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面是小刚同学复习中外近代史时整理的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1640年A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840年—1842年B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868年C19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1898年戊戌变法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A.20世纪80年代设置的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B.20世纪90年代设置的扩大开放的窗口:上海浦东新区(2)河北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目的之一,是打造扩大开放的新高地。仔细观察该图并结合设置时间,指出上述三区设置的特点。(1分)
材料一 正当隋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时期,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自然会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更易看出日本的差距,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加速了大化改新局面的出现。——摘编自田久川《古代中日关系史》材料二 1872年清政府选派的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从上海登船放洋。由于风气未开,广大北方地区没有一人入选,学生都来自东南沿海的省份,特别是广东南海、新会一带。……他们在国外刻苦求学、勤勉自励,大多学有所成。归国后,在教育、外交、工会、军事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林文《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评析》
26.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材料二 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汉书》卷十九《百官宫卿表》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三 秦汉时期,城乡地位极为崇高.拜相时,皇帝要施大礼,因此才有“拜相”一说,然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竟把丞相给废除了,从此丞相在中国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的“百官之职”中负责检察的官职名称.材料中“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是通过考试而产生的,这种考试应开始于何时?(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专制主义统治逐步加强的趋势,你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不断加强的后果是什么?
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宋元时期中外交往频繁,海外贸易发达,请列出这一时期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或大都市的名称。(2)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谈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该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如图所示通商口岸是在哪次战争后被迫开放的?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00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体现了我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栏目三:旭日东升 陈独秀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蔡元培1902年赴日本考察 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菜比锡大学留学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李大钊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粮食(万吨)7.6504.51994.7牛(万头)6.0605.250102.5猪(万头)2.0901.750104.3(1)表格中1920年的生产情况与1913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1925年的生产情况与1920年相比,发生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3分)
材料一 日本制定了一部以普鲁士德国的宪法为蓝本的宪法,对法制进行了改革。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历法和穿着也都改变了。一种现代银行体制逐渐形成。从英国皇家海军请来的专家为日本建立一支现代海军出谋划策, 尽管本国已建立起军火工业, 但仍从国外购买现代化武器。政府鼓励建立铁路网、电报和航运线; 它还与日本新出现的企业家们一起发展重工业和钢铁、造船业, 并使纺织业生产现代化。———摘编自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4 分)
材料一: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当晚,路易十六惊恐不安,他问左右,“这是一场叛乱吗?”利昂库尔公爵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材料二:拿破仑曾屹立于法国和欧洲政治舞台20多年。他曾不无得意地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材料三:1871年5月21~28日,巴黎公社近200名战士在拉雪兹神甫公墓与5000名敌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这就是悲壮的“五月流血周”。⑴材料一“这是一场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1分)这场革命彻底摧毁了这个国家的哪种制度?(1分)⑵为这场革命提供锐利思想武器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1分) ⑶材料二“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中的“它”指的是什么?(1分)
【文明的借鉴】材料二 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美】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材料二评述了日本借用东西方文明的哪两件大事?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不能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份地.从法令颁布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解放.--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的法令指的是什么?这一法令使俄国有了怎样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处,发电机、电动机被发明出来,电力成了带动及其生产的新能源.随之电灯、电车、电钻等众多的电气产品也先后问世.在远距离传输电力的方法解决以后,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动机逐渐取代了蒸汽机.--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2)材料为反映人类跨入了什么时代?其标志是什么?
【经略海洋——中国篇】材料一 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吴钓《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1)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的名称。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技术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1874年《江苏巡抚吴元柄奏议》(2)早在1684年,康熙帝为巩固东南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与材料二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洋务派是如何做的?(2分)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事件1911年10月10日A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创始人刘国钧先生生平简表 时间年龄生平1887年1岁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靖江县生祠堂镇1898年12岁贩卖酒酿、瓜果,代杂货店制纸锭,以补家用1911年25岁奔牛镇上同业因惧兵灾,相继关闭逃逸,先生独自营业,获利丰厚1919年33岁好友蒋盘发招股集资62万元,筹办大纶纱厂1921年35岁大纶纱厂8月竣工,11月出纱1931年45岁11月,在《武进商报》发表《土纱救国计划书》,向政府作抗战条陈1951年65岁6月,响应国家号召,大成公司捐献50亿元(旧人民币),先生个人捐献2.65亿元,折算可购战斗机3架半1953年67岁在全国工商联会员代表大会上发言,表示大成公司要积极争取公私合营1954年68岁9月,参加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作发言1966年80岁8月,宁、常、沪住宅先后被“红卫兵”查抄;9月,被迫作书面检查1978年92岁时卧病榻,心怀祖国,叮嘱亲人:要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3月8日谢世——摘自《刘国钧文集·传记卷》
材料一 中国代表在和会上要求收回大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会竟不顾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岳麓版(九下)历史教科书(1)材料一中“和会”指的是哪次国际会议?“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引发的爱国运动是什么?
材料二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开创一条出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2)据材料二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我国设计经济特区的目的又是什么?材料三“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3)对比材料二、三,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学史感悟]材料四 古代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公和和推崇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4)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精神的理解.
(1)情境一: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分析:该情境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情境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3分)(2)情境二: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右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分析:情境中“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上述两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3分)
材料一 1757年,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克莱武指挥军队侵占了孟加拉,他放手让部下抢劫,自己一人就抢走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二 1814年﹣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而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国侵略印度方式的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二战后,为实现欧洲复兴,并增大在美苏两极格局中的发言权.欧洲各国摒弃前嫌,走上联合之路.法德两国共同推动的欧洲联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欧洲走上联合之路的原因.欧洲国家建立的联合组织是什么? 材料三 2001年“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全球反恐斗争面临严峻的形势.在此形势下,美国不得不顺应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主动寻求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从而在国际反恐问题上达成了一定共识,有力的打击了国际恐怖势力.﹣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请你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
PPT全称是PowerPoint,LFPPT为你提供免费PPT模板下载资源。让你10秒轻松搞定幻灯片制作,打造⾼颜值的丰富演示文稿素材模版合集。