拟:仿照,模拟《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虑,寄寓悲愤,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第四首。(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门阀制度之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遗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府掾,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
一、 说教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第2篇课文。本册书说明文阅读共两个单元,可以说重在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和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以及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两篇短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都有关于恐龙,但是说明的对象又有所不同,又结合班级情况和单元重点。在重难点上不必面面俱到,只是重在培养他们阅读说明文的能量从而积累知识。二、说教法说明文是相当枯燥了,因此必须抓住某一方面来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上必须让学生自己找到感兴趣的问题加以提炼。故,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读,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在相对有难度地方采用自主、合作、探 究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三.教学设计1、激趣(1)学生回忆过年过节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或者看到的漂亮的烟花。(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你觉得烟花美吗?为什么?你还见到过怎样的烟花,请你来描述一下。(3)今天我们一起来描绘漂亮的烟花,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之外,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印。三、布置作业1.团结协作;2.注意卫生;3.比一比,哪一组印得最美丽。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本篇故事虽短,但记述简洁生动,情趣盎然,人物形象鲜明,哲理深入浅出,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浅易文言文,增强文言语感的经典文言小品文。所以本教学设计首先注重落实字词基础;然后用抢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以人物为核心,细读课文,通过表演的方式,抓住重点实词、虚词,揣摩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了解文言语言简洁精练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通过质疑探究,走进文本背后,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文言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文学知识笔记体小说笔记体小说指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笔记体小说多以人物趣闻逸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笔记体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代表作有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总结了学习的内容,也拓展了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作用、意义,并传承长征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四、总结存储1.教师总结。文章在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中,进行了富有抒情气息的描写,展现了红军伟大的精神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征岁月中浪漫的英雄情怀。岁月沧桑,斗转星移,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长征精神亦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坚定信念,弘扬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弹奏新征途的“天籁之音”。2.布置作业。(1)课外选读:《大渡河畔英雄多》(杨得志)、《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杨成武)。(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期有关长征精神的手抄报,参加班级展示活动。
素养提升作文中怎样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1)以小人物见大。这里的“小人物”是指在社会上不出名、没有影响的人。以小人物见大,即以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品质,彰显其伟大的人格,折射出底层人民的光芒,喻人以大道理,动人以大感情,从而起到激励、感化读者的大作用。(2)以小事见大。可以通过叙写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阐述一个大的道理。文化常识典故故事——君子之交“君子之交”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之交,意思是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平阳郡公”。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使用文明用语是学生应有的美德。2、让学生知道常用的文明用语,并学会运用。3、培养学生使用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丝绸和玻璃摩擦之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2、引导幼儿迁移运用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自制小玩具,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活动准备:1、玻璃板、薄纸、大头针、丝绸布料2、在干燥的天气进行活动,因为干燥的天气容易产生静电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认识“小指人”,激发探索的兴趣。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一张薄纸)师:“现在老师用剪刀剪一下,变成了什么?”(老师剪成几个1.5——2厘米高的小纸人,要使小纸人站立不倒,可以在小纸人中间插上一根大头针)2、师:“可爱的小纸人,请你们给小朋友跳个舞吧!”幼儿发现“小纸人”没有跳舞。师问:“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跳起舞呢?”3、请幼儿用各种办法让“小纸人”跳动,谁想出来的办法好。
