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大班健康系列活动教案:我的牙齿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2篇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6×48×59×77×56×89×7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1、教学p68的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3)、各小组代表汇报。(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1)、学生汇报。(略)(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案2篇

    教学目的: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过程: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第3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第4、5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第6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第7题,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3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3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2篇

    (1)我们比较铅笔的长度,可以说这支铅笔长些、那只铅笔短些;如果我们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高矮”)(板书:高矮)(2)(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起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3)(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起来)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两个谁比较高?(小组讨论)(4)小组汇报(5)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四人小组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6)练习一 7、8、 4、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比较长短、比较高矮的方法。其实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我希望同学们多动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教学反思:在学习《长短、高矮》时,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比高矮,利用手边的铅笔、尺等来比长短,使学生理解长短、高矮是相比较而言的。这些事例是学生身边的,学生看的见、有体验、说的出来、易于理解的。因此,学生学起来容易,而且能够正确的加以运用。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二、新授:1、出示屏幕,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板书:35+3 30+8 35+30 8+3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那么剩下的两道道题35+3 35+30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引导学生得出课题并板书)。请同学们想想35+3 35+30得多少呢?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题35+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生:接着数,摆小棒······A.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先摆3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出示3捆5根加上3根得到38。(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请摆得好的学生演示)不用小棒也可以直接算:先把个位上的5加上3得8,再加30得38B.观察算式,掌握口算的方法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二)教案

    三、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1.复习口诀的含义。任意挑出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七八五十六",使学生知道它既表示8个7相加是56,又表示?个8相加是56。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活动。(1)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游戏。方法是:请一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位学生则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并算出结果,如果结果又是一个两位数,再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直至结果是一位数或零。如,一位学生说:"79",另一位学生则口算:7X9=636X3=181X8=8;一位学生说:"58":另一位学生口算:5X8=404X0=0(告诉学生0和一个数相乘得零)一位学生报了3个数以后,互换角色进行。(2)已知积求两个因数的游戏。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教案2篇

    1、找一找 (计算机演示图意)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2、想一想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四、 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问:相邻是什么意思?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二、讲授新课(一)看图引入1、(课件)大家看这幅主体图,图上都有什么?还有什么?2、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大概有多少盆黄花?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知道的?3、小结:我们数花的数量的时候,可以一盆一盆的数,也可以10盆10盆的数,还可以5盆5盆的数,怎样方便怎样数。今天我们开始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首先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教学例1。(1)整十数加整十数。教师: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小棒。(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左边摆一捆小棒,每捆十根,表示红花的盆数。右边摆两捆两捆小棒,表示黄花的盆数。教师:一捆小棒表示多少?又摆两捆小棒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求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10 + 20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口算的思考过程:① 10是几个十?20是几个十?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2篇

    方法三:我先把数字1放在个位,然后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十位组成21和31;我再把数字2放在个位,然后把数字1和3分别放在十位组成12和32;我再把数字3放在个位,然后把数字1和2分别放在十位组成13和23,一共摆出了6个两位数。(21、31、12、32、13、23)每种方法说完后师问:还能摆吗?(再摆就要重复了!提示: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师小结:排数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我们用3个不同的一位数拼成了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板书:6个)可拓展:三只动物抽到卡片后最多能组成21、31、32那谁可以和聪聪一起坐呀?小猫很幸运,他抽到了2和3,那么他一定会摆出一个……(三)握手小动物们谢谢我们帮他们一起解决了这些数学问题,一定要让老师表示谢意,好谢谢你们。(老师过去和学生握手。分别找几个人握手,让学生观察,每两个人握一次手。)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2篇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队买后还剩下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出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教案2篇

    第二种分法:分成三类:直角是一类,比直角小的分为一类,比直角的的又分为一类。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明确锐角和钝角的意义。教师:比直角小的就是直角的弟弟,比直角的的就是它的哥哥。我们来为它们起个名字好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小结: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相互讨论: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学生讨论(得出和直角比、用眼睛看等方法)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1.完成练习九的第1、2题。2.画一画:请你分别画出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四、游戏活动1.折一折,比一比。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折出不同的角,并互相认一认是什么角?2.摸摸、猜猜。(分小组活动)活动规则:把一同学眼睛蒙住,另一同学用活动角掰成大小不同的角,让蒙住眼睛的同学通过手摸后说出是什么角?其他同学当裁判。然后组内同学交换活动。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六、布置作业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2篇

