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各类精美PPT模板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1教案

    由②得y=23x+2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3x-4和y=23x+23的图象.如右图,由图可知,它们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2).所以方程组3x-y=4,2x-3y=-2的解是x=2,y=2.方法总结:用画图象的方法可以直观地获得问题的结果,但不是很准确.三、板书设计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2.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1)变形:把两个方程化为一次函数的形式;(2)作图: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3)观察图象,找出交点的坐标;(4)写出方程组的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进一步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很自然的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条直线的交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充分提高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复杂图形的三视图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复杂图形的三视图1教案

    解析:熟记常见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后首先可排除选项A,因为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矩形;因为所给的主视图中间是两条虚线,故可排除选项B;选项D的几何体中的俯视图应为一个梯形,与所给俯视图形状不符.只有C选项的几何体与已知的三视图相符.故选C.方法总结:由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想象其立体形状可以从如下途径进行分析:(1)根据主视图想象物体的正面形状及上下、左右位置,根据俯视图想象物体的上面形状及左右、前后位置,再结合左视图验证该物体的左侧面形状,并验证上下和前后位置;(2)从实线和虚线想象几何体看得见部分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在得出原立体图形的形状后,也可以反过来想象一下这个立体图形的三种视图,看与已知的三种视图是否一致.探究点四:三视图中的计算如图所示是一个工件的三种视图,图中标有尺寸,则这个工件的体积是()A.13πcm3 B.17πcm3C.66πcm3 D.68πcm3解析:由三种视图可以看出,该工件是上下两个圆柱的组合,其中下面的圆柱高为4cm,底面直径为4cm;上面的圆柱高为1cm,底面直径为2cm,则V=4×π×22+1×π×12=17π(cm3).故选B.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复杂图形的三视图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复杂图形的三视图2教案

    教学目标:1.会画直棱柱(仅限于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2. 会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重点:掌握直棱柱的三视图的画法。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难点: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空间想像观念。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一、实物观察、空间想像观察: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三棱柱、直四棱柱,根据你所摆放的位置经过 想像,再抽象出这两个直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绘制:请你将抽象出来的三种视图画出来,并与同伴交流。比较:小亮画出了其中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你认为他画的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拓展:当你手中的两个直棱柱摆放的角度变化时,它们的三种视图是否会随之改变?试一试。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简单图形的三视图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简单图形的三视图1教案

    故最少由9个小立方体搭成,最多由11个小立方体搭成;(3)左视图如右图所示.方法点拨:这类问题一般是给出一个由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两种视图,要求想象出这个几何体可能的形状.解答时可以先由三种视图描述出对应的该物体,再由此得出组成该物体的部分个体的个数.三、板书设计视图概念: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投影 面上的图形三视图的组成主视图:从正面得到的视图左视图:从左面得到的视图俯视图:从上面得到的视图三视图的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由三视图推断原几何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三视图中位置及各部分之间大小的对应关系.通过具体活动,积累学生的观察、想象物体投影的经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简单图形的三视图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简单图形的三视图2教案

    教学目标: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3.会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重点:掌握部分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原几何体。教学难点: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空间想像观念。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实物观察、空间想像设置: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方块,搭建一个立体图形,让同学们画出三视图。而后,再要求学生利用手中12块正方形的方块实物,搭建2个立体图形,并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观察、作图。议一议1.图5-14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2.在图5-15中找出图5-14中各物体的主视图。3.图5-14中各物体的左视图是什么?俯视图呢?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之比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之比1教案

    探究点三: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已知△ABC∽△A′B′C′,ABA′B′=23,AB边上的中线CD=4cm,求A′B′边上的中线C′D′.解:∵△ABC∽△A′B′C′,CD是AB边上的中线,C′D′是A′B′边上的中线,∴CDC′D′=ABA′B′=23.又∵CD=4cm,∴C′D′=3CD2=32×4=6(cm).即A′B′边上的中线C′D′的长是6cm.方法总结: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三、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之比: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并在其中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之比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之比2教案

    如图④所示,AD是△ABC的高,AD=h,点R在AC边上,点S在AB边上,SR⊥AD,垂足为E.当S R= BC时,求DE的长,如果SR= BC呢?解:∵ SR⊥AD,BC⊥AD,∴SR∥BC.∵∠ASR=∠B, ∠ARS=∠C,∴△ASR∽△ABC(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即 .当SR= BC时,得 ,解得DE= h当SR= BC时,得 ,解得DE= hⅢ.课堂练习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为4∶5,那么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多少?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呢?(都是4∶5).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推导出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之比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之比1教案

