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二)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功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功说课稿2篇

    探究一:高中阶段功的含义是什么?投影:初中九年级《物理》105页学生思考:①图中物体的势能、动能分别如何变化?②物体能量的变化和做功是否存在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如果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时,说明有力对物体做了功。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设计意图:对初中知识深化理论认识,并为以后功能关系的教学作准备)探究二: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是什么?情景再现:找体重相对悬殊的两位同学,①A同学试图抱起B同学,但没成功。②B同学抱起A同学在教室内匀速走动。学生思考:在①中,A是否对B做功?在②中,B是否对A做功?学生:分析得出做功的两要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教师:让学生分别例举生活中力对物体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实验,烘托课堂气氛,相互协作增进同学情谊)探究三:如果物体的位移不再力的方向上,那么力是否还对物体做功?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增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增殖说课稿

    f.有丝分裂的意义(讨论分析教学),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有丝分裂的的作用,最后有教师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g.无丝分裂(图形直观教学、简介),本部分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相对简单,所以我的教学方法是直接给学生展示挂图,再进行简短介绍,让学生了解即可。h.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为第五章学习打下基础。小结:新课讲完以后由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和反馈:进行一些课堂练习达到巩固和反馈的作用。最后布置作业,各种难度的作业题目均设置一些,其中简单题比重大,难题要求学生选作,这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2教学媒体程序设计: 细胞周期的概念(多媒体课件演示周期动画)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多媒体课件演示分裂各期动画)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多媒体课件演示分裂各期动画)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挂图演示,包括表格和函数图象)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伴性遗传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伴性遗传说课稿

    (1观察图解,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女--女、女--男、男--女)(2)为什么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色盲基因是随X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3)男性的色盲基因怎样才能传给男性呢?(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即交叉遗传)(4)从图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怎样?(男性多于女性)(5)从社会调查也是这样,你是否能从基因和染色体的角度加以解释?(提示:女性染色体的构成,结合基因位置及显隐性进行分析)归纳特点:归纳出色盲基因遗传的特点并扩展到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上。色盲基因遗传(X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交叉遗传(3)女病儿子必病,男正女儿必正等。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拓展到抗维生素D即X 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6)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属隐性基因,子代表现男多于女,对应的正常色觉基因则属于X显性基因,子代表现应如何?(女多于男)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分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分化说课稿

    在讲述细胞分化的意义时,也可以用实例来解决,工厂的生产车间里不同的工人干着不同的工作,一件产品的产出需要这些工人才能创造出来,一个生物体就像一个车间一样,不同的细胞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工人的分工是主管调解出来的,而不同细胞的出现就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所以说,细胞的分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在讲到细胞全能性的时候,要多给学生举些关于细胞全能性的例子,如植物组织培养、克隆技术等等,让学生从实际的例子中真正的悟出细胞全能性的含义。此外,还要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怎样来解释细胞的全能性呢?这主要以讲授法来解释了,细胞全能性的体现需要在组织或器官离体后才能体现出来,每个细胞都包含着生物体的全套遗传基因,通过基因选择性的表达,使离体的组织或器官通过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在染色体上说课稿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①分离定律: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②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总结:再次强调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课堂练习:书本31页6、教学反思:本节课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层层设问,在学生答问、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新概念和新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染色体变异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染色体变异说课稿

    四、说教学程序(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遗传信息改变,使蛋白质结构改变、生物性状改变,即生物发生了变异。那么,基因是什么?它和染色体又有何关系?回答: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染色体是DNA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引出新知: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正常情况下,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都是稳定的。但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均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这就属于染色体变异。(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重点的把握: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播放影片:猫叫综合征幼儿。让学生观察: 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教师补充: 患儿的征状---两眼较低、耳位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阐述病因---染色体片段缺失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说课稿2篇

    1、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课是新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Ⅱ第六单元第18课的内容,阐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影响。从单元知识安排看,本课与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同诠释第六单元课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特点”,凸显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从知识体系看,它是学生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等之后出现的,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巩固与综合运用,又为学生学习必修二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三个子目从逻辑上看又是递进关系。第一个子目“临危受命”承上启下,说明了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个子目“实施新政”讲述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三个子目“摆托危机困境”主要讲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启蒙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启蒙运动说课稿

    教材地位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一套政治蓝图,具有前瞻性,是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的性质、内容和主要启蒙 思想家及其主张。(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影响。2、能力目标:(1)在讨论和探究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掌握解题的方法。(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资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和归纳能力。3、情感价值目标:(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 教学设计

    新知探究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假定千粒麦粒的质量为40克,据查,2016--2017年度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为7.5亿吨,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问题1: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可以构成一个数列,请判断分析这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并写出这个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等比数列,首项是1,公比是2,共64项. 通项公式为〖a_n=2〗^(n-1)问题2:请将发明者的要求表述成数学问题.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教学设计

