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教案

    观察 和 的图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小组讨论,弄清上述两个图象的异同点。交流讨论反比 例函数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找出对称中心.反比例函数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指出它的对称轴.二、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 [探索与交流]对于函数 , 两支曲线分别位于哪个象限内?对于函数 ,两支曲线又分别位于哪个象限内?怎样区别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学生分四人小组全班探索。 三、课堂总结在进行函数的列表,描点作图的活动中,就已经渗透了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因此在作图象的过程中,大家要进行积极的探索 。另外,(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非线性的,它的图象是双曲线;(2)反比例 函数y= 的图像,当k>0时,它的图像位于一、三象限内,当k<0时,它的图像位于二、四象限内;(3)反比例函数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教案

    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5,400),所以有k=60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p=600S(S>0);(2)当S=0.2时,p=6000.2=3000,即压强是3000Pa;(3)由题意知600S≤6000,所以S≥0.1,即木板面积至少要有0.1m2.方法总结:本题渗透了物理学中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p= ,当压力F一定时,p与S成反比例.另外,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发现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三、板书设计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通过反比例函数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体验学科整合思想.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应用2教案

    补充题: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熏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为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右图),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6毫克,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 ;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______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分钟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答案:(1)y= x, 010,即空气中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m3的持续时间为12分钟,大于10分钟的有效消毒时间.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投影的概念与中心投影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投影的概念与中心投影1教案

    ∴∠AEP=∠ACB,∠APE=∠ABC,∴△AEP∽△ACB.∴PECB=APAB,即1.89=2AB,解得AB=10(m).∴QB=AB-AP-PQ=10-2-6.5=1.5(m),即小明站在点Q时在路灯AD下影子的长度为1.5m;(2)同理可证△HQB∽△DAB,∴HQDA=QBAB,即1.8AD=1.510,解得AD=12(m).即路灯AD的高度为12m.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对应线段的长度.三、板书设计投影的概念与中心投影投影的概念: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    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    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    现象中心投影概念:点光源的光线形成的 投影变化规律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探索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在灯光下摆弄小棒、纸片,体会、观察影子大小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投影的概念与中心投影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投影的概念与中心投影2教案

    五、回顾总结:总结:1、投影、中心投影 2、如何确定光源(小组交流总结.)六、自我检测:检测:晚上,小华在马路的一侧散步,对面有一路灯,当小华笔直地往前走时,他在这盏路灯下的影子也随之向前移动.小华头顶的影子所经过的路径是怎样的?它与小华所走的路线有何位置关系?七、课后延伸:延伸:课本128页习题5.1八、板书设计投影 做一做:投影线投影面 议一议:中心投影九、课后反思本节课先由皮影戏引出灯光与影子这个话题,接着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掌握了中心投影的含义,进一步根据灯光光线的特点,由实物与影子来确定路灯的位置,能画出在同一时刻另一物体的影子,还要求大家不仅要自己动手实践,还要和同伴互相交流.同时要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做到手、嘴、脑互相配合,培养大家的实践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概率与游戏的综合运用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概率与游戏的综合运用1教案

    (1)用画树状图的方法表示三次抛掷硬币的所有结果;(2)这个游戏规则对两个球队是否公平?为什么?解:(1)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如图.(2)这个游戏规则对两个球队公平.理由如下:两次正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下有3种结果,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两次反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下有3种结果,正反反,反正反,反反正.所以P(王铮去足球队)=P(王铮去篮球队)=38.方法总结:判断游戏是否公平这类问题,实际是比较两个事件概率大小的问题,因此判断之前,先要计算两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大小.三、板书设计概率与游戏的综合运用配紫色判断游戏公平性经历实验、画图、列表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概率与游戏的综合运用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概率与游戏的综合运用2教案

    三、典型例题,应用新知例2、一个盒子中有两个红球,两个白球和一个蓝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从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颜色后放回,再从中随机摸出一球。求两次摸到的球的颜色能配成紫色的概率. 分析:把两个红球记为红1、红2;两个白球记为白1、白2.则列表格如下:总共有25种可能的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能配成紫色的共4种(红1,蓝)(红2,蓝)(蓝,红1)(蓝,红2),所以P(能配成紫色)= 四、分层提高,完善新知1.用如图所示的两个转盘做“配紫色”游戏,每个转盘都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三个扇形.请求出配成紫色的概率是多少?2.设计两个转盘做“配紫色”游戏,使游戏者获胜的概率为 五、课堂小结,回顾新知1. 利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什么?2. 你还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1教案