    解:∵CF平分∠ACB,DC=AC,∴CF是△ACD的中线,即F是AD的中点.∵点E是AB的中点,∴EF∥BD,且EFBD=12.∴∠B=∠AEF,∠ADB=∠AFE,∴△AEF∽△ABD.∴S△AEFS△ABD=(12)2=14.∵S△AEF=S△ABD-S四边形BDFE=S△ABD-6,∴S△ABD-6S△ABD=14.∴S△ABD=8,即△ABD的面积为8.易错提醒: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一性质时,同样要注意是对应三角形的面积比,在本题中不要犯由EF:BD=1:2得S△AEF:S△ABD=1:2,或S△AEF:S四边形BDFE=1:2之类的错误.三、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之比: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经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通过交流、归纳,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体验化归思想.运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之比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之比2教案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2.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二)能 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 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三)情 感与价值观要求1.学 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体会知识迁移、温故知新的好处.2.运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面积比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关系的推导.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推导及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通过温故知新,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应用获得的知识达到理解并掌握的 目的.●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记作§4.7.2 A)第二张:(记作§4.7.2 B)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教案

    解:设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1=k1x,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2=k2x+b.∵点A(4,3)是它们的交点,∴代入上述表达式中,得3=4k1,3=4k2+b.∴k1=34,即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34x.∵OA=32+42=5,且OA=2OB,∴OB=52.∵点B在y轴的负半轴上,∴B点的坐标为(0,-52).又∵点B在一次函数y2=k2x+b的图象上,∴-52=b,代入3=4k2+b中,得k2=118.∴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2=118x-52.方法总结:根据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从图象上选取两个已知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待定系数法将两点的横、纵坐标代入所设表达式中求出待定系数,从而求出函数的表达式.【类型三】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某商店售货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一定利润,其数量x与售价y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列出售价y(元)与数量x(千克)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数量是2.5千克时的售价.

  •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教案

    四个不同类型的问题由浅入深,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掌握求一次函数的方法.对于问题4,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并教学生要学会画图,利用图象分析问题,体会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性.学生若出现解题格式不规范的情况,教师应纠正并给予示范,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第五环节课时小结内容:总结本课知识与方法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怎样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在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时可以用待定系数法,即先设出解析式,再根据题目条件(根据图象、表格或具体问题)求出 , 的值,从而确定函数解析式。其步骤如下:(1)设函数表达式;(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有关k,b的方程;(3)解方程,求k,b;4.把k,b代回表达式中,写出表达式.2.本节课用到的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方程的思想.目的:引导学生小结本课的知识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第六环节作业布置习题4.5:1,2,3,4目的:进一步巩固当天所学知识。教师也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增减,但难度不应过大.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教案

    证明:如图,过点C作CF∥PD交AB于点F,则BPCP=BDDF,ADDF=AECE.∵AD=AE,∴DF=CE,∴BPCP=BDCE.方法总结: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时,如果图形中有平行线,则可以直接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以及推论得到相关比例式.如果图中没有平行线,则需构造辅助线创造平行条件,再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得到相关比例式.三、板书设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 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再次锻炼类比的数学思想,能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应用锻炼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在探索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探索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说理表达能力.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2教案

    (二)如果把图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4上,如图2(2)所得的对 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得出结论:(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 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5. 例 题学习例1 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EF∥BC。(1)如果AE=7 ,EB=5,FC= 4.那么AF的长是多少?(2)如果AB=10 ,AE=6,AF=5.那么FC的长是多少?例2 如图所示,如果D,E,F分别在OA,OB,OC上,且DF∥AC,EF∥BC.求证:OD∶OA=OE∶OB 6.课时小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两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关键要能熟练地找出对应线段)(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7.课后作业习题4.3 知识技能 第1,2题

  •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北师大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相等的角是内错角;(4)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分别找出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将其互换即可.解:(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真命题;(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真命题;(3)内错角相等.假命题;(4)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真命题.方法总结: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只有当它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它才有逆定理.三、板书设计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类讨论能力、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思考的魅力和知识创新的乐趣,突显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说课稿