    1.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老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步逐一贴出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步逐一贴出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步逐一贴出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步怎样贴呢,学生试贴:青蛙、小熊、兔子、猴子。教师:为什么这样贴呢?说出你的理由。2.观察整幅方阵图,你们发现了什么?3.请四个学生上台问及此事,做类似方阵图中动物的排列,四位同学不停的变换位置。(体会其中循环排列的含义)教师:深入观察,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教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出其中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说这种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4.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样布置的呢?我们一起参观参观,有什么规律呢?学生讨论讲解:墙面与地面都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你寄过贺卡吗?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你寄过贺卡吗?教案

    整个实践活动大体分为三部分,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现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阅读材料和进行调查的过程。这部分活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阅读资料。资料中蕴涵着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另一方面,对废纸的有效回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阅读资料是整个实践活动的基础,也是第二层次的活动进行的原由。第二个层次是对个人和家庭去年收到贺卡情况的调查统计,这一层次是对第一层次活动的扩展和延伸,也是活动的细化和切入点。教材中列举了第一小组的调查统计表,其中所涉及到的“总计”和“平均”两个统计量,在后面的分析问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调查统计的结果分析数据的过程。这部分内容,贯穿了对统计结果和估算等数学知识的运用,需要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独立列式:145×12=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二、巩固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案2篇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2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四、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五、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形成问题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1、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2篇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听过多节有关的研讨课,但临到自己教学时才真正体会到本课教学的艰难。一是信息化时代对邮政编码的冲突。其实我在教学前也仅仅只知道学校和家庭住址的邮编,至于邮政编码的结构含义等是完全陌生。在课堂前测中了解到,全班仅3人有写信寄信的经历(这三名学生的老家都远离湖北省),他们知道老家的邮编,全班有半数左右的家庭收集不到已经邮寄过的旧信封。可以说在学习本课前师生对邮政编码都是知之甚少,教师本身都只“半勺水”,何以给学生“一杯水”?虽然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一些有关邮政编码的知识,自己也进行了大量的查询,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倍感吃力。如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北京人民出版社的邮编是100008,它的第三、四位都是0呢”;“为什么我们学校的邮编4300XX第三、四位也是0呢”;“邮区是不是指什么市?”“邮区与市、区、县有什么关系?”一个接一个问题“炮轰”过来,着实招架不住。

  •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教学追记: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而言较容易掌握,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困难。教学中,我两种方法并重,并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殊途同归之处。对于类型稍有不同的题目,如“做一做”第2题,以人数为比例进行分配的,我在教学时添加了一道例题,教学后再让学生独力完成第2题,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得较为轻松,也对这种类型题掌握得较扎实。4、整理和复习整理复习(1)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复习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复习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 ÷5;(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2、分数除法的意义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有重要的意义。★课余作业 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劳分配收入,并进一步分析现在的收入形式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给家庭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分配政策的合理性。

  • 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Look at me教案(全英文版)

    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Look at me教案(全英文版)

    3、Practicea.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b. Perform the dialogue.c. Arrange the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or sentence cards.d. Let’s play.A: Good afternoon,B. This is C. Hello, C! Nice to meet you.C: Nice to meet you, too.A,B: Goodbye!C: Bye!4、Assessment Workbook page 10Add-activitiesa.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repeat.b. Make a dialogue according to "Let’s talk".Second Period一、Teaching contents1. Let’s learn Words:body, leg, arm, hand, finger, foot.1. Let’s do二、Preparation1、a puppet2、Cards of body, leg, arm, hand, finger and foot.3、headgear of a captain三、Teaching steps1、Warm-up/ Revisiona. Captain says to review "let’s do" of Part A.b. Perform the students their own dialogues.2、Presentationa. Learn to say "body, leg, arm, hand, finger and foot."b.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repeat.c. Let’s do. Clap your hands. Snap your fingers. Wave your arms. Cross your legs. Shake your body. Stamp your foot.3、Practicea. Let’s draw a person.b. Let’s do. Point out which picture.c. Let’s do. Who responses faster.4、Assessment Workbook page 115、Add-activitiesa.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repeat and act out.b. Say all the names of the body to your parents.Third Period一、Teaching contents1. Let’s check2. Let’s chant二、Preparation1、stationeries1、pictures of parts of Zoom

上一页123...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