1.制作红灯笼师:(展示漂亮的灯笼)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个呢?生:好呀师:那小朋友们知道制作灯笼需要什么材料吗?生:彩纸、剪刀...师:没错,那老师先来展示一下怎么制作灯笼吧!(展示完后,开始让小朋友两两组合共同制作)2.制作灯笼剪纸师:小朋友们,刚刚是不是已经制作灯笼了呀?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更好玩的环节?生:好呀好呀!师:那我先来展示一下咯,小朋友们别眨眼呀!(展示完后,开始让小朋友们独立完成)小结:通过制作共同合作制作灯笼与独自完成灯笼剪影,不仅使他们更能感知灯笼的形状,更能提高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欢迎大家来到音乐殿堂,今天我们将会继续快乐的音乐之旅。不知音乐小使者今天又会带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使者:同学们,你们好啊,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将会带大家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可是呀,想到那里必须先完成几个小任务,什么任务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一个录像片段,请大家在影片中找答案。二、欣赏影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影片,你们猜出小使者要我们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了吗? 师:原来,音乐小使者看见我们学校竖笛队的哥哥姐姐们这么棒,想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吹竖笛呢!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小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吧。三、新课教学以完成音乐小使者的任务为线索,进行竖笛教学。1、任务一:复习学习过的“do”、“re”、“mi”、“fa”四个音。(1)空笛练习“do”、“re”、“mi”、“fa”四个音的指法。(2)空笛练习“do”、“re”、“mi”、“fa”四个音的吐奏。(3)随钢琴走音阶。2、任务二:“猜一猜”游戏猜一猜老师所弹奏或吹奏的是什么旋律,唱出唱名,并用竖笛模仿出来。3、任务三:学习吹奏乐曲《波兰圆舞曲》4、任务四:用竖笛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四、小结同学们,在音乐之旅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就像今天的快乐农场,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竖笛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10分钟)(1)复习5、6、7三个音,用手号指示5、6、7三个音,学生吹奏出来。(2分钟)(2)教师即兴用这三个音吹奏一个小乐段,学生模仿。(2分钟)(3)教师给固定的节奏,学生进行即兴创编乐句。(6分钟)X X | X X | X X | X — |X X X X | X X X — | 如:5 5 6 6 | 5 5 7 — | 6 6 5 5 | 5 ——— |学生创编并试吹奏,请完成创编的同学上台试奏,评价表扬。(4)请同学们一起吹奏刚刚即兴创编比较好的乐句。二、复习旧曲目(5分钟)师:刚刚我们学习了5、6、7三个音,还会用这三个音进行创编乐句,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一首竖笛曲《我有一只小羊羔》吗?我们一起来吹奏一次好吗?(教师钢琴,学生吹奏,并评议优缺点)(2分钟)7 6 5 6 | 7 7 7 — | 6 6 6 — | 7 7 7 — |7 6 5 6 | 7 7 7 5 | 6 6 7 6 | 5 ——— |1、生评价(气息、吐音、乐感、吸气符号)(1分钟)2、评价再重吹奏一次。(2分钟)三、改编创编乐句(16分钟)师:刚刚我们吹奏了这首《我有一只小羊羔》,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合作来把这首曲子吹奏两次,同学们仔细听听,看看这两次吹奏有什么不同的之处,哪一种吹奏会更加好听一些。(4分钟)(教师改编吹奏改编二、四、六、八小节)
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1、教师吹奏乐曲《划小船》,《七个小兄弟》。听教师范奏。2、介绍竖笛的历史,了解认识竖笛。3、认识八孔竖笛:吹口,笛头,窗孔,笛身,笛尾,观看演奏姿势。4、了解八孔竖笛八孔的音名及手势,手形,吹奏的姿势。5、练习手指动作,大家来做手指操,学习“do”、“re”、“mi”、“fa”四个音,提出闭指,开指手指尖的要求。6、吐奏练习,介绍吹奏的要求,吐音练习,气息的控制。7、练习:1 1 1 1 | 1———|| 请你跟我这样吹,吐奏不同长短时值同音的练习。8、找个别学生试吹,寻找优点,缺点,并改正。听学生范奏,纠正。9、2 2 2 2 | 2 ———|| 的练习。10、mi音练习:3 3 3 3| 3 ——— ||11、任意说do,re,mi,fa,四个音要求学生很快的将以上的相关练习吹奏出来。12、换音练习,do——fa的换指练习,要求将两条连起来吹奏。13、四音吹奏,do——re——mi——fa的换指练习,要求将四条连起来吹奏。14、将do——re——mi——fa改成fa——mi——re——do吹奏。15、换指练习,换指得练习与要求。16、随意说音,让学生吹奏。17、下课,师生再见!
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简单介绍八孔竖笛的种类;并富有表情的范奏竖笛曲目《可爱的家》,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二、 新课教学:1、教师介绍竖笛的起源,播放国外竖笛演奏视频。2、教师简介八孔竖笛的两种演奏体系;并教给学生区分德式和英式竖笛的方法。(德式竖笛是从上往下数第五孔为小孔;而英式的竖笛则是从上往下数第四孔为小孔。)3、师简介八孔竖笛的构造、发音原理。师:我们要学习吹奏的高音八孔竖笛,是一种从顶端吹奏的小型哨嘴笛,分为笛头、笛身、笛尾三个部分。它音色柔和、甜美,可任意转调富有歌唱性。4、学习吹奏八孔竖笛的姿势:(1)持笛方法: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按住笛身背面上方孔为背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1、2、3孔。右手大拇指持笛身,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4、5、6、7孔。(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学生练习)(2)演奏姿势:身体要自然端正,竖笛与身体的夹角保持40度左右,肩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手指、手腕放松,应注意用指肚按空,以使孔关闭严密。手指呈自然弧形,切忌瘪指。(3)运气:气流强弱不同,也能获得不同的音高。如:开同一音孔,气流越强。获得的音则容易爆破,气流弱获得的音则柔和。教师引导学生做“按指”“缓吹”练习。5、单音“2”的学习(1)教师向学生讲解“2”的指法和口风地把握。并用竖笛进行交流变换节奏来吹奏。(2)待学生掌握后进行火车接龙游戏。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播放《中学时代》歌曲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进入学习的情境。2.讨论:对刚刚看到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3.第二边播放歌曲视频,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4.学唱《中学时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6.在手风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7.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8.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9.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课堂练习:进一步练习准确掌握曲中节奏x xx 0 ( 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作业安排:视唱歌曲前半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 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法与实施技巧,并能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灵活、有效地运用。 三、教学方式: 互动探究 四、教学准备: 1、进行相关调查及数据统计 2、请几位某一方面做得好的家长作好简单的3分钟以内的发言准备 3、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思 切入主题 尊敬的各位家长,首先请大家看一个场景: 1、多媒体播放场景。 场景的大致内容如下:
一、出示有规律排序的图像,复习找规律。 1、出示图像,幼儿分析。 师:朱老师在家画了两条彩带花纹,我想请小朋友看看,它们漂亮吗? 花纹是什么形状组成的呢?有什么颜色?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2、请幼儿大胆说出规律:花纹是由黄色、蓝色、绿色的规律做成的。 3、教师再出示另一条彩带花纹。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