    故线段d的长度为94cm.方法总结:利用比例线段关系求线段长度的方法:根据线段的关系写出比例式,并把它作为相等关系构造关于要求线段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线段的长.已知三条线段长分别为1cm,2cm,2cm,请你再给出一条线段,使得它的长与前面三条线段的长能够组成一个比例式.解析:因为本题中没有明确告知是求1,2,2的第四比例项,因此所添加的线段长可能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例项,也可能不是前三个数的第四比例项,因此应进行分类讨论.解:若x:1=2:2,则x=22;若1:x=2:2,则x=2;若1:2=x:2,则x=2;若1:2=2:x,则x=22.所以所添加的线段的长有三种可能,可以是22cm,2cm,或22cm.方法总结:若使四个数成比例,则应满足其中两个数的比等于另外两个数的比,也可转化为其中两个数的乘积恰好等于另外两个数的乘积.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2教案

    (三)成比例线段的概念1、一般地,在四条线段中,如果 等于 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举例说明)如:2、四条线段a,b ,c,d成比例,有顺序关系。即a,b,c,d成比例线段,则比例式为:a:b=c:d;a,b, d,c成比例线段,则比例式为:a:b=d:c3思考:a=12,b=8,c=6,d=4成比例吗?a=12,b=8,c=15,d=10呢?三、例题解析: 例1、A、B两地的实际距离AB= 250m,画在一张地图上的距离A'B'=5 cm,求该地图的比例尺。例2:已知,在Rt△ABC中,∠C=90°,∠A=30°,斜边AB=2。求⑴ ,⑵ 四、巩固练习1、已知某一时刻物体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值为2:7,某 天同一时刻测得一栋楼的影长为30米,则这栋楼的高度为多少?2、某地图上的比例尺为1:1000,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00米,则在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多少?3、已知线段a,d,b,c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4,b=5,c=10,求线段d的长。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1教案

    首先列表,利用未知数的取值,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分别计算ax2+bx+c的值,在表中找到使ax2+bx+c可能等于0的未知数的大致取值范围,然后再进一步在这个范围内取值,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所要求的精确度为止.(2)在估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取值范围时,当ax2+bx+c(a≠0)的值由正变负或由负变正时,x的取值范围很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存在使ax2+bx+c=0成立的x的值,即方程的根.三、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估算,采用“夹逼法”:(1)先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其解的大致范围;(2)再通过列表,具体计算,进行两边“夹逼”,逐步获得其近似解.“估算”在求解实际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方程时应用广泛.在本节课中让学生体会用“夹逼”的思想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的方法.教学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2教案

    (1)x可能小于0吗?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x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为什么?(3)完成下表x 0 0.5 1 1.5 2 2.52x2-13x+11 (4)你知道地毯花边的宽x(m)是多少吗?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与同伴交流。探索2: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6)2+72=102,也就是x2+12x―15=0(1)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2)x的整数部分是_____?十分位是_______?x 0 x2+12x-15 所以 ___<x<___进一步计算x x2+12x-15 所以 ___<x<___因此x 的整数部分是___,十分位是___.三、当堂训练:完成课本34页随堂练习四、学习体会:五、课后作业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1教案

    方法总结:(1)利用列表法估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取值范围的步骤是:首先列表,利用未知数的取值,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分别计算ax2+bx+c的值,在表中找到使ax2+bx+c可能等于0的未知数的大致取值范围,然后再进一步在这个范围内取值,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所要求的精确度为止.(2)在估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取值范围时,当ax2+bx+c(a≠0)的值由正变负或由负变正时,x的取值范围很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存在使ax2+bx+c=0成立的x的值,即方程的根.三、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估算,采用“夹逼法”:(1)先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其解的大致范围;(2)再通过列表,具体计算,进行两边“夹逼”,逐步获得其近似解.“估算”在求解实际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方程时应用广泛.在本节课中让学生体会用“夹逼”的思想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的方法.教学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合作交流,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探究、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2教案

