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1、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文章(包括诗词)的积累。2、口头表达训练:关于春天的景色描述(看图的、心中的)。【教学方法】1、展示法;2、表述法。【预习要求】1、收集有关春天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古今中外的诗词、文章。2、以“我心目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二、欣赏作品:1.仔细聆听《大进行曲》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奏形式是什么? 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胜利凯旋将士的英勇形象的。2.介绍《阿依达》的创作背景。再把《大进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引导学生回答) 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庄严凝重规整中速铿锵有力3.简单介绍创作者以及剧情。4.通过欣赏《大进行曲》片段,来分析主奏乐器。以及分析进行曲的几个主要特点。5.下课。
进口合同范本(一)合同编号:____________签约时间:______________委托方(甲方):__________签约地点:___________受托方(乙方):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委托进口,合同号,数量,合同总金额达成如下委托代理进口合同样本内容:一、甲方授权乙方以乙方名义与外商签订进口合同。客户系由甲方自代,外合同内容系由双方共同确定。二、委托内容:委托进口商品的名称、质量、数量、价格幅度、支付方式、货币种类、交货、包装、运输要求。三、委托方的主要义务:1、办理报批手续:在签订合同前向乙方提交进口许可证及其他有关批准文件。2、审核进口合同并签字确认:甲方对进口合同内容负有审核义务,并在进口合同文本上签字确认。如认为进口合同与本代理合同不符且不能接受此种不符,应在收到进口合同或在应当知道进口合同内容的三日内向乙方提出书面异议,否则视为默认。
第一条 甲方为转让方(写明甲方的基本情况);乙方为受让方(写明乙方的基本情况) 第二条 甲方转让技术的内容 (写明转让技术的名称、范围、技术指标及技术资料等技术条件。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技术对象、目标、内容、工艺过程、工艺要求技术参数、技术资料等。) 第三条 技术转让方式(是独家转让还是普通许可,要在合同中订明) 第四条 价格及支付条款(要写明价格条件,用何种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在什么阶段支付等内容) 第五条 技术验收条款(要写明技术验收包括技术资料的验收和产品考核验收。通常要规定验收的时间、地点、次数、人员标准和费用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条 技术及其权利保证条款(写明该技术的各种指标和先进程度,对涉及到专利权等技术权利要作出相应的承诺,以确保引进的技术不发生权益纠纷。) 第七条 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条款(写明技术培训的内容,通常包括培训的人数、专业、时间和期限,培训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技术服务通常包括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的专业、人数、级别和工作时间等。) 第八条 技术保密条款(应明确技术保密范围和期限。保密期一般是不超过合同的有效期限。)
六、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
一、说教材《丁香结》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蕃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2.陌生人初次见面打招呼What’s your name?(What’s = What is)Alan./I’m Alan./My name is AlanMiller.(first name,last name = family name)Are you Helen?Yes, I am.Niceto meet you.(这里的Iam 不能缩写)Nice to meetyou, too.What’s his name?His name isJim.Is she Linda?
