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大班美术教案:京剧脸谱(一)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教案

    【知能训练】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7题为双项选择题)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内的三江平原有“北大荒”之称,如今“北大荒”已被人们称为“北大仓”。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中温带湿润地区B.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而成为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C.土壤因富含矿物质而形成肥沃的黑土D.夏季高温且雨热同期,利于冬小麦、玉米种植2、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A.我国已加入WTO,可以从国际市场大量廉价进口粮食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生产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转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3、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3)从“取笑”的闹剧中,你心里生发出哪些感触?学生自主思考,交流展示。预设:作者表达了对刘姥姥这位社会底层的农村老妇的悲悯和尊敬;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豪奢、腐朽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没落进行了侧面批判;告诉我们生活不易,要珍惜当下。【设计意图】经典作品,在于其艺术性和思想性,深读侧重于引导学生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红楼梦》,达到课内学法课外实践,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六、拓读,学以致用之微写作模仿文中第7段对众人各具情态又绘声绘色的笑态的描写,描写在运动会上班级获得团体冠军那一刻同学们和老师的不同神态,并以此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设计意图】捕捉写作微写作点,常态化训练微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学习经典小说的经典写法,更是胜过教师讲解任何写作技巧。

  • 青少年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心得优秀例文8篇

    青少年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心得优秀例文8篇

    毒品损害健康,残害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人群。据调查,在我国的吸毒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投影与正投影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投影与正投影2教案

    四、范例学习、理解领会例2 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已知乙木杆的高度为1.5m.(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图5-6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用线段表示影子)(2)在图中,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3)在(2)的情况下,如果测得甲、乙木杆的影子长分别为1.24m和1m,那么你能求出甲木杆的高度吗?学生画图、 实验、观察、探索。五、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 学生观察、画图、合作交流。六、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大家对内容的理解,本课内容,要体会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不同影子,在操作中观察不 同时刻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特征。在同一时刻,物体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成比 例.

  •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2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2教案

    教学目标:1.能利用三角函数概念推导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在探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特殊角30°、60°、45°的三角函数值.教学难点:灵活应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 预习导航 ☆一、链接:1.如图,用小写字母表示下列三角函数:sinA = sinB =cosA = cosB =tanA = tanB =2. 中,如果∠A=30°,那么三边长有什么特殊的数量关系?如果∠A=45°,那么三边长有什么特殊的数量关系?二、导读: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后完成下面填空: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图的选择教案1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图的选择教案1

    (1)该校被抽查的学生共有多少名?(2)现规定视力5.1及以上为合格,若被抽查年级共有600名学生,估计该年级在2015年有多少名学生视力合格.解析:由折线统计图可知2015年被抽取的学生人数,且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A区所占的百分比已知,由此即可求出被抽查的学生人数;根据扇形统计图中C、D区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该年级在2015年有多少名学生视力合格.解:(1)该校被抽查的学生人数为80÷40%=200(人);(2)估计该年级在2015年视力合格的学生人数为600×(10%+20%)=180(人).方法总结:本题的解题技巧在于从两个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互相补充互相利用.例如求被抽查的学生人数时,由折线统计图可知2015年被抽取的学生人数是80人,与其相对应的是扇形统计图中的A区,而A区所占的百分比是40%,由此求出被抽查的学生人数为80÷40%=200(人).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2教案

    本节课开始时,首先由一个要在一块长方形木板上截出两块面积不等的正方形,引导学生得出两个二次根式求和的运算。从而提出问题: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这样通过问题指向本课研究的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本节课是二次根式加减法,目的是探索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法则,在设计本课时教案时,着重从以下几点考虑:1.先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引入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再由学生自主讨论并总结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四人小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对法则的教学与整式的加减比较学习。在理解、掌握和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的学习过程中,渗透了分析、概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兴趣。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二次根式及其化简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二次根式及其化简1教案

    方法总结:(1)若被开方数中含有负因数,则应先化成正因数,如(3)题.(2)将二次根式尽量化简,使被开方数(式)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因式),即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面学到).探究点三:最简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8a,c9,a2+b2,a2中,最简二次根式共有()A.1个 B.2个C.3个 D.4个解析:8a中有因数4;c9中有分母9;a3中有因式a2.故最简二次根式只有a2+b2.故选A.方法总结:只需检验被开方数是否还有分母,是否还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三、板书设计二次根式定义形如a(a≥0)的式子有意义的条件:a≥0性质:(a)2=a(a≥0),a2=a(a≥0)最简二次根式本节经历从具体实例到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实数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能否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能否确认结果的合理性等等.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2教案