    探索1:上节我们列出了与地毯的花边宽度有关的方程。地毯花边的宽x(m),满足方程 (8―2x)(5―2x)=18也就是:2x2―13x+11=0你能估算出地毯花边的宽度x吗?(1)x可能小于0吗?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x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为什么?(3)完成下表x 0 0.5 1 1.5 2 2.52x2-13x+11 (4)你知道地毯花边的宽x(m)是多少吗?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与同伴交流。探索2: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6)2+72=102,也就是x2+12x―15=0(1)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2)x的整数部分是_____?十分位是_______?x 0 x2+12x-15 所以 ___<x<___进一步计算x x2+12x-15 所以 ___<x<___因此x 的整数部分是___,十分位是___.三、当堂训练:完成课本34页随堂练习四、学习体会:五、课后作业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矩形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矩形的性质说课稿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矩形与直角三角形有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助于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巩固新知 例1. 已经: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0, ∠AOB=60°, AB = 4cm, 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在黑板上作图是体现数学老师基本功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巩固矩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过程完整、条理清晰的解题习惯。例2.(投圈游戏)四个同学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分别站在一个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处,目标物放在对角线的交点处,这个游戏对每个人公平么?为什么?这道题很基础,考察举行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通过这个游戏向学生渗透转化、类比、思想方法。(四)课堂练习我设计了基础题和拓展练习 1.自我检测 (选择填空题)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要学习和研究的是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质,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后要学的正方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所以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节课的内容渗透着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并会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推理的能力。

  •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说课稿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说课稿

    最后我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量角器引导学生在测量的时候有时用度的单位还不够就必须用到比度还小的单位分和秒,进而明白度分秒之间的转换关系,并且引导学生对比和度分秒进制一样的还有时间。从而进入到例题2的讲解。接下来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来加强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系统综合。(四)归纳总结。小结主要由学生完成,我作出适当的补充。最后总结角的比较表方法及估测和某些角之间的等量关系的书写基本的几何语句并能根据语句画出几何图形。(五)布置作业通过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安排。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学会反思,发现问题;并试着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或与同伴交流解决问题。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五课时的内容。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渗透转化思想,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3.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不难想出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教学。4.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新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⑴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

  •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确定圆的条件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确定圆的条件教案

    方法总结:熟记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类型二】 三角形外接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如图,将△AOB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ABO=60°,若△AOB的外接圆与y轴交于点D(0,3).(1)求∠DAO的度数;(2)求点A的坐标和△AOB外接圆的面积.解析:(1)利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即可直接求解;(2)在直角△AOD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得OA和AD的长,则A的坐标即可求得,然后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解.解:(1)∵∠ADO=∠ABO=60°,∠DOA=90°,∴∠DAO=30°;(2)∵点D的坐标是(0,3),∴OD=3.在直角△AOD中,OA=OD·tan∠ADO=33,AD=2OD=6,∴点A的坐标是(33,0).∵∠AOD=90°,∴AD是圆的直径,∴△AOB外接圆的面积是9π.方法总结:图形中求三角形外接圆的面积时,关键是确定外接圆的直径(或半径)长度.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解析:(1)根据AD∥BC可知∠ADC=∠ECF,再根据E是CD的中点可求出△ADE≌△F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判断出AB=BF即可解答.解:(1)∵AD∥BC,∴∠ADC=∠ECF.∵E是CD的中点,∴DE=EC.又∵∠AED=∠CEF,∴△ADE≌△FCE,∴FC=AD;(2)∵△ADE≌△FCE,∴AE=EF,AD=CF.又∵BE⊥AE,∴BE是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AB=BF=BC+CF.∵AD=CF,∴AB=BC+AD.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利用它可以证明线段相等.探究点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如图,某地由于居民增多,要在公路l边增加一个公共汽车站,A,B是路边两个新建小区,这个公共汽车站C建在什么位置,能使两个小区到车站的路程一样长(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画法)?

  •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案

    解析:分别作出点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各点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我们在画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时,先确定一些特殊的点,然后作这些特殊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到.三、板书设计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2.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1)确定对称轴;(2)根据对称轴确定关键点的对称位置;(3)将找到的对称点顺次连接起来.本节教学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事物,从而引入对称,逐步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通过操作实践发现其共同特征,导入教学新授,达到串连教材的效果,让学生在这教学情景中快乐地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列举实际生活中的轴对称的例子时,可以让更多的同学说,更广泛地思考,最后应提醒学生要善于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认识自然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