一、说教材本课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主要描写了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正准备往旁边倒去的时候,小猫请求他再过一个晚上,躲避晚上的暴风雨,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老屋说正准备倒下的时候请求在老屋里孵小鸡,老屋答应老母鸡再站二十一天。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出来,老屋说正要倒下的时候了小蜘蛛请求老屋再站一会儿,他要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老屋答应小蜘蛛再站一会儿。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给老屋讲故事,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课文赞扬了老屋的爱心和他的善良品质。
教学内容:课本P104、108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1、观察讨论(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2、回答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三、作业。第四课时课题:可能性和编码复习目标:1、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2、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一、基本练习。1、盒子中有红、白、黄、绿四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10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3、盒子中有红色球8个,蓝色球10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4、说出下面各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有450人,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你能把这道题改编成另外二道一步计算的百分数应用题吗?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90%,女生有多少人?3、某校有女生450人,是男生的90%,男生有多少人?师:你觉得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都以男生的人数为单位“1”异:条件与问题不同出示:1、完成书本124页第14题。2、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元,1999年为2210元。2000年比1999年增长百分之几?3、一本书有240页,小林第一天看了 ,第二天看了12.5%,第三天应该从第几页看起?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比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少百分之几?5、修一条公路,实际造价84万元,比原计划增加了5%,增加了多少万元?出示:1、花园小学五年级男生有1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已知五年级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全校有多少名学生?2、书本124页第15、16、17题。
预设1:周总理,您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辛勤劳碌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您的无私给我们以无限的幸福!我们要向您学习,早立志,立大志。预设2:现在的我们要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掌握真才实学,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的有用之才,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我们想念你!六、课堂检测,当堂反馈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七、知识迁移,拓展探究1.要求学生当堂阅读《一件珍贵的衬衫》,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那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2.要求学生阅读《南瓜·茄子·小鸡》,完成下列题目,教师讲解订正,发现问题,教师纠正。八、课后延伸,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诗歌。2.收集周恩来的名人轶事,做好积累。
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就应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09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xx的我们更加体会到稳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应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应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我们生活在法制的国度,处处需有法,处处需遵法,而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应该让法律在心间长驻。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法律”作为开端的,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一片狼藉、不堪入目。 古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社会主义化的中国要长治久安必然要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管理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有序地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法制代表着权威与约束力。任何人都要被这权威影响,任何人都在法制的约束力下生活。然而,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法制存在,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没有交通法的约束,马路上的车辆肆意行驶,车祸遍生;没有刑法的约束,大街上坏人恣意偷抢,争执满是;没有工商的约束,市场上厂家任意造假,纠纷到处……多混乱,多可怕,湛蓝的天空也都因此变得浑浊。由此可见法制之重要性。国家有法制,对于我们青少年也尤为重要。在安定和谐的环境里,我们能好好学习,幸福成长。
古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社会主义化的中国要长治久安必然要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管理并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有序地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法制代表着权威与约束力。任何人都要被这权威影响,任何人都在法制的约束力下生活。然而,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法制存在,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没有交通法的约束,马路上的车辆肆意行驶,车祸遍生;没有刑法的约束,大街上坏人恣意偷抢,争执满是;没有工商的约束,市场上厂家任意造假,纠纷到处……多混乱,多可怕,湛蓝的天空也都因此变得浑浊。由此可见法制之重要性。国家有法制,对于我们青少年也尤为重要。在安定和谐的环境里,我们能好好学习,幸福成长。
虽然在此次活动中我班做了大量工作,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集体。班级面貌一新,成果喜人。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地支解决。 1、部分学生身上仍存在厌学心理,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差。 2、个别学生对人没有礼貌,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文明用语。 3、教师虽然教学认真负责,但是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还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一、教材分析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将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本课的逻辑分为两目: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这一伟大成就,然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介绍总体小康的成就。同时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第二目“经济建设的新要求”。这一目专门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也是学生要重点把握的内容。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1.播放歌曲录音,导入教学。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3.播放范唱录音或教师范唱。 4.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5.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6.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7.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课题:1、欣赏教学---《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2、集体表演《北京的金山上》。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藏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乐器的音色。2、通过排练、表演《北京的金山上》,培养下野生集体合作意识,以及表现音乐的热情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欣赏1.欣赏《我们的新毡房》(1) 让学生结合乐谱,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2) 根据学生分析,总结:这首歌曲旋律节奏自由,音乐情绪活泼、奔放,具有较强的动感。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2.《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1)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雪域高原的图片。(2) 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在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高亢、嘹亮、装饰音多)?这首歌曲的后三局旋律上有什么异同?(3) 让学生说说以前还听过哪些藏族歌曲?(《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等)这些歌曲于雪域高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联? (四)小结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抄一抄优美的句子。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标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提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意图。 根据课文任务量,我将用两节课完成教学。第一节课的任务是通读课文及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第二节课的任务是品读5~7自然段及识字。下面我说说第一节课的安排与意图。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