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首页 > Word模板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师之间交流探讨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
  通过准备说课稿,能够对于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进行很好的规划,分模块逐步阐述如何开展教学,授课稿需要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生的学法,分析教学流程,分析如何撰写板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说课稿模板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倒数》说课稿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观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教学重点:知道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1、0的倒数的求法。二、说教法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那么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根据小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将三盒磁带包成一包,共有几种方案?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这道题,我会组织每一位学生进行摆一摆、想一想、算出最优方案。此时,学生对于包装的问题已经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因此,可以让学生将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进行完善,突出了教学重点。教师板书:重叠面积大的面,会节约包装纸。(四)综合实践,提高能力。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道题。如果把4盒磁带包装成一大盒。怎样包装才最节约包装纸?此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学生汇报时,教师多媒体演示:学生根据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会立刻回答出是第一种方案。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运用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得到最优方案,也突破了教学难点。(五)课堂总结。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送给学生两条名言。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说课稿

    (二)导学释疑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例题“智慧老人准备给客厅铺上地板,算一算智慧老人客厅面积有多大?”,创设了智慧老人家铺地板遇到困难请同学们帮忙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三方面展开独学、对学、群学,以达成学习目标:1.我们不妨先来估算一下客厅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设计估一估的教学活动,并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在学生思考之后,有意识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也是对后面精算的解决方法的一个铺垫和启示。)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汇报学习情况(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首先,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学会了别人的方法;最后,从这些方法中,比较、反思、知道最简便的方法。)3.看教科书88页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照教科书检查自己的探究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整理)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一)。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造船等行业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称美。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3.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二)》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轴对称现象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事物很多,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们对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所具有的轴对称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有两个学习目标: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在画图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本节课的两个教学目标完全符合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发展学生空间能力的新理念。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发展,而且也更加突出数学的学科性质。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1.教学内容:本课是北师大版第三单元《分数》:《找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一些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比较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两个数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1.教材中让学生找4和6的倍数,进而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利于学生建立对概念的理解。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课标》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本课的“生长点”就在于“找因数”,利用数学迁移的思想,就能引导孩子很好地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在不断的迁移中拓展延伸。三、说程序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铺垫新知分为3个步骤:1、创设情境:同学们学校体操队里女生组有12名队员,男生组有18名队员,他们马上要比赛了。请你分别帮男生组和女生组排一排队形。2、你能用算式表示你排的队形吗?生说师课件演示:12=1×12=2×6=3×418=1×18=2×9=3×6(设计目的: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因数,感知公因数,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将问题的情境丰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知识不再枯燥无味。)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质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质数》说课稿

    第一:说教材。“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39~40页;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第二:说教法: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为:1)找因数填表格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发展的文化魅力;4)、在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学习的方法。第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两课时。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因数》说课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组内交流想法,再在班内交流汇报,让学生的语言得到相互交流、碰撞,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师:你能把这些摆法用算式写出来吗?(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并汇报)依学生汇报板书:1×12=122×6=1212×1=126×2=123×4=124×3=12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道算式的因数一样?学生观察算式,找出因数一样的算式。师:那么,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能用3种方法表示,这三种方法是:1×12=122×6=123×4=12,并指明算式一样时选择其中一种说出来。板书:12=1×12=2×6=3×4师:同学们观察一下,12的因数有哪几个?(学生说出12的因数有:1、12、2、6、3、4。)师:拼长方形与找因数有什么关系呢?(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学生思考片刻后汇报,可以组内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用乘法思路想,看哪两个数相乘得12,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约分》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约分》说课稿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以及“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要将这个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并巧妙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变“接受学习”为“创造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概括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思想,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从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观察与操作中去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约分的方法。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在欣赏与设计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图案中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机中设计精美图案,这也是本节的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与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欣赏1、欣赏导入开课时先展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案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初步感知本课的学习内容。我安排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奥运会徽、风筝、雪花等图案,学生说的同时我展示相应图案的特点。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使学生乐于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2、欣赏生活中的图案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图形中的规律》说课稿

    二、以问题为载体,关注学生的思考——说教法、学法和教学用具的准备“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中一个较新的内容,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法的采用必须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去探索。针对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能力水平,本课主要采用“观察---猜测----验证----应用”这个程序来探索规律,采用活动法、分析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在教学中,充分贯彻主体性原则,注重引导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用准确地语言描述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从而找到图形中的规律。为了顺利实施教学活动,课前需要准备:PPT演示课件、磁性小棒、打印表格每小组一张、点阵图作业纸每人一张,每小组学生准备20根小棒等教学用具。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调查生活垃圾》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调查生活垃圾》说课稿

    (三)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先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问题,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应用意识。(四)归纳总结,发现规律通过总结,使学生盲目无序的思考变得有序,使生活化的思维方式得以数学化,使宽泛肤浅的认识得以提炼和升华。(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通过学习,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体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使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成以下四个部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练习巩固;课堂总结提升。下面我将具体介绍每一个部分的安排(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在上课开始我将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几何图形吗?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使学生带着问题和急于知道结果的好奇心进入本课的学习。同时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以及数学的现实意义(二)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吗?你能将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什么几何图形?四人小组合作并且记录下转化后什么改变什么不改变?怎么计算梯形的面积?”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谁先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谁先走》说课稿

    活动三:砸金蛋在这里由于只有8个金蛋,在这样的情况下很自然让学生用刚学的知识从每一组中选出一名学生来参加,当然我还从中选两名同学说了出是用了什么方法从组里被选出来的?以此检查每一组的公平性。上来的的同学我还要求他们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确定“谁先砸”的顺序,这样我就等于用了两不同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活动。[设计意图:在这里我放手让学生操作,运用不同的学具,制定公平规则,学生从玩中学到了知识,真正体验到快乐数学的真正含义。]五、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总结这节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要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最重要的是什么?[设计意图: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通过总结,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并把学习的触角向外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谁打电话时间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谁打电话时间长》说课稿

    (1)、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中秋节到了,淘气和笑笑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找到数学信息“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钟0.3元,共花5.1元;淘气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花54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会说“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分?淘气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分?”还有的同学会提出“笑笑和淘气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等等,你能估一估淘气和笑笑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吗?(2)估算谁打电话时间长?通过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丰富学生的素养,发展数感。在这里我分为三步:首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其次指名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最后评价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设计秋游方案》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设计秋游方案》说课稿

    六、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的探索,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设计出秋游方案,然后每个小组间进行交流,最后推选出最合理可行的方案。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发现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讨论等多种方法制定出解决方案,他们从生活中抽象,在实践中体验,最后在讨论中明理,从而得出了最佳的方案。七、说教学过程为了能很好地化解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下面,我就从这三个环节一一进行阐述。(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五课时的内容。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渗透转化思想,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3.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不难想出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教学。4.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新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⑴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民币兑换》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民币兑换》说课稿

    2、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在学生想出6.7美元折成人民币时要用乘法计算时,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得出结果后发现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使学生认识到积的近似值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接着出示第二个情境“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可兑换多少美元?”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积取近似值是先精确计算,在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商取近似值是直接根据要求多除一位,然后取近似值。3、巩固练习在学生初步掌握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后,我安排了教材67页的试一试,让学生体会如何按要求取近似值;教材68页的练一练,涉及到了多个国家的货币与人民币的兑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移》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移》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在方格纸上把实物按水平或垂直方向进行平移运动,经历着由“直观形象——具体表象——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本节课本节课学习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之前的观察、辨别到本节课的画出具体举行具有一定的难度。三、教学目标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数学思考目标:发现画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和规律。问题解决目标: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难点是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首页上一页123...777879808182838485868788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