    3.想一想在例1中,(1)点B与点C的纵坐标相同,线段BC的位置有什么特点?(2)线段CE位置有什么特点?(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由B(0,-3),C(3,-3)可以看出它们的纵坐标相同,即B,C两点到X轴的距离相等,所以线段BC平行于横轴(x轴),垂直于纵轴(y轴)。第三环节学有所用.补充:1.在下图中,确定A,B,C,D,E,F,G的坐标。(第1题) (第2题)2.如右图,求出A,B,C,D,E,F的坐标。第四环节感悟与收获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3.能适当建立直角坐标系,写出直角坐标系中有关点的坐标。4.横(纵)坐标相同的点的直线平行于y轴,垂直于x轴;连接纵坐标相同的点的直线平行于x轴,垂直于y轴。5.坐标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纵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为0。6.各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特征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DAE=∠DAF,∠AED=∠AFD,AD=AD,∴△ADE≌△ADF,∴AE=AF,DE=DF,∴直线AD垂直平分线段EF.方法总结:当一条直线上有两点都在同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时,这条直线就是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解题时常需利用此性质进行线段相等关系的转化.三、板书设计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本节课由于采用了直观操作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理解不透彻,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一步进行巩固和提高.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正方形的判定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正方形的判定2教案

    三:巩固新知1、判断对错:(1)如果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 ( )(2)如果一个矩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一定是正方形.( )(3)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4)四条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2、已知:点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上的中点,并且E、F、G、H分别是AB、BC、CD、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3、自己完成课本P23的议一议四、小结1.正方形的判定方法.2.了解正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本节的收获与疑惑.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优秀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优秀教案范例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课间活动》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课课间活动》教案

    1、结合具体生活场景,能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图与式的对应,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提高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体验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运用所学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景理解乘法的意义。 1、口算: 5×2=10 6×2=12 8×5=40 2×7=14 5×9=45 3×5=15 2×6=12 2×9=18 4×2=8 2、谈话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乘法,而且还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用这些跟乘法有关的知识来帮助老师一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吧。快乐休息时间到了,学校的大操场突然热闹起来了,你们一定非常喜欢课件活动吧!看,操场上同学们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有的在进行乒乓球比赛,有的在跳绳,还有的在踢毽子……真热闹啊!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2

    1.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2、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那些调查方式?⑴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身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⑵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3、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⑴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⑵为了了解一批电池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实验。⑶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疑问?1、基本概念:⑴.调查、普查、抽样调查.⑵.总体、个体、样本.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复杂图形的三视图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复杂图形的三视图2教案

    教学目标:1.会画直棱柱(仅限于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2. 会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重点:掌握直棱柱的三视图的画法。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难点: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空间想像观念。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一、实物观察、空间想像观察: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三棱柱、直四棱柱,根据你所摆放的位置经过 想像,再抽象出这两个直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绘制:请你将抽象出来的三种视图画出来,并与同伴交流。比较:小亮画出了其中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你认为他画的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拓展:当你手中的两个直棱柱摆放的角度变化时,它们的三种视图是否会随之改变?试一试。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用频率估计概率2教案

    (4)议一议: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随着重复实验次数的不断增加,频率的变化趋势如何?结论:从上面的试验可以看到:当重复实验的次数大量增加时,事件发 生的频率就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实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三、做一做:1.某运动员投篮5次, 投中4次,能否说该运动员投一次篮,投中的概率为4/5?为什么?2.回答下列问题:(1)抽检1000件衬衣,其中不合格的衬衣有2件,由 此估计抽1件衬衣合格的概率是多少?(2)1998年,在美国密歇根州汉诺城市的一个农场里出生了1头白色的小奶牛,据统计,平均出生1千万头牛才会有1头是白色的,由此估计出生一头奶牛为白色的概率为多少?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正方形的性质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正方形的性质1教案

    在Rt△ABC中,AC=AB2+BC2=12+12=2(cm),∴FC=AC-AF=2-1(cm),∴BE=2-1(cm).方法总结:正方形被对角线分成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在正方形中解决问题时常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类型三】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如图,已知过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作PE⊥BC于点E,PF⊥CD于点F,求证:AP=EF.解析:由PE⊥BC,PF⊥CD知四边形PECF为矩形,故有EF=PC,这时只需说明AP=CP,由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知AP=CP.证明:连接AC,PC,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D垂直平分AC,∴AP=CP.∵PE⊥BC,PF⊥CD,∠BCD=90°,∴四边形PECF为矩形,∴PC=EF,∴AP=EF.方法总结:(1)在正方形中,常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证明线段相等;(2)无论是正方形还是矩形,经常连接对角线,这样可以使分散的条件集中.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案2

    1、 如图4-25,将一个圆分成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知道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吗?与同伴进行交流2、 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在其中画一个圆心为60º的扇形,你会计算这个扇形的面积吗?与同伴交流。教师对答案进行汇总,讲解本题解题思路:1、 因为一个圆被分成了大小相同的扇形,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相同,又因为圆周角是360º,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是360º÷3=120º,每个扇形的面积为整个圆的面积的三分之一。2、 先求出这个圆的面积S=πR²=4π,60÷360=1/6扇形面积=4π×1/6=2π/3【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达到了互帮互助以弱带强的目的,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1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1

    1.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了解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和、差、倍、分的意义,并能根据条件求出线段的长.一、情境导入爱护花草树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如图),同学们,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学习了下面的知识,你就会知道.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线段长度的计算【类型一】 根据线段的中点求线段的长如图,若线段AB=20cm,点C是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根据(1)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B=a,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简洁的话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2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2

    教学反思: 1.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较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忽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2.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3.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

上一页123...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