    (二)、探索新知1、认识比例尺(出示教材第30页的情境图)说说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学生在借助“图形的放缩”中经验,还有上面的操作练习,已形成对比例尺的初步印象,在此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对比例尺含义的理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表达方式理解比例尺。教师再集体总结比例尺的含义。)2、求实际距离出示教材第30页的第2个问题。(1)量一量笑笑卧室的长和宽。(2)求笑笑卧室的实际长和宽,以及面积。(3)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实际距离。(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量一量等活动。找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条件后,教师启发学生结合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大胆尝试、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思路。教师再总结:求实际距离是利用乘除法意义,用图上距离÷比例尺得到的。提示:单位不统一。)

  •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对称性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对称性教案

    我们知道圆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无论绕圆心旋转多少度,它都能与自身重合,对称中心即为其圆心.将图中的扇形AOB(阴影部分)绕点O逆时针旋转某个角度,画出旋转之后的图形,比较前后两个图形,你能发现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类型一】 利用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证明线段相等如图,M为⊙O上一点,MA︵=MB︵,MD⊥OA于D,ME⊥OB于E,求证:MD=ME.解析:连接MO,根据等弧对等圆心角,则∠MOD=∠MOE,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MD=ME.证明:连接MO,∵ MA︵=MB︵,∴∠MOD=∠MOE,又∵MD⊥OA于D,ME⊥OB于E,∴MD=ME.方法总结: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的定理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本题考查了等弧对等圆心角,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投影与正投影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投影与正投影1教案

    解析:我们观察图中的两个立体图形,分别按照所示投影线考虑它的正投影,得到圆柱的正投影是长方形,其中短边等于圆柱底面的直径,长边等于圆柱的高;正方体的正投影是与它一个面全等的正方形.因此本题画出的图形应是它们的组合,且长方形在正方形的左边.故答案为C.方法总结:本题是正投影性质的简单应用,通过观察和画图可以加深对正投影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发展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本题还可以用实物进行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三、板书设计平行投影与正投影平行投影概念:平行光线所形成的投影变化规律正投影:平行光线与投影面垂直时形成的投影 本节课研究平行投影,让学生体会影子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本课时密切联系实际,涉及地理、物理等知识,体现了数学与各学科内容间的联系.让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认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与创造,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投影与正投影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投影与正投影2教案

    四、范例学习、理解领会例2 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已知乙木杆的高度为1.5m.(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图5-6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用线段表示影子)(2)在图中,当乙木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3)在(2)的情况下,如果测得甲、乙木杆的影子长分别为1.24m和1m,那么你能求出甲木杆的高度吗?学生画图、 实验、观察、探索。五、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 学生观察、画图、合作交流。六、课堂总结本节课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大家对内容的理解,本课内容,要体会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不同影子,在操作中观察不 同时刻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特征。在同一时刻,物体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成比 例.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1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1教案

    解:如图,利用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分别取A′(2,4),B′(4,8),C′(8,10),D′(6,2),顺次连接A′B′,B′C′,C′D′,D′A′.则四边形A′B′C′D′就是四边形ABCD的一个位似图形.方法总结:画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多边形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乘±k(或除以±k),可得新多边形各顶点的坐标,描出这些点并顺次连接这些点即可.三、板书设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同一个数k(k≠0),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为|k|.位似变换是特殊的相似变换.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注重数形思想的渗透,通过坐标变换,在平面坐标系中,让学生画图、观察、归纳、交流,得出结论.在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体验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交流合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2教案

    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2教案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k>0),原图形上点的坐标为(x,y),那么同向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为(kx,ky)。三、应用举例例1:△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1,1),B(3,2),C(4,1),按(x,y)→( x, y)的方式变换,求变换后所得图形中对应点的坐标,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比较它与原图形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发现并总结变化规律,加深对位似变换的认识)思考:在上述图形变换中,如果取相似比k=-3,对△ABC进行变换,请动手操作,看看结果如何?它与k=3时的变换结果又有什么不同?(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我们把相似比k0和k<0时的坐标有何性质?六、作业:教材P86 练习2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下一页
提供各类高质量Word文档下载,PPT模板下载,PPT背景图片下载,免费ppt模板下载,ppt特效动画,PPT模板免费下载,专注素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