    二、典例解析例10.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5cm ,取正方形ABCD 各边的中点E,F,G,H, 作第2个正方形 EFGH,然后再取正方形EFGH各边的中点I,J,K,L,作第3个正方形IJKL ,依此方法一直继续下去. (1) 求从正方形ABCD 开始,连续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2) 如果这个作图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那么所有这些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将趋近于多少?分析:可以利用数列表示各正方形的面积,根据条件可知,这是一个等比数列。解:设正方形的面积为a_1,后续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a_2, a_(3, ) 〖…,a〗_n,…,则a_1=25,由于第k+1个正方形的顶点分别是第k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所以a_(k+1)=〖1/2 a〗_k,因此{a_n},是以25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设{a_n}的前项和为S_n(1)S_10=(25×[1-(1/2)^10 ] )/("1 " -1/2)=50×[1-(1/2)^10 ]=25575/512所以,前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25575/512cm^2.(2)当无限增大时,无限趋近于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我在本课教学中力求贯彻以下教学理念:新课标的指引观 、生本位的学生观、探究式的学习观、多角色的教师观、 发展性的评价观二、教材地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8课内容,本课讲述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畴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本课在国际工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可对马克思主义加深了解,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人类一直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以史鉴今,服务现实的目的。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说课稿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三五”模式)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环节: (约10分钟)根据对自主探究案的批阅情况,解决学生的遗留问题具体实施:投影学生的自主探究案,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第二环节: ( 约30分钟)新课学习:在“课堂互动案”的导学提纲引领下,完成这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交流讨论。第三环节: (约5分钟)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为学生总结的模式,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作业分为两部分:(1)书面作业p85,1、2、3、4。(2)完成“应用提升案”。七、板书设计由于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完全取代黑板,因此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必要参与还需要借助黑板来帮助。我在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中突出了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 国旗下的讲话之礼仪的发展和延续

    国旗下的讲话之礼仪的发展和延续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十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礼仪的发展和延续》。众所周知,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周朝礼仪发展到鼎盛之时,论语中早有记载。孔老圣人曾感叹:“周兼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早在几千年的中国亦有较为完善的礼仪制度。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倡导的“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完善的礼仪制度已成为古代君子的要求,自己的习惯,也是结交朋友的优秀名片。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优秀礼仪也渐渐消退,我们并不是要求我们自己也如古人那样总是挂着“子曰”,也不需要如古人见面总是鞠礼叩见。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横截距、纵截距的概念;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求解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体会数形结合的直观感受.【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确定.【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确定.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确定.【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的确定.【教学过程】1、对特殊三角函数进行巩固复习;表1 内特殊三角函数值 不存在图1 特殊三角形2、巩固复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相关内容;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斜率: , ;设点为直线l上的任意两点,当时,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教案3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表达与交流”方面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有如下的表述:“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观察、感受、思考是写好作文的必要的积累与条件,而用最恰当的语言与形式传达自己的所得则属于“技巧”方面的范畴。教材“表达与交流”的编选采用的“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的体例,其优点是就某一话题训练某一方面的写作能力,能使教与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目标更具体,也就是“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能克服“纯技术性训练”;不足在于容易造成教与学上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象。要让学生确实形成能力,举一反三,老师的备课量非常之大,好在现在网络发达,必修1和必修2还配了教案(不知为什么必修3和必修4没有),总算应对过来,因此,我在此所讲的教学设计之类的,有许多不是我个人的,是别人的成果,特此声明。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说课稿

    四.设计反思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通过网络提供大量的史料(文字、图片或其他),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措施一:要形成较固定的历史学习合作小组。选定一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协调措施二:要设置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措施三: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在课前就印发相关的材料,或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个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是保证课堂上小组交流能成功实现的一个前提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2篇

    师: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之处,往往是新的研究和新的发现的突破口。开普勒之后,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用更加精确的观察继续发展和验证哥白尼创立的新天文学理论。除了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以外,伽利略还开始进行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所作的关于物体自由下落的实验?生:(讲述这一实验)师:所以,伽利略在科学方面更加重要的贡献是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2)实验科学和唯物主义师:伽利略从实践上开辟了实验科学的方法,而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则从理论上阐述了实验科学的方法——归纳法。培根和伽利略同被称为实验科学之父,培根还有一句影响深刻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表明了他注重知识,尊崇科学的精神。我们再来概括一下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否有同学可以简述布鲁诺的生平事迹?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说课稿

    四、说教学过程:首先,导入学习。开门见山式导入人类的地域活动联系,并设计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引出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讲解。通过导入,让学生明确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对交通运输工具和方式有感性的认识,以便于下面教学内容的进行。其次,进入新课讲授。由于学生们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已经有感性的认识,因此在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面的讲解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阅读课本的图来学习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交通运输方式的掌握,仅仅知道其优缺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问引导出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并通过实例与学生共同分析,选择出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得出要综合考虑,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运输要求,选择最佳运输方式的结论。

上一页123...151617181920212223242526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