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课稿2篇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2篇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鉴于此,以上设计中,改变了以往的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把发现知识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拥有了真正自主探索的空间,那些原本应有教师去“教”的知识被学生主动地建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通过比较、点题环节设计,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帮助学生明确了思维方向,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正迁移。)5.总结: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揭示课题)在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你有什么好的策略、方法介绍给大家吗?(关键就是要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设计校园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设计校园说课稿2篇

    二、说学情分析: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设计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教材以重新设计校园为主题,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三、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1、通过学生自主调查、讨论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2、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3、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热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说课稿2篇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为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3、4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3、4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3、在学生已有了乘法口诀的数学模式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亲自参与其它乘法口诀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4、多采用提问让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如:在摆了两根小棒后问学生:现在摆了几根小棒?可以用几表示?摆了几个2根?用乘法算式应怎样表示等。5、运用磁性黑板摆实物,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物直观感知,如:问2个2是多少?学生实在不能想的可以通过看图数数来完成,这样便可以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已经对乘法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掌握口诀就比较容易;但是,要熟记乘法口诀并准确的运用还需花较大的精力和时间,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由加法到乘法,再到口诀的归纳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如:2个2,可以用加法22=4,再到写乘法算式2×2=4,再归纳出口诀“二二得四”;先引导学生说出1个2是多少?编出口诀,再引导说出2个2是多少,编出口诀等等。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说课稿2篇

    师生在共同板演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决方法。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即要保留一位,要看第二位,也就要除到第二位。即要保留二位,要看第三位,也就要除到第三位。以此类推,这个方法是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数学教学需要学生的感悟,感悟方法,感悟规律。然后在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还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通过归纳、整合知识,让学生明白如何求商的近似值。计算后,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如横式中用“约等于”连接,竖式的正确书写及答案中写上“约”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比较大小 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比较大小 说课稿3篇

    我说的第二个内容是:比较大小。这节内容的编写意图是先让学生利用实物的多少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利用计数器比较所表示数的大小,接着在直接比较数的大小。以上过程体现了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另外,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我们应尽量利用好它,并积极地动手制作学具,以便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教学流程及说明。第一大环节出示例8鸡蛋图,观察比较。这幅图的情景非常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学生一看就会感到很亲切,教师可以用兴奋的语言介绍画面,使画面生动起来,同时也明确了学习任务,比如可以这样说:“明明家养了两只母鸡,小鸡下蛋了,明明真高兴,他每天都帮着妈妈捡鸡蛋,而且明明是个细心的孩子,他把两只鸡下的蛋放在各自的盘里,让两只鸡比比赛,看谁下得蛋多。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鸡下的蛋多吗?我们快来数一数吧!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教学目标:①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美丽的图形(轴对称)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美丽的图形(轴对称) 说课稿2篇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dj舞曲,会找对称轴。三、教法学法1、在教法上,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散发生活活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本着这样的知道思想,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情境教学法、观察比较法、引探教学法、迁移类推法等。通过教师适时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的"探",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放"来指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使师声双边产生共鸣和谐发展!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说课稿2篇

    二、探究交流,引导概括 —— 方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我让学生分组学习,引导他们先找出②20+χ=100,⑥ 3χ=180,⑧100+2χ=3×50像上面三臄等式的有共同特征,然后归纳概括什么叫做方程?最后得出:像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三、讨论比较,辨析、概念 —— 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创造的乐趣。通过四人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创作 “ 方程 ” 与 “ 等式 ” 的关系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等式 ” 与 “ 方程 ” 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四、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 练习1 、“做一做”:2、判断是否方程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这句话对吗?4、叫学生用图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8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了“2——7的乘法口诀”以后,所以教材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第三的环节)观察比较,巧妙记忆(英国的社会学家斯宾塞说: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把记忆口诀的好方法跟小组的成员说一说。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学生说:“我的方法是积的十位比几个9的几少1,个位加十位等于九,所以个位是9减十位上的数。比如:6乘9,积的十位就是5,个位是9减5就是4。”还有学生说:“我的方法跟他的不同,我用的方法是:几个9就跟几十比,有几十减几。比如:4乘9,跟40比,用40减4就是36。分享了同学的好方法我指导学生手指记忆口诀的方法。接着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试背口诀。然后我还采用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男女生比赛对口令方式进行练习。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2篇

    如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让学生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的预先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把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既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印象深刻,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5、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关键是通过操作实验,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重点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⑴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三次对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拼摆,引导学生弄清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启发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2篇

    8、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三)、深化巩固1、学习例1(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 说课稿2篇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3个:知识与技能目标:让使学生经历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编口诀和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是: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难点是: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三、说教法学法接着,我说说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稍复杂的方程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稍复杂的方程说课稿2篇

    一、说教材:稍复杂的方程的教学任务例1教学解方程ax±b=c及其应用(列方程解形如ax±b=c的问题)(1)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较复杂的方程。(2)结合现实素材(足球上两种颜色皮的块数)引出,这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决思考起来比较麻烦。(3解方程的过程其实是由解若干基本方程构成的(y-20=4,2x=24),需要强调把2x看成一个整体。(4)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如2x-4=20,关键是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二、说学生: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方程数量关系,及简单方程式的解法,而且我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笨鸟先飞,让学生接触了形如:ax±b=c的方程式。三、说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稍复杂方程式的数量关系式的分析研究,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 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是初中语文教材8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课文,单元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进程、思想感情及其艺术效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本次课将要学习的《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是诗经的名篇,两首诗在主题内容上是相似的,情感基调是相近的,同时在艺术手法方面也都运用了重章叠唱和赋比兴的方式。 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特点,现将教学目标拟订如下:⑴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作的能力。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⑶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 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 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虽有嘉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文言文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2、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并能准确地翻译、背诵全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说课稿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文化名人。他因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的内心十分郁闷,因此,他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评价柳宗元,他说:“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柳宗元,走进他的《小石潭记》。(因为这段导语不仅提示了写作背景、文章内容,暗示了作者情感,能为学生学课文作背景、情感铺垫,而且语言很有吸引力,余秋雨的深情评述,易感染学生。导入语亲切,像导游一样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二)朗读、感知、品悟古人云:“三分诗文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朗读环节。(设计意图:在多重对话中理解文本:学生通过四个层次的朗读、品味语言和文本进行对话;通过体味柳宗元情怀与作者进行对话;通过有创见性地探究与生活进行对话;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在多重对话中达成教学目标。)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 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 说课稿

    一、说教材:《北冥有鱼》是庄子的作品,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为我们揭示了庄子思想的精髓:逍遥游。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属于讲读课文。二、说目标:根据《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据此,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2、理解《北冥有鱼》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二)能力目标: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三)德育目标:了解庄子及《北冥有鱼》的基本哲学思想,并且辩证的看待这种思想。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说课稿

    1.教学内容《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基于这个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2.教材的地位、作用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安塞腰鼓》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

上一页123...313233343